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02

casswwg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大连工业大学论文网站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1104水

已采纳
学校坚持产学研相结合,2006年-2014年,学校共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64项;发表学术论文3672篇,其中被3大检索收录46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71项;2008年,学校有效专利量和专利授权量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34位;2009年入选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获得国家、省(部)、市级科技奖30项;2009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和大连市科学技术功勋奖;继2003、2005年两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后,2010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受到国务院及省、市政府表彰。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酶转化法生产RH2等人参稀有皂苷”项目(2003年、第一完成单位);“海参自溶酶技术及其应用”(2005年、第一完成单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贝类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省级创新团队(7个):特异的创新酶类研究与应用 (06年生物学院 金凤燮)、纺织材料绿色加工技术 (06年 纺织学院 郑来久)、农水产品的精深加工 (06年食品学院 朱蓓薇) 、制浆造纸清洁生产技术 (07年轻化学院 周景辉) 、微生物资源与生物催化技术 (11年生物学院 李宪臻) 、亚麻木酚素的分离提取和生物转化 (12年 生物学院 张春枝)、新型工业助剂与废弃物资源利用 (13年 轻化学院 安庆大) 博学精思,笃行致新 “博学精思”,意即做学问者要博采众长,集思广益,缜密思考,精益求精。“博学”,最早见于《论语》:“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意思是说,君子要掌握广博知识,并用礼规范自己的言行,方能不悖做人之道。其后,《礼记》又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谓善学之人,广学博识、审时度势、慎终追远、明辨是非、笃行不悖。博学,就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读书治学,必须广泛的猎取,打好牢固基础,方可循序渐进,拾级而上,最后达到光辉的顶点。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宽容才能兼容并包,具有开放胸襟和世界眼光。“精思”,就要一丝不苟,就要刨根问底,就要穷追不舍。常言道: “思不断者必出新。”《论语》上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所以要善于思考,从人类知识宝库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判美析理,求真弃假。“笃行致新”,意即学以致用,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努力达到最好。“笃行”,孔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笃,为诚笃、忠实,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行之意。人生天地之间,做诚实、守信、忠厚之人,是最重要的事情。笃行就是要身体力行,择善而行,踏实前行。笃行就是强调实践,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致新”,致者,达到也。新者,更新,创新。致新的意思就是追求、达到更新、更高的境界。要创新,就要“扬弃”——扬优良传统,弃陈规陋习,科学发展,与时俱进。致新是笃行的升华,是博学精思付诸于实践的最高境界。在选择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追求卓越。“博学精思,笃行致新”,前一句强调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后一句强调如何做人,如何实践。用“博学精思,笃行致新”作为新时期的校训,有利于铸就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和流传百世的大学精神,也是我校“学科为本、质量为上、创新为先、特色为重”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历任校党委书记 学校名称及起讫年月姓名职务任期沈阳轻工业学院07—11 郝世伟党委书记03—01许庄党委书记11—08刘文藻(副书记 主持工作) 党委书记08—05张廉明党委书记06—03大连轻工业学院11—03 张廉明党委书记09—11林群党委书记11—02于才思党委书记02—06林茂全党委书记06—07张杰威党委书记04—03大连工业大学03—至今 张杰威党委书记03—03葛继平党委书记07—至今历任校长 学校名称及起讫年月姓名职务任期沈阳轻工业学院07—11 郝世伟院长03—01许庄院长11—08大连轻工业学院11—03 许诏院长1978—1982赵葆慧院长09—01蔡英骥(副院长 主持工作) 院长01—09肖正扬(副院长 主持工作) 院长09—09肖正扬院长09—08余加佑院长08—03大连工业大学03—至今 余加佑校长03—09邹积岩校长09—10信息来源:大连工业大学官网2014年信息

大连工业大学论文网站

99 评论(12)

郝丽娜发展

知网吧,大都是知网的
151 评论(14)

eragoneragon

简介:   大连工业大学创建于1958年,前身是沈阳轻工业学院,1970年迁至大连,改称为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校原隶属国家轻工业部,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辽宁省为主的管理体制。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大连工业大学。   学校是我国最早建立的4所轻工业学院之一,也是国家在东北地区唯一布点,以轻纺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经过50年的建设,学校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办学实力逐步增强,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培养现代消费产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艺术设计人才及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共有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036亩,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现有专任教师848人,其中教授126人,副教授311人。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8472人,其中研究生947人,留学生93人。设有15个学院和2个教学部,38个本科专业、19个高职专科专业。有28个硕士点,6个工程硕士点,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分别是东北地区该领域唯一具有一级硕士点的学科。   学校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建有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辽宁省示范专业6个,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是辽宁省重点建设的轻型产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所属的服装学院被评为中国十大服装名校。近年来,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0项,国家精品教材奖1项,省精品教材奖3项,省级精品课程 22门。学校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优秀成绩,是原轻工业部所属84所高校中最先获得优秀成绩的学校,也是辽宁省省属高校首批获优秀成绩的学校。   学校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学生科技文化活动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600余项。在“2007年BBC网上英语竞赛”全国总决赛中,学校管理学院学生荣获冠军。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赛事中,学校多次获奖。在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礼仪引导员选拔中,学校有24名学生入选,是全国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   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研究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2006年被确定为首批“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2007年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共同命名为第二批大学生KAB(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教育基地,并获得团中央和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授予的创业教育示范高校称号。在全国首届诺基亚青年创业计划大赛中,学校以第1名的成绩获得金奖。   学校有较高学科水平。现有发酵工程、纺织工程、制浆造纸工程、食品科学、设计艺术学5个省级重点学科;发酵工程实验室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发酵工程、制浆造纸工程、纺织工程、新材料与材料改性等4个实验室为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水产品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纺织品检测中心、纺织行业产品研发中心等4个省级中心。2006年,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两个专业同时被评为A+级,进入全国相同专业前5%领先行列。2007年和2008年,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在2004年教育部对全国高校80个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排名第6,跻身于全国同类学科排名的前列。   在2008年进行的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第11,与全国13所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的高校一起代表着我国食品学科发展水平。   在最新的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大连工业大学学报》被列为中文核心期刊。   学校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近年来,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8项;发表学术论文4203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368篇;获得授权的国际、国家专利283项;科研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51项,其中,学校做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酶转化法生产RH2等人参皂苷”项目获2003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海参自溶酶技术及其应用”获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我校是迄今为止全国省属高校两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少数几所高校之一。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工程和创新团队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其中轻工学科金凤燮教授成为2005年和2007年增补院士有效候选人;食品学科朱蓓薇教授荣获200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这两名教授被评为全省仅有20名有望成为院士的辽宁省攀登学者;有3名教授获辽宁省教学名师奖, 3名教授为辽宁省省级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48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或当选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有4个团队被确定为省级高校创新团队,有3个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聘请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科特·伍斯里奇博士、法国时装协会主席迪迪埃·戈巴克等数十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学校的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2005年起引进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史上最大的项目,陆续接受法国埃比塔克大学135名计算机硕士来校留学,得到教育部和辽宁省领导的高度关注和赞扬。2007年,与新西兰爱丁堡学院合作成立了爱丁堡国际航空服务学院,并成功开办了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   未来10年,是大连工业大学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全校2万余名师生员工正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继往开来,乘势而进,为把学校建设成优势学科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国内知名并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美丽的滨城欢迎您!奋进中的大连工业大学欢迎您!   学校亮点   ◆大连工业大学(原大连轻工业学院)是我国最早建立的4所轻工业学院之一,也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以轻纺为特色的高等学校,是东北地区乃至全国消费产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研发中心。   ◆2005年学校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成绩,是原轻工业部7所直属本科院校中第一个、辽宁省省属本科院校中第一批获得优秀成绩的高校。   ◆学校2003年、2005年两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受到国务院表彰,是迄今为止全国省属高校两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少数几所高校之一。   ◆2006年,学校被辽宁省认定为重点建设的省“轻型产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基地”。   ◆轻化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等4个专业为国家直接管理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教育部批准的“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食品科学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和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服装工艺技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为省级高职示范专业。   ◆在2004年全国高校80个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排名第6;在2008年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第11,与全国13所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的高校一起代表着我国食品学科发展水平。   ◆2005年,学校成功启动中法合作培养法国留学生项目,该项目做为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史上最大一个合作项目连续实施五年。   ◆2005年,学校被中国模特艺术委员会、服装表演行业评为最具影响力TOP10高等院校之一;2007年,学校所属服装学院被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评为中国十大时装名校。   ◆在2006年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推出的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192个专业排行榜中,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两个专业同时被评为A+级,进入全国相同专业前5%的领先行列;在2008年奥运礼仪引导员选拔活动中,学校有24人最终入选,是全国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   ◆学校聘请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科特?伍斯里奇博士、法国巴黎时装公会主席迪迪埃?戈巴克先生等国外知名学者为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   ◆学校本科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在2003-2008年间学校曾先后获得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优秀单位、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首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在全国“首届诺基亚青年创业计划大赛”中,我校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得金奖、同时被团中央和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授予“创业教育示范高校”称号。   ◆建筑面积6600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气势恢宏,是辽宁省高校中最大的单体建筑;造型典雅的图书馆藏书丰富、设施先进;标准化的体育场成功承接中国足球顶级赛事;装备先进的体育馆宽敞通透、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校园曾作为多部电影及电视剧的外景地。
208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