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书法教育论文3000字范文大全大图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27

a8902125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书法教育论文3000字范文大全大图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梵刹伽蓝

已采纳
在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书法艺术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是书法教育的摇篮,目前,小学几乎都开设书法课或书法第二课堂进行书法艺术教育。然而,当代书法教育也面临着新形势、新环境的严峻考验,尤其是电脑的普及,使书法教学显得更加艰难。在此,我作为小学生的书法启蒙老师,试对自己在书法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提出几点相应的解决方案。

书法教育论文3000字范文大全大图

289 评论(12)

想上岸的弟

书法与舞蹈  书法与舞蹈的关系历来被称为姊妹关系。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一书中提出:“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国另一特殊艺术——书法,具有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的里面都贯穿着舞蹈的精神,由舞蹈的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  抒情性是舞蹈和书法共有的艺术本质特征。舞蹈利用舞台空间塑造形象,构成不同的时间运动线,从而呈现不同的舞蹈风格;书法则于平面的宣纸上塑造形象,构成不同的时间运动线,从而呈现不同的书法风格。运动线是舞蹈与书法各自抒情性的表现手段之一。如果说舞蹈是对人体动作、姿态的造型美化,那么,书法则是对其点画、姿态造型美化,一个通过人体,一个通过汉字,殊途同归,共同表现思想感情,反映生活美的属性。造型性是舞蹈与书法各自抒情性的表现手段之二。舞蹈家在舞台上翩跹的身影恰似书法家手中飞舞的笔墨,舞蹈家与书法家通过人心、身体协调的内外运动,将种种情感波澜表现在舞动的身姿和飞动的笔墨之中,从而抒发不同的情感,使观赏者进入审美境界。  舞蹈与书法同属视觉艺术,也同属表演艺术。舞蹈的表演是艺术展现的最终目的,它会随演即逝,而书法的表演只是一个过程,最终目的是展现书法作品,书法作品是不会消失的。书法家表演(即创作)的过程,也与舞蹈一样,非常精彩、优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舞蹈是以手势说话的艺术。该论断虽不甚准确,但说明动作是舞蹈的独特表现手段。舞蹈本来就是人体的动作来构成艺术语言。舞蹈中一些公认的手、足、头的姿态都来自于动作过程的一个平衡的瞬间,与书法的横、竖、撇、捺、提、折等具体点画相同。王朝闻先生在《门外舞谈》中认为,中国书法的点画与古典舞蹈的动作存在着“一种形式方面的联系”。他说:“这种联系的事很多。例如‘一’字在用笔方面的特点——下笔与收笔所显示的如意(侧卧着的S),与舞蹈的出手——欲右先左和欲左先右的过程多么接近。”尤其行书和草书的造型变化以及运动迁转,与舞蹈有更多的相似处。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的草书《古诗四帖》那“神虬腾霄”的气势、“旋风骤雨”的动态、“夏云出岫”的变幻、“奔蛇走虺”的线条、“回环圆转”的体势,综合起来,立即会使人想到杜甫《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诗中对剑舞的描写:“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传说张旭草书即从公孙大娘剑舞的淋淳顿挫的气势和节奏中以及浓郁豪荡的神韵里汲取灵感,得其神,自此草书长进,传为佳话。今天,公孙大娘的剑舞早已失传,但我们却从张旭的草书中看到了她那优美的舞姿。  韵律和节奏是舞蹈与书法表情性富于变化的基本要素。舞蹈时,演员的全身为了表示韵律和节奏,必须不停运动,并保持动作间的连贯与和谐,这就要求所有固定的平衡姿态不得不随着演员动作的变化而变化,如同书法创作时所有点画的固定写法与形态都必须在运动中根据上下左右的情况,或长或短、或高或低,作各种各样的变化一样。舞蹈演员那行云流水的舞步轨迹,如果用墨线描绘下来,肯定与节奏分明、连绵相属的草书线条别无二致。如果说不同的节奏形成了不同的舞蹈律动与风格,表现不同的感情与思绪,那么,不同的节奏,亦会形成不同的书法流动美与书风,表现不同的情感与审美特征。英国人罗杰·弗莱说:“中国艺术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在其中占首要地位的线的节奏。我们注意到,这种线的节奏又总是具有流动和连续的特征,这真是一种用手画出来的舞蹈的曲线。”  中国书法艺术与舞蹈虽是两种艺术门类,但它们的审美属性可以说是相通的。20世纪80年代,某些国内外的书法家和舞蹈家曾尝试将书法与舞蹈合为一体,演员的舞蹈动作配合幕布背景上变幻的书法作品,编排了“墨舞”剧目,在美国和国内演出过,受到了一定的好评。舞蹈艺术的动态存在于表演过程中,而书法艺术的流动表现已经凝固在线条中,正如郑诵先生所说:“舞蹈是动态的书法;书法是婀娜多情的舞姿。”  实际上,任何可以称之为艺术的东西或多或少都与书法艺术有某些联系。有的比较明显,有的比较隐晦。除绘画、音乐、舞蹈以外,还有篆刻、建筑、戏曲、文学、雕刻、军事、棋类等都与书法艺术颇有通理之处。如果说西方一切艺术都是趋向音乐的动态,那么在中国,一切艺术都与书法有不解之缘。它们有区别,又有共同之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联系与影响中互相促进,互相借鉴。书法是中国艺术中最高级的表现形式,熊秉明先生把它称之为“艺术中的艺术”一点也不过分。  在推行艺术教育的今天,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学校教育中更加充分地凸现出来。它既是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又是推进艺术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切入点。书法教育对于艺术教育的促进,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其效果虽然不一定在短期内直接地、一一对应地显现出来,但只要在施教时把握好艺术教育的方向和特征,它不仅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全面提高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对书法艺术发展的本身,其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沃兴华 著《中国书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2]钟明善 著《书法基础与欣赏》,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 转贴于 中国论
165 评论(10)

蓝色宝石

美在天地间美在心里 其实我很不喜欢说艺术,当然也包括书法。但我看到这里难得有一个这样的问问,我也想谈谈我对玩线条的一些有意思的感觉。 万物是本无所谓有和无所谓无的,就是因为人有了灵魂和身体他才会对那些东东有了反应,否则感知不到,也就。。。为什么有些东东觉得美有些感觉丑呢?众说纷纭。有些线条认识家喜欢说书法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它的美就定义在有起笔有收笔(楷书),书法的结构就一定要按书上的比如:“之”字有几种形状等,否则就不是书法。当然学习时的严谨也不可少。但一旦把一些事物定义了就不妙了,线条的美的显现和其它的美是一样的,也不是太刻板,就连我把书法的美称为线条的定义的时候都不是完全正确的,因为线条也可以用块体和小圆来显现。究根问底书法的美到底是什么,我隐约感觉她有几个领悟的很有意思的思想。 书法表现的要人的好的感觉(歌曲吗也一样)。当我人兴奋时跟不兴奋是所表现的书法线条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不是经常有书者说闲暇和有创作欲望时再来吗。首先你有好的精力,有积极向上的精神,一个有博大宏宽气质的人所写的字的线条气质也相对磅礴。一个浪漫清新的人写的就比较干净清透。总之要有一些特质的东西在身体里,所谓字如其人是有一点点道理的。 风格上自然不必说要统一,和谐产生美吗,动物天生就知道和谐的乐趣,就不必啰嗦。书法时首先一点是气韵感觉上的基调一致;一点是结构和线条要有共性的地方,是物以类聚产生和谐的美。自古以来万物的美无不如此。 当然这些也需要一些技巧的帮忙,如书法时线条不要懒散,一定要每条线力要及透这样线条才像人一样有力的精神。书写的连贯也是应用技巧之一,连贯才会有一股灵魂高度集中的酣畅。。。。。。 说道技巧我本来不该想到天生的事物对立性,但我要说其实技巧与非技巧之间最大的区别是约定俗成与非约定俗成,就拿事物的对立来说本来它是一种天生具有的本质,可是人们没有完全掌握和应用他。当你认识它并知道用事物对立的概念去定义地应用它时就变成一种技巧了,书法上也一样,也可以用对立产生辉煌的手法去创作,中国说对立的事物称阴阳,比如男人需要女人女人需要男人,就是一种互相弥补的融洽,字也一样要知道弥补融合线条与线条之间字构与字构之间的关系才能产生一种超吸引力的美。这里我不想清楚的举例,只要去名家书贴里深入观察一定会有所发现(观察时最好要有带有男女吸引概念)。 再一个就是谈谈狭隘的创作的观察能力,比如说你在一条小溪边看到一块鹅卵石,觉得圆润可爱,你就可以总结出圆润的东西视觉上很可爱有美感,创作时就可以把字的结构线条应用到像鹅卵石这类样子,应用的好结果必然看起来也很可爱。 总之美无处不在,要有一颗快乐的心向上的心。书法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都是人们通过某一种形式对美的表达,总有共同的地方,他也像其它艺术一样要有新颖性、创作性而不是拘泥的,这需要乐观者不断的进取。 (我本来都不想说这些废话,因为很少有人会认真去看,费了我一番苦心。但为了做任务没办法。如果可以我认为初者看上十遍,想上十遍才会有一点领悟的。)
132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