goodjackzj
这得靠你自己写,6年级吧,我也是,只有自己写才会得高分,老师才会夸!!! 
你又没指定哪篇新闻,去网上找啊在baidu打"新闻评论"
)网络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相对劣势 尽管网上信息极大地丰富,但绝大多数的信息的第一来源仍是传统媒体。大量的社会信息,尤其是重大的新闻信息掌握在传统媒体手里,他们是主要的新闻原材料生产者和提供者。另一方面,对于网络媒体来说,组建自己的新闻采集队伍,不仅存在着政策方面的障碍,更重要的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支训练有素的网络记者队伍。另外,传统新闻规律、新闻实践、新闻经验、大众的认知度等等,都是网络新闻评论与传统媒体评论相比所欠缺的。 2 网络新闻评论的引导 新闻评论一个主要的功能就是引导舆论。网络新闻评论引导舆论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把以往传媒的发言权和审判权部分移交到人民手中,改变了以往传媒言论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舆论监督社会、公众监督舆论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了舆论监督权力的社会化、公开化、民主化。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一样,在新闻宣传中,都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我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切实贯彻新闻宣传的“三贴近”原则。在引导方法上,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强化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 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就是根据大众传播的议题设置理论,有意识地设计论坛的话题和主题来引导舆论。而且,网络新闻评论与议题设置之间也是具有互动性的,网民的观点可以被网络媒体收集、编辑、发布,从而对设置的议题产生更深的影响,进一步引导舆论。 (2)利用网络媒体言论引导舆论 邹韬奋说过:“言论固然可以发生舆论的力量,但却不是一切言论都可以发生舆论的力量。只有根据正确的事实和公正判断的言论,才可能发生舆论的力量。”[4]由此可见,要引导舆论,必须用正确的、具有指导性的言论。网络论坛是网络言论的重要聚集地,因此,网络媒体应积极开设网络论坛,扩大论坛影响。论坛也要为网民提供正确的言论方向,对网民的意见,正确的要予以鼓励和支持,不正确的要积极引导和纠正。 (3)提供新闻报道引导舆论 用新闻报道来引导舆论,就是在言论栏目或者论坛中提供新的新闻事实,以引导舆论。网络媒体在选择新的新闻报道时,要巧妙的过滤、选择新闻事件,使其形成有利于自己一方的舆论倾向,也可以借助权威专家的观点,使舆论向自己一方倾斜。当出现不利于自己的舆论倾向时,应该及时加入一些其他的言论,以缓解不利局面,然后再积极进行方法和方式上的调整。 3 网络新闻评论的管理 对于网络新闻评论,如果不加规范地任由其紊乱无序的发展下去,会严重影响到社会的舆论环境,对国家、社会的安定和团结是极为不利的,因此,要对网络新闻评论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 (1)专门管理机构的组织管理 目前我国对互联网的管理,涉及到了多个国家部委,如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文化部等几部委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国务院还在1997年成立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互联网的重大问题,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等。 从行政学的角度来说,对某个问题介入的职能部门越多,管理起来就越复杂,还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管理的漏洞和混乱,出现职能执行上的重叠或者空白。因此就需要组织一个专门机构将所有这些管理职能组织起来统一管理。 (2)建立规范的互联网法规和制度 国家从2000年起,就相继出台了多部互联网管理法规,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等,对提供网络信息服务进行了一系列的限制和规范。但是,单靠这样一项行政性的规定、这样一个部门,仍然显得过于单薄。网络言论的管理涉及技术、内容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一个权威部门牵头,组织各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出一个更加系统的规范,并最终形成相关立法。 (3)网民的自我管理 在网络新闻评论尤其是网络论坛中,广大网民才是真正的主角,没有网民的积极参与,网络论坛将不称其为论坛,整个论坛的风气和氛围也是来自网民整体素质的高低。网民进行自我管理,就是网民的自我约束以及在网上讨论、发表意见时的方法、方式和尺度。论坛版主可以邀请论坛中人气旺、有水平、有管理能力的网民参与论坛的管理,这样也可以造就网民中的“意见领袖”。这种做法既可以活跃论坛,又可以提高网民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论坛的管理。 5 总结 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我国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仍处在起步阶段。进一步提高网络新闻评论的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新闻网站是党和国家的重要舆论工具,网络新闻评论是党的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与国际舆论竞争的重要力量。网络新闻评论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就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选择一个小题目就可以。 从胡锦涛主席开微博想到的 ――思考教育改革的方向 在中小学生即将开学的时候,胡锦涛主席开微博的消息会激起孩子和家长们怎样的联想?本人作为曾经的教师,也是母亲,又是关注教育改革和家教问题的网民,通过与周围不同年龄的一些人的交谈,有不吐不快之感,不禁想要说说自己的联想。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应该是“无纸化教育”。 看到近几天许多中小学生在拼命赶写寒假作业,不禁感慨万千。记得在上世纪50~80年代,中小学生的寒暑假作业,都是16开大的薄薄的一本,好像是每天写一页,其中有各科目的内容,还有谜语、填图、走迷宫等很有趣味的内容…… 许多国家已经实现了无纸化教育,甚至学生上学已经不用背那沉重的书包了。而我们呢?学生还被没完没了的“纸上作业”所累,既不环保、浪费了大量纸张,又使学生成为“做题机器”,并令许多孩子患上“厌学综合症”。 如果今天我还做教师,我就让学生用写博客的方式来完成作业,在网上与教师交流。这样既实现了无纸化教育,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可以引导那些上网玩游戏成瘾的孩子有效地、科学地使用网络。 再说,做校长和教师的也应该有个科学的态度:学生学几门课程,每天的作业一共用多少时间完成?假期里应该有多少时间休息和学习等等,都应该有一个科学的测算;如果留的是多的完不成的作业,明摆着就是逼着学生去弄虚作假,不互相抄袭?不上网求助?谁能正常完成呀?与其如此,不如实事求是! 教育应该是超前的,可目前的应试教育,题海战术――是否已经大大落伍了?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应该有自我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知识,难道只有从教师嘴里讲出来才是知识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什么学生自己没有机会主宰自己的学习?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才是真正的现代学习。教师不一定比学生高明,学生却常常比教师更有超前意识,也有很强的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我清楚地记得,在二三十年前就有出国访问的学者和专家,多次介绍欧美中小学的教学方式:每节课程,教师只讲10分钟左右,其他时间都让学生发言和活动。去国外访问时,我也亲身体验过这样的课程……而如今我们的课堂是否还在“满堂灌”?学生有多少时间自学和发言? 其实,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学和参与教学;也可以自己给自己“出难题”和“留作业”……如今,我们的教师工作时间长、太劳累,就是因为包办代替太多太多 我自己有亲身体会,我作为外行曾在师范学院的艺术系任教,那时不开心理课程,心理专业无法对口。艺术只是我业余爱好,其实,是有实践经验的学生教育了我,甚至有时可以代替我,我只不过是“组织”教学的作用 我在武警学院任教“犯罪心理学”课程时,也是来自第一线的学员传授给我许多实践经验,在我给学员上“辅导课”时,实际上是学员们在“辅导”我;他们用生动的实例和实战经验,帮助我诠释了理论知识,并给我许多启发,使我的课程能够结合他们的实践。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学生与教师的个性。 教育应该如何改革,应该多多让学生说话,参加某些研讨会,经常感到很可笑也很可悲:教师、学者们自说自话,离题万里,却感觉良好;不如请学生来说说心里话,学习的主体不来说话,还谈什么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学生与教师的个性,不必担心一改革学生的中考、高考就会吃亏;其实,恰恰相反,科学的教育改革,可使学生与教师共享现代教育的成果,而不是永远被应试教育牵着鼻子走。中国的孩子绝对不会比别的国家的孩子创造力差,动手操作能力也决不逊色,关键是给他们机会和权利,使每个学生有充分自我表现的实践机会。 父母们应该和孩子讨论:胡锦涛主席开微博了,这意味着什么? 建议父母和教师们都应该认真与孩子讨论:胡锦涛主席开微博了,这意味着什么?我们该怎么办?耐心听听孩子的心里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