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一xiaole
[1]秦始皇嬴政(前259年01月27日—前210年)[2-4],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秦庄襄王之子,[5]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造了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又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影响的“千古一帝”。但他任然是一个功大于过的人。秦皇扫六和。战国末年,秦军实力已远远超过了其他六国,统一天下时机成熟。秦王嬴政执掌大权后,制定克敌取胜之策略,积极进行灭亡六国之战的准备--借助六国间的矛盾,离间了齐、楚两个大国与其他六国的联盟,使得其他六国昔日之“合纵”终成为今日之“连横”,经过秦王十年征战,天下皆定矣。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后期。秦军攻打赵国长平。赵军统率本是名将廉颇,由于廉颇一直坚守,秦军难以攻下,便散布谣言让赵王使用没有作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赵括的一次全军出击,使得赵军的40万大军全盘歼灭,便无力抗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王嬴政从秦国的国君成为统一秦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后,认为“王”远不能显示自己的地位,于是在众多称号前,用“皇帝”来取代了“王”这一称号,他自称为“始皇帝”。并把自己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并在中央设置了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秦始皇废黜了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这样,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建立起来了。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货币和度量衡。秦统一全国后,规定了以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全国通用货币,各国原货币一律停止使用。还颁发了全国通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的计量标准,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制度,解决了赋税的征收和贸易带来的不便,又用隶书字体为全国通用字体。秦的暴政,焚书坑儒。公元前213年,有人提出恢复分封制的主张。却被丞相李斯严厉反驳恢复分封制的主张。并借题发挥,指出儒生们总是说三道四,反对国家的号令。并对秦王说如不严禁,轻则影响法律的贯彻执行,重则危及国家政权的巩固。并建议把《秦记》以外的民间收藏的《诗》《书》及百家著作全部收缴销毁。秦皇便进行了全国范围的“焚书”。由于秦皇要长生不老,听信了方士的话,让他们去寻找长生不老药,却被方士欺骗,秦皇便下令追捕,把反对他的儒生与方士数百人在咸阳郊外的渭水河边上活埋了,这是历史上的“坑儒”。这愚蠢而残暴的“焚书坑儒”不能不说是秦王思想上的一个误区。秦始皇虽有雄才大略,却又过于残暴,也只可以说成一个过大于功的“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