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64

DIO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八下历史论文500字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dcjf72

已采纳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平内乱,统蒙古,逐鹿中原,谁与争风!成吉思汗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戎马一生,搏击一世,在统一蒙古各部,出兵南下,挥师西征以后,就溘然长逝了。但是,他的战马的铁蹄留下的回声,却一直在震撼着人们的心;赞誉者有之,咒骂者有之,现在就让我们来好好的讨论一下。 首先,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改变了蒙古族的落后状态。当年,蒙古分为很多散乱的部落,争战连连,人民苦不堪言。铁木真败塔塔尔,退乃蛮,占高原,平四敌。大有:“英雄豪杰代代出,而今谁谓的枭雄?”的气势,纵横捭阅,周旋于部落战争中,逐渐统一蒙古。蒙古的统一打破了蒙古百年来战乱不休的局面,使人民安居乐业,畜牧业和皮革手工业发展迅速。为了巩固政权,成吉思汗立即着手完成了对军队、法制和文化等诸方面的组建与改革。通过这些改革让蒙古跟上了时代的脚步,促进了历史的发展。 其次,成吉思汗创建了人类历史上幅员辽阔的蒙古帝国,为现代的中国版图奠定了基础。正所谓:“破空而出,射八方原野。满目英雄是牛马。拍胡笳,叱咤风云失色,鞭未举,几个抬头敢惹?”成吉思汗从1219年起,他率军经波斯、伊拉克等地,绕过里海,越过高加索,击败札兰丁、古儿只、钦察和斡罗斯的军队,兵锋直抵克里木半岛。征服的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东至整个东亚,成为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之一。成吉思汗的军事活动克服了当时东西方陆路交通的人为障碍,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最终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本版图。 再者,成吉思汗的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古语云:“汗血一生铁木真”,成吉思汗戎马生涯近50年,施展雄才大略,依靠一批能征善战的将领和谋士,利用铁骑优势,创造了震撼世界的业绩。他善于治军,由他创建和统帅的蒙古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既善野战,又能攻守兼备。在众敌面前,善于利用矛盾,联此击彼,各个击破;在战法上,善于扬长避短,巧施诈术,避实击虚,多路出击,迂回突袭,速战速决。重视以战养战的政策。这些宝贵的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对后世的军事历史起到了知道作用。毛泽东曾多次运用他的军事思想,成为了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军事家。 然而,天之轿子,一代枭雄的成吉思汗也犯下了不可磨灭的错误。 其一,成吉思汗凶狠残暴,滥杀无辜。当铁木真年少时,为了和同父异母的弟弟争抢食物,失手杀死了他。1206年他成为蒙古帝国大汗后,开始了残酷的远征,破金朝,攻西夏,逐鹿中原。铁蹄所至之处,不少繁华的城市遭到破坏,许多无辜的人被屠杀。他还支持士兵到处烧杀抢劫,连老弱腐儒都不放过。他曾说:“大丈夫最大之欢乐,在于镇压反抗者及战胜敌人,将他们斩草除根,尽夺其所有。使其有夫之妇哀号,以泪洗面。”成吉思汗利用民族矛盾进行复仇,不分青红皂白地屠杀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这是成吉思汗为实现统治欲望而采取的手段。由此可见他的凶狠残暴,冷酷无情。 其二,成吉思汗阻碍了亚欧诸国的发展。一方面成吉思汗远征亚欧诸国,凌辱和摧残了已经成为他的牺牲品的那些民族的心灵,压制这些民族的文化经济发展,使其经济文化陷于长期衰落状态。另一方面,成吉思汗在东侵中,掠民为奴,毁灭城镇,破坏农田,给中亚,西亚等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其三,成吉思汗激化了中国人民民族之间的矛盾。金,西夏,宋朝,蒙古都属于我们伟大祖国的分支。成吉思汗利用各种计策谋略,挑拨离间,利用各民族之间的矛盾作为他的取胜的手段。他带领他的战争机器横扫了数十年,无休止的战争好似一双无形的修罗之手毁掉了无数无辜人民的幸福家园。葬送了无数天真儿童的美好童年,导致我们华夏子孙相互内斗了几百年,相互死伤无数,这是我们永远的痛,是不可磨灭阴影。

八下历史论文500字

346 评论(11)

出门看星

1)政治制度,法律建设的完善 (2)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衣食住行等 (3)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4)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5)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6)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7)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2871%,30年间增长了7倍。 (8)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电脑,电视等的普及
332 评论(12)

爱吃椰子

苏联在二战中经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严峻考验,取得伟大胜利,产生了巨大影响。社会主义成为世界劳动人民心目中的一座丰碑,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大大加强。在战争中,亚欧一些国家的人民民主力量日益壮大。到1949年10月,亚欧建立了12个人民民主国家。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各国逐渐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0世纪50年代,这些国家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不包括南斯拉夫)。可惜,在斯大林体制的弊端等历史性影响下,苏联不久就走上霸权主义道路。 美国更是二战的“暴发户”。随着军事、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其妄图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起来。美国总统杜鲁门公然声称,美国负有“领导世界”的责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为进一步控制西欧,对欧洲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包围,1949年4月,美国等西方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根据这项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的建立是美国为实施称霸全球战略的产物。 1955年5月,苏联等欧洲8个社会主义国家国在波兰首都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华约”组织的建立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为对付北约组织采取的相应措施。就相对位置而言,华约和北约成员主要集中于欧洲的东部和西部,两大集团的出现被看作东西方对峙格局形成的标志。 我们中国虽然属于社会主义阵营,但是与华约成员国也存在着区别。我们位于亚洲,不属于欧洲国家。我们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饱尝列强欺凌的屈辱,特别珍惜国家独立自主的权利和华夏儿女的民族尊严。我们在外交方面主张和平共处、不结盟,这里面包含着历史的、现实的、外部的、内部的诸多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所以,我们没有加入华约。
106 评论(14)

jiyulong

旗袍,满语称“衣介”。古时泛指满洲、蒙古、汉军八旗男女穿的衣袍。 清初衣袍式样有几大特点:无领、箭袖、左衽、四开衩、束腰。箭袖,是窄袖口,上加一块半圆形袖头,形似马蹄,又称“马蹄袖”。马蹄袖平日绾起,出猎作战时则放下,覆盖手背,冬季可御寒。四开衩,即袍下摆前后左右,开衩至膝。左衽和束腰,紧身保暖,腰带一束,行猪时,可将干粮、用具装进前襟。男子的长袍多是蓝、灰、青色,女子的旗装多为白色。满族旗袍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旗袍外套上坎肩。坎肩有对襟、捻襟、琵琶襟、一字襟等。穿上坎肩骑马驰聘显得十分精干利落。在满族南迁辽沈,入中原后,与汉族同田共耦,受汉族“大领大袖”服饰的影响,由箭袖变成了喇叭袖,四开衩演变为左右开衩。旗袍至本世纪3 0 年代,满族男女都穿直统式的宽襟大袖长袍。女性旗袍下摆至(左骨右干)(小腿),有绣花卉纹饰。男性旗袍下摆及踝,无纹饰。4 0 年代后,受国内外新式服饰新潮的冲击,满族男性旗袍已废弃,女性旗袍由宽袖变窄袖,直筒变紧身贴腰,臀部略大,下摆回收,长及踝。逐渐形成今日各色各样讲究色彩装饰和人体线条美的旗袍样式。由于旗袍非常适合中国妇女的体形和贤淑的个性、民族的气质,后来这一源于满族的传统服装渐渐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受到国内外妇女的青睐和赞赏。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的一种褂子。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马褂旗袍与马褂,在清代极为盛行。当时不仅满族人穿,就是中原和南方一些地区的其它民族,或由于被迫,或出于自愿,也渐渐地穿上了一些类似旗袍马褂的衣服。后来由于满族受了汉族和其它一些民族的同化,所以旗袍和马褂融进了其它一些民族服饰的优点。这样人们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它。虽然马褂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穿了,但旗袍仍在广大妇女中流行。
151 评论(14)

HNNYHDY

推荐一本书《甲午战争新讲》,上面要什么有什么。
221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