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n_2006
评价的方法很多,比如说主成分分析,AHP,模糊综合评价的等等。做这类论文时首先要确定评价的指标体系,再摸中意义上讲,这个步骤也是很有挑战性的,因为要考虑的哪些指标以这个评价的结果相关,而且这些指标数据的获取有时候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其次就是应用评价的方法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当然,不同的评价方法对数据的处理方法也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这个过程可以用到相应的统计或者数学软件,比如Matlab,Spss(有时用到excel),进行处理,减少了大量的计算量。最后还可以对论文进行相应的改进。 
根据实际问题,用数学模式对其进行建模,论文就是写你建模的过程,即分析问题、建立模型、得出结论 例文 加强初中数学建模教学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
1、问题陈述2、模型假设3、模型的建立与求解4、模型验证5、结果分析6、提出新方案7、参考文献
流程:找队友-报名-赛前准备[可选]-赛时[痛苦地带队友 | 若无其事地划水]-赛后反思当初为什么 [ 要参加,报名费买鸡排吃它不香吗 | 找这两个five做队友 ]
说起数学建模,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的定义是根据计算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检验和验收全过程,下面是学术堂的数学建模论文格式规范的收集,提供参考。 摘要 一般为200~400 字;其内容主要包括建模思想、模型特点、求解方法、主要结果等,其既要概括全文, 又要反映出本队的特点; 注意: (1) 控制好论文摘要的字数, 一般应在400 字左右。 (2) 摘要应包括: 数学模型的归类( 在数学上属于什么类型) ;所用的数学知识、建模的思想、算法思想、模型及算法特点; 主要结果( 数值结果, 结论, 回答题目所问的全部“问题”) (3) 摘要表述要准确、简明、条理清晰、合乎语法。 (4)摘要中不应引用正文中的结果, 也不应有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出现, 一般也不应有第一人称的语句出现。 问题的重述和分析 重述是指对原问题的简要回顾, 大多数情况下, 问题的重述可以省略。分析则是通过对问题和所给数据的透彻理解, 理出建模的清晰思路, 明确正确的数学方法。一般情况下, 问题的分析尤为重要, 它可以使评阅者明晰答卷人的建模思想和所用方法, 借以判断答卷人对问题的敏感性和数学建模素质 假设 一要抓住实际问题的主要因素, 忽略次要因素, 为建立模型创造条件;二要假设应当“ 合理”;三要假设确属“ 必要” ;四是原题中已给的假设, 一般不再写入。 注意: (1) 根据题目中条件作出假设; (2) 根据题目中要求作出假设; (3) 关键性假设不能缺; 假设要切合题意、合理。 (4)符号说明要注意整篇文章符号一致。 模型的建立 一要: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引出建模的思路,要有建模的过程。 二要:建成的模型有完整的数学表述, 最好能在建成后集中写出来,以免评阅者找来找去。 三要:建模是分阶段完成的, 即基础模型→中间模型→最终模型。 四要:有时所建的模型相当好, 只是求解困难, 这样的模型也要写出来。然后设法给出简化的模型以利求解。 五要:注意一个实际问题可以有多个模型, 但不要贪多求全, 抓一个或两个有代表性的或能反映本队特点的, 建好、解好就足够了。 六要:注意不要片面地追求“ 建模的创造性“”模不惊人誓不休”, 要知道评卷依据中的“ 建模的创造性”并非仅指模型要有创造性, 而是整个答卷要有一定的创造性, 因此,对所建模型的要求是: 起码“ 正确”, 进而“ 更好”。 七要:注意模型的建立与求解可以分开来写, 也可以合在一起写。即可以模型: 问题①, 问题②……求解: 问题①, 问题②……也可以问题①: 模型, 求解; 问题②: 模型, 求解…… 建立数学模型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分清变量类型, 恰当使用数学工具。 (2) 抓住问题本质, 简化变量之间的关系。 (3) 建立数学模型时要有严密的数学推理。 (4) 用数学方法建模, 模型要明确, 要有数学表达式。 模型的求解和结果 一要:有算法的设计或选择, 给出算法的具体步骤或框图。 二要:注意计算机实现时, 如果是自己编程,程序不一定要打印在附录中, 如果是选用数学软件, 写出名称即可。 三要:注意在模型的建立和求解过程中, 可能有必要的数学命题, 如果是自己给出的命题,应当有证明; 如果是引用他人的命题, 应当注明出处( 并列入参考献) 。 四要:注意中间结果, 除非必不可少的, 一般不必写入答卷。 五要:注意最终结果至少要“ 答为所问”。 六要:注意有的赛题的最终结果可以甚至应当“ 超出”赛题的要求。 七要:注意结果的表述不仅有多样性( 公式、表格、图、文字等), 也可有创造性 结果的分析和检验 (1) 对数值结果或模拟结果要进行必要的检验, 若结果不正确、不合理、或误差大时, 要分析原因, 对算法、计算方法、或模型进行修正、改进; (2) 必要时, 要对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统计检验、误差分析,要对不同模型进行对比及实际可行性检验。 模型的评价和改进 根据所建模型的特点提出中肯的评价, 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 (1) 优点突出, 缺点不回避。 (2) 推广或改进方向 参考文献 文献尽量是少而精, 不要滥用, 不要罗列无关文献。 参考文献按正文中的引用次序列出,其中书籍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参考文献中期刊杂志论文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作者,论文名,杂志名,卷期号:起止页码,出版年。 参考文献中网上资源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作者,资源标题,网址,访问时间(年月日)。 附录 视情况而定, 可有可无。 (1) 计算程序、详细的结果, 详细的数据表格, 可在此列出。但不要错, 错的宁可不列 (2) 主要结果数据, 应在正文中列出, 不怕重复。 总之, 评判一篇论文优劣的标准应当是结构完整,条理清楚,文字通顺,打印规范。以上关于数学建模论文格式要求规范的详细介绍,希望大家可以顺利发表论文,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
我们国家的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大约在每年的9月份的第二个周末进行,为期三天。大约流程:1、需要三个同学组成一个队,在三天的比赛期限内,选择一个题目进行做答。2、最后的解答以论文形式上交所在省的数学建模委员会评审。3、然后在参加国家的评审。 这三个同学应该一个数学方面的知识和感觉好一些(不妨设为同学A),一个计算既要很强(不妨设为同学B),另外一个文笔稍微好一些(不妨设为同学C)。同学A负责对题目的数学解题思路和框架以及数学算法的设计,并在数学模型的选择上有很大的决定权,同学B负责把同学A的想法进行计算机实现,要快,要求它具有很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同学C负责将前面两位同学的工作转化为论文,很好的表述出来。当然,一组的三个同学一起负责对题目的理解。 应该说数学建模比赛要求的是不同能力同学的最优化组合问题,并不要求学历,但是要求最少具备大学二年级的数学水平。也就是说基本学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才行,最好选修果数学建模。 对于怎样参加,每个学校做法不尽相同。 有的学校是在每年的上半年进行全校选拔赛,脱颖而出的队参加全国比赛,有的学校是推荐制,每个学院推荐同学进行组队参赛。还有的几所大学联合起来搞一个地区级的数学建模比赛,等等。不一而足。 扩展资料:赛事设置竞赛宗旨创新意识 团队精神 重在参与 公平竞争。指导原则指导原则:扩大受益面,保证公平性,推动教学改革,提高竞赛质量,扩大国际交流,促进科学研究。规模与数据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该竞赛每年9月(一般在上旬某个周末的星期五至下周星期一共3天,72小时)举行,竞赛面向全国大专院校的学生,不分专业(但竞赛分本科、专科两组,本科组竞赛所有大学生均可参加,专科组竞赛只有专科生(包括高职、高专生)可以参加)。同学可以向该校教务部门咨询,如有必要也可直接与全国竞赛组委会或各省(市、自治区)赛区组委会联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每年一届,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2014年,来自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区)及新加坡、美国的1338所院校、25347个队(其中本科组22233队、专科组3114队)、7万多名大学生报名参加本项竞赛。比赛时间2017年比赛时间是9月14号20:00到9月17号24:00,总共76小时,采取通讯方式比赛,比赛地点在各个高校。比赛时间全国统一的,不可以与老师交流,可以在互联网查阅资料。同学们在比赛期间应该注意安排时间,以免出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