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08

20134209114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谈谈对网络道德的理解论文心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fuyunsmile

已采纳
所谓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  网络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精神,是人们对网络持有的意识态度、网上行为规范、评价选择等构成的价值体系,是一种用来正确处理、调节网络社会关系和秩序的准则。网络道德的目的是按照善的法则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关系和自身,其社会需要除了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之外,还有提升和发展自己内在精神的需要。  网络的虚拟与真实性特点  匿名性是网络数字化环境特征的外在表现。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已不是面对面的直接交往,没有了现实社会直接交往所具有的互相监督和道德约束,这样就使一些人在网上随心所欲,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任何事。这样,就出现了一个误区,许多人认为网络是虚拟的,不是现实的,从而把网络看成是一个不需要任何约束的公共场所。这种认识是极端错误的,也是十分危险的。  首先,网络和现实应该是一致的。网络仅仅是一种信息化的联络工具,网络交往是现实社会的人借助互联网工具发生的行为和交往。虽然从技术的角度看,网络行为是数据的传递交换,但是每一个虚拟角色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真实的行为主体。网络是现实社会的延伸,是现实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虽然给了个人极大的空间和自由度,但不可以随心所欲,也决不意味着网上个人与他人毫无关系。  其次,网络与现实是互动的。因为现实与网络是相互作用关系,网上不道德问题不仅影响网络空间,而且会直接影响到现实社会。现实中的一些不道德问题会反映到网络上并会被放大,网络空间的不道德现象反过来会对现实社会产生严重影响。如果网络空间允许存在与现实社会道德规范冲突的道德,最终会危及社会现有道德体系的维系。  再次,网络的发展趋势是真实。一个有道德的人,就能够做到自律,他在互联网上的行为必定是自尊自重自爱的。为了增强社会责任感,一些专家提出实行实名制,《大众摄影》杂志社在组织的网上摄影比赛活动中,要求参赛者先注册,填写真实信息,作品在网上交流时用网名,获奖后在杂志上发表时使用实名。这样虚实结合,通过技术控制,既便于网友在网上交流,又保证网友个人真实信息不失密,深受网友欢迎。网络道德的提高,归根到底需要网民素质的提高。网络的道德特点,是依靠网络主体理性、信念和内心自觉来自律。因此,我要树立网络真实的公共空间意识,从而逐步建立网民的社会责任感。

谈谈对网络道德的理解论文心得

119 评论(14)

chaoren111

我觉得网络道德就是做人的道理,身正不怕影子歪。
202 评论(12)

nice100

网络在以迅捷的速度、生动的形式和浩翰的容量向人们传递信息与知识的同时,也将网络文化的垃圾带入了我们的生活中。网络的开放、虚拟、兼容和无序,使得网络道德问题变得十分突出,其主要特点及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开放导致信息多元。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信息传递系统,网络用户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各自在文化类型、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生活准则等方面的差异,网络上的信息内容必然是多元的。信息多元造成的网络道德问题有三种情形:一是存在一些不良甚至有害内容,如色情、暴力等;二是一些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与主导性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矛盾和冲突;三是各种信息垃圾和精神垃圾堆积网络中,造成信息污染和精神破坏。  网络虚拟导致人格虚伪。网络创造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即虚拟生存。人们在网上常常表现出与社会生活中的现实人格不同的虚拟人格,有的人借助于网络释放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压抑;有的人则依赖网络生活逃避现实。虚拟生存方式,产生了大量道德问题,如匿名传输导致的网上谣言,虚拟交往导致人格欺骗,网络虚拟诱发的信任危机等。  网络兼容导致上网成瘾。随着网络技术的兼容性越来越强,人们不仅可以在网上满足越来越多的愿望,而且上网将变得更为方便、快捷,这无疑更容易诱发上网成瘾。有调查显示,20岁~35岁的青年是上网成瘾的易发人群。色情、交际、游戏、信息收集是上网成瘾的主要诱导因素,成瘾者表现出神经衰弱、失眠、头痛等相关症状。  网络无序导致网络侵犯。由于网络自身的松散结构和它方便信息交流的构建目的,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无序性,网上黑客无处不在。他们有的窥视政府和军队的核心机密、企业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有的截取银行账号,盗取巨额资金;有的大肆破坏政府及各种机构的网站,使它们突然瘫痪或不能正常工作……对经济秩序、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网络道德建设  在社会普遍关注网络的负面效应,呼吁网络立法,倡导网络文明的背景下,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已成当务之急。  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由于网络的安全技术远不够成熟,网络的防御机制存在问题,许多心怀不轨的人有了可乘之机。比如,黑客大多数是在挑战网络安全,网站与黑客一直玩着猫和老鼠的游戏。  加强互联网技术上的安全性,对于网络道德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缺少一套相应的规范,网民在上网时高度的自我卷入,在不太友好的气氛中,不道德的行为就会表现出来。网络法律的制定,已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密切关注。  完善网络道德规范和加强监督。在互联网环境中,由于存在道德批评的不系统和不完整、道德理想环境的模糊和不存在道德权威等问题,网络道德规范的建立任重道远。最初的网规是一些技术性的规则,如TCP/IP协议。目前,网络的使用者自发制定了一些网络道德规范,如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所制定的计算机伦理“十诫”中,提到的“你不应该到他人的计算机文件里去偷盗,你不应该剽窃他人的精神产品”等条款。同时网络可以通过一种网络身份的确认来增强道德规范的制约力量。在这种规范之下,网络道德有可能向良性发展。  加强网络道德的心理调适。我们应当自觉增强履行网络道德规范的正向情感体验,克服报复、恶作剧、故意炫耀等不良的反向的情感体验,使道德情感与正确的道德认识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自觉进行意志锻炼,坚持现实人格与网上虚拟人格的协调一致;同时,要克服对网络过度迷恋和依赖的不良心理倾向,形成遵守网络道德的坚强意志。  规范网络道德的行为表现。人们网络道德行为的规范是一个从自发到自律再到自觉的过程。网民不仅要在无人监督的网络环境下“慎独”,而且要根据现有的网络技术条件和网络道德规范洞察违背道德的行为,履行道德义务,提高网络道德行为的自觉性。  网络道德的建设,仅靠行政部门的干涉、大众媒体的呼吁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每个网民都用自己的方式参与网络道德建设,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才会健康有序地发展。
282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