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中国国防发展史论文摘要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88

gongzunyang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国国防发展史论文摘要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342933468

已采纳
简述中国国防的演变,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中国国防从过去的一穷二白。在世界上低谷改变了。建国后发展迅速。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强大的国防力量。

中国国防发展史论文摘要

240 评论(14)

子都子充

论述中国国防发展的成就1500字论文 答:原子弹,卫星,坦克,航母
345 评论(12)

康继勇

现代科学强调系统方法,回顾历史也要用多元化的视角深入思考。新中国建立60年来,可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国防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应是“大国防”的概念,包括国防指导理论、保卫国家的自卫作战、军队现代化、武器装备和国防工业体系、后备力量建设等方面,研究国防问题也需要有一个全方位的大视野,应有继承传统又有所超越的创新思维。通过回溯60年来的峥嵘岁月,总结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将有助于我们更好认识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建设规律。  解放初期的凯歌行进期  新中国国防建设的第一个时期,是1949年到1964年的凯歌行进期。如果说国家经济建设在1958年就结束了第一个黄金发展期而陷入了误区,国防建设的指导在50年代末还难得地保持了相对比较清醒的认识,直至1964年以前还能在健康的道路上前进。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已经有了经历二十多年战火锻炼的一支英雄军队,国家的工业基础和国防建设的条件却极其落后。国家没有工业化基础就是一个“软骨动物”,军队的机械化、现代化便无从谈起,中国也摆脱不了落后挨打的状态。  解放初期,中国对外实行“一边倒”的方针,苏联希望中国通过向其订货的方式解决武器装备。毛泽东却做出了一个有远见的决策,以全面引进苏联先进技术的方式建立独立自主的国防工业体系。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有44项是军工企业,包括陆海空军全面配套的军工厂。1957年夏天,中共中央利用赫鲁晓夫因内部矛盾有求于毛泽东表态支持的机会,得到苏联提供的核技术援助,从而开始了“两弹”(导弹、核 弹)事业的起步,从而抓住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中苏发生争吵后,赫鲁晓夫于1959年停供原 子弹样品,于1960年撤退专家,至1962年停供米格-21战斗机技术资料,此后中国的国防工业完全在自力更生的条件下发展。1964年中国的原 子弹和地对地导弹试验成功,成为新中国国防建设初期取得的最为辉煌的成就。“两弹一星”取得的跨越性成功,从发展战略来看主要经验有两条:一是开始就瞄准世界最先进水平,有很高的起点;二是集中国内有限的力量在重点领域搞攻关,有所为有所不为。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正确地认定国际形势已经缓和,在大力加强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又将全军数量从1952年的626万人减少至1958年的237万人。这一时期,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国防工业建设初步奠定了基础,军队进行现代化战争的能力有了很大增强,堪称为中国国防建设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在曲折和动乱中艰难发展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免不了经历曲折,国防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从60年代中期起,中国国内出现了持续的政治动乱,我国的国防事业发展同样出现了一个“马鞍型”。
212 评论(13)

我是Traceur

军队文职考试:中国国防的历史沿革详解
245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