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jyctu
从武昌码头渡船到汉阳的大禹文化园,这种古老的方式,现在很少坐了,但可以近距离的亲近长江,亲近大桥。这张照片,就是在大禹文化园拍摄的。我完全被大桥的美震撼了,我越来越觉得它是如此的美,比任何桥都美。它的雄姿,横卧在长江上,是如此的巍峨。 从长江大桥经过的时候,看到桥头上站岗的卫兵。现在,很少有大桥会有卫兵站岗,更多的时候是收费岗亭。而武汉长江大桥是一个例外,它保留了几十年来的传统。这些卫兵,站在桥头的岗亭里,几个小时,纹丝不动。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保安或者士兵站岗的,但是能够看到像武汉长江大桥这样严格标准的极为少见。看到这些站岗的卫兵,心里一股崇敬之油然而生,他们守卫的是历史的尊严,是国家的尊严。 现在新闻经常可以看到,这里的桥塌了,那里的桥跨了,这里的桥裂了,那里的桥用胶水糊。而武汉长江大桥,虽然历经半个世纪,承载着每两分钟一列火车,多次洪灾的冲击,但是依然坚固如初。现在,武汉江面上已经有二桥、三桥、四桥了,还有过江隧道,而武汉长江大桥,依然是最美的一座桥。我几次步行,从长江大桥上走过去,桥栏杆间镶的花板上雕刻的古典图案,有“孔雀开屏”、“鲤鱼戏莲”、“喜鹊闹梅”、“玉兔金桂”等,极具民族气息,一幅一幅的,严整而美观,充满了韵味。现在,很少有桥梁做到这么精细的,完全是一个精雕细刻的艺术品。 据说武汉长江大桥建造的时候,是九个桥墩,而现在人们看到的是八个。其中的一个是一个试验的桥墩,前苏联专家西林提出了管柱钻孔基础的创议,就是将空心管柱打入河床岩面上,并在岩面上钻孔,在孔内灌注混凝土,使其牢牢插结在岩石内,然后再在上面修筑承台及墩身。桥梁建成后,这个试验桥墩就炸掉了。这一技术创新,为武汉长江大桥节约了2年时间,约百分之40的资金。 苏联专家西林的外孙女卡佳遵从祖父的遗愿,多次来到武汉长江大桥,看到大桥流下泪下。她还因此选择了在武汉进修大学,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语。很少有一座桥,能够凝聚这么厚重的感情。不仅是两国人的感情,更是一个灵魂凝聚的感情。卡佳说,祖父把长江大桥视为他最伟大的作品,在他墓碑上,背面便刻着武汉长江大桥图案。 
山水自然美,向为我国文学家和艺术家情有独钟。正如明代大艺术家董昌其所说“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为诗为境。”桥,是架设于山水之间的建筑物,它长期屹立于大自然之中,也就成为点缀和美化大自然的一员。有山有水自然也就会有桥,桥梁本身也是实用与艺术的融合体,如桥梁的平直、索桥的凌空、浮桥的韵味、拱桥的涵影等,原来就摇曳着艺术的风采。故英国李约瑟先生说:“没有中国桥欠美的,并且有很多是特出色的美。” 我国桥梁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即造型风格和装饰工艺。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曲线柔和、韵律协调和雄伟壮观上。而江南水乡的一些小梁细桥,则更使人联想到“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 桥梁装饰,在我国总的来说不算很发达,主要体现在石构桥梁中,其部位大致在人们易于驻足观瞻的地方。如常见的有螭龙、凤、狮、象、犀牛,并间有兔、猴、马、狗、云朵、莲花、芳草等图案。也有少数浮雕的河神像、武士像和人物故事形象。如河北赵县永通桥山花墙上浮雕的河神头像,赵州桥栏板上浮雕的螭龙和望柱上的狮首像,北京卢沟桥望柱上的石狮子等等。这些石雕,工艺精细,并往往还与民间风情、神话传说有密切的联系。如治水的蛟龙,分水的犀,降伏水怪的神兽等,从而形成我国桥梁艺术的独特风格。 此外,我国许多桥梁,往往在桥上或桥头上构建有许多附属建筑物。桥上构筑建筑物,起自木桥的防腐和压基作用,后成为桥与建筑的结合物。桥头构筑建筑物,是作为桥梁出入口的标志,并兼有衬托、拱卫和装饰桥梁的作用。
改革春风吹满地嘻嘻写桥的变化,歌颂啊们的祖国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