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论文引用错误怎么办小学生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7

春天的油菜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论文引用错误怎么办小学生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1069774

已采纳
有可能的,所以论文的参考文献必须认真详细的去查找再进行引用当然,引用错误的文献一般是不会有影响的,因为没有人回去具体的检查和校对,所以写错了几个并无大碍。不过还是建议要仔细检查,认真对待,一定要培养严谨的学术习惯。拓展:一、参考文献引用常见错误1、胡乱标注参考文献引用连自己都没有看过的二手参考文献,直接标注在论文正文中,并在文章后面的参考文献部分直接列出,胡乱标注,有这种情况的论文比比皆是。2、参考文献与引用内容不—致参考文献的内容和论文正文引用的内容不一致,具体表现为论文正文标注引用的内容和参考文献中的内容对不上,驴唇不对马嘴。3、只引用自己的文献,高傲自大型个别学术牛人只引用自己已经发表的文献资料,无论你在所涉领域有多么高的成就也要谦虚,对于编辑和审稿人看来,往往认为该作者对其研究领域的进展不够了解,研究课题也没有引起同行的关注。二、参考文献引用不合理的影响1、影响文章学术价值在学术论文中科学合理的有引用参考文献能够有效提升论文的学术价值,但是论文作者的引用都是没有对引文进行全面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无法还原引文原有的学术价值,甚至因为过分追求经典文献而出现引用的文献学术意义贬值现象。2、影响读者阅读效果参考文献作为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属于读者阅读论文时的阅读内容,如果盲目追求引用不必要的文献内容,舍用的合理性,不懂会扰乱作者的创作思路,还会扰乱文章内容的整体性,无法充分表述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与思想,破坏文章可读性。3、影响文献计量学可靠性文献计量学一般都是建立在对期刊引文分析基础上的,通过引文分析能够快速了解读者的阅读偏好以及期刊所具备的社会效益与信息价值,甚至影响到图书相关部门决策的制定。如果在学术论文中出现参考文献引用不当,将会造成文献计量学的开展建立在虚假的数据资料基础上,得到的结论也是不准确的,影响文献情报工作的正常开展。

论文引用错误怎么办小学生

281 评论(15)

qu6710yuan

题主,您好。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其实留学生在外,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英国院校,会综合考察学生的出勤率、论文、学术诚信、学分、课堂表现等等情况来对学生成绩进行一个综合评估。英国院校对于学生的学术诚信这方面管理很严格,所以论文如果有引用不恰当的地方,很有可能会有不会通过的问题,留学生在国外学习这么长的一个时间,如果因为最后论文没过的情况导致了无法毕业的情况是很遗憾的事情,所以希望能够争取一次重新递交论文的机会,这样就可以顺利解决。
146 评论(15)

w.wen

在申请博士后研究经费时,维杰把一篇“正在进行”的论文列为了“已提交”,后来他被解雇,这种惩罚过于苛刻吗?二年级研究生艾伦有了一个令人兴奋的发现,正当他准备写论文时,却发现了一些看上去不怎么有说服力的数据,他应该“清理”这些数据吗?今天晚上,一堂别开生面的科研道德案例讨论课在岳阳路320号生理楼大礼堂举行。这是中科院神经所所长蒲慕明从2012年起第三次开设科研诚信必修课,从课程设置到讲义撰写再到PPT的制作,都是他亲力亲为。“对于一些灰色地带问题的认识更清晰了”为什么在6年前会想到开设这样一门科研诚信课程呢?蒲慕明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当下科研诚信的环境不是很好,而学生们也有很多困惑,没有形成很多共识。比如,同一个实验室,如果发现别人的不端行为是否要举报?吹嘘和造假的界限究竟在哪里?现实科研实践中,灰色地带的问题很多,造假的也不少。为了让未来的科研工作者从一开始就对科研不端有个清醒的认识,蒲慕明主动要求开设了这一课程。之前,他曾经在美国的学校开过科研伦理课程,但学生兴趣不是很高。因此,当他在神经所计划开设科研诚信课程时,为了增加这门必修课的吸引力,他从口头报告和科研写作开始讲起,把科研交流、科研伦理和科研创新作为课程的三大内容。“科研诚信是核心,尽管交流有技巧但还是要有诚信,无疑创新也要有诚信。”“之前也大概知道什么行为算是科研不端,但现在对于一些灰色地带问题的认识就更清晰了。”神经所研三学生李晟豪说,比如,只有明确知道哪些数据有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才能把这些数据删除。而不能获得了5个数据,却选择性地清理掉“不好看”的数据。这门科研诚信课程吸引了很多研究生,从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旁听的3节课来看,没有一个人迟到或早退,在讨论时也都各抒己见。国科大等其他高校和研究所听说了这门课程后,都示很感兴趣,因此8节课会全程录像。蒲慕明说,今年还会增加一个课程反馈环节,用来完善以后的课程。“过去学界和社会对科研不端的容忍度太高”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蒲慕明对于其中的“对科研不端行为零容忍”,表示大加赞赏,“过去学界和社会对科研不端的容忍度太高,国外如果发现不端行为,这个人的职业生涯就结束了。”蒲慕明介绍,关于科研不端的定义,国内外差不多,即在提议、执行和评审科研或在报道科研结果时有伪造、不忠实、剽窃行为。伪造,是无中生有地伪造实验结果,以及记录或报导这些结果。不忠实行为,是指操纵科研材料、仪器或实验程序,以及改变、省略数据或结果,使得科研结果不能准确地表达在科研记录里。不忠实行为还包括,分析和描述数据不忠实,比如有的初学者对于一开始的数据不予以采用;数据来源不清楚,缺乏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比较。最不能容忍的是,只选择那些看上去最好的结果,而省略那些会影响论文结论的数据。剽窃,是指未适当说明来源的方式,掠取别人的想法、程序、结果、或文字,包括在评审有保密性的科研建议书或论文文稿时获取的。“把别人的话复制过来,只稍微改几个字,还是比较常见的。”蒲慕明现在担任《国家科学评论》的执行主编,有一次编辑部收到一篇综述,发现整段的文字都是抄袭别人的。其实,现在有专门的软件可以查看有多少相同的字连在一起,有些比较“严格”的软件只要有6个完全相同的字就会被认定是剽窃。“只有一种复制是允许的,那就是引用原文,但必须注明出处。”除了剽窃他人,还有一种自我剽窃,就是把自己之前发表的文章直接拿来用,比如把现在的实验数据加到以前的论文里。蒲慕明建议,如果想再次表达自己的同一观点,可以做些改写。总的来说,裁定不端行为有几个规则。第一,与科学界公认的保持研究记录的完整性存在重大偏差。第二,不当行为是故意实施的。第三,不端行为被占优势的证据证实。不是因为风险太大,而是做科研的基本态度问题实验中,如果发现老师的假说并不符合预期,该怎么办?蒲慕明给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多年前,神经所有一名学生,常常不同意导师看法,这在旁人来看简直是“挑战权威”,他在出国留学时请蒲慕明写介绍信,蒲慕明欣然推荐,并特别写了一句——这名学生因为喜欢和导师争论而出名。如今,这名学生已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如果假说不符合预期,说明这个假说可能是有问题的,如果放弃了,可能就放弃了一个有价值的发现。”蒲慕明说,这就是科学的魅力,科学不是你想要什么结果就得到什么结果,而是得到和你所想象的不一样的结果。做3次试验,结果都不一样,可能意味着技术还没过关,不妨用这个技术去尝试一个公认的结果。如果发现自己先前发表的论文的错误,怎么办?“那就再写篇论文指出自己的错误。”蒲慕明说,我们要杜绝科研不端行为,并不是因为这么做的风险太大,而是做科研的基本态度问题。
280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