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有关国学的论文题目大全高中政治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10

everxxp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有关国学的论文题目大全高中政治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xty123123

已采纳
一、选择题1、魏晋多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 )。A、阮籍 B、嵇康 C、刘伶 D、向秀2、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 )。A、射 B、御 C、礼 D、经3、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 )。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哪位诗人的作品?(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 李清照5、“豆蔻”是指( )岁。A、十三 B、十五 C、十八 D、二十6、中国的书院制度自唐代始,有官方和私人设置的两类,下列各书院属于官方创办的是( )A、岳麓书院 B、嵩阳书院 C、集贤书院 D、白鹿洞书院7、友谊的深浅,由下列那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 )A、莫逆之交  B、金兰之交  C、刎颈之交  D、点头之交8、一提到书法中的草书,人们便会想到“颠张醉素”,请问下列属于颠张的作品的是( )A、自叙帖 B、自言帖 C、中秋帖 D、黄州寒食帖9、鲁迅先生称(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10、郑谷有诗曰:“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百,留着人间伴月明。”诗中的李先生指的是( )A、李商隐 B、李贺 C、李白 D、李煜11、“四羊方尊”是哪个朝代的文物:( )A、周 B、元 C、商 D、夏12、张渭《别韦郎中》一诗中有“不知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一句,句中所提到的“桑落酒”原产地在( )A、永济 B、桑落 C、汾阳 D、绵竹13、“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 )A、孟子 B、韩非子 C、荀子 D、老子14、爵是一种典礼时用的酒器,那么爵有几只脚?( )A、三只脚 B、两只脚 C、四只脚 D、五只脚15、魏晋时期,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学的代表人物,下列属于建安七子的是( )。A、嵇康 B、曹植 C、山涛 D、阮瑀16、南宋时期出现了中兴四大诗人,其中陆游声名最著,下列各诗句不是陆游所作的是( )。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折腰曾愧五斗米,负郭元无三顷田。D、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17、下列哪一个名称的由来与伍子胥有关?( )A、月老 B、千金小姐 C、新郎 D、岳父18、下列不属于中医别称的的是( )A、杏林 B、悬壶 C、黄芪 D、歧黄19、“茕茕子立,形影相吊”出自( )A、《出师表》 B、《答司马谏议书》 C、《陈情表》 D、《报刘一丈书》20、下列不属于“十三经”的是( )A、周易 B、尚书 C、史记 D、尔雅21、“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由谁提出的( )A、范缜 B、柳宗元 C、周敦颐 D、刘禹锡22、( )时期,国家设立五经博士。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高祖 D、光武帝2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自( )A、慧思 B、慧能 C、神秀 D、玄奘24、宋朝著名的女词人除了大家所熟悉的李清照外,还有一位朱淑真。前者的词集叫做《漱玉词》,请问后者词集是 ( )A、《饮水词》 B、《花外集》 C、《梦窗词》 D、《断肠词》25、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主要强调什么相结合( )A道、术、势 B法、术、势 C道、法、势 D 道、法、师26、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美术形式,我国存世最早最完整的国画作品是下列的哪件作品?(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 张僧繇的《梁武帝像》C、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D、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27、下列名句出处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方今天下,舍我其谁。        ②朝闻道,夕死可矣。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A、孔子 孟子 老子 庄子  B、孟子 孔子 老子  庄子C、孟子 孔子 庄子 老子   D、孔子 孟子 庄子 老子28、鲜卑族俗称其主为( )A、天子 B、陛下 C、可汗 D、大王29、西汉哪位皇帝在位是昭君出塞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A、汉元帝 B、汉武帝 C、汉高祖 D、汉明帝30、“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位于现在哪个省( )A、新疆 B、甘肃 C、宁夏 D、陕西选择题参考答案: B D C D A C C B A CC A C A D C B D C CA B B C B A B C A B 二、问答题 《胡笳十八拍》琴曲记述的是什么故事?(蔡文姬流落塞外)《广陵散》根据《晋书 嵇康传》讲的是什么故事?(聂政刺韩王)唐朝的宫廷乐舞是?(燕乐)七国象棋的发明者是?(司马光)中国最古老的围棋棋谱专著是?(忘忧清乐集)《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楚辞》中有“兰膏照烛”一句。这里点灯用的“膏”是一种?(动物油)《春秋》是按什么记事的?(年)《繁星》、《春水》是谁的作品?(冰心)《格萨尔王》史诗是我国哪个民族的优秀作品?(藏族)《嘎达梅林》是哪个民族的叙事歌曲?(蒙古族)《格萨尔王》是哪个民族的长篇叙事诗?(藏族)《镜花缘》的作者是?(李汝珍)《洛神赋图》是谁的作品?(顾恺之)15《霓裳羽衣》是我国哪个朝代的宫廷乐舞?(唐)《千家诗》收录的是?(唐宋诗歌)《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社会风俗画)《全唐诗》收录的是唐代?(4万8千多首诗)《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庞统)《清明上河图》作于?(宋代)《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人?(西汉)《史记》中的“世家”是给什么人作的传?(诸侯王)《十面埋伏》是?(琵琶曲)《史记》是?(纪传史通体)《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编著的?(笔记小说集)《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水浒传》中貌似关羽,胡子长一尺五,人称“美髯公”的是?(朱仝)《水浒传》中阮氏三兄弟人称阮氏三雄,其中绰号“立地天岁”的是(阮小二)《水浒传》中绰号“玉麒麟”的是?(卢俊义)《水浒传》中人称“浪里白条”的是?(张顺)《四季歌》起源于?(魏晋时期)《孙子兵法》共有多少篇?(13篇)《四库全书》的总纂官是谁?(纪晓岚)《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藤王阁序》的作者是?(王勃)《西厢记》的作者是?(王实莆)《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位于?(新疆)《阳关三叠》是甚么时候的琴曲?(隋唐)《周易》是哪家的经典之一?(儒家)《窦娥冤》的作者是:(关汉卿)阿诗玛是我国云南哪个民族塑造的艺术形象?(彝族)“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语最早见于谁的文章?(鲁迅)按风俗,“腊八粥”应在阴历哪一天喝?(12月初八)按图索骥中的“骥”本意指的是?(马)八股文的题目主要摘自?(《四书》)巴金的作品有?(家)把进化论介绍到中国,并整整影响了一代人的世界观的译著是?(《天演论》)"霸王别姬”的故事最早见于?(《史记》)"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由谁而来?(赵晋)帮助商鞅在秦国人民中树立威信的是?(一根木秆)“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我国古代落第著书终成大器的是:(蒲松龄)被称为荷月的月份是?(六月)被称为“三苏”的北宋文学家父子中的父亲是 ?(苏洵)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九月)被称为我国最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的石窟是哪一个?(甘肃敦煌莫高窟)被称为“书圣”的古代书法家为(王羲之)被称为我国“瓷都”的是指哪一城市?(景德镇)被称为杏月的月份是?(二月)被称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是谁创作的?(宋应星)被称作东方威尼斯的是?(苏州)被国内外人士誉为“中国三大国粹”的是?(京剧、国画、中医)被赞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王维)"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语出?(《西厢记》)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了多少年?(400)鞭炮和爆竹哪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爆竹)"变脸”是哪个剧种的绝活?(川剧)九宫格”的创始人是:(欧阳洵)旧时我国的老百姓称什么动物为“仓神”:(鼠)就体裁而言,正史都是:(纪传体史书)康熙皇帝的庙号是:(圣祖)科举考试中把考生的姓名糊没称“弥封”,它初始于:(武则天)科举中,会出现一人兼解元、会元、状元的“连中三元”,其分别是在什么考试中取得的?:(乡试、会试、殿试)“孔”姓的来源是:(祖先的字)孔乙己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科举制度始创于何时?:(隋朝)孔子曾说过:“微管仲,吾被发左衽”,这的“左衽”是指:(少数民族)昆剧因何地而得名?:(江苏昆山)腊八粥”最早起源于:(佛教)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风水勘探)“兰桂齐芳”的“兰桂”指:(子孙)狼毫”的原料取自:(黄鼠狼)

有关国学的论文题目大全高中政治

338 评论(9)

薄荷一样美好

去听听翟鸿燊的讲座吧!!
182 评论(11)

realxyz

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不成问题。但走上近代社会后,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们开始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以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但是,这种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艰难的过程中前进。有前进,有障碍,有时甚至还会倒退。于是鸦片战争结束已有一百六十年,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仍旧没有根本性的突破。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中,可谓绝无仅有,也使许多人感到大奇不解。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如此困难,有政治环境恶劣的原因。中国的政治家,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其思想文化观点相对保守,对专制主义的思想文化很容易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一旦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有了一定前进、突破,总会有一些从特权政治获得甜头的政治家,从幕后跳出来,用政治权力加以打击。近代不是有一些军阀,在国内大肆鼓吹尊孔吗?不懂思想文化,又要对思想文化横加干预,是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重要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构成复杂,也是一个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有数千年历史。时间长,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增加一些东西,因此内容十分丰富,构成成份极其复杂。有许多东西是好的。有许多东西是糟粕。而精华与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块。这使后人感到困惑:想说爱你,又不容易。因为分明有着太多的腐朽成份。想恨你吧,又恨不起来。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许多至可宝贵的东西。不能不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复杂的这个特点,令后人感到十分尴尬。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一个原因。笔者此文主要谈谈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及今后发展方向的一些观点。在写作过程中,努力提出自己的一些新想法,这样或许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必须把握人类前进的方向。人类社会总在不断前进的,这种前进,在政治上,表现为以民为本,直至后来的由民作主;在经济上,表现在重农重商,直至后来的市场经济;在思想文化上,表现为尊重别人的思想观点,直至后来的思想自由;在对待人上,关心人,爱护人,直至后来的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中国人古代一直存在着以民为本的思想。商周时代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些思想本身,是进步的。在人生态度上,司马迁那种虽处逆境而奋发有为,苏东坡豪放达观的胸怀,张衡、徐霞客那种对真理的执着热爱,孟子“我善养浩然之气”,伟大诗人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抱负,均是一种健康的精神境界。对待自然、命运上,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王夫子的“相天”、“造命”说,无不包含着人定胜天的思想光辉。在对待个体生命的权利和自由上,《古诗十九首》和阮籍《咏怀诗》对人生意义的关注,《世说新语》中对个人价值的肯定,《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都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注入了一般新鲜的血液。在对待个人与社会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位卑不肯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均是很高尚的精神境界。而对待人与自然上,《棘敕川》、《岳阳楼记》、《春江花月夜》和其它大量的文学作品,更是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的特殊感情。登长江,诵“大江日夜流”,顿生一种豪情。临高山,读“一览众山小”,顿生一种斗志。读《腾王阁序》,吟及“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又生一种慷慨。如此厚重,如此不屈不挠,如此强健,唯斯国方有也!但是,同别的国家一样,中国思想文化也有糟粕。由于时间久,在若干年时间里又没有及时进行打扫,使糟粕越积越多,给我们民族带来极大损害。女人有独特生命价值吗?不过是男人附庸。每一个中国女子,应以生活于现代为庆幸,而以生活于古代为悲哀。不但女人如此,男人也没有独立生命价值。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官僚,以及无数苍生,都在皇权高压下葡葡。他们或许渺茫过,怀疑过,反对过,但后来,他们再也不曾有过这个念头,甚至以高呼“吾皇万岁”为终身荣耀。马克思曾经把这种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蔑视地称之为普遍奴隶制。不是崇高创新,不是倡导一代胜过一代,而是推崇守旧,“天可变,地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使几千年期间,政治体制、思想观念、科学文化,一直难以进步,终于在近代社会不可避免地落后于国际社会。一方面是皇帝穷奢极欲,三宫七十二院,生活腐朽靡烂,官僚贵族欺压人民、掠夺百姓,另一方面却鼓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忧道不忧贫”,对平民百姓通过商业或其它途径谋求更多的物质利益,进行种种抑制。既使人民生活水平难以进一步提高,又使社会经济发展失去内在动力。压制个性,压制自由思想,压制个体生命正当欲望。哪个人特立独行,即“枪打出头鸟”,导致国民虽众多,实则千人一面,有胆有识的人百中无一。有新的思想,即“鸣鼓而攻之”。有不逊之言,即“祸及九族”、“诛灭十族”。在家听父母的话,在乡听长辈的话,社会上听官僚的话,而全体官僚则听皇帝的话。个人的婚姻大事,听父母的话。否则便是“大逆不道”,群起而伐之。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对外部世界缺乏关心。虽然在鸦片战争被打败,仍不肯认输,以天朝上国自居,不肯放下架子认真学习别人文化的有价值东西。一次次失败,仍没有从中吸取教训,不能对自己体制弊端痛加改革,全面激发自己民族生机活力。好了伤疤忘了痛,这样的情况实在是多得不可胜数!愚昧、落后、抑制人性、阻碍发展的因素,何其多也!一个人若没有足够的抵抗力,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生活,其思维岂能不退化,其个性岂能不扭曲?与此同时,在这种社会环境中,还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善于钻营、欺骗,又有背景的人,青云直上;浑浑噩噩、平平庸庸、处事圆滑的人,一帆风顺,庸人一生平安;而才华横溢、正直善良、富有抱负之士,却往往是英雄难有用武之地,郁郁一生。不是优胜劣汰,而是劣胜优汰,整个社会处于一种逆淘汰的现象—— 几乎哪朝哪代,都是如此,少有例外,少有例外!(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必须用比较的观点和方法看问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自在此山中。中国文化是优是劣,孤立地看,是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应该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其它国家、民族的文化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认识各自优缺点,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这里主要是把中国传统文化同西方文化进行比较。这也是近一两百年来,学者们十分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同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其长处。“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国人崇高天伦,这是西方文化往往比不上的,很大程度上温暖着我们的人生,支持着我们战胜各种困难。“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谁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中国人热爱现实,关心现实,很大程度克服了各种虚无主义思想对人心灵的损害,能把人们注意力吸引到建设现实生活上。“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面对生活中种种挑战,中国人并不屈服,而始终保持一种信心、斗志,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仁者爱人”。中国人常常讲究道德,以友善态度看人,以友善态度对待其它民族,这对于国内社会秩序的建立,对于国际社会良好秩序的建立,其作用也是积极的。有着强烈的为国为民建功立业思想。从马援的马革裹尸,霍去病的“匈奴未破,何以家为”,曹操的“对酒当家,人生几何”,到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均体现这种强烈抱负的存在。与自然也有着天然的共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闲桂花落,月静春上空”,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西方文化望尘莫及的。世界文化时代的到来,终将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难以阻挡的。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些长处,必将成为世界文化的极其珍贵部分。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会文明为其背景。而西方文化,严格地说,是在文艺复兴之前才逐渐形成,是以资本主义文明为背景的。文艺复兴以前的古希腊文明,已被赋予新的内涵;而在此之前的中世纪文明,遭到彻底批判。一个是封建色彩浓厚的文明,一个是资本主义色彩浓厚的文明,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落后性,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薄弱之处。试概括出几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体生命的自由、尊严,讲得不够。更多的是帝王的权利,而不是百姓的权利;是上级的权利,而不是下级的权利;是单位的权利,而不是个人的权利。现代社会学认为,社会活力来自激发个人的积极性,社会尊严来自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与尊严。而中国传统文化之做法,显然与此背道而驰,既是文明不发达的表现,也必然妨碍社会的发展。在对待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千方百计限制思想自由,搞一言堂。要求民众的思想,与官方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否则,则视为离经叛道。这使各种新思想新观点难以发展。西方则坚持思想自由。各种学术可以自由争鸣。因此几百年来,西方思想文化界英才辈出,新的学术成果接连不断,令世人叹为观止。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儒、道、佛并存,为什么还说是没有思想自由,是一言堂呢?儒道佛不是对立的,而实则皇权政治下一种思想的三个方面:出则为佛,入则为儒,修身则为道,三者一出。儒家之正统地位,皇帝的以言代法,是不能挑战,也不容挑战。除非在政权没落,或瓦解情况,批判儒家、专制政治的一些思想,才稍有抬头之日。在社会矛盾的处理上,中国传统文化崇高人治。以权力代替法律。司法不公的现象十分普遍。西方则崇高法治,在全社会崇高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既维护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又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成本。在人才选拔模式上,西方文化注重公平竞争。这样能够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能够给其他想发展的人提供公平的机会;能够确保人才队伍新陈代谢工作顺利进行。中国的人才选拔模式则不科学、不合理。干部队伍是“官选官”,上一级选下一级。客观上助长各级干部不是把精力放在为民办事,而是把精力放在迎合上级旨意上。公务员选拔,也不够透明、公开。这使中国人才队伍整体质量不高;效率低下;腐败泛滥;也挫伤了大量锐意进取的民众的积极性。在发展道路上,西方文化讲的是科学和民主。科学,不但是重视科学技术,也包括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真理。民主,即人民选举国家机关,并进行相应监督。这使西方社会数百年来一直生机勃勃向前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是人情和集权。卫生部部长、北京市市长在处理非典工作有严重失职。在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按照法律制度处理就可以了。但中国对这起事情的处理,却十分费力。这类情况,在中国十分普遍。每一起腐败案件发生后,都有许多人在背后活动,找人讲情。没有人情,便办不成事。各种事情的解决,如评职称,重大课题立项,各种评奖,均离不开人情。人情是这个社会得以运转的万金油。集权,即大权独榄,什么事都由有关领导说了算。结果只能是脱离民意,自行其是,乃至以公家之权谋个人之私。这必然使民心受挫,社会正常秩序遭破坏;在维护极少数人的特权利益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损害了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最大程度地阻碍了整个民族的不断发展。由此看来,中华传统文化,是有重大缺陷的。从总体上说,我们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落后了一个阶段。也就是说,西方文化经历过一个较充分的现代化阶段。而我们民族,则尚未经历过这个现代化阶段。至少可以说,我们的现代化阶段很不成熟,很不充分。(三)新的时代,呼唤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新的时代,必须建设新的文化。使人的生活更加境界,更加高尚,也进而推动我们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文化应该是怎么样的呢?人们都会关心这个问题。有一点可以肯定,应该比现在的文化要美好得多。——这还用说!人们会说道。我说的美好,有这么几层意思。一、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将更加深刻。新的文化不是建立在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知之甚少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对自己、社会、自然有较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在无知、愚昧基础上的文化,是不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真正幸福的。这就要求个人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破除种种迷信思想、教条主义,勇于探索正确认识。也要求社会倡导思想自由,倡导尊重真理,重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二、新的文化必然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要使命。个人生活的进步,与社会的进步发展密不可分。不断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始终是每一代人的责任。新的文化,也必然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要使命。因此,在新的文化建设中,必须倡导人的社会责任,鼓励人们在实现个人利益基础上,为社会多做贡献;必须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人的矛盾,维持社会正常秩序;必须使人们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创造更多优秀的劳动成果。三、新的文化必然大力宏扬人的价值和尊严,尊重人的合理需求。人是大千世界最尊贵的生命,是万物之灵。理应雄纠纠、气昂昂地活着,理应受到充分的尊重。任何打击人的尊严,而抬高人以外其他事物、力量的尊严,都是不允许的。人与人之间权利与自由是平等的。任何一个人,任意侵犯他人的尊严,侵犯他人的权利和自由,都是不允许的。新的文化,必须唤起人们对自己生命的尊严意识!唤起他创造生活的热情!唤起他对别人生命价值的尊重的热爱。努力使自己做一个大写的人,开创大写的人生。同时,还要考虑人的需要,创造相应的精神文化产品。既有高雅的,又有通俗的,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脱离人的需要,这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必定是没有生命力的。(四)继承、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国今后文化发展必由之路。中国新文化的建设,正如人们常说,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继承是必要的。主要是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或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继承的。但要反对无限拔高。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时代局限性,任何夸大其辞,都是错误的。这些年来,有些人看到周易、论语、禅宗等思想成果的价值,这本是一件好事。但盲目崇拜,极尽溢美之词,那便走上了歧路了。甚至有人在看到西方文明碰到一些挫折后,便反过来大力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了,儒家文明重新复兴是大势所趋!这纯粹是一种意淫,愚昧可笑。中华文明是要复兴,但绝不是去复兴儒家文化,而是建立在科学、民主、崇高人的尊严和价值是新中华文化。还要虚心学习。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角度来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长短,应该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别人可以学习我们,我们也可以学习别人。别人不来向我们学习,是别人的愚蠢。而我们不去学习别人,则是我们的愚蠢。学习永远不是一件丢面的事,而是一种聪明的表现,是一种追求进步的表现。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才能赶上别人,超过别人。即使已经超过别人,也要继续向别人学习,因为别人总会在一些方面,做得比我们好一些。不同国家国情不同,学习中不能照搬照抄。这是肯定的。不同在哪里?人口多一些,生产力起点低一些,文化教育落后一些,人均资源少一些,这一切都是我们的特殊性。但是,更有许多方面是相同的。如:都要发展经济,都要科学、民主,都热爱美好生活,都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都要讲道德和法律。因此,别人在这些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就应积极借鉴。有些人动不动以中外国情不同为由,千方百计为学习别人先进文化设置障碍。中外国情不同,所以中国不能搞市场经济,不能崇高人权,不能普选,不能倡导思想自由,不能搞股份制,等等。这与其说是重视本国国情,不如说是自甘落后。许多别人文明的先进成果,被排斥在一边。害了谁?害了自己民族的未来,害了广大人民的最切身利益。若以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来指导我们的文化建设,那么我们民族与世界先进民族的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必然越来越大了。在我看来,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由许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携手前进是最明智的。你看看我是怎么做的,我也看看你是怎么做的。你向我学一点东西,我也向你学一点东西。这样大家都会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成熟。人类文明,必然要以这种方式前进,才能发展更好,也才能使各个民族更快地进步。关于创新。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没有创新,旧事物不会灭亡,新事物不会发展,世界永远原地踏步,不能前进。文化也是如此,仅仅只有继承,或仅仅中只有学习他人,都是不够的。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新不易。一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根深叶茂。文化积累是根,根基不扎实,是长不出新枝的。即使破土了,也长不高,长不壮。二要明确方向。方向错了,不是创新,而是守旧、复古,前功尽弃。一定要透过种种迷雾,把握文化发展的方向。这个方向,说到底,是与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与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价值观相一致。三要有宽松环境。要允许磨擦事物存在、发展,不能视新事物为洪水猛兽,要鼓励不同思想文化自由交锋。四要有勇气和意志。以新的文化代替旧的文化,并非一帆顺,必然会碰到斗争。这离不开政治家的胆识,也离不开有识之士的顽强奋斗。说到底,是要整个民族的勇气和意志。旧的文化代表不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只要新的文化持之不懈地奋斗,并尊重事物发展规律,最终必然能取得胜利。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已进行了一百多年。总的印象,是太慢了。亚洲几个发展中国家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比我们快得多。这可能同他们直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便于接收同属资本主义国家的西方世界先进成果有关。而我们则直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于我们在很长时间内不能以开阔的胸怀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文明一直保持一种强烈的警惕性,不能积极地学习西方文化那些先进成果,结果反过来损害了我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但是,中华民族这个传统民族,走向现代民族的脚步,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是谁也难以阻挡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尽管路途坎坷,却是最终要完成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和国际上对外交往的增多,我们的胸怀将更开阔,我们对文化发展的规律将认识得更深刻,各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障碍,将逐渐被打破,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必将大大加快。这里还想就国家热谈一谈自己的精浅想法。这十多年后,又出现国学热,涌现一些国学大师。但笔者发现,一些人只是就国学谈国学,这已经走入歧路。时代不同了。今日谈国学,应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背景去研究。要研究国学,就必须精通西学。就必须了解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一个现代国学家,就必须同时也是现代西学家。这样,他研究国学,才能真正得出比较全面、成熟、中肯的结论。要研究国学必须研究春秋百家学,大唐文学,鲁迅文学。有人把千古罪学当成国学,其实把自己也变成了千古罪人。
154 评论(8)

ll19930202

学国学的目的是提高人的智慧。
319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