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热工基础应用论文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82

zhuzhu542580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热工基础应用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hs931016

已采纳
同志你好: 以下是我总结的材料,请核对后使用 祝愿你工作愉快 工程热力学 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中,物质系统在平衡时的性质和建立能量的平衡关系,以及状态发生变化时,系统与外界相互作用的学科。 工程热力学是热力学最先发展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热能与机械能和其他能量之间相互转换的规律及其应用,是机械工程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 工程热力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热力系统、热力平衡、热力状态、热力过程、热力循环和工质的分析研究,改进和完善热力发动机、制冷机和热泵的工作循环,提高热能利用率和热功转换效率。 为此,必须以热力学基本定律为依据,探讨各种热力过程的特性;研究气体和液体的热物理性质,以及蒸发和凝结等相变规律;研究溶液特性也是分析某些类型制冷机所必需的。现代工程热力学还包括诸如燃烧等化学反应过程,溶解吸收或解吸等物理化学过程,这就又涉及化学热力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工程热力学是关于热现象的宏观理论,研究的方法是宏观的,它以归纳无数事实所得到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力学第三定律作为推理的基础,通过物质的压力 、温度、比容等宏观参数和受热、冷却、膨胀、收缩等整体行为,对宏观现象和热力过程进行研究。 这种方法,把与物质内部结构有关的具体性质,当作宏观真实存在的物性数据予以肯定,不需要对物质的微观结构作任何假设,所以分析推理的结果具有高度的可靠性,而且条理清楚。这是它的独特优点。 古代人类早就学会了取火和用火,不过后来才注意探究热、冷现象的实质。但直到17世纪末,人们还不能正确区分温度和热量这两个基本概念的本质。在当时流行的“热质说”统治下,人们误认为物体的温度高是由于储存的“热质”数量多。1709~1714年华氏温标和1742~1745年摄氏温标的建立,才使测温有了公认的标准。随后又发展了量热技术,为科学地观测热现象提供了测试手段,使热学走上了近代实验科学的道路。 1798年,朗福德观察到用钻头钻炮筒时,消耗机械功的结果使钻头和筒身都升温。1799年,英国人戴维用两块冰相互摩擦致使表面融化,这显然无法由“热质说”得到解释。1842年,迈尔提出了能量守恒理论,认定热是能的一种形式,可与机械能互相转化,并且从空气的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之差计算出热功当量。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于1840年建立电热当量的概念,1842年以后用不同方式实测了热功当量。1850年,焦耳的实验结果已使科学界彻底抛弃了“热质说”。公认能量守恒、能的形式可以互换的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客观的自然规律。能量单位焦耳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热力学的形成与当时的生产实践迫切要求寻找合理的大型、高效热机有关。1824年,法国人卡诺提出著名的卡诺定理,指明工作在给定温度范围的热机所能达到的效率极限,这实质上已经建立起热力学第二定律。但受“热质说”的影响,他的证明方法还有错误。1848年,英国工程师开尔文根据卡诺定理制定了热力学温标。1850年和1851年,德国的克劳修斯和开尔文先后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证明了卡诺定理。 1850~1854年,克劳修斯根据卡诺定理提出并发展了熵的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确认,对于两类“永动机”的不可能实现作出了科学的最后结论,正式形成了热现象的宏观理论热力学。同时也形成了“工程热力学”这门技术科学,它成为研究热机工作原理的理论基础,使内燃机、汽轮机、燃气轮机和喷气推进机等相继取得迅速进展。 与此同时,在应用热力学理论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还发展了热力学的数学理论,找到了反映物质各种性质的相应的热力学函数,研究了物质在相变、化学反应和溶液特性方面所遵循的各种规律 。1906年,德国的能斯脱在观察低温现象和化学反应中发现热定理;1912年,这个定理被修改成热力学第三定律的表述形式。 二十世纪初以来,对超高压、超高温水蒸汽等物性,和极低温度的研究不断获得新成果。随着对能源问题的重视,人们对与节能有关的复合循环、新型的复合工质的研究发生了很大兴趣。

热工基础应用论文

317 评论(8)

zzjlda

获科研、教学成果奖多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及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当年最高奖是一等奖)。出版著作、教材10部。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国际期刊200余篇,国际会议100余篇,被SCI收录200余篇,EI收录4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5项,获发明专利授权17项,获得国家版权局授予的软件著作权20余项。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主旨、特邀报告40余篇。指导硕士生、博士生100余名,培养的研究生多名在国际大赛中获奖。 作为主持人,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国防973、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教育部重大科技项目、国际合作等科研项目50余项。 名称类型工业余热高效综合利用的重大共性基础问题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 (973项目)高耗能行业换热设备的节能理论与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先资助领域重点项目群项目太阳能吸热器多物理/多尺度/多场耦合的非均匀非稳态工作机理与性能优化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CO2热泵热水器用换热器开发及应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二氧化碳热泵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节能与低品位热能高效利用中的基础科学技术问题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热力系统动态特性的研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太阳能的分频利用和热发电中的热物理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可再生与替代能源利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境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高能耗工业领域换热设备的节能新理论与新方法:低功耗强化传热元件的原理与技术 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出版时间著作名称作者出版社7《热工基础》傅秦生,何雅玲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6《工程热力学》(全国通编教材)刘桂玉,刘志刚,阴建民,何雅玲高等教育出版社12《工程热力学精要分析》何雅玲编著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6《工程热力学》 陶文铨等主编,何雅玲等参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2《热工基础及应用》 傅秦生,何雅玲,赵晓明机械工业出版社8《场协同原理与强化传热新技术》过增元,黄素逸主编(主写其中第2章,第3章) 电力出版社8《工程热力学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何雅玲 著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格子Boltzmann方法的理论及应用》何雅玲,王勇,李庆科学出版社 发表研究论文23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00余篇。 He YL, Tao WQ, Zhao TS, Chen ZQ Steady natural convection in a titlted long cylindrical envelope with lateral adiabatic surface, Part 1:theoretical modeling and numerical Numerical Heat Transfer, Part A:Applications, 2003,44(4):375- He YL, Tao WQ, Zhao TS, Chen ZQ Steady natural convection in a titlted long cylindrical envelope with lateral adiabatic surface, Part 2:Heat transfer rate ,flow patterns and temperature Numerical Heat Transfer, Part A:Applications, 2003,44(4):399- He,YL, Gao,CM, Xu,MY, Chen,ZQ,Tao,WQ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nvergent and divergent tapered pulse tube cryocoolers and experimental Cryogenics, 2001, 41(10):699- He YL, Wu M, Tao WQ, Chen ZQ Improvement of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pulse tube refrigerator by using a general principle for enhancing energy transport and conversion Applied Thermal Energy, 24(2004),79- He YL, Tao WQ, Qu ZG,Chen Z,Q Sready natural convection in a vertical cylindrical envelope with adiabatic later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2004,47,3131-3144 专利名称专利类型批准专利号变截面脉管制冷机国家发明专利ZL2,3微型脉管制冷机国家发明专利ZL0, 3辐射制冷与脉冲管制冷相复合的空间低温制冷机国家发明专利ZL 3一种换热器流路的布置方法及其装置国际发明专利5(申请号)燃料电池水热联合控制方法及装置国际发明专利8(申请号)强化换热翅片国家发明专利0(申请号)
237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