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端伟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时代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年代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用飞跃一点都不夸张,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改变着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教学的形式在不断的更新,在课堂上,学生不再只局限与课本,学生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电脑,更直观的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长城的宏伟,兵马俑的壮观„„学生们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而在我们英语教学中,同样也可以把课文内容以flash或ppt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学生可以看、听、读相结合去学习。可以说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改变这传统教学,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但如何把信息技术与我们所教学科充分融合,这并不简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一、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我们这些处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教师们,要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适应当下的教育大环境,要时刻保持一个年轻的心态,对于新生事物不应排斥或抱有胆怯的想法,要虚心认真去学习,去尝试,真正的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这样才能更好的把信息技术运用于我们所教学科的课堂学习中。 二、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共享 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师应该知道,我们从开设英语课以来,教材更换过很多次,每一次的更换都会面临着教学资源的淘汰与更新,以前备课时在网上查找资源,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好的资源是收费的,而不收费的却是老版的资源,让我们很尴尬,而当时的通信也不是很发达,我们这些英语教师很少能够在一起共同分享一些好的教学资源。其实我们需要一个公共的平台,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的资源,一起分享到这个平台中,在当下我们英语教学资源匮乏的时代,这是很有必要的。 三、放眼未来,勇于创新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在,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不能局限于PPT的使用,应把眼光放长远,ppt的使用放在10年前算是新鲜事物了,但在现在这应该是已经过时的,我们当下的课堂,要与这个时代的科技紧密结合,“手机APP”、“微信公共号”、这些都可以运用与我们的教学中,我所知道的一款应用,(避免做广告的嫌疑我就不提名字了),我一直在使用,这款应用里包含了很多版本的英语教材,把单词与游戏结合方便学生们记忆,根据所学单元内容为学生们制作试卷,老师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电脑来进行操作,同样学生也可以用过电脑或者手机来完成练习,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款应用里的所以资源一律免费,也不存在绑定扣除家长话费等情况,这样也可以让家长与教师之间减少误会。当然类似于这样的APP或应用软件还有很多,所以我们教师要把目光放长远,多多接受新兴事物,只要是对英语课堂教学有帮助的都不妨尝试一下,说不定就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学校设备的配备 课堂教学设备硬件的配备,本来我打算把这一条放在第一位首先提出来的,但是考虑到这我们不是教师能够左右的,想想算了还是放到最后吧。记得十年前我刚参加工作时,以“教育的新鲜血液”之名来到了现在的学校,当时学校里唯一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只有一台录音机,用来播放英语卡带,当时可以说是空有一身技术无用武之地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这几年里不断的配备新的电子产品应用于教学,“电脑”,“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等等。我们学校应该算是幸运的,因为现在还有很多学校并没有这些先进的设备,所以说要想更好的把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设备的配备也是很重要的。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不管我是使用哪一种方式去改变教学,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学校的实际条件,选出适合自己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应用于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易盲目的效仿,还要和家长做好沟通,家长与老师的配合下不断地更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这个案例网络条件下区域间校际协作与互动策略的研究”课题组负责人,李教授结合着课题对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肯定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有效做法。丰台区师范附小的朱校长在和与会人员的互动游戏中开始了她的《智能终端 智慧课堂》的报告,朱校长从学校简介、课题研究、应用所经历的阶段三个方面介绍了学校如何利用不到四年的时间打造成一流的数字校园,让我们再次被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所折服。要深刻认识课堂教学结构变革的具体内容,教学结构的变革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它要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系统上述四个要素地位和作用的改变,也就是:教师要由课堂教学的主宰和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学生要由知识灌输的对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情感体验与培育的主体;教学内容要由只是依赖一本教材,转变为以教材为主、并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例如学科专题网站、资源库、案例、光盘等)相配合;教学媒体要由只是辅助教师突破重点、难点的形象化教学工具转变为既是辅助教的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与情感体验与内化的工具。扩展资料① 创设情境 : 教师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当前学习主题上来。② 启发思考: 教师提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并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新授知识的体现,也可以是用于拓展、迁移当前所学知识)。③ 自主(或小组)探究: 由学生运用认知工具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或小组)探究(不同的学科所用认知工具类型也不相同;探究内容可以是新授知识,也可以是拓展、迁移的知识)④ 协作交流: 在小组之间或在全班范围进行协作交流;协作交流内容可以是新授知识,也可以是拓展、迁移的知识)⑤ 总结提高: 在个人总结和小组总结基础上,教师加以补充与升华;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浅层认知达到深层认知。参考资料来源:胶州政府网-智慧课堂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