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unhua
城市环境中,有许多方便人们生活、娱乐、交通而存在的硬质景观以及植物绿化及各种水体等形态构成的软质景观。它们作为城市社会中功能性设施和工具的同时,构成了城市环境景观的实体要素。此外,许多城市或城郊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天然的景观资源,如若公共艺术的设置与这些人工的硬质景观、软质景观和非人工的自然景观相协调、相组构,就将使纯精神的公共艺术作品与其周遭环境因素(人工或非人工的)共同构成更大空间范围和心理效应的公共艺术景观,就可以使城市建筑性环境、公共设施环境及自然生态环境的整体组构在发挥其服务功能的同时,更好地体现其艺术和文化的审美价值和人性化原则。 在环境艺术的生存与推广中,不可避免地面对着人居环境及相关区域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维护的需求。1972年6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了一个旨在鼓舞和知道世界各国人民保持和改善人类环境的宣言,即《人类环境宣言》。宣言中强调指出,“……人的定居和城市化工作必须加以规划,以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它从一个侧面提示我们,对于大地环境经管规划和较大型的公共艺术的推广活动方面应当做到: 1、 树立社会文化和经济开发活动中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2、 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及景观资源。 3、 反省和避免艺术规划和创作活动中有碍于人类极其社会健康、幸福和可持续发展的行为状态。 4、 明晰公共文化艺术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5、 确立公共艺术推广与城市环境及景观规划间的协调与统合的原则。 客观上,公共艺术在当代城市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的改造与维护中,正应该起到它美化环境、催发人气、促进正确的生态观念、协助绿色革命的部分作用。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自然环境和绿色生态系统遭到前所未有的毁坏和失衡,森林、绿地、湿地及地表水环境资源大量消失,成为威胁城市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社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因此,无论从维护人类社会宏观生态环境的目的着眼,还是从公共艺术及其景观的审美效应出发,都必须强调公共艺术与城市环境中绿色生态建设的密切关系,促使公共艺术在总体上与硬质景观和绿色生态元素之间,达到平衡与和谐,从而达到优化和“软化”城市环境的效果。 城市环境艺术,一种在选择之中的进步与慰藉。 四、总结 一天的实习,学到了很多的东西。第一次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草一木。忽然发现了很多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体现,一时间感到欣喜甚至不知所措。的确,城市生态学是一个十分需要从实践当中汲取营养的学科,只有不断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摸索、进步,才能够真正了解这门学科的真谛。而它所包含的范围又是那么的广阔,它所带来的影响又是那样的深刻…… 而在实习当中,也发现了许多以前所忽略的东西,有让人愉快的,也有让人不那么愉快的。从学校东门的那条大路,到颐和园的昆明湖,留下了太多的回忆与思考。城市的环境,还有太多等待着改进,也有太多需要进一步的规划和治理。而保存与整治,又是一种两难的选择。如何在存留作为文化古都的北京风貌的同时,在发展经济和建设的同时,将北京的生态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则是需要引起很多思考的。而现在我能够做的,只有把它们写下来,在重新审视,在审视当中,获得进步。而假如我的审视能够引发哪怕一点点的进步,就是很感满意的了。 参考资料来源: 1、现代环境艺术 邱长沛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取向 翁剑青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满意请采纳 
第1篇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第1章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理论概述1 城市生态规划2 城市环境规划3 城市生态规划、环境规划以及其他规划间的关系4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理论支撑体系第2章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1 绪论2 城市论3 城市人口、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4 城市可持续发展第3章 城市生态环境学理论1 城市生态环境学概述2 城市生态系统3 城市环境系统4 城市景观系统5 城市生态位理论6 复合生态系统控制论原理第4章 城市环境容载力理论1 城市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2 城市环境容载力概念与特点3 城市环境容载力结构与功能4 城市环境容载力类型及内容第5章 循环经济理论1 循环经济概论2 循环经济类型与制度条件3 循环经济的行动原理4 我国循环经济建设进展第6章 生态工业理论1 生态工业思想与由来2 生态工业的概念及其层次3 生态工业建设的内涵4 生态工业的特征与内容5 工业生态学6 生态工业发展现状参考文献第2篇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第7章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概述1 生态规划的内容与程序2 环境规划的内容与程序3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层次与要点4 城市生态环境方法与技术支撑第8章 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方法1 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方法概述2 城市环境评价3 城市生态评价第9章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方法1 概述2 经济学测量模型3 生态学测量模型——生态足迹4 社会政治学测量模型5 环境学测量模型——城市环境容载力测度第10章 城市循环经济体系构建技术1 循环经济体系的建设内容与规划思路2 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本质3 循环经济的技术战略4 工业生态系统的分析方法与设计5 生态工业园规划与设计第11章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预测与决策技术1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预测技术2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决策技术第12章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1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2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内容3 地理信息系统的类型4 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5 地理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6 GIS在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中的应用参考文献第3篇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应用实践第13章 环境质量全面达标规划1 重点城市环境质量全面达标规划简介2 克拉玛依市环境质量全面达标规划案例研究第14章 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1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及其规划简介2 克拉玛依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案例研究第15章 生态市建设规划1 国家生态市及其规划简介2 厦门生态市概念性规划案例研究第16章 循环经济规划1 循环经济区及其规划简介2 克拉玛依循环经济与生态产业建设规划案例研究第17章 生态工业园规划1 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与规划简介2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园规划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