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之
前,我国生物技术已广泛用于农业、医药、环保、轻化工等重要领域,为生物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奠定了良好基础。生物技术与产业已经开始从跟踪仿制到自主创新的转变;从实验室探索到产业化的转变;从单项技术突破到整体协调发展的转变。中国生物科技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说,我国生物技术在让企业积极参与产业化的同时,还要加强有独立知识产权成果的创新。努力培养技术、管理人才,建立产品标准化体系,组建相关行业协会,规范市场秩序。??我国生物技术产业通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已建立了20多个生物技术园区。目前,涉及现代生物技术的企业约5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其中涉及医药生物技术的企业300多家,涉及农业生物技术的企业200多家。??人均寿命从1949年35岁增长到1996年8岁生物技术功不可没??据新华社北京19日电记者杨维汉报道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我国生物技术要积极稳妥地促进产业化,努力使生物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召开的"新世纪生命科学论坛"上,科技部有关人士介绍,我国将通过生物技术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发展生物高科技,培育生物新产业,力争使生物技术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之一。??水平在发展中国家领先??据新华社北京19日电记者杨维汉报道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生物技术总体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地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生物技术基础研究不断取得突破,为生物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国作为惟一的发展中国家成员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1%测序工作;中国科学家独立完成了杂交水稻父本9311(籼稻)的基因组序列草图;在国际上首次定位和克隆了神经性高频耳聋基因、乳光牙本质Ⅱ型、汗孔角化症等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医药生物技术为提高人民平均寿命和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人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长到1996年的70.8岁,生物技术功不可没。近年来,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发展明显加快,进入临床研究的生物医药已达150多个,有基因工程干扰素等21种生物技术药物投入生产.??为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我国农业生物技术成就显著?为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我国首创的杂交水稻技术已经推广到20多个国家,累计增产粮食3500多亿公斤。我国是世界上第二个有转基因抗虫棉花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2002年种植面积占棉花总种植面积的40%,五年来累计为农民增收50多亿元。??开发再生清洁能源有功??我国在利用生物技术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方面成就显著。利用玉米等粮食生产燃料酒精的技术分别在河南、黑龙江已具备了数十万吨的年生产能力,乙醇汽油已在部分地区推广试用;日产量20余吨的生物柴油生产企业2002年在四川问世,填补了我国生物柴油工业化生产的空白。参考资料:/html 
1:趋势:蛋白构象及功能基团(包括表达),及其药用价值。微生物及环境保护,生物能源,医疗诊断。特征:用工程手段实现生物学对象的改造以产生新的科学或医用、保护、防御等生命价值
化学生物学 以生物无机化学、生物分析化学、生物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化学信息学、生物物理化学和仿生高分子材料为研究方向、发展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掌握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得到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科技管理初步训练的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适宜到科研部门、高等学校从事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适宜到化学、药学、医疗、生化制药、生物工程、无机新材料、化工、轻工、能源等行业,以及厂矿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部门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适宜继续攻读化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以上是中大化学院对该学科的就业方向的解释 就本人观点,学化学不一定要做跟化学有关的行业。据官方数字,中大化院就业率挺高的,大概有百分之九十多的样子吧,但是实际从事跟化学相关的行业只有不到四成的人。因此,就业前景很大程度上不是跟专业有关,而更应该着重于个人能力。教育方向主要是分子生物学,以后进行科学研究,所以大学毕业后基本都考研,不能直接找工作,除非改行。以后主要在实验室及各高校工作,也可进入关于生物产业的企业。待遇要看个人的能力了,要是能得个诺贝尔奖那就啥都不愁了,呵呵。 生物技术专业就业率及就业前景 毕业生就业率:99%。 学费:3000元--5000元/年。 热门分科析: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从事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的人才将倍受用人单位的器重。事实上,该专业从20世纪末已开始预热,21世纪初火热的程度可能不及其他热门专业,但随后它将以令人惊讶的速度火热起来,并将占据科研前沿的位置。 考生类别:理工类。 就业前景:主要到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或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就业分布最多五省市: 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 毕业生就业分布统计: 就业行业或部门 百分率 其他事业单位 90% 高等学校 90% 科研设计单位 47% 出国 76% 录取研究生 76% 国有企业 94% 机关 75% 民营及私营企业 23% 部队 49% 医疗卫生单位 45% 三资企业 43% 中小学及其他教学单位 06% 自主创业 32% 注:本专业的各方向及就业率分别是:生物化学45%、微生物学52%、生物技术94%、生物科学与技术73%、生物制药52%。
21世纪海洋生物技术发展展望摘 要 本文根据近期的文献资料,分析研究了目前国际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发展特点。重点领域及最新研究进展,展望对世纪海洋生物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并就我国海洋生物技术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说。关键词 海洋生物技术 发展展望 近10年来,由于海洋在沿海国家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以及人类对海洋环境特殊性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入,海洋生物资源多层面的开发利用极大地促进了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的迅速发展。1989年首届国际海洋生物技术大会(以下简称MPS大会)在日本召开时仅有几十人参加,而1997年第四届IMBC大会在意大利召开时参加入数达1000多人。现在IMBC会议已成为全球海洋生物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出现了火红的局面。《IMBC 2000》在澳大利亚刚刚开过,《IMBC 2003》的筹备工作在日本已经开始,以色列为了举办们《IMBC 2006》早早作了宣传,并争到了举办权。每3年一届的IMBC不仅吸引了众多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前往展示与交流研究成果,探讨新的研究发展方向,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区域海洋生物技术研究的发展进程。在各大洲,先后成立了区域性学术交流组织,如亚太海洋生物技术学会、欧洲海洋生物技术学会和泛美海洋生物技术协会等。各国还组建了一批研究中心,其中比较著名的为美国马里兰大学海洋生物技术中心、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海洋生物技术和环境中心,康州大学海洋生物技术中心,挪威贝尔根大学海洋分子生物学国际研究中心和日本海洋生物技术研究所等。这些学术组织或研究中心不断举办各种专题研讨会或工作组会议研究讨论富有区域特色的海洋生物技术问题。1998年在欧洲海洋生物技术学会、日本海洋生物技术学会和泛美海洋生物技术协会的支持下,原《海洋生物技术杂志》与《分子海洋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合刊为《海洋生物技术》学报(以下简称MB T),现在它已成为一份具有权威性的国际刊物。海洋生物技术作为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已明确被定义为“海洋生命的分子生物学如细胞生物学及其它的技术应用”。 为了适应这种快速发展的形势,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先后制定了国家发展计划,把海洋生物技术研究确定为21世纪优先发展领域。1996年,中国也不失时机地将海洋生物技术纳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不言而喻,迄今海洋生物技术不仅成为海洋科学与生物技术交叉发展起来的全新研究领域,同时,也是21世纪世界各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并将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巨大应用潜力。 1.发展特点 表1和表2列出的资料大体反映了当前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发展的主要特点。 1加强基础生物学研究是促进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发展的重要基石海洋生物技术涉及到海洋生物的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殖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乃至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生态学等广泛内容,为了使其发展有一个坚实的基础,研究者非常重视相关的基础研究。在《IMBC 2000》会议期间,当本文作者询问一位资深的与会者:本次会议的主要进步是什么?他毫不犹豫的回答: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研究成果增多了。事实确实如此。近期的研究成果统计表明,海洋生物技术的基础研究更侧重于分子水平的研究,如基因表达、分子克隆、基因组学、分子标记、海洋生物分子、物质活性及其化合物等。这些具有导向性的基础研究,对今后的发展将有重要影。2推动传统产业是海洋生物技术应用的主要方面目前,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推动海洋产业发展主要聚焦在水产养殖和海洋天然产物开发两个方面,这也是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发展势头强劲。充满活力的原因所在。在水产养殖方面,提高重要养殖种类的繁殖、发育、生长和健康状况,特别是在培育品种的优良性状、提高抗病能力方面已取得令人鼓舞的进步,如转生长激素基因鱼的培育、贝类多倍体育苗、鱼类和甲壳类性别控制、疾病检测与防治、DNA疫苗和营养增强等;在海洋天然产物开发方面,利用生物技术的最新原理和方法开发分离海洋生物的活性物质、测定分子组成和结构及生物合成方式、检验生物活性等,已明显地促进了海洋新药、酶、高分子材料、诊断试剂等新一代生物制品和化学品的产业化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