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中国空间站议论文800字怎么读

  •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31

追梦人肖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国空间站议论文800字怎么读

8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panqiuzhen

已采纳
你们知道“天宫一号”是干什么的吗?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天宫一号”它是一间实验室,是设立在我们都希望见到的太空--空间实验室。今年,它就是在许多亿人民的欢呼下,发射出那十分壮观的景象。这一次是我国航天事业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这就代表着我国已经拥有设立初步空间站了,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这次不光是航天的建设上很完美,连这“天宫一号”这个名字,也举止特别。“天宫一号”这个名字使我们大都数人都会联想到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大闹天宫。此外,“天宫”是中华民族对太空的通俗叫法,也符合中国航天探索未知宇宙,晓得宇宙奥秘的精神。因此,以“天宫一号”为目标飞行器命名,应该会很好得得到自己国人的共鸣。 此次,“天宫一号”的航天员有: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霍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他们都会将一起为全中国人民送上祝福,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更多巨大的贡献。 我当然也有自己的理想:记得我刚上小学的时候,很想当医生,因为医生不但可以治病扶伤,而且会使自己有着健康的身体。可后来长大一点了,家里经常被偷东西,所以我就想当警察,这样可以为人民服务。读到三年级,有英语课,就想当英语老师,这样见到外国人可以随时和他们谈话,以后也可以教自己的孩子。读到了四年级,上学放学经常自己走,在路上看见清洁工阿姨辛苦的劳作着,这事我也不得不想当清洁工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理想也会改变。

中国空间站议论文800字怎么读

345 评论(10)

nanotech123

德新社日前发表文章说,随着发射架上的火箭整装待发,准备把中国第一个太空实验室送入轨道,中国在今后10年内组建永久性空间站的计划已经进入了关键阶段。尽管美国停止了其航天飞机计划,而且在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发生事故之后,国际空间站的前途也变得扑朔迷离,但是中国正在加快步伐,准备进行下一次巨大飞跃。 文章说,天宫一号是一个轨道舱,它将发挥基础型太空实验室的作用,使中国能够掌握对于成功实施空间站计划至关重要的对接操作技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同时等待发射的还有神舟八号太空飞船,它将在天宫一号之后进入轨道,并执行第一次对接操作。 文章说,在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意外出现问题导致了延误之后,天宫一号可望于本月晚些时候发射。8月18日,“长征二号丙”火箭未能将一枚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对于中国的航天工程人员来说是一次罕见的挫折。澳大利亚太空旅行专家莫里斯·琼斯说:“他们已经查清了问题的原因,将会恢复过来。事故导致了短时间的推迟。”美国海军军事学院研究中国空间计划的专家琼·约翰逊-弗里兹认为,最近发生的故障不会妨碍整体计划的进展。文章说,一旦天宫一号进入其预定轨道,无人操纵的神舟八号飞船随后也将发射,以便试验遥控的对接操作。航天员计划在明年执行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对天宫一号进行两次造访,并搭建起一个由互相连在一起的太空舱组成的微型空间站。中国的实验性空间实验室在尺寸上无法与美国1973年发射的“太空实验室”或前苏联1986年发射的“和平”号轨道站相提并论,但是作为第一步它确实达到了目的。一个打算永久停留在太空中的空间站计划在2020年前后投入运行。不过鉴于俄罗斯与美国合作的国际空间站计划最迟在2020年前将彻底关闭,届时中国将成为在太空中拥有载人前哨基地的唯一国家。对于年轻的航天国家来说,这将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169 评论(11)

shixin0526

探梦天宫,放飞理想 在太空中建立起一个属于我们中国人的空间站,这是无数中华子女、中国航天事业者的愿望,而完成这个愿望现在已经不是一个梦想,天宫一号即将上天,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迈入一个崭新的篇章。今年的下半年,我国将要发射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这是我国航天事业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代表我国已经拥有建设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天宫是自古以来中华人民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也符合中国航天探索未知宇宙,知晓宇宙奥秘的精神。天宫一号是空间实验室,也是作为我国小型空间站的实验。天宫一号分为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可保证舱压、温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生存条件,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等设备。实验舱前端安装一个对接机构,以及交会对接测量和通信设备,用于支持与飞船实现交会对接。资源舱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总的来说,实验舱就像个实验室,并保证宇航员生活与工作,资源舱就为天宫一号提供动力。当天宫一号发射成功,还将会发射神舟八号无人运载飞船,并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交会对接是个艰难的过程,两个飞船要互相协调,否则,两艘飞船将会相撞,这就对地面控制提出了极大的考验,既要稳定协调,又要维持基本运转,不过,我们中国的航天事业者,一定会把这件事办好!建立空间实验室,代表我们能从太空上做实验,在微重力,高辐射,无空气的环境下,能完成许多在地面上所不能完成的实验,因此,天宫一号的发射,在中国航天史上,将记下浓重的一笔!
316 评论(8)

Sober12138

外婆给小裕茹讲解神六。本报实习生赵琬微摄    本报与新浪网联合征集“我与中国航天的故事”的活动正在继续,今天征集来的故事主角———北京市林大附中六(2)班的徐裕茹———目前正享受着突如其来的幸福:她的一篇暑假作业被神舟六号带上了太空。这幸福同时感染着小裕茹家里的其他成员,因为小姑娘出身航天世家,从小就对航天很感兴趣。  作业上太空出乎意料  昨天下午5点多,这个扎着两只小辫、个子高高的女孩徐裕茹,像平常一样背着书包回到家。因为要按时上课,小裕茹不能每天守在电视前观看直播。但外婆时刻会把新闻上直播的最新情况记录在纸上,甚至精确到“神六”发射的秒数。  “前天,电视台的记者来家里采访,我们才知道她的信获得特等奖,和‘神六’一起升上太空。”说起外孙女,外婆眉开眼笑。  “其实,那是一篇暑假作业。”小裕茹说,放暑假时,老师布置了一篇题为《我给航天员写封信》的暑假作业,让同学们先查阅一些资料,然后写这封信。“当时,老师也没说要参加什么比赛,更没想过要得奖。”  前天中午,小裕茹走进教室,教室里忽然响起热烈的掌声,她很纳闷地问:“你们干什么啊?”事后,小裕茹才得知自己的暑假作业和宇航员叔叔一起飞上太空。  出生航天世家  裕茹从小和外公外婆住在航天部的大院里,外公和外婆都是航天部研究火箭助推发动机的科研人员。直到小学三年级,他们才搬离航天部。  “信里写的火箭雕塑离我家很近,我经常和弟弟去那儿玩。”裕茹十分怀念大院里的两座航天雕塑。  从小外婆就给裕茹讲她亲身经历过的那个艰苦年代,中国人怎样自己开发火箭。裕茹听在耳中,记在心里。写这封给航天员的信时,裕茹翻看了外婆的一本《当代中国的航天事业》,了解了从嫦娥奔月、万户飞天。从外公外婆的叙述中知道了东方红1号的故事。  “神六”升空时,因为裕茹看不到电视直播,外婆就拿着“神六”的模型给她讲解火箭升天时的全过程。  兴趣广泛但最爱航天  裕茹家的客厅里有一面光荣榜,这是外婆精心为她设计的,上面贴着裕茹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奖状,还有裕茹写的诗歌和文章。奖状里包括英语竞赛、数学竞赛得奖、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  “我比较注重对孩子精神上的鼓励。”外婆说,只要裕茹取得了一些进步,外婆就会把它贴在光荣榜上,很少给她物质上的奖励。  除了学习,业余时间里裕茹喜爱书法绘画,是跆拳道黄带。但她最喜欢的还是关于航天方面的知识,她最想得到的奖品就是一架天文望远镜。“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还有那些航天员都是我的偶像。”裕茹说,现在是她的信飞上太空,她也很想像航天员一样飞入太空,能在航空站工作。  如果您有“我与中国航天的故事”线索,请发送至bjtimes-或致电本报神舟六号热线电话:84487370,详情请登录新浪网。  徐裕茹作文:我的热血和你们一起沸腾 >>更多中小学生航天征文作品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162 评论(8)

啾啾啾艾

六一儿童节,为了庆祝我们的节日,学校举行了歌唱比赛。 比赛开始前,我们都搬着凳子坐在了操场上,排得整整齐齐。比赛分为两个部分,先团体赛再个人赛。比赛曲目的内容要健康向上。我们的校长亲自当主持人,几个音乐老师当评委。 当校长宣布比赛开始的时候,我们都兴奋极了。先是团体赛,由六年级的同学先唱,他们共唱了两首合唱曲目。一首是东方红,一首是打靶归来,奇怪吧,你是不是感觉回到了解放前?这学期我们学校特别重视对学生的传统教育,我们不仅背诵了弟子规,还学习了许多革命歌曲。接下来演唱的就是我们五年级了。说实话,我真的还有点紧张呢!看看周围的同学,也是一个个很严肃,完全没有了平时没正形的模样,我们代表的可是五年级这个班集体呀!想着平时老师一遍遍的帮我们排练,同学们在下面抽时间练歌,付出了多少辛劳呀,我们一定要唱好,唱出我们班的风采!我们女生先唱,我们按照排好的队站整齐后,由朱林同学报幕,我们唱的是《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唱着歌词,我想起了我们敬爱的老师,她们真的是像歌词中所写的那样,每天辛辛苦苦地为我们付出,来的最早,走得最晚,有时我们调皮闯祸,她们总是耐心的教导我们,帮助我们。比对自己的孩子还要用心。我们都唱得很用心。后来老师点评的时候,也说我们唱得很有感情。我们女生唱完后,是男生合唱,他们唱的是《军港之夜》。平时爱活蹦乱跳的男生,这时候却一个个站得笔直,唱得委婉抒情,特别是中间朗诵的几句话,把下面的同学和老师都惊呆了,看看我们的音乐老师,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团体赛结束后,就进行了个人赛。我平时就很爱唱歌,这次比赛当然也报了名,我演唱了一首《感恩的心》,选择这首歌曲,是因为自己常常的被它的歌词所打动。这次我倒是一点也不紧张,熟练地唱着歌,比划着手语,自我感觉还不错。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四年级的文静同学,她的声音嘹亮,演唱时还富有感情,一首《丑小鸭》把全体老师和学生都震住了,她唱完之后,一阵掌声。呵呵,她肯定要得奖了! 比赛结束后,成绩也很快就算出来了,我们班的团体赛得了一等奖,班长上去领奖时,我们都特别自豪!我也和文静同学并列得了个人赛一等奖,得到了奖状和奖品,我们领奖时,全校学生一起为我们鼓掌,我们俩也特别高兴,把奖状高高举起,脸上笑开了花。 比赛结束了,可是比赛的一幕幕却让我难以忘怀,它会成为我小学生活中最珍贵的回忆!
286 评论(10)

铝硅铜锌

不用谢,呵呵好啊 a
116 评论(8)

yanf0722

美丽的天宫一号,凝聚了各位科研人员的经历和心血。1、居住人造“地球”环境 天宫一号内部采取了考究的颜色设计,地板的颜色呈深赭石色,有“地”的稳重感,舱顶运用了柔和的灰白色,避免了纯白色对视线的刺激,有“天”的轻盈感。“天”“地”之间的过渡色介于两者之间,不同色块的运用,使舱体成为一个独立有序的小世界。人类想在太空长期逗留,必须设法制造适宜人类生存的小环境。除了维持合适的温度、湿度、压力、氧气等常规环境外,“天宫”还对控制微生物和微量有害气体配备了专门的“武器”。此外,航天员呼吸、排汗产生的水汽也有冷凝水收集装置定时自动收集。2、服饰睡袋绣有祥云图案   蓝色的航天员睡袋外部绣有祥云图案。相比神七的睡袋,它的重量明显减轻,材料也是优中选优,具有抗阻燃、防静电、重量轻、松紧可调等特点。“天宫”还为航天员准备了保暖内衣、保暖裤、运动袜、运动服、短裤等。这些衣服的设计比较特别,主要是考虑太空工作实验的特殊需求,比如,有的衣服装有电缆口,有的口袋用于放置辐射测量仪等。由于“天宫”长期是无人低压运行,会造成衣服材料加速老化,研究人员在地面作了大量的低压存储试验,用专业设备拉扯衣物,确保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合格。 3、饮食航天食品种类繁多   部分航天食品已经随天宫一号进入太空,包括蔬菜、肉类、水果和复水汤等,但这些都不能吃,还只是实验品。真正能吃的航天食品要等航天员随飞船带上天。实验用的这些航天食品,将来要跟随对接的载人飞船返回地面。研究人员要观察它们在天上长期运行后会发生哪些变化。将来跟人打上去的航天食品,种类会非常丰富,也更加符合航天员口味。4、休闲舱内生活丰富多彩   “航天员在舱内的生活并不单调乏味。”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朱毅麟称,“天宫”里为航天员配备了体育锻炼设施和娱乐设施,笔记本电脑里事先存储好航天员感兴趣的影音节目。   天宫一号首次带上了太空锻炼器材,如特殊自行车用于锻炼下肢肌肉;拉力器用于锻炼肩部和背部肌肉;下体负压筒对航天员下半身施加负压,促使血液向下半身流动,改变失重环境中血液朝头部转移的情况。这次不光是航天的建设上很完美,连这“天宫一号”这个名字,也举止特别。“天宫一号”这个名字使我们大都数人都会联想到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因此“天宫”有着神秘的色彩,而且,“天宫”更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用“天宫一号”为目标飞行器命名,既生动美妙,又能够很好地得到国人的共鸣,提高国人对太空探讨性。这个飞行器,实际上就是空间实验站的“幼儿阶段”。从“神七”到“神十”,其实是为了检验航天员太空实验的能力与对接空间实验站的技术而立。此后这就是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实现建立太空实验站并进行料理。此时将会交替发射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看来人们的太空梦马上就要实现,探月梦想已经不再是那么遥远。
347 评论(10)

Hxr123123

2011年9月21日21时16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全部过程。天宫一号奔向太空,这是中国迈出意义非凡的一大步,同时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实现了全面载人航天飞行能力。根据了解,“天宫一号”只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但并不时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站,它只是一个雏形——一个重8T多的空间实验室的雏形。“天宫一号”设计寿命期为两年,在这两年内,我国将会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完成空间使命的交会对接。掌握空间交会对接的技术,为建造空间实验室积累经验,为建造中国的空间站打牢基础。“天宫一号”升空入轨后,发射中心将在11月1日发射神八。“天宫一号”为中国构建太空空间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回顾一下国际太空站的历程。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了国际空间站的新构想;1993年,经过将近十余年的探索和无数次重新设 计,终于开始着手建设太空站;1994年,准备阶段开始,在此期间,航天飞机与“和平”号太空航进行了9次对接;1998年,国际空间站的第一组件曙光号功能货舱发射成功;2001年,命运号实验舱与团结号节点舱对接,探索号气闸舱安装完成;2008年,哥伦布号实验舱安装完成,开始安装希望号实验舱;2010年,安装宁静号节点舱。从国际太空站的艰辛历程可以看出,“天宫一号”只是中国向太空迈出的一小步,但是这绝对是意义巨大的一步。中国载人航天是深谋远虑的,每一步都经过无数次计算和测试,确保万无一失。目前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可以说,中国航天技术是借鉴前人的技术而自主创新的。中国航天现有八大系统: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监控通讯系统、着落场系统、空间实验室系统。这八大系统是中国经过长达10多年的摸索才总结出来的,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辛酸。人类目前载人航天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将实验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独特环境,开展地面无法进行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实验,从而为人类造福。太空生命科学试验不仅可以进行植物育种、发明新的药物,而且在半导体、特种材料、天文学、对地观测等方面的好处更是不一而足。因此,以神七天宫一号为起点的中国空间站建设,将为中国的科学研究带来更大的舞台。周建平说过:只有对人自身在太空中的行为和能力有了清晰的认识,才可能具备更好的开发能力。目前,中国正在朝着这样的目标进发。中国的空间站将成为世界科学发展进步的平台,为人类探索做出贡献。作为一名高二化学生的我,同时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中国在载人航天事业技术上的发展,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更加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要为祖国的繁荣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
349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