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在线考试答案解析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68

Anastasia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在线考试答案解析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手机用户

已采纳
一0一、教师(或)工作(或习)机激发研究 一0二、教师(或)理素质问题研究 一0三、教师理健康问题研究 一0四、教师(发展)途径、式探索 一05、习(或教)策略研究 一0陆、教知识、技能与能力转化研究 一0漆、中国络环境德育效性研究 一0吧、中国络环境班主任工作研究 一09、中国络环境师关系建设研究 一一0、中国络教教师角色转变与适应研究 一一一、中国络环境指导——自主习研究 一一二、新课改教师工作挑战及其适应研究 一一三、新课改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研究 一一四、新课改教师观重建研究 一一5、新课改观重树研究 一一陆、新课改师关系更新及其教育策研究 一一漆、新课改同教模式比较及其实践综合研究 一一吧、新课改课程实践与反思 一一9、新课改校本课程实践与反思 一二0、论校本课程发教师位与作用 一二一、新课改家教育影响力研究 一二二、论现代化潮校管理战略设计 一二三、论际化潮校教育目标设计 一二四、论性化思潮教育规则修改 一二5、论信息化趋势培养目标设计 一二陆、论科化思潮科主义教育 一二漆、流口教育问题与解决研究 一二吧、城乡童教育机均等考察与反思 一二9、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应试化倾向观察与批判 一三0、论中国络教育质效评价 一三一、论中国络教育管理与考核 一三二、系统思想、理论教育领域应用 一三三、教育管理系统决策及其特征 一三四、系统评价及其教育应用 一三5、课堂教系统系统析 一三陆、实行校负责制利弊探悉 一三漆、实行校负责制应处理几关系 一三吧、试论教师资源效配置 一三9、试论教师聘任制建立建全 一四0、前教师聘任工作规范研究 一四一、教师积极性调途径 一四二、贫困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一四三、校负责制与级教育主管部门权力关系研究 一四四、实行校负责制校党支部功能作用 一四5、班级教育力量形 一四陆、中国络代德育工作新途径 一四漆、领导应变能力研究 一四吧、校管理良工作态度培养 一四9、管理目标功能研究 一50、校管理决策科化(或民主化)研究 一5一、现代校管理教代职能研究 一5二、期望理论管理工作运用 一5三、双素理论与教师积极性激励 一5四、贫困区教育经费筹措 一55、机理论与教师培养 一5陆、公平理论与教师积极性调 一5漆、外教育史与教育改革(论文向自确定标题) 一5吧、论知识经济背景教育先行战略 一59、柏拉图《理想》教育思想评述 一陆0、班主任工作研究(论文向自确定标题) 一陆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途径 一陆三、校管理制度研究 一陆四、校本管理研究 一陆5、教师依执教研究 一陆陆、品德评价研究 一陆漆、信息化代课堂教模式研究 一陆吧、高校扩招基础教育影响 一陆9、教师教科研教质量关系研究 一漆0、进转化策 一漆一、中国络教育教师素质结构及其应研究 一漆二、中国络背景习特征及其教育变革研究 一漆三、中国络教育师关系特征及其教育导向研究 一漆四、传统课堂教与中国络教比较研究 一漆5、中国络教程特点研究 一漆陆、基于中国络放性特征教育变革研究 一漆漆、择业观念与行研究 一漆吧、众传播媒介青少理及行式影响研究 一漆9、师关系存问题及解决策研究 一吧0、教育发展与业需求社理研究 一吧一、书院产代教育启示 一吧二、预防未犯罪社理研究 一吧三、亲关系存问题及解决策研究 一吧四、培养青少健康格研究 一吧5、青少理健康研究 一吧陆、贫困理问题研究 一吧漆、青少情能力培养研究 一吧吧、青少智力发研究 一吧9、青少创造力培养研究 一90、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创新 一9一、适应新课程改革加强校教管理 一9二、新课程与教育评价改革 一9三、语言艺术课堂教管理应用(语言包括口语、体态语书面语) 一9四、基础教育社区服务与社实践发与实施研究 一95、理健康研究 一9陆、我家庭教育新情况新问题及其策 一9漆、独理特点及析 一9吧、论离异家庭童性格形消极影响 一99、初见理问题及校教育策 二00、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设想 二0一、试论影响童理发展素 二0二、青少际理异与家庭教育 二0三、理健康教育教设想 二0四、教师队伍现状问题透视及改革策 二05、新课程理念教设计 二0陆、新课程理念教评价 二0漆、新课程理念校评价 二0吧、新课程理念教师角色转化 二09、数发展性评价内容研究 二一0、说课艺术性与规范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在线考试答案解析

302 评论(12)

cobain东东

给你发一份选题参考表吧,有六十个题目可以参考
182 评论(10)

zdx110

陶行知教学思想——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本校的校训,我们学校的基础就是立在这五个字上,再也没有一件事比明了这五个字还重要了。说来倒很奇怪,我 在本校从来没有演讲过这个题目,同志们也从没有一个人对这五个字发生过疑问,大家都好像觉得这是我们晓庄的家常便饭,用不着多嘴饶舌了。可是我近来遇了两件事,使我觉得同志中实在还有不明了了校训的意义的。一是看见一位指导员的教学做草案里面把活动分成三方面,叫做教的方面,学的方面,做的方面。这是教学做分家,不是教学做合一。二是看见一位同学在《乡教丛刊》上发表一篇关于晓庄小学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他说:“晓庄小学的课外作业就是农事教学做。”在教学做合一的学校的辞典里并没有“课外作业”。课外作业是生活与课程离婚的宣言,也就是教学做离婚的宣言。今年春天洪深先生创办电影演员养成所,招生广告上有采用“教”“学”“做”办法字样,当时我一见这张广告,就觉得洪先生没有十分了解教学做合一。倘使他真正了解,他必定要写“教学做”办法,决不会写作“教”“学”“做”办法。他的误解和我上述的两个误解是相类的。我接受了两次刺激,觉得非彻底的、原原本本的和大家讨论明白,怕要闹出绝大的误解。思想上发生误解则实行上必定要引起矛盾。所以把这个题目来演讲一次是万不可少的。我自回国以后,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形,,就认定有改革之必要。这种情形以大学为最坏。导师叫做教授,大家以被称教授为荣。他的方法叫做教授法,他好像拿知识来赈济人的。我当时主张以教学法来代替教授法,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务会议席上辩论二小时,不能通过,我也因此不接受教育专修科主任为名义。八年,应《时报·教育新思潮》主干蒋梦麟先生之征,撰《教学做合一》一文,主张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此时苏州师范学校首先赞成采用教学法。继而“五·四”事起,南京高等师范同事无暇坚持,我就把全部课程中之教授法一律改为教学法。这是实现教学合一的起源,后来新学制颁布,我进一步主张: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但是教学做做合一之名尚未出现。前年在南开大学演讲时,我仍用教学做合一之题,张伯苓行政管理拟改为学做合一。我于是豁然费通,直称为教学做合一。去年我撰《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时,即将教学做合一之原理作有系统之叙述。我现在要把最近的思想组织起来作进一步之叙述。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与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分别。实际上,如果破除成见,六十岁的老翁可以跟六岁的儿童学好些事情。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因为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比如种田这件事是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游泳也是如此,游泳是在水里做的事,便须在水里学,在水里教。再进一步说,关于种稻的讲解,不是为讲解而讲解,乃是为种稻而讲解;关于种稻而看书,不是为看书而看书,乃是为种稻而看书;想把种稻教得好,要讲什么话就讲什么话,要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我们不能说种稻是做,看书是学,讲解是教。为种稻而讲解,讲解敢是做,为种稻而看书,看书也是做。这是种稻的教学做合一。一切生活的教学做都要如此,方为一贯。否则教自教,学自学,连做也不是真做了。所以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做”既占如此重要的位置,宝山县立师范学校竟把教学做合一改为做学教合一,这是格外有意思的。 创新教育需要“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身体力行予以倡导的新的教学法,他主张:“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教学做合一”正确地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其基本精神是手脑并用,学用结合。只有“在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用脑去想”,即“劳力上劳心”,才有可能进行创造和发明。这就启示我们教师在创新教学过程中应做到:(1)把发展学生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变严格守纪的课堂气氛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法;(2)鼓励创造性的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人人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学习中发掘自己内在的潜力,不断提高创造能力;(3)重视学法指导,加强学生学习自控能力的培养;(4)重视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313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