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gh_2003
让孩子接触古典文学,即有利于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如三字经、弟子规中有许多典故;又利于孩子们提高道德方面上的修养,其中待人处事、为人孝道等都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当然也可以为孩子们学习古文奠定一些基础。对孩子的文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好处这么多,但是选对书是非常重要的。适合小学生看的,一定要选他们能够理解的,比如我给孩子买的是班主任推荐的(小学生小古文200课),涵盖所有经典的古文、诗词,还有有趣的插图,图文并茂的形式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加强记忆,孩子也真的喜欢看。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孩子的语文成绩提升的很快。阅读理解比之前容易很多,写作文的时候还会用到几句古文呢~除了成绩上,我相信这种变化会长远的改变孩子,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读一些古典文学,好处越久才体现的越多呀。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近百年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 2、微信与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与创作 3、从"内""外"之争到文化诗学--文化诗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语言学转向述评 4、中国古代文学在对外汉语中的跨文化教学 5、文学传播学的创建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 6、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 7、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要特征 8、中国古代文学的重数传统与数理美--兼及中国古代文学的数理批评 9、再论古代文学文体学的内涵与方法 10、"诗言志":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的一个标本 11、论中国古代的文体学传统--兼论古代文学文体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2、学科史·研究史·学术史--国学与古代文学关系的三个视角 13、困窘与出路:古代文学研究"文化学转向"的背后 14、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代化"的点滴思考 15、论古代文学的当代价值及其呈现
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1、古体诗、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2、辞、赋、骈文辞即楚辞,属诗歌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高中学过的《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3、词、曲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其结构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其构成有科(人物动作、舞台效果的说明)宾白(人物对话、独白等)、唱词,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净(花脸)、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曲有曲牌,规定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的固定格式宫调表示曲调声音的高低4、史传文属历史散文,包括编年体(如《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如《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如《史记》、《汉书》、“二十四史”)、断代体(如《汉书》、《后汉书》)、通史体(如《史记》、《资治通鉴》)5、论说文古代的论说文是从诸子论学语录发展形成的,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种:“论”议论事理;“说”申说事理6、杂记文包括名胜游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人事杂记四类杂记文范围很广,在部分题目有“记”字记载历史掌故,遗闻轶事、科学资料、文字考证等文章均包括在内7、应用文包括奏疏类、碑志类、祭文、赠序四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