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ev868
《文人毛泽东》内容简介:朋友,你拿到手里的这本书,该是第一部叙述文人毛泽东一生的传记了。动笔于1995年春,第一稿成于1996年春,有关同志审阅后,有意放了差不多一年,这才在1997年春改定。历经三个春天,虽不敢说是我写的书中最成功的一本,却可以说是费时最多用力最勤的一本。 写这样一本书,是我多年的夙愿。从1987年底涉足“毛泽东”这个不无诱惑的领域,我就开始思索这个选题,收集有关材料,搞了一个类似文化活动年谱的东西。可阴差阳错,先写成的却是《毛泽东的文化性格》、《毛泽东与文艺传统》、《毛泽东之魂》以及主编的《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这样几本,中间又参加写作《毛泽东传(1893-1949)》和《毛泽东》、《邓小平》等几部电视剧。也好,仿佛是为最终写他一生的文艺活动在更大的思路和视野上作了准备。 动笔的时候,脑海里盘旋着美国记者斯诺1965年和毛泽东的一段问答。 斯诺说,西方人常在争论你在中国做的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到底有没有独创的贡献。毛泽东笑了笑说,两千多年前,庄子写了一本阐发老子道家的书,叫《庄子》,后来人们就争论《庄子》的意义。 
我从这门课中学到了什么 -------实验教学模式感悟 摘要:通过自主能力,团队意识,思维方式三个方面对本学期的毛概课进行探讨,比较其优点与缺陷,以及带来的影响与作用 关键词:概论 自主能力 团队意识 思维方式 正文 一.前言 从小学到大学一路上来,各式各样的感想也写过不少,但要为一门上过的课写感想,却还真的是头一次虽然新鲜,但我的的确确感到有东西可说——作为对一整个学期毛概课的总结,我有太多收获可以一一叙述评点 为全面、完整起见,全文将分为三部分从不同角度论述这门课带来的一些思考 二.正文 (一) 自主能力 曾经有人戏称我们是“小白鼠”的一代:自小学入学以来,我们时时刻刻都处在教育改革的风口浪尖无论是素质教育、减负还是劳技课、IB课程与创新能力,无一不强调的是我们的自主能力的培养培养自主能力固然好,然则在应试这一主流道路上,这所有大刀阔斧的改革必然面临早夭的命运——或是流于形式,或是索性瞒天过海弃之不顾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一旦迈过高考这道坎,我们面临的又是就业与社交,这令先前对自主能力的冷落有了直白的体现:应试技巧固然重要,但最终帮助我们安身立命的还是对新知识自主的获取与学习我想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大学学生会、社团的发展如此蓬勃,大学课堂远比初、高中来得灵活、自主,因为每个人都明白学生们在进入社会前缺乏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