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gflying111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好写的护理论文题目供你进行参考: 1、协同护理模式对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干预效果研究 2、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3、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构建的研究 4、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 5、山东省三级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研究 6、精神病患者照料家属的护理压力及应对策略研究 7、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提升方案的制定、实施及效果评价 8、膜滤对药品和个人护理品的去除特性研究 9、安徽某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学生无偿献血知识、态度、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10、护理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11、灾害护理专科护士培训课程核心知识体系的构建 12、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评价指标的初步研究 13、运用ECS评价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指标体系的研究 14、医院志愿者活动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影响的研究--以某省属医科大学为例 15、护生实习前后护理伦理认知现状及培养策略的研究 
护理方面的论文可以说已经被多少学生写了一遍又一遍,所以现在很少有比较好的题目,如果你想写的话,可以从比较传统的题目中发表出自己新的见解,结合时代的新意,以及现代护理技术的新标准来入手
内瘘血栓的治疗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而内瘘血栓形成是其失去功能的主要原因。既往内瘘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多为外科切开取栓或重新制作内瘘,不仅创伤大,而且并发症较多,首选的是用尿激酶缓慢泵入治疗方法。早期发现内瘘血栓并及时应用尿激酶是内瘘再通的关键,尿激酶通过血栓形成部位的动、静脉端血管内注入溶栓效果显著。溶栓治疗: 经临床诊断或超声定位后确诊内瘘血栓形成,且患者无高危出血倾向,立即予以溶栓治疗。治疗组首先选择距内瘘血栓形成处2 cm的近心端动脉为穿刺点,用10 ml注射器抽取溶有尿激酶50万U的生理盐水10 ml,针尖指向血栓处穿刺,见到动脉搏动性回血后将尿激酶缓慢注入,使得药物随动脉血流冲击与血栓充分接触,边操作边观察有无杂音再通情况。30 min后无再通者再选择距血栓形成处2 cm的静脉近心端穿刺,针尖仍指向血栓处用尿激酶50万U溶于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入,30 min滴完。经以上治疗仍无再通者于24 h以后重复接受上述治疗。连续3 d上述治疗内瘘不能再通者接受手术取栓治疗或重新造瘘。国内一般采用25-50U尿激酶。每小时5-10U溶于10ml生理盐水。最大剂量25-150U,泵入最长时间使用尿激酶溶栓缺点: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外周局部穿刺部位肿胀,治疗过程中可能引起牙龈出血,口腔粘膜及内脏器官出血,如肠胃道。但其最致命的因素是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但是肺栓塞比较罕见。国内外发生概率不一。据笔者参考文献材料因尿激酶溶栓引起肺栓塞的概率为%6以上。手术治疗: 钛轮钉法采用1%利多卡因局麻,缝合组采用臂丛麻醉并加用止血带止血。切口要充分显露出血栓形成的部位,游离出桡动脉、头静脉以后,桡动脉、头静脉近心端用血管夹阻断血流,切除血栓形成部位的血管。用肝素盐水将离断后的血管腔冲洗干净然后将一套(2个)内径为5 mm钛轮钉分别套在桡动脉和头静脉的离断端上,使2个钛轮钉的钉齿相互形成45°夹角,使用显微外科镊子将血管内膜翻转挂在钉齿上,再用抱合器将上述2条血管进行端端吻合。缝合法由显微外科医师使用手术显微镜进行桡动脉、头静脉血管端端缝合,缝合血管使用7?0无创伤血管吻合针线,采用2点固定间断或连续缝合。吻合成功后先松开头静脉血管夹再松开桡动脉血管夹,使桡动脉血流进入头静脉。吻合时要注意血管走形方向,不要扭曲和成角,否则容易引起吻合口血流不畅或再发生血栓。包扎敷料不可过紧,以能用听诊器听到动静脉分流产生的血管杂音为宜,以防止吻合后的血管受压影响血流速度而形成血栓。术后应避免向术侧卧位并注意抬高术侧肢体,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手掌(指)水肿。避免在术侧肢体输液、抽血、测血压。钛轮钉法术后肌注罂粟碱 30 mg,每日4次,连用3 d;缝合法术后肌注罂粟碱延长至5~7 d。术后10~14 d拆线。观察指标 治疗成功以治疗后内瘘血管波动和血管杂音出现者即行血液透析,至少完成1次正常透析,血流量>200 ml/min为治疗成功,并观察尿激酶的不良反应,患者如出现出血倾向、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