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君啊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标题开题摘要目录介绍文献综述研究问题与假设方法论工作安排预期结果和结果的意义暂定论文章节大纲参考文献列表各部分撰写内容标题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开题摘要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问题陈述研究的基本原理假设建议使用的方法预期的结果研究的意义目录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介绍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研究问题与假设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前人研究的成果,所选题目到目前所研究到的状况,而你又对选题有何特别看法,为何会选此题,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看法有何异议或者是有何更深入的观点
青藏高原是我国最神奇、最神秘、最特殊的自然地理单元,是影响亚洲乃至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敏感地区,位居亚洲大陆的南部,以巨大的高差坐落在中亚和南亚诸盆地、平原之上,雄伟壮观。高原北缘的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平均海拔4000 m以上,向北急剧降低至海拔1000~1500 m的塔里木盆地与河西走廊;高原东缘的岷山、邛崃山与大雪山同其东缘的四川盆地相比,高差达3000 m以上;高原南缘的喜马拉雅山平均海拔6000 m以上,耸立在海拔只有50 m左右的印度河平原之上,衬托出高原平地拔起的宏伟气势。青藏高原面积250×104 km2,平均海拔高原4000 m以上,是全球形成时代最晚、海拔最高和面积最大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也是我国主要大江大河和一些重要国际河流的发源地。藏北高原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位于雄伟的昆仑山脉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面积约60×104 km2。该区平均海拔5000 m以上,最低海拔也达到4500 m,称为“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族同胞称羌塘为“北方广阔的荒原”。这里空气稀薄,气候寒冷,植被缺乏,人迹罕至,有“生命禁区”之称。正因为如此,藏北高原也被人们称之为“地质工作空白区”。青藏高原位于巨型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东段,欧亚板块-澳大利亚板块碰撞挤压部位,是由多个地块从晚古生代开始到晚白垩世以来多次离散敛合、碰撞拼贴而成,此过程从北向南依次推进,古亚洲洋、古特提斯洋北支、古特提斯洋南支、中特提斯洋(班公-怒江洋盆)、新特提斯洋(雅鲁藏布江洋)相继依次打开向北俯冲关闭。在洋脊俯冲、地块拼合的过程中伴随发生俯冲造山隆起及陆-陆碰撞造山作用,并依次形成近东西向展布的祁连山加里褶皱带、昆仑山海西褶皱带、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印支褶皱带、喀喇昆仑-唐古拉山燕山早期褶皱带,使青藏高原成为全球地质构造最为复杂、最为特殊的巨型构造带,四周被土兰、塔里木、中朝、扬子、印度等几个刚性地块所围限,形成一个统一的、相对封闭的构造系统(图2-1)。青藏高原自晚白垩纪晚期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形成开始,即转入新生代陆内汇聚变形,发生地壳缩短加厚、陆内俯冲、推覆叠置、隆升作用,形成一系列规模巨大的火山岩带和火山岩系列。藏北高原新生代火山岩事件正是在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后至高原快速隆升的过程中发生的,记录了高原岩石圈缩短加厚、壳-幔相互作用及高原形成和演化的许多重要信息。图2-1 青藏高原及邻区构造纲要图
选题的意义与价值。理论意义与价值 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就哲学的高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2)就专业或学科角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3)就某个理论角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实践意义与价值 主要包括:(1)就实际的工作实践活动未来发展趋势、前景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2)就实际的现在工作的实践活动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3)就实际的现在工作的实践活动改进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确定自己研究的逻辑起点,也就是要讲明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自己将要做的探讨是什么?即为什么写这篇论文以及要解决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