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一叶孤舟
我从缩句时代搬出来后,又住到了细心时代。要说细心时代呀,那就只有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一个细字。要想知道怎么个细法,就听我慢慢道来吧。早上,妈妈叫我起来,又去卫生间帮我把牙膏慢慢的、仔细的、小心的挤到牙刷上,我在外面等呀等、等呀等,等了好长时间,害的我上学都迟到了。老师对我说:“你怎么现在才来,都已经上课了,下次别再迟到了。”哎……我真是有理也说不清。到了大街上,你可以看见许许多多的牌子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字,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生活在细心时代呀,上面密密麻麻的字不就是为了让人看清楚嘛!现在知道为什么了吧。后来,我渐渐地也变成一个细心的人了。干什么事都变得仔仔细细的了,原来,我还很讨厌这里,可现在我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干事仔细的人了。如果你要到这来的话,就来找我,我会仔细的、一字不漏的、慢慢的介绍给你听。到时候我给你当导游哦!!! 
视野与胸襟时下,在青少年之中很流行一个叫做“臭屁”的词,有些上了年纪的妈妈桑可能不理解,其实这是一种偏义词组活用作形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大约都来形容狂妄与自大。我们现在经常会听到某些天才少年口出狂言,“某某某算老几,克林顿都夸我长得帅”或是“全世界最有文采的帅哥就是我!”,凡是种种,不胜枚举。当这些话如同泼出去的水般洒在地上之后,那个名曰“臭屁”的词就开始连绵不绝了。你可别发笑啊,这世界上如此之人也还真是有的,尤其是在青少年之中,那些十七八岁的毛头小子,乳臭还未干透嘴巴就开始老三老四,口气经常大得像要吞下一头牛,仿佛别人都是垃圾,就他一人是人才,是国宝,是帅到想毁容的超级大帅哥。多数时候,当我遇到这些“大腕”,听到那些气势磅礴的话语时,我都会颔首微笑,然后内里毫不客气地腹诽。说到这里,话题可能是扯远了,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的来分析分析那些“天才少年”如何天才起来的原因,我们就不难发现,这正是“视野与胸襟”的问题。当一个孩子长到十七八岁的年纪,他的头脑中就会逐渐形成自我意识,看待一件事,也会慢慢的拥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他人为他所作的决定。他会尖锐地反驳他认为错误的事物,并且肆无忌惮,不顾场合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人的这一时期由于具有这种特点,于是被心理学家称做叛逆期,而叛逆的附庸产物,也就是狂妄自大。为什么我这么说呢?因为孩子在这年纪,就好比是刚刚看见世界的小孩子。他们不懂得太多的东西(虽然他们以为自己懂得很多),他们的世界比较主观,于是他们对一些事情的想法也比较单纯,比较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这是一个狭小的视野,它里面包含太多不正确的主观想法,所以显得苍白无力。我们常常说:“越学,就越觉得自己不足。”孩子刚拨开混沌的天空,才看见第一缕阳光洒在自己身上,自然是骄傲而自负的。他们所有的视野还太狭隘了,所以他们的胸襟也是狭小的,他们以为自己最出色,他们不能容忍别人超越他们,他们不允许他们认为不正确的事物存在,那就是所谓的“看不惯”与“不顺眼”。其实,彼时的“看不惯”与“不顺眼”,待得时间的推移,会成为将来的“很自然”。不错,我认为时间是决定一切的关键因素。你永远不可能要求一个18岁的孩子拥有80岁老人的视野与胸襟——毕竟,他所经历的事情还太少,他真的不了解什么是“应该”,什么是“不应该”,所以他根本不可能有虚怀若谷的胸襟。视野的广度,决定胸襟的广度。因为一个人的视野,一个人的知识回缩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沉淀积累,而一个人的学问经历越多,他就越是谦虚谨慎,这是一条永恒不变的至理名言,被无数的名家学者论证过。于是孩子说自己天下第一,他的天下大到他所了解的每一个人,老人说自己很渺小,他的渺小基于“一粒砂中看世界”。尽管有的时候我们真的看不懂孩子们在得意什么,尽管我们曾为此教导他们要内敛一些,但是他们却没有听,他们甚至骂我们,藐视我们,对我们不屑一顾,但我们无需为此恼怒担心,因为终有一天,他们回来感谢我们。不过孩子终是孩子,单纯些总归是好,这个年纪就应该最有个性,最特立独行,如果那一天在孩子的脸上都找不到夸张的表情,那无疑是一种悲哀。总之,视野与胸襟的关系,就好像孩子般的单纯与成年人的老练一样,是会随着时间,而质变的。
1:古人说:“审堂下之阴,知日月之行;见瓶水之冰,知天下之寒”,是说我们要见微知著,要从身边的小事出发,发现其中暗藏的规律,从而使我们获得新知识、新发现。 细心对待身边一切细小事物,懂得留意,一定会有惊奇的发现。牛顿留意于苹果坠地的瞬间,促成了他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爱因斯坦醉心于细微的光影变化,促成了他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问世;狄仁杰正是由于明察秋毫,才能断案如神;人们正是由于在画中密密叠叠的树叶之间,细心地发现了 “范宽”的题款,才确认现在台北故宫所藏的《溪山行旅图》是其真迹。可见,伟大的新发现常出于毫芒。所以,道尔顿在自己的一次视觉错误中发现了色盲症,安藤百福从偶然的经历中开发了方便面,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在一次工作失误中发明新的洗衣技术。 当然,仅有细心,就一定能有伟大发现吗?答案是否定的。德国化学家李比希与新元素“溴”失之交臂,不在于他的不细心,而在于他缺乏那一份科学家必要的执著和锲而不舍,所以,做成一件事,不仅需要细心,还需要一份对事业的执著,一份坚持不懈的斗志。想象道尔顿,安藤百福,乔利,任何一个人只要缺乏那分恒心,都会与自己的伟大发现错过,而留下自己都可能不能察觉的遗憾,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只有慎终如始,我们才能最终取得成功。回顾我们的历史,正是坚持不懈,使我们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正是坚持不懈,使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正是坚持不懈,使我们成功举办了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奥运会!正是坚持不懈,使我们正向那古人千年向往的月球,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中国人的千年美梦必定会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实现! 当然,伟大的发现不在于重复,重复只能是食人牙慧!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人类前进的脚步,还是在于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只有新技术、新理论、新发现,才能使我们的世界日新月异,充满生机与活力。道尔顿的发现推动了医学的前进,安藤百福的发明使生活更加快捷高效,乔利的发明也解决了人们洗衣的苦恼。处在信息发达,竞争激烈的社会之中,就决定创新的意义日趋重要。面对当今的经济危机,温总理曾语重心长地强调创新,这不仅说明创新是发展之道,更是解决危机之道。我们相信,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也必将以创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细心,执著,寻求我们生活中无穷的新发现,一定会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2: 细心,这是一个极普通的词,人们难免会忽视,但它又是那样地重要! 如果你计算时不小心漏了小数点或点错小数点,这对于你来说可能没什么大不了,可能只是与100分擦肩而过,但如果工程计算出了问题,如果就因为不够细心而导致错误的话,可能损失惨重,会令这次工程的成功率大大减少了。细心真的是这么重要吗?对,是这样重要。答案还是肯定的!坐宇宙飞船上太空时,如果因为你计算错误,明明是错误,明明是只能逗留多久,你却算错了,可能飞船会发生故障,可能人会死亡。这是一个悲剧,这是一个悲剧。大家想见到吗?细心,是很重要的,只要你的精神有半点儿分散,只要失去半点儿信心,只要你没有耐性,成功往往在你身边擦肩而过。这是多么地不好啊!本来有可能成功,本来会有奇迹,本来可能探索到更多宇宙的奥秘,但就因为马虎,但就因为不细心。 大家以为吃那些一条油条和两个鸡蛋,考试就能拿满分吗?我看过书上的典型例子。作者次次都不能拿一百分是因为总是粗心大意的,这次以为真的吃了一条油条和两个鸡蛋就能得满分,他真的试了。哦,他果然有100分了!但细心发现,有道题老师改错了,呵呵,还是说,细心才能拿满分!在现实生活里,我也有时与此同时100分擦肩而过。是我不聪明吗?是我不勤奋吗?不,我还是有点儿马虎。我很想改掉这个毛病!上次就因为一个很难计的数计错了,上次就因为不坚持下去。正确得数是:9375;我的得数却是:9375,呜……就是因为一个数字错了。我下次还能这样吗?我不能放弃,细心是我的好帮手!我以后得细心了! 细心,这还是一个普通的词吗?不是。生活不正需要它吗?对,我也需要它!我要细心哦!3:成功的意义不在于你取得多大的成就,也不在于你有多么的伟大。因为,成功总会与努力过的人握手,只要享受了努力的过程,我们就不是失败者。 有一首耳熟能详的台湾名歌——《蜗牛与黄鹂鸟》正是围绕着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而创作的。歌中的蜗牛虽然并未成功,但它毕竟努力过了,和黄鹂鸟相比,它的历程要艰难许多,重重的壳裹着蜗牛的仰望,可蜗牛并没有轻言放弃,而是一步一步的往上爬,即使失败了,也得到了大家的尊敬。 努力过,就不是失败者!努力过,失败也是美丽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学一经失败就放弃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可是,失败了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们能振作起来,不放弃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做一只勤奋的蜗牛坚定向前,持之以恒,我们就是命运的主宰者,我们就是驶向彼岸的船只。我想,如果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坚持就一定是成功之父。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发人深省:有一个孩子,他是当地出了名的“弱智儿”。三岁时还不会说话,六岁时被老师叫到名字时竟然呆若木鸡,同学们讥笑他,连老师也不喜欢他。有一次的手工课,小男孩很想做一个精美的小板凳,但直到下课他还没有做完,还急得满头大汗。第二天早上,他才交给老师一个很难看的小板凳,老师生气地说:“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差的凳子了。”小男孩拿出了两个更粗糙的小板凳,说:“有,还有比这个更差的。”原来,这是他第三次制作的,第一次,每二次制作的更难看。这个小男孩就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他正是凭着不懈的追求,才获得伟大成就的。 其实,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天才,但我们可以做一只脚踏实地的蜗牛,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心中的目标前进,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们都能登上人生的珠峰。 同学们!让我们以坚持不懈的精神,唤起心中学习的激情,乘着知识的列车,迈着坚定的步伐就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细节决定成败老子道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意思是说,世上的难事,必定先从容易的做起;世上的大事,必定先从细微的着手。世界上不会有一蹴而就的事,凡事都是从点滴开始做起。平凡的事是这样,伟大的事也是这样。一个人的成功,靠的不仅是自己壮志凌云的理想,更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逐步积累。一个企业的兴旺,靠的不仅是领导运筹帷幄的谋划,更需要的是精益求精的实际经营。一个国家的富强,靠的不仅是政府高屋建瓴的战略,更需要的是具体切实的管理建设。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小事不去做,大事成空话。在远行时,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看上去芝麻粒大的细节,关系可能甚大。很多时候,事物的成败就决定于某个关键的细节。细节的重视有时会孕育着事业的成功。人民解放军的行动指南《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词细化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对于推翻封建主义、建设新中国这一宏伟目标来说,是一个细的不能再细的细节,但正是从这个细节中,使老百姓们认识到了共产党的伟大之处。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做起,共产党人成就了历史伟业。细节的疏忽有时会导致事业的失败。成功转化成失败,往往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审慎中,那百分之一疏漏。三国时姜维由于忽略了阴平小路的防守,而导致了蜀国的灭亡。美国航天局由于一个细小零件的疏于检查,才导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坠毁的惨剧。西方有首民谣叫《铁钉与国家》:“丢掉一只铁钉,失去一个蹄铁;失去一个蹄铁,坏了一个马蹄;坏了一个马蹄,失掉一匹战马;失掉一匹战马,毁了一个将军;毁了一个将军,输掉一场战争;输掉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国家”。一个极小事件的发生,由于不断引发连锁反应,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或者重大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