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80

神经搭错车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化学与环保的论文题目大全初中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an116

已采纳
力发电的兴起 1973年的石油危机之前,风力发电技术仍处于科学研究阶段,主要在高校和科研单位开发研究,政府从技术储备的角度提供少量科研费。1973年以后,风力发电作为能源多样化措施之一,列入能源规划,一些国家对风力发电以工业化试点应用给予政策扶持,以减税、抵税和价格补贴等经济手段给予激励,推进了风力发电工业化的发展。进入90年代,风力发电技术日趋成熟,风场规模式建设;另一方面全球环境保护严重恶化,发达国家开始征收能源和碳税,环保对常规发电提出新的、严格的要求。情况变化缩短了风力发电与常规发电价格竞争的差距,风力发电正进入商业化发展的前夜。 近年,世界风力发电如雨后春笋,逐年以二位数速度迅猛增长,截至1998年,全球装机9689 MW。装机容量前10名的国家是:德国2874 MW、美国1890 MW、丹麦1400 MW、印度968 MW、西班牙834 MW、荷兰364 MW、英国331 MW、中国223 MW、意大利180 MW和瑞典174 MW。 我国风力发电起步于80年代末,集中在沿海和新疆、内蒙风能带。1986~1994年试点,1994年新疆达坂城2号风场首次突破装机10 MW(当年全国装机25 MW),4年后,全国装机223 MW,增长9倍,占全球风力发电装机的3%。2 各国政府的激励政策1 美国 a)1978年通过“公共事业管理法”规定电力公司必须收购独立发电系统电力,以“可避免成本”作为上网电价的基础,对包括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实行抵税政策,即风力发电投资总额15%可以从当年联邦所得税中抵扣(通常投资抵税为10%,由此风力发电投资抵税率为25%),同时,其形成的固定资产免交财产税。在此基础上,加利福尼亚州能源委出台“第4号特殊条款”,要求电力公司以当时天然气发电电价趋势作为“可避免成本”计入上网电价,签订10年不变购电合同(每千瓦时11~13美分)。这段时间加利福尼亚州风力发电发展迅猛,出现该州风力发电占全国风力发电的 80%,1986年取消优惠政策,发展速度立即下降。 b)1992年颁布“能源法”,政府从鼓励装机转到鼓励多发电,由投资抵税变为发电量抵税,每千瓦时风力发电量抵税5美分,从投产之日起享受10年。 c)1996年美国能源部发布“888号指令”,发电、输电和供电分离,鼓励竞争。 d)美国能源部围绕2002年风电电价降到5美分/kWh、2005年风力发电设备世界市场占有率25%、2010年装机10 GW等目标,拔专款支持科研和制造单位进行科学研究。 e)推行“绿色电价”,即居民自愿以高出正常电价10%的费用,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电量。2 德国 1990年议会批准“电力供应法案”,规定电力公司必须让可再生能源上网,全部收购,以当地售电价90%作上网价,与常规发电成本的差价由当地电网承担。政府对风力发电投资进行直接补贴,450~2 000 kW的机组,每千瓦补贴120美元;对风力发电开发商提供优惠的低息贷款;扶持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业,规定制造商在发展中开发风力发电,最多可获得装备出口价格70%的出口信贷补贴。 在政府激励政策推动下,1995年德国投产风力发电495 MW,1996年364 MW,跃居世界之首。但是,实施风力发电差价完全由当地电网承担的政策,引发一些电力公司上诉到联邦议会。3 印度 a)设立非常规能源部,管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为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低息贷款和项目融资。 b)政府提供10%~15%装备投资补贴,将风力发电的投资计入其它经营产业的成本,用抵扣所得税补贴开发商。5年免税。整机进口关税税率25%,散件进口为零税率。有些邦还减免销售税。 c)电力电量转移和电量贮存政策:开发商可以在任何电网使用自己风机发出的电力电量。电力公司只收2%手续费。风机发出电量贮存使用长达8个月。开发商也可以通过电网卖给第三方。 d)为风力发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提供联网方便。 e)设最低保护价,一般为每千瓦时8~4美分。 印度扶持政策是在严重缺电的情况下形成的。1995年印度风力发电投产430 MW,1996年投产251 MW,是发展中国家风力发电发展最快的国家。4 中国 起步晚,发展快,但扶持风力发电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政策。 a)政府积极组织国外政府和金融机构的优惠贷款;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贷款,在一定条件下给予2%贴息;风力发电项目在还款期内,实行“还本付息+合理利润”电价,高出电网平均电价的部分由电网分摊;还本付息期结束后,按电网平均电价确定。 b)1998年实行大型风力发电设备免进口关税,发电环节增值税暂为6%。 c)地方对征地及电力部门在联网上给予优惠。 世界各国扶持力度各异,进程不一,见图1。图1 世界风力发电情况对比3 影响中国风电商业化的因素 当前,风力发电商业化的突出问题是:单位造价偏高(国内“双加”工程9800~10500元/kW),风资源特点决定设备年利用小时仅 2500~3400 h,再加上其它原因,使上网电价偏高。影响上网电价有以下几个主要因素。1 工程费用 以某一实施中的工程为例,各项工程的费用所占百分比为:机组1%,塔架4%,土地0%,勘测设计8%,风场配套0%,输电工程2%。其中机组占极大的比例,如果降低其成本,能大幅度减少工程造价。2 资金渠道 风力发电成本中85%取决于建设工程费用。工程投资中除了法定资本金外,大部分由各种信贷解决,贷款条件(利率、还款期和手续费等)对项目财务评价影响很大。外国政府优惠贷款,还款期长,利率较优惠;国际金融贷款,中长期,利率较优惠;国家政策性贷款,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贴息2%;商业银行贷款,还款期短,利率高。 目前,政府对风力发电没有投资补贴,优惠资金渠道不多,如果政府不采取扶待政策,恐怕风力发电建设资金渠道会较长时间影响风力发电的规模发展。3 税收 1998年起免征大型风机进口关税,这对风力发电建设是很大的扶持。(在未免征之前,关税率02%,提高整个工程造价15%)。 发电环节增值税:风力发电成本电价本来就高,又没有进项税扣减,不论征收6%或17%,都会使上网电价按比例上升。 对于所得税,可再生能源项目目前没有任何优惠,不论对经营者收益或上网电价核算都有很大的影响。4 投资合理收益率 以审议中的一个项目为例:总装机15 MW,外国政府优惠贷款占66%,资本金20%,国内配套贷款14%,计算如表1。收益率越高,上网电价越高。表1 某项目的财务评价指标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 92 14 31 自有资金内部收益率/% 61 00 00 投资利润率/% 55 57 83 投资利税率/% 56 27 42 资本金利润率/% 98 51 57 上网不含税电价/(元kWh-1) 65 55 5 业主(开发商)的经营管理水平 开发经营者对项目全过程的管理水平,不仅影响项目的成败,而且直接影响到风力发电能否顺利进入市场竞争。4 商业化势在必然 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各国政府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出台,为风力发电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特别是风力发电技术经过30年实践日趋成熟,设备的工业化可以提供性能可靠、价格逐步下降的大型风电设备,显示出风力发电参与电力市场竞争能力大大提高。 以美国为例,80年代初风电上网电价40美分,90年代中降到5美分,见图2。1996年美国各州平均售电价水平4~12美分。其中,4美分2个州,4~5美分4个州,5~6美分12个州,风力发电装机最多的加利福尼亚州平均售电价为8美分。 图2 风电电价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目前上网电价偏高,如表2。表2 我国部分省(区)风电上网电价风电场 上网电价/(元kWh-1) 浙江鹤顶山 100 辽宁东岗、辽宁横山、河北张北 000 新疆达坂城 860 广东南澳 770 内蒙古辉腾锡勒 713 海南东方 630美国风电场建设可以做到每千瓦造价1000美元,上网电价5美分。荷兰、丹麦每千瓦造价1000~1200美元,上网电价5美分。我国目前每千瓦造价大体是1200美元,可上网电价高达12美分。 综上所述,我国风力发电进入商业化是必然的,问题是如何妥善解决与商业化相关的因素。5 结论 风力发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蕴存量巨大,具有实际开发利用价值。中国水电资源370 GW,风能资源有250 GW。广东省水电资源6 GW,沿海风能可开发量(H=40 m)41 GW。也就是说,风能与水能总量旗鼓相当。大量风能开发不可能靠某个部门或行业的财政补贴就能解决,商业化不仅是市场的要求,也是风力发电发展的自身需要。所以,风力发电商业化是必由之路,可行之路。 商业化关系到市场各方面,需要政府、业主(开发商)、电力部门和用户一起支持和配合,共同努力方能见效。6 建议 政府、业主(开发商)、电力部门和用户各施其责,或称之为“四合一”方案。1 政府 制定可再生能源的财政扶持法规、政策性银行优惠条款等激励政策、税收减免或抵税规定,政策上支持风力发电技术开发和设备国产化。2 业主(开发商) 精心选点,规模开发,优化设计,降低造价;争取优惠信贷,减轻还本付息成本;加强管理,保证设备可靠运行率高,降低运行成本;自我约束,获取合理的投资收益率。3 电力部门 承诺风力发电上网收购,按规定承诺风力发电上网电价,电网合理消化风电差价,联网工程建设给予支持。4 用户 接受合理分摊再生能源的差价,自愿支持再生能源的发展,购买再生能源的“绿色电价”电量。

化学与环保的论文题目大全初中

249 评论(11)

酒酒小姐

低碳经济在全球的发展 低碳经济是指社会经济体系的构建和发展能够实现低碳排放。低碳排放可以有不同的定义,一是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景,即全球实现低升温目标下的排放水平。目前较多讨论的是450ppm、550ppm浓度目标下的排放水平。在这种全球排放水平下本国或本区域的低碳排放。二是在本国或者本区域在本身自然资源条件下,采取尽可能大的努力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实现较低温室气体排放途径。目前我们更多的采用第一种方式来进行判别,但各个地区根据具体情况实现低碳排放的时间区间可以不同。 目前世界上提出的低碳的概念基本上是指在某一个时间达到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如日本和英国的研究机构提出的低碳社会,就是指在2050年实现60%到80%的温室气体减排。日本政府已经于2008年7月份公布了到2050年的减排目标,采用了该研究的结果。一些城市如伦敦、巴黎、芝加哥等也提出了低碳概念,同样也是设置未来年份的减排目标。 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讲,低碳经济或者低碳发展应该是在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尽自己可能实现低碳排放。从长期来讲,发展中国家的低碳目标支持全球最终实现将气候变化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如2100年到2150年升温控制在2℃左右。 我们也参与了上面提到的日本和英国的合作研究,并进行了相应的针对中国低碳社会的研究。这里的研究目标是在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实现低碳社会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享技术和对策,看中国有可能实现的低碳未来。有可能这些技术或者政策会滞后进入发展中国家,但或早或晚可以进入发展中国家。 目前重要的是要有一些发达国家率先进行低碳发展的探索,给发展中国家做出示范。国际上的一些经验可以为中国的低碳经济内涵提供一定的参考。国际上一些地区和国家已经有较好的经验,如丹麦、德国、英国等。但大规模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到目前还没有。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 根据研究,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包括调整经济到一个低能耗高效的产业结构;全面实现用能技术的先进化,通过多种政策措施大范围普及先进高效技术;全面合理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电,使可再生能源和核电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占据重要位置;全民参与,改变生活方式,寻求低碳排放的消费行为;发展低碳农业,增强森林覆盖和管理。 对中国来讲,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控制高耗能工业发展,减少和控制高耗能产品出口;争取在2025年左右使中国工业的能源技术效率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大力发展使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如风力发电、水电要进一步大规模普及,光热发电、光伏发电技术要进行接近商业利用的示范;全面大力发展核电,特别是着重第三代、第四代先进核电技术;进行大范围的公众意识提高,使低碳生活方式成为普遍行为。 可以看出,低碳经济的方方面面与现在中国正在进行的节能减排努力是很一致的。因此低碳经济并非一个新的、额外的努力,而是要对现在的国家能源、环境对策进行扩展。 我们正在没有选择的走向“低碳经济” 在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人类威胁的今天,我们正在没有选择的走向“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很有可能是未来国际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有可能会带来贸易条件、国际市场、国际技术竞争格局的变化。欧盟已经明确把低碳经济作为未来发展方向。去年年底在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也指出,我们应当逐渐过渡到低碳经济模式,提倡低碳的生活方式。根据《京都议定书》达成的基本共识,所有国家都有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和责任,而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更有义务和责任。很多发达国家也表示愿意在完成自己减排目标的基础上,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所以说,对中国来说,目前推行低碳经济势在必行,同时也面临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机遇。 但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中国一直以来就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高碳”国家,如果一旦发展低碳经济,我们在资源上的优势就变成了劣势。而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目前我国的技术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而且中国的经济目前正处于爬坡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停下来,因此造成的高排放问题将很难解决。 根据能源所IPAC模型组的研究结论,中国有可能在未来明显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长速度,进而有可能在2030年实现CO2排放的峰值,2050年达到大幅度减排,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社会,促进全球实现气候变化减缓目标。 低碳经济未来是可能实现多种社会发展目标的未来,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社会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国家经济发展三步走总体目标、中国构建科技创新强国目标都有一致性。同时实现低碳经济的额外投入不大。 近期可以采取继续推行节能政策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发展政策,例如中国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减排目标。经过全面努力,中国的节能技术发展目标可以是在2020年和2030年达到全球最高的能源效率。根据现在的能源政策,中国目前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目前中国经过20年的发展,很多新建基础设施可以大量采用先进技术,例如在发电方面,国家发改委已经颁布条例要求新建火电站必须采用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发电机组。 二氧化碳的减排可以为我们带来一定的效益,根据一些研究机构的研究,他们拥有比较关键的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在全球来进行分享。通过这些技术的运用我们可以实现低碳经济。不仅是中国或者欧盟,还包括非洲和南美。目前中国有很多减排技术需要从美国和欧盟进口,目前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因为很多技术目前已经具有成本效益,所以在2030年或者在2020年之前中国需要大规模的推广这些技术。 中国需要推行一揽子政策,相信中国的能源政策和节能政策在今后会和气候变化减排政策整合起来。中国有自己的节能政策,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实际上也就是中国的减排政策,中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2006年中国确立了可再生能源未来规划目标,今后新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可能会翻番。还有就是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和纯电力汽车今后很快会投入到中国市场,而且价格并不昂贵。这会比当前中国市场上销售的丰田混和动力汽车便宜很多,目前混和动力汽车过高的价格会让中国人承担不起。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在于成本优势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在于成本优势。和日本、美国、欧盟相比,中国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来发展低碳经济。从燃料角度来说,在中国采用超临界机组的成本可能会比普通的火力发电更低一些,虽然超临界初步投资非常高,但是因为中国存在投资过热,所以发展低碳技术的资金问题不是很大。 根据对未来的预测,在2030年之前,即使是按照最低的能源发展情景,中国仍然会排放一定数量的温室气体。这个问题十分值得关注,因为这对各个行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的政策和不同的技术组合对减排效果的影响是十分大的。中国可以用来发展超临界技术的时间不多,因为需要尽快进入下一代先进发电技术,即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以为普及碳储存和捕获技术(CCS)打下基础。中国电站设备制造企业对IGCC的技术非常重视,已经开始投入大量自有资金用于这项技术的开发,这是多方共同合作的结果。 一些先进省市,如北京、广东、上海等,是可以实现在2020年之后率先全国进行减排。这些省份的经济结构已经或者正在进行调整,主动或者被动。 城市落叶处理方法的探究 一、研究目的 每年秋冬季节,为保护自己度过寒冬,不少植物都要落叶。这影响了市容与环境卫生,环卫工人要花很多精力去打扫。据南京市鼓楼区环卫所人员介绍:2001年10月,从第一场秋风起,这个部门所属的落叶堆放场和中转站的日吞吐量已从平时的300余车和800余吨增加到后来的470余车和1000余吨。像今年12月3号的那场雨,仅一个早上,从宁海路到草场门桥一段,工人就打扫运走了近五万斤树叶(湿),都要用8吨重的压缩车运载!这么多的树叶,运到哪里去了?是怎么处理的? 我们走访了几个垃圾处理中转站,在那儿,我们了解到南京市政府早就规定禁止焚烧落叶,这些落叶都将随着生活垃圾被运到南京最大的有机垃圾处理场被填埋。我们又随着垃圾车来到江宁水阁有机垃圾处理场,在那儿,我们看到一车一车的垃圾都被运到这儿,其中,有生活垃圾,也有建筑垃圾,还有树叶。许多拾荒者把其中能卖钱的垃圾捡出来,也把人们扔掉的剩饭剩菜捡出来回家喂猪,而树叶和其它垃圾混在一起被推土机压在一起被填埋,成为垃圾山,处理厂利用这些被填埋垃圾在慢慢腐烂过程中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但发电量不大,效益还远远不够发电机组的成本。 能否更有效地利用落叶? “碾作尘土,化作泥”。这是土壤中的腐生细菌在起作用,但在大自然中这需要很长时间,至少是3-6个月。我们是否可以在比较短时间内完成这种转化?树叶可以有效地转化成有机肥吗?我们请教了南师有关专家,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落叶快速转化为有机肥的探究性实验。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1、收集了4斤梧桐树叶,把树叶分成两组,一组粗的(把树叶加工成1至2平方厘米)一组细的(把树叶加工成粉末状)。 2、分别让它们吸足水分,加入菌种(每千克泡水后的树叶加入11克菌种左右),同时适当加入少量麦麸、鱼粉(每千克树叶加入7克+3克)作为营养源,加入石灰粉调节酸碱度,装入塑料袋中,套上无菌培养容器封口膜以保持通气。 3、 放入30摄氏度左右的温箱中,进行观察。 三、实验现象及结果 日期 细的 (加鱼粉和麦麸) 粗的 (加鱼粉和麦麸) 细的 (不加鱼粉和麦麸) 粗的 (不加鱼粉和麦麸) 12、14 粉末状,浅土黄色(因为吸了水分的缘故) 树叶气味浓。 1-2平方厘米,浅土黄色,树叶气味浓。 粉末状,土黄色, 树叶气味浓。 1-2平方厘米,浅土黄色,树叶气味浓。 12、20 粉末状,仍为土黄色,但底部有一点点白色斑点。树叶气味变淡了,有些腐烂的气味。 树叶气味变淡了些,有腐烂的气味。其余的没变。 还能闻出树叶气味,其余的没变。 还能闻出树叶气味,其余的没变。 12、30 粉末状,深土黄色,靠近袋子底部有一圈像棉花一样的白色绒毛状物体,是菌体。已闻不出明显的树叶气味。有点土腥味。 深土黄色,里面有一些白色的点点,闻起来有点土腥味。其余未变。 粉末状,土黄色。 无明显的树叶气味。 极少的白色点点(菌体),树叶气味极淡。 1、10 粉末状,深褐色,有许多白色绒毛状的菌体,有土腥味。 颜色有变化,为深褐色,有不少白色绒毛状的菌体,有土腥味。在显微镜下面看到的菌体是这样的: 粉末状,土黄色,有一些白色点点(菌体)。 土黄色,有少量的白色点点(菌体) 1、25 粉末状,像土一样的黑灰色,土腥味变淡。用手捏叶片,不太容易把它捏碎。 深褐色,叶片上有许多白色的菌体,手轻轻一捏叶片,就很容易变成粉末。没有气味了。老师说,这就是叶片已明显地降解了。 粉末状,土黄色,白色菌体更多些,土腥味重。用手捏叶片,很不容易把它捏碎。 有一些白色的点点,气味有变化,土腥味重。用手捏叶片,很不容易把它捏碎。 四、结论与收获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加工成粗的并加入麦麸和鱼粉的梧桐树叶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颜色由土黄色变成了深褐色,菌体也大量产生,树叶原有的香味也慢慢消失,手轻轻一捏叶片,就很容易变成粉末,已明显地降解了。而其他三种(加工成细的不加入麦麸和鱼粉的梧桐树叶,加工成细的加入麦麸和鱼粉的梧桐树叶,加工成粗些的并加入麦麸和鱼粉的梧桐树叶)转化需要的时间稍长些。一个多月下来,有一些变化,但还没有能大量降解。另外,同时埋在学校操场边上花坛土中的同样的树叶几乎没什么变化。我们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因为腐生细菌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富含有机物的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它能以很快的速度繁殖并生长,而粗的加营养源的树叶恰恰给腐生细菌创造了这样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温箱提供适宜的温度,加麦麸、鱼粉提供一定的营养,粗的树叶能吸取水分,但又不是太多,保持湿润。因此,降解速度能加快。而其它的由于没有能满足腐生细菌生长的所有条件,降解速度要慢一些。 由此,我们想到,如果我们保洁人员在收集垃圾时把树叶、菜叶等有机垃圾与其它垃圾分开收集,由中转站统一送到一指定地点,也创设像实验中那样利于腐生细菌生长的环境,如造一个人工降解池,把这些有机物堆放在一起,接入合适的菌种,并搭大棚利用太阳能提供一定的温度,那么,一方面这些垃圾可以被迅速处理掉,缩短周期,节约场地,有利于改善环境;另一方面,转化成的有机肥又可以被利用,如给城市中的花施肥、给草坪施肥。 这次活动,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环保课,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大开了眼界,真正体会到“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它们变废为宝。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成了小小宣传员,向同学、向我们的爸爸妈妈、亲戚朋友宣传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性。另外,在江宁水阁垃圾场,我们看到了拾荒者抢捡垃圾的场面,也看到了他们分捡垃圾的场面,正是他们的劳动,把一些还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回收,节约了资源,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问题:他们用分捡出来的菜叶等喂养出来的垃圾猪是否符合卫生标准?他们分捡出来的可回收的塑料袋再加工程序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怎样规范他们的这些行为? 最后,特别感谢南师大生物系菌肥实验室的老师们,在我们的活动过程中,他们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147 评论(8)

13170217126

这个作文题目给一个中学生来写的确很难。本人搞发用产品配方设计多年,可以给你知识方面的参考。但是语言方面你得自己组织,这样才能达到老师给你们出题目的目的。我先给你举例说明洗发水、护发素、二合一洗发水大体组成情况:洗发水: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氨基酸温和表面活性剂水氯化钠等护发素:十六、十八天然脂肪醇(基材)乳化剂阳离子瓜尔胶乳化硅油其它调理油脂去屑止痒剂水等二合一洗发水: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氨基酸温和表面活性剂阳离子瓜尔胶乳化硅油其它调理油脂去屑止痒剂水氯化钠等其中洗发水的目的是洗掉头发和头皮的污垢和分泌的油脂。但是我们发现光用洗发水洗完头发后头发会发干、发涩,头皮发干、痒。因为皮肤和头发是需要一部分油脂的,全洗掉了就会有上面的反映。因而用洗发水洗完之后再用护发素洗一遍,会有许多调理性的保湿油脂和阳离子聚合物残留在皮肤和头发上面,使头发保持良好的光泽和顺滑。但是用洗发水洗完后再用护发素,显然多了一道程序,因而发明了二合一洗发水,将护发素中的阳离子聚合物、乳化硅油、去屑止痒剂等成分加入到洗发水中。这样的洗发水有明显的优点,使用方便,而且洗的时候具有良好的手感。缺点是由于洗发水要把头发上面的油脂洗掉还要将洗发水中的油脂留在头发上面,二合一洗发水中的油脂残留在头发上很难,大部分都被洗掉了;而且由于油脂的存在,影响了洗发水的去污力,额外用量要比单独使用洗发水大得多,因而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用相对少量洗发水洗净头发后,再用少量护发素即可达到二合一洗发水的效果。如果我们每次洗发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偷懒,不迷信二合一,我们的生活将会更节约,更环保!
168 评论(12)

haotengaaa

Believe yourself!你能写好的
125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