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rus_yhq
精神分裂症的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不能不说得益于他在日本最初是学医的。 就成才而言,“杂”,就是广博。广博与专深,同样是不可偏缺的。就这个意义而言,人人都应成为“杂家”,“杂家”好! 至于“忙”,考生的生活经历中“忙”的体验就比较多,容易下笔。我是从母亲的话展开,“母亲在世时,曾经说我是‘劳碌命’”最后归结到,“忙碌,使我有一种充实感。每天都有成果,我感到生活的充实。一中用“搜索引擎”搜索出几个包容之例进行铺陈。至于篇末的“升华语”,那就不难了:“包容,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涵养。包容不仅产生和谐,而且产生凝聚力。包容的前提,是宽广的胸怀。所谓海纳百川,首先就是有了大海那样的胸怀,这才能够百川并蓄。人人需要包容这一可贵的品格。” 我参加全国卷作文高考是在2002年。那一年,除了北京和上海的高考作文是本地区单独命题的,其他省市则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全国高考的作文命题是这样的: 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疑。他走啊走,突然脚下碰到一个僵硬的东西,他扒开雪地一看,原来是一个冻僵的人,他心想:是救他呢还是继续前行?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他决定救这个人。于是,他脱下手套,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按摩。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他救醒了。于是,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 也许人人不一定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这个“心灵的选择”,应当是难度相当高的作文题。这个作文题,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就作文题解里那登山者的故事展开议论,另一种是根据自身的所见所闻展开“心灵的选择”这一命题。前一种写法会一般化,不容易出彩,而后一种写法,对于年轻的考生而言,遭遇“心灵的选择”并不多,难以展开。正因为这样,“心灵的选择”这题目看似简单,却不好写。我沉思良久,忽然想及2001年美国爆发911事件,我专程从上海飞往纽约采访。最令我感动的是纽约的消防队员。当别人急于从烈焰腾飞的世界贸易大厦逃命的时候,他们却逆向冲进这两座火光冲天的高楼。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他们“心灵的选择”是感天动地的。我的思绪一旦突破了命题,就一泻而下,只花四十五分钟就挥就了《浴火的凤凰》: 生命对于人生只有一次而已。生命对于人生是最可宝贵的。纽约的消防队员们正是深刻懂得生命的意义,这才以自己的死去换取别人的生,尽管这些“别人”与他们素不相识。他们的心灵选择,是最高尚的。正因为这样,他们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在清理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废墟的那些日子里,每当从瓦砾中挖掘到一具穿着“FDNY”(纽约消防队)桔红色消防服的遗体,人们就唱起了美国国歌,用星条旗覆盖在英雄的遗体上。 我在纽”意大利画家达·芬奇,能够画出《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等名作,“工夫在画外”,因为他做过建筑设计师,研究过地质学、植物学、水利学、机械学,特别是他曾详细研究过人体解剖学。他亲手解剖了三十具尸体,画下大量的人体解剖图,所以他笔下的人体比例非常准确。鲁迅的小说《药》,那华小栓是晚期肺病患者。鲁迅写华小栓 叶永烈:评点历年高考作文题目 (原载2009年第一期《语文学习》杂志) 作为作家,对于高考作文的关注是理所当然的。尤其是从2000年起,我应邀八次参加高考作文,我与考生们同时写作高考作文,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交卷。我参加高考作文的目的有二:一是在第一线体验广大考生的生活,与考生们零距离接触,了解当代年轻人的心境;二是测验自己的快速反应能力,因为作为纪实文学作家,常常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时效性很强的作品,因此快速反应能力是纪实文学作家的基本素质之一。 我生活在上海,因此六次写的是上海考区的作文,一次参加全国卷高考作文,一次应北京之约写北京卷题目。 每年,我作为“考生”,是命题组的老师在“考”我。如今反过来,让我来评论每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进行换位思考。 有过高考作文实践,我先就曾经写作过的八个高考作文题目,进行评点: 2000年,上海考区的题目是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确立一个主题,加以论证,并说说你的设想”。这个题目富有前瞻性。当时,上海市刚刚开始申办世博会,能否获准尚不得而知。那时候,人们对于世博会所知不多,连我一看到这个题目都愣了一下,经过几分钟的思索,终于理出了头绪。出这样的题目,不仅考验考生的文学水平,而且考验考生是否关心时政。我在考场里用了一个小时写出一篇散文《东方巨龙的腾飞》,完成了“作业”。我的这篇作文在翌日发表于上海《青年报》上,迅即被《新民晚报》转载,并就我的作文发表评论。 我很喜欢的高考题目是2002年上海卷的《面对大海》。在我看来,《面对大海》这样的题目,谁都能写,但是写得好不容易。高考作文不宜出偏题、出难题,不应“为难”考生,更不应该与考生“作对”。像《面对大海》,是“与人为善”的作文题。然而,要把《面对大海》写成一篇有思想深度的作文,却又有一定难度,这正是用来区分考生作文水平的一把标尺。对于我来说,《面对大海》可以写成一篇文辞优美而又有思想内涵的散文。一见到《面对大海》这一题目,没有“愣”了一下的感觉,我的思绪立即飞到浩瀚无涯、白浪滔滔的万顷碧海。我在作文中先是描述我见过的世界各地各种各样的海,赞叹大海的博大,然后引出感慨:“面对大海的我,感到自我的渺小”,“每当我为一己私利、一度挫折而苦闷、而掷躅、而傍徨、而浮躁的时候,一想到大海,就豁然开朗。” 同样,2008年上海卷的《他们》,这题目也很不错。这与《面对大海》一样,题目很大气,我很喜欢。《他们》这题目,谁都能写出来,选择的角度也很多,可以从方方面面切入。可是,要把《他们》开掘深,却令人在下笔前需要反复琢磨。我是在思索良久之后才写的。当时脑海中涌现许许多多“他们”,最后我选定了特殊的“他们”——我在纽约街头邂逅的一对把五星红旗作为导游旗的华人父子导游,在到处是星条旗的纽约显得那么突出。我写了父子两代的截然不同的经历,而“他们”都有一颗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至于2007年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由于“这道坎”是“必须跨过”的,说明这道“坎”不是普通的“坎”,而是相当艰难的。对于经历简单的考生们来说,这题目不大好写。那天高考作文结束之后,我听见有的考生说,今天的考题成了难以“跨过”的一道“坎”。对于阅历丰富、经受过各种各样的“坎”的我,写起来自然不难。我选择了左眼因手术失败而失明这道“坎”,几乎使我不能再做文字工作,而我如何“跨过这道坎”,一直从事创作至今。我在文末写道:“人生的道路从来不平坦,谁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坎。要像刘翔那样勇往直前,你就能飞越一道又一道坎,你的人生就充满灿烂和喜悦。” 2003年上海卷的题目“杂”和2004年的“忙”,都只有一个字,很简洁。显然,这两个题目都要求考生写一篇议论文。相对来说,“杂”比“忙”要难写些。不过,考生们经过认真思索,还是可以写出作文来“按着胸膛咳嗽” 叶永烈:评点历年高考作文题目 (原载2009年第一期《语文学习》杂志) 作为作家,对于高考作文的关注是理所当然的。尤其是从2000年起,我应邀八次参加高考作文,我与考生们同时写作高考作文,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交卷。我参加高考作文的目的有二:一是在第一线体验广大考生的生活,与考生们零距离接触,了解当代年轻人的心境;二是测验自己的快速反应能力,因为作为纪实文学作家,常常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时效性很强的作品,因此快速反应能力是纪实文学作家的基本素质之一。 我生活在上海,因此六次写的是上海考区的作文,一次参加全国卷高考作文,一次应北京之约写北京卷题目。 每年,我作为“考生”,是命题组的老师在“考”我。如今反过来,让我来评论每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进行换位思考。 有过高考作文实践,我先就曾经写作过的八个高考作文题目,进行评点: 2000年,上海考区的题目是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确立一个主题,加以论证,并说说你的设想”。这个题目富有前瞻性。当时,上海市刚刚开始申办世博会,能否获准尚不得而知。那时候,人们对于世博会所知不多,连我一看到这个题目都愣了一下,经过几分钟的思索,终于理出了头绪。出这样的题目,不仅考验考生的文学水平,而且考验考生是否关心时政。我在考场里用了一个小时写出一篇散文《东方巨龙的腾飞》,完成了“作业”。我的这篇作文在翌日发表于上海《青年报》上,迅即被《新民晚报》转载,并就我的作文发表评论。 我很喜欢的高考题目是2002年上海卷的《面对大海》。在我看来,《面对大海》这样的题目,谁都能写,但是写得好不容易。高考作文不宜出偏题、出难题,不应“为难”考生,更不应该与考生“作对”。像《面对大海》,是“与人为善”的作文题。然而,要把《面对大海》写成一篇有思想深度的作文,却又有一定难度,这正是用来区分考生作文水平的一把标尺。对于我来说,《面对大海》可以写成一篇文辞优美而又有思想内涵的散文。一见到《面对大海》这一题目,没有“愣”了一下的感觉,我的思绪立即飞到浩瀚无涯、白浪滔滔的万顷碧海。我在作文中先是描述我见过的世界各地各种各样的海,赞叹大海的博大,然后引出感慨:“面对大海的我,感到自我的渺小”,“每当我为一己私利、一度挫折而苦闷、而掷躅、而傍徨、而浮躁的时候,一想到大海,就豁然开朗。” 同样,2008年上海卷的《他们》,这题目也很不错。这与《面对大海》一样,题目很大气,我很喜欢。《他们》这题目,谁都能写出来,选择的角度也很多,可以从方方面面切入。可是,要把《他们》开掘深,却令人在下笔前需要反复琢磨。我是在思索良久之后才写的。当时脑海中涌现许许多多“他们”,最后我选定了特殊的“他们”——我在纽约街头邂逅的一对把五星红旗作为导游旗的华人父子导游,在到处是星条旗的纽约显得那么突出。我写了父子两代的截然不同的经历,而“他们”都有一颗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至于2007年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由于“这道坎”是“必须跨过”的,说明这道“坎”不是普通的“坎”,而是相当艰难的。对于经历简单的考生们来说,这题目不大好写。那天高考作文结束之后,我听见有的考生说,今天的考题成了难以“跨过”的一道“坎”。对于阅历丰富、经受过各种各样的“坎”的我,写起来自然不难。我选择了左眼因手术失败而失明这道“坎”,几乎使我不能再做文字工作,而我如何“跨过这道坎”,一直从事创作至今。我在文末写道:“人生的道路从来不平坦,谁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坎。要像刘翔那样勇往直前,你就能飞越一道又一道坎,你的人生就充满灿烂和喜悦。” 2003年上海卷的题目“杂”和2004年的“忙”,都只有一个字,很简洁。显然,这两个题目都要求考生写一篇议论文。相对来说,“杂”比“忙”要难写些。不过,考生们经过认真思索,还是可以写出作文来;“睡醒之后咳嗽约采访,得知众多的纽约小伙子报名参加纽约消防队,以替代那些牺牲者的空缺的名额。纽约姑娘说:“我要嫁给具有消防队员那样心灵的人。我讨厌那些每隔一小时就要查一下自己股票帐号的人——虽然这些人那么富有。” 很荣幸,我的这篇作文获得了58分。报纸在发表我的《浴火的凤凰》时还配发了阅卷老师的评语:“首先,作者审题正确,立意切合题意。他准确理解‘选择’一词的含义,引用的事例既是生死的选择,又是一种心灵的选择,相关论述充分有力,中心突出。除了很有分量的事例之外,充沛真挚的感情也使本文从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 通过八次参加高考作文的实践,我对高考作文题有四点感受: 一是题目应当是考生事先猜不到的,是种种“模拟考”所没有的。只有这样,才能测试出考生真正的作文水平。例如, 2008年高考时普遍猜测考题必定是写汶川大地震,上海却出了个《他们》,别具一格。 二是不要出偏题、难题,不要太深、太生。要从考生的水平、能力出发,使绝大部分考生都能写得出来。 三是题目要简明,大气。比如2008年天津卷“人之常情”,2006年辽宁卷“肩膀”,2005年广东卷“纪念”。但是,2005年福建卷作文题,像猜谜,非常费解,要考生从“下面两幅图”写出“联想或感悟”: 我规范,我稳定,我周长短,面积大…… 我新颖,我多变,我周长长,面积小…… 如果说“我规范,我稳定”和“我新颖,我多变”还能做点文章的话,那“我周长短,面积大”、“我周长长,面积小”,简直成了几何题!像这样的晦涩的怪题,不应当成为严肃的高考题目。 四是命题看似浅,内涵深,下笔易,写好难,这样可以拉开考生间的差距,借以达到作文考试区分优劣的目的。 我还饶有兴味地阅读了《语文学习》杂志发来的法国、美国的高考作文试题。法国的作文题目偏重名著,如“试分析卢梭《论人类的幸福、不幸和社会性》一文的哲学含义”,“评论叔本华《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的一段文字”;美国的命题则要求考生从名人名言中阐述自己的见解。这样的题目会引导学生读名著,学习名人名言,可以说是别开生面,另有一番含意。 ”;“。我是抓住“杂家”来做“杂”文章,把“杂”阐发为“博”: 常言道:“蜜蜂采百花而后酿佳蜜。”意大利画家达·芬奇,能够画出《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等名作,“工夫在画外”,因为他做过建筑设计师,研究过地质学、植物学、水利学、机械学,特别是他曾详细研究过人体解剖学。他亲手解剖了三十具尸体,画下大量的人体解剖图,所以他笔下的人体比例非常准确。鲁迅的小说《药》,那华小栓是晚期肺病患者。鲁迅写华小栓“按着胸膛咳嗽”;“睡醒之后咳嗽”;“趁着热闹,拚命咳嗽”……这些描写都严格符合医学知识。鲁迅的《狂人日记》,非常准确地写了一个遭到封建势力迫害而得了精神分裂症的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不能不说得益于他在日本最初是学医的。 就成才而言,“杂”,就是广博。广博与专深,同样是不可偏缺的。就这个意义而言,人人都应成为“杂家”,“杂家”好! 至于“忙”,考生的生活经历中“忙”的体验就比较多,容易下笔。我是从母亲的话展开,“母亲在世时,曾经说我是‘劳碌命’”最后归结到,“忙碌,使我有一种充实感。每天都有成果,我感到生活的充实。一旦无所事事,我却反而无所适从,一种无可名状的失落感袭上心头。” 北京卷的“包容”,相对上海卷的“杂”和“忙”,主题更加充满鲜明的积极意义。“包容”这题目一看就明白,破题却费思量。作者必须从典型的包容事例引申出包容的含义和值得赞美之处。我在看了“包容”这道作文题之后,在脑海中用“搜索引擎”搜索出几个包容之例进行铺陈。至于篇末的“升华语”,那就不难了:“包容,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涵养。包容不仅产生和谐,而且产生凝聚力。包容的前提,是宽广的胸怀。所谓海纳百川,首先就是有了大海那样的胸怀,这才能够百川并蓄。人人需要包容这一可贵的品格。” 我参加全国卷作文高考是在2002年。那一年,除了北京和上海的高考作文是本地区单独命题的,其他省市则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全国高考的作文命题是这样的: 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疑。他走啊走,突然脚下碰到一个僵硬的东西,他扒开雪地一看,原来是一个冻僵的人,他心想:是救他呢还是继续前行?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他决定救这个人。于是,他脱下手套,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按摩。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他救醒了。于是,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 也许人人不一定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这个“心灵的选择”,应当是难度相当高的作文题。这个作文题,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就作文题解里那登山者的故事展开议论,另一种是根据自身的所见所闻展开“心灵的选择”这一命题。前一种写法会一般化,不容易出彩,而后一种写法,对于年轻的考生而言,遭遇“心灵的选择”并不多,难以展开。正因为这样,“心灵的选择”这题目看似简单,却不好写。我沉思良久,忽然想及2001年美国爆发911事件,我专程从上海飞往纽约采访。最令我感动的是纽约的消防队员。当别人急于从烈焰腾飞的世界贸易大厦逃命的时候,他们却逆向冲进这两座火光冲天的高楼。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他们“心灵的选择”是感天动地的。我的思绪一旦突破了命题,就一泻而下,只花四十五分钟就挥就了《浴火的凤凰》: 生命对于人生只有一次而已。生命对于人生是最可宝贵的。纽约的消防队员们正是深刻懂得生命的意义,这才以自己的死去换取别人的生,尽管这些“别人”与他们素不相识。他们的心灵选择,是最高尚的。正因为这样,他们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在清理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废墟的那些日子里,每当从瓦砾中挖掘到一具穿着“FDNY”(纽约消防队)桔红色消防服的遗体,人们就唱起了美国国歌,用星条旗覆盖在英雄的遗体上。 我在纽趁着热闹,拚命咳嗽”……这些描写都严格符合医学知识。鲁迅的《狂人日记》,非常准确地写了一个遭到封建势力迫害而得了精神分裂症的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不能不说得益于他在日本最初是学医的。就成才而言,“杂”,就是广博。广博与专深,同样是不可偏缺的。就这个意义而言,人人都应成为 叶永烈:评点历年高考作文题目 (原载2009年第一期《语文学习》杂志) 作为作家,对于高考作文的关注是理所当然的。尤其是从2000年起,我应邀八次参加高考作文,我与考生们同时写作高考作文,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交卷。我参加高考作文的目的有二:一是在第一线体验广大考生的生活,与考生们零距离接触,了解当代年轻人的心境;二是测验自己的快速反应能力,因为作为纪实文学作家,常常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时效性很强的作品,因此快速反应能力是纪实文学作家的基本素质之一。 我生活在上海,因此六次写的是上海考区的作文,一次参加全国卷高考作文,一次应北京之约写北京卷题目。 每年,我作为“考生”,是命题组的老师在“考”我。如今反过来,让我来评论每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进行换位思考。 有过高考作文实践,我先就曾经写作过的八个高考作文题目,进行评点: 2000年,上海考区的题目是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确立一个主题,加以论证,并说说你的设想”。这个题目富有前瞻性。当时,上海市刚刚开始申办世博会,能否获准尚不得而知。那时候,人们对于世博会所知不多,连我一看到这个题目都愣了一下,经过几分钟的思索,终于理出了头绪。出这样的题目,不仅考验考生的文学水平,而且考验考生是否关心时政。我在考场里用了一个小时写出一篇散文《东方巨龙的腾飞》,完成了“作业”。我的这篇作文在翌日发表于上海《青年报》上,迅即被《新民晚报》转载,并就我的作文发表评论。 我很喜欢的高考题目是2002年上海卷的《面对大海》。在我看来,《面对大海》这样的题目,谁都能写,但是写得好不容易。高考作文不宜出偏题、出难题,不应“为难”考生,更不应该与考生“作对”。像《面对大海》,是“与人为善”的作文题。然而,要把《面对大海》写成一篇有思想深度的自己的见解。这样的题目会引导学生读名著,学习名人名言,可以说是别开生面,另有一番含作文的目的有二:一是在第一线体验广大考生的生活,与考生们零距离接触,了解当代年轻人的心境;二是测验自己的快速反应能力,因为作为纪实文学作家,常常需要/ 
每天家里的垃圾都是我负责扔,以前,我问题提上垃圾到离垃圾房还有二、三米外的地方,练“投球术”,结果,很多垃圾被撒到了房外。星期六,垃圾袋里的垃圾又满了,正巧我和妈妈要去姨妈家,就顺便把垃圾带了下去,妈妈走近垃圾房,将它扎紧然后才把它放进去。车上,我问妈妈:“您今天中午扔垃圾时,为什么要那么认真呢?”妈妈说:“你呀总是把垃圾扔到外面。”我满不在乎的说:“不是有清洁工来打扫吗?”妈妈说:“你随手一扔给清洁工添了多少麻烦呀!而且是还能滋生细菌!”我怔了一下,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从此以后,我也像妈妈一样扎好了垃圾袋后才扔进垃圾桶里。一次,我扔垃圾时,看到一个阿姨没扎好就要从远远的地方扔过去。我拦住了,给哪位阿姨讲了道理,然后她赶紧把垃圾袋扎好了扔进垃圾房了。
2010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题:《与你为邻》 今天上午,高考第一门语文开考,作文题目是《与你为邻》: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2010年高考北京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2010年高考北京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写一个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不限文体。 在今天上午结束的高考语文考试中,出现了一种新题型,即阅读延伸题。该题共涉及两篇材料,其中有一篇选自柳宗元的《宋清传》,另外一篇选自季羡林1941年所作的《海棠花》。 湖南省2010年高考作文题 请以“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60分) 河北省2010年高考作文题:有鱼吃还捉老鼠? 漫画作文 餐桌,许多猫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有鱼吃还捉老鼠?” 山东作文: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请据以上材料写文章。 2010年浙江高考作文:角色转换之间 命题作文:“角色转换之间” 《角色转换之间》: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此现象称为“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引而不现,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社会,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以“角色转化之间”为题,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文体除诗歌外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 2010年江西高考作文题:《找回童年》 江西:命题作文《找回童年》为什么要找回童年?因为现在社会太功利了,小朋友们压力过大,童年早已离开。 现在的社会需要纯真,需要找回童年。 安徽省2010年高考作文题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由此哲理诗引发的思考和联想写一文,诗歌体除外。 2010四川高考作文题目出炉 2010四川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出炉:一个点可以构成一条线,可以构成一个平面,最后构成立体!据此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辽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幸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真实地填充着我们的生活。 材料1 2009年11月19日中国青年报做的关于“幸福和屋子的关系”的在线调查显示,八成中国被调查者以为“幸福和屋子有关系”,不过对此结果,日本网友的意见大相径庭,约九成以上日本网友以为幸福和屋子没有关系。 材料2 一位哲学家不小心掉进了水里,被救上岸后,他说出的第一句话是:呼吸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活着就是幸福,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为了“所谓的幸福”葬送了自己。 材料3 有人认为:人生的幸福最浅层的是欲望、物质带来的,欲望和物质的人生是永不能满足的。 材料4 有人认为:每个人在追求幸福,但你不能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坑害了别人,甚至坑害了国家。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以“幸福是”为题(空线处填上你选的词语或短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城市与我》 写作70分: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江苏高考作文题:《绿色生活》 2010江苏高考作文题为《绿色生活》。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一种崭新的理念,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篇作文,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10重庆高考作文题为《难题》 今日上午11时30分,2010年重庆高考第一科——语文科目的考试结束。今年重庆的语文科目作文题为《难题》。除诗歌外,题材不限。 重点关注“找回”这个动词。 记叙议论都可以,文体要明确。 全国Ⅱ2010年高考作文题 请以“路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行立意。2、除诗歌外,文休不限。3、不少于800字。 陕西2010年高考作文题 2010年高考陕西选用材料作文形式,共给出三则材料,大意分别是,1:把一条热带鱼放在一个小鱼缸里,它只能长到3寸大小;把它放进大鱼池里,它才有可能长的很大;2、狼之所以勇猛矫健,是因为它长期生活在野外环境里;3、一位心理学家挑选了10个人,并告知他们都是有天赋的人,后来这10个人都获得了成功,但心理学家最后坦言,他们当初其实只是普通人。 题目要求考生结合以上三段材料,自主命题,撰写800字作文。 2010年天津高考作文题 话题作文《我很生活的世界》,不少于800字。 2010年湖北高考作文 湖北2010高考语文科目11时30分结束,记者在考场了解到,今年湖北省作文题自由发挥空间大,为材料作文,没有命题。要求考生根据一篇主题为“幻想与现实”的材料自由写作,体裁不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海南卷作文题。 海南高考作文题为《参与》。 2010年宁夏高考作文题:诚信善良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宁夏卷作文题。 材料为:三个男同学去打篮球,路上遇到一个乞讨的小女孩,女孩在地上用粉笔写着“我因为出来旅游钱包被偷,请资助我”。其中一名男孩给了女孩10元钱。另两名男孩说这个男孩上当了,因为出来旅游不会带着粉笔。另一则材料是:某一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几天后,救护队员找到了遇难者的尸体,在一个叫聂文清的矿工身旁,他们发现了一顶用粉笔写有遗言的安全帽,上面写着:“骨肉亲情难分舍,欠我娘200元,欠邓曙华100……”。 自拟题目自选角度,以诚信和善良为题写一篇作文。 2010高考福建作文题:《格林童话》诞生故事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福建卷作文题。 2010年福建高考(论坛)作文是根据《格林童话》的诞生故事命题的材料作文。 材料说的是格林兄弟认为民间传说与人文历史有关,但是当他们收集很多传说后又找不到确切的关系而作罢,后来一个朋友偶然发现他们整理的东西,并联系出版社出版,这就是最后的《格林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