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G要上天
加强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每当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关头,我们党总是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确保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更好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担当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夺取新的胜利。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实现全党全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正是基于这样深刻地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我们伟大祖国的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践证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三、当前我们党的整体状况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决定》指出,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决定》从理想信念、民主集中制、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败斗争六个方面,归纳了当前党内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深刻指出,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 四、全党同志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决定》要求,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决定》指出了党面临的“四大考验”,这就是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并强调这些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决定》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我们要深刻领会四中全会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判断,认清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认清我们党的总体状况,特别要看到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迫切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迫切要求,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迫切要求。要增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把四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风风雨雨。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激。从1921建党到1949新中国成立到1997香港回归到2001申奥成功中国再到2008 2010北京奥运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勇敢顽强的中国人用自己的行动展示出一个地大物博,蓬勃发展、充满活力的强国。中国也用自己的实力向世界证明了一个文明古国的魅力与气魄。在九十年的奋斗历程中,有多少光辉篇章值得我们去追忆,有多少优秀人物值得我们去怀想啊!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无数的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豪情满怀地建立了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的热血青年怀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激情澎湃地建设着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共产党人肩负着富国强民的历史使命,带领着人民迈向新的历程。中国,一个用生命搭起的国家,中国,一个在勇敢奋斗的国家,如今以强大的凝聚力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了加深对重大意义的理解,中央领导同志从四个方面说明了起草决定的考虑:一是考虑到今年是建国60周,应该对党建经验作一总结;二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继续为实现社会主义兰图奋斗;三是为巩固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继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四是面对党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对新形势下加强改进党的建设作出重要部署。上述讲的四个方面就是起草《决定》的背景。这四个方面,可以归纳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总结60年执政党建设经验和实现社会主义兰图目标的需要;二是适应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的新要求。 (一)制定这个决定是总结执政党建设经验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蓝图目标的需要 党中央之所以就加强改进党的建设作出决定,这与我们党执政60年需要总结历史经验有密切关系。我们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实现了三个历史性转变:一是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二是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三是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这三大转变,改变了中华民族命运,使党中央深深地感到:只有毫不动摇地加强党的建设和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尤其要看到。我们党正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也面临着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严峻考验。在这种情况下,总结建国60年来执政党建设的宝贵经验,探索执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对未来加强改进党的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制定这个决定是适应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要求。 十七届四全会公报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面临一系列考验问题。党不仅面临着执政的考验,而且还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党的队伍和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坚强不坚强,不仅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到国际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另一方面,我们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都很重要,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改革创新和与时俱进问题。所以,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应该看到,“十一五”规划已经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各个领域都在创新,领导创新的中国共产党,自身必须创新,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创新。然而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还不能适应创新的形势,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人还没有强烈地创新意识,只满足于按照常规和传统习惯开展工作,与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很不适应;二是一些人还缺乏创新勇气,口头上谈创新但不敢抓住机遇大胆创新;三是有些人虽有勇气创新却没有好的思路和办法进行创新,创来创去不见成效,丧失了信心。这些情况说明,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是一件很艰难的事业,我们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必须狠下功夫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