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评价郭沫若的论文素材摘抄大全

  •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19

lls107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评价郭沫若的论文素材摘抄大全

7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路漫漫兮

已采纳
对郭沫若评价文学家,考古学家,诗人,政治家,

评价郭沫若的论文素材摘抄大全

175 评论(10)

追风1204

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和中国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享有崇高的地位。郭沫若曾以歌德自况并被文化界广泛认可,如周扬曾对郭沫若说“你是歌德,但你是社会主义时代新中国的歌德。”,沙叶新则引用恩格斯对歌德的评价指出郭沫若作为伟大天才和凡庸公民的两面。郭沫若以充满革命激情的诗歌创作,歌颂人民革命,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开一代诗风,成为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创作的历史剧,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郭沫若先生不但才气横溢,国学基础也相当深厚。在甲骨文、金文研究方面,他确有原创性的贡献。不过从现代学术的规范来说,他逞才使气有余,而史学的纪律则远为不足。这主要是因为他和二陈(指陈垣、陈寅恪)、吕思勉等不同,其志不在学术,而别有怀抱。创作特点郭沫若汲取了西方自古典人道主义至柏格森、弗洛伊德等纷繁的现代生命哲学的精髓,以律合自然界奔腾不息的生命流动的进取之道,从涵养一个圆满的自我人格开始,热切地呼唤着一个尽善尽美的社会秩序的到来。从《日出》等作品中,都可以体会到一种奔腾不息的力量,无论是喷薄而出的新生的太阳、如烈火一样燃烧的天狗、涅槃的凤凰,还是大都会的脉搏、无限光海中孕育的生命的情调等等,无不洋溢着强有力的生命冲动,燃烧着生命之火。可以说郭沫若的创作就是一部部由作者的自我冲动向外扩张以唤醒宇宙万物生之律动灵之共鸣的生命交响曲。主体精神的无限扩张,使自我超越于自然之上,成为无限的存在,宇宙不朽,人的主体精神在向宇宙的无限伸展中必然导致人的不朽,他的作品洋溢着的对力、生命力、创造力的崇拜和赞美,向读者展示了郭沫若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他用生命现象所显示的生命冲动和新陈代谢的自然法则,来否定现存的不合理秩序和制度,用对完美的人生理想的追求来表达对生命发展进化的追求。
90 评论(8)

1540326365

郭沫若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且看鲁迅、胡适及他亲儿子的评价!颠覆历史2017年08月16日说起郭沫若,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如今到达我国的很多历史古迹都有郭沫若先生的题字,其对中国甲骨文的研究更是无人可以替代。但是,如社会上对郭沫若先生的评价似乎都不太友善,这是为何呢?在个人感情上, 他年少时包办婚姻,刚结婚几天他便离家抛弃发妻,转眼又在日本同其他女人结了婚,然而没有几年,他再一次不辞而别,离开了日本。他一生中有无数情人,但几乎都被他抛弃。晚年时他遇到了陪伴他的妻子叫于立群,相对来说他比较珍惜这段感情,但另人惊讶的是其姐于立忱,早年竟也曾是这男人的情人,而且被抛弃后自杀。不仅如此,他还一边骂政府腐败一边跑去做官,溜须拍马本事更是一绝,这就不细说了。郭沫若才华横溢,在学术上造诣非凡,这点何时都不能否认,但偏偏在个人道德上却是为人诟病。鲁迅大家不能再熟悉,他代表着中国人的脊梁,他的文章更是至今被称为典范,1927年,郭沫若参加南昌起义失败后,回到上海并邀请鲁迅共同主办《创造周刊》,鲁迅很高兴,欣然同意。谁知合作还没进入正轨,郭沫若就在自己创办的《文化批判》、《太阳月刊》就大量发文抨击鲁迅,说“鲁迅终究不是这个时代的表现者”、“蒙蔽一切社会恶”、“麻醉青年”,是“反动的煽动家”,比“贪污豪绅还要卑劣”。鲁迅本来正诚心诚意地准备合作,没想到被郭沫若诽谤如此,只得无奈地评价郭沫若为“才子加流氓”。对于郭沫若,不仅是鲁迅,就连新文化运动的胡适对他的评价也是极低,据说有次胡适与徐志摩及郭沫若三人一起吃饭,席间胡适夸赞郭沫若文章精美,却不料郭听后立马跳起来,跑过去抱着胡适就亲了一口。如此行事作风,也不怪胡适对他的评价颇低了。如果说外人对他的评价有失偏颇的话,可是他亲儿子都在批评他的为人太过自私。这位才子,虽是才华横溢,但为人是在太过随性,最后留给后世却是不友善的更多一些。
100 评论(13)

xiemingsi0129

郭沫若与日本妻子安娜的感情,最能暴露其无耻。安娜为他与父母断绝关系,并生下五个子女,负担全家开支,但郭沫若屡屡嫖娼并染病,追求于立忱致对方怀孕,始乱终弃后于含恨自杀。后来,郭沫若不辞而别。1949年后,安娜来中国,毛周给她政协委员身份和副部级待遇,郭沫若却至死避之不见。
167 评论(8)

小草i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一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2]、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4]、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5]、北京人艺编剧。[6]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7]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8]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108 评论(9)

孙xiao沛

郭沫若在建国前是个墙头草?我自南昌出发,就走在前头,做政治工作,宣传工作,找寻粮食,……和我在一起的有彭湃、恽代英、郭沫若,我们只带了两连人,有一些学生,一路宣传一路走,又是政治队,又是先遣支队,又是粮秣队。——朱德那是412之后啊,连永远健康同志都觉得药丸,打算离开队伍“另外去搞”了,郭沫若却在南下途中秘密入党。有这样的墙头草么?《郭沫若书信集》自陈自己建国后的文章都是赞歌,都不满意?郭沫若的确跟陈明远有过通信,这些信件现在保存在我们郭沫若故居的有9封,陈明远保存了3封。总共有多少呢?只有12封。但《郭沫若书信集》里有多少封?69封。这说明多出来的57封信是没有原件的。对此,陈明远有一个解释,他说因为文革时候抄家,把那些信都抄走了,他就凭着自己的记忆,把郭沫若给他写的信的内容写了下来,后来他就把这些所谓的书信发表出来,并提供给了《郭沫若书信集》的编者。此后大家以为它们就是真实的材料。事实上是不是这样的呢?《郭沫若书信集》出版后,郭沫若的秘书和郭沫若的女儿都曾写文章来批驳陈明远提供的书信,他们说除了12封原件外,其他57封都是假的。《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是不是郭沫若写的?不是。这玩意被人熟知,要拜高晓松《鱼羊野史》所赐。网上的出处是《郭沫若文选》第12卷第765页,但并没有这本书。我们研究郭沫若的人都知道,《郭沫若文选》从来没有编到过第12卷(答主按,《郭沫若文选》建国后只有一版,不到500页的一本书而已),郭沫若也没有自己编过文选。超过12卷的只有两套,一个是《沫若文集》,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版的共17卷,另一个是《郭沫若全集》38卷。从来没有过《郭沫若文选》第12卷这样的书,郭沫若的书更没有超过765页的,最多500来页。这个来源一看就是假的。郭沫若对于立忱始乱终弃,玩弄姐妹花?大家都喜欢听这样的故事,但是这也是个故事。
280 评论(9)

卞一bianyi

郭沫若是二十世纪的文化巨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人。五四运动以后,像郭沫若这样在许多的方面都取得成就的人是不多的,可以用奇才这个词来形容。郭沫若在学术的若干领域,特别是在中国诗歌史上,在中国古史研究、古文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是辉煌的、巨大的。这些年,特别是近几年来对郭沫若的批评,有的符合事实,有的是歪曲事实的。出现批评和新的看法,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从总体上说,它会推动学术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一个正常的学术环境应当是有批评有反批评的,但是,在对郭沫若的反思中,有些文章、有些学者采取了轻薄的态度,这是不正确的,应该注意以科学的态度来对他进行研究。 郭沫若是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上任何人都无法回避、无法抹煞的人物。他的崇高学术地位是由他的突出贡献决定的。像他这样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古器物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学者,二十世纪中国史上没有几人,二十世纪以前亦不多见。对郭沫若的“反思”,实际上涉及到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发展道路如何认识的问题,即二十世纪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什么,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方向何在这个根本问题。对郭沫若的评价要像对任何历史人物的评价一样,坚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坚持“知人论世”的原则,不能脱离一定的历史条件,要着重揭示本质和主流。如果颠倒了主流和支流的位置,把支流夸大到无限的程度,甚至不惜污蔑和谩骂,那就背离了评价历史人物应有的原则和方法;这同无限拔高一个历史人物的做法一样,都是不可取的。
221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