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34

洋葱forever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历史教学论文德育方面的内容有哪些要求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如果只能如果

已采纳
历史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历史资料当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内容,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而且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鉴于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史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当中所蕴含的德育思想,找准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  青少年是未来祖国建设的主力军,青少年的各方面素质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重视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  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各方面的教育,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值得不断探究和完善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当中有了一些切身的体会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就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许多学生和家长更加注重学习成绩,对思想品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现在的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中更是娇生惯养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许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任何事情都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不肯吃苦,不尊敬师长,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没有社会责任感由此可见,现代教育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对青少年的德育教学方面还比较薄弱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应该放到重要的日程上来历史教师应该以历史教学为突破口,运用好历史教材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通过历史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从中受到感化,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继承我国传统的优良美德,形成正确的荣辱观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现状  在高考的压力之下,许多教师、家长和学生所看重的仍然是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还是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考试成绩,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样不仅使历史教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也不利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  1、在历史教学中,仍然是注重学生的历史成绩,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的作用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历史知识,还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分数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具有主要地位一切教学为了高考服务只要学生成绩好其它方面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教师在教学时,只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点进行机械记忆,以取得好成绩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的德育教育被忽视,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形成,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也有着制约作用  2、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标准仍然是成绩成绩好的学生就是优秀的学生,成绩不好的学生就是差学生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其它方面优秀的品质,学生得不到正确的评价,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这和现代教育所提倡的教学观点是相违背的  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教育也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之上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历史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教师要深入研究历史教材,从中挖掘德育教学内容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既有中国史,也有外国史;就有古代史,也有现代史历史学习包括丰富的内容,教师在课前要深入研究历史教材,从中挖掘出对学生品质有教育意义的材料,结合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古代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德治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形成民族荣辱感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还可以穿插一些历史小故事、介绍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从中受到鼓舞  2、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注意采用多种教育形式,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影片,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教师还要利用好图书、网络等资源,让学生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陶冶自己的情操教师还要利用好当地的相关历史教育资源,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实地进行参观,从切身的感受中得到熏陶,磨炼意志  3、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现代教学中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教师要改变以往单纯的以成绩进行评价的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思想品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同时发展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历史基础之上都有所进步,都能够得到肯定和鼓舞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应该是综合教育在对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德育教育也不容忽视高中历史教师要发挥出学科教学的优势,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合格人才

历史教学论文德育方面的内容有哪些要求

353 评论(15)

rainsky435

1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内容提要: 一、 德育教育的关键:老师素质 二、 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史实要真、感情要真 三、 德育教育的内容: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 四、 德育教育方法:正面诱导、情感熏陶、直观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这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课题,人们对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已经做了大量的探讨和阐述。长期以来,德才相对,谓之德才兼备;现代教育方针,谓之德智体全面发展。说明“德”包括了思想与道德。我们强调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爱国主义教育应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作到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一、渗透德育的关键——历史教师的素质 老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育者。因此,发挥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作用,没有高素质的历史教师是根本不可能的。首先,历史教师必须是心灵美合格的“人师”。一要有心,对教学渗透德育要有充分、深刻的认识;二要有德,历史教师必须自己首先学会做人——心灵美,只有心灵美的人师,才能培养出心灵美的学生。而不称职的“人师”是会误人子弟的。其次,是合格的“经师”。一要有识,即历史教师要具有扎实、系统、广博的历史专业基础知识,二要有能,即熟练掌握教育科学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心、有德、有识、有能构成历史教师整体素质,缺一不可。 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原则2 1、史实要真 历史与文学不同,文学可以发挥丰富的想象,塑造人物,构思情节,而历史则视塑造、想象为忌,必须说真话、将真史。字字有出处,事事有根据。 2、感情要真 历史老师情感丰富真挚而不矫揉造作,这容易使学生随着历史的评述,而与老师产生感情的共鸣。“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历史教学以史实服人是必须的,同时,以情动人也是万万不可缺的。 3、求实忌空 也就是历史教学要落到实处,要联系实际。联系学生中普遍存在和关心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4、求正忌偏 也就是要全面地看问题,公正地评述历史。拼弃“所谓坏,就是绝对坏;所谓好,就是绝对好”的片面观点,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以时代的眼光公正、客观、全面地评述历史。例如近代史上的李鸿章,他一面镇压太平天国,勾结洋人,丧权辱国,具有地主阶级的残忍性,但是另一面他又师夷长技,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办洋务,是洋务派中办洋务最多的人,是中国近代工业之父。全面、客观地看问题不仅是德育的一种最佳途径,同时也是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最基本要求之一。 三、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 1、 要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它深深植根于悠悠五千年的历史沃土。中华民族素以勤劳勇敢著称于世。在五千年文明史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万世而铸人品,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深深扎根于神州大地。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社会的栋梁,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重任。现代化社会的建设需要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来完成,而现代化的素质需要从小培养熏陶,在这方面历史学科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历史学科的功能,寓传统美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3 到继承并发扬光大,为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四有”新人做出应有贡献。2、要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应该牢记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史,不忘国耻。在教学中,循着历史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精神和业绩,使学生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极好的革命传统教育。 四、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1、正面诱导。 教师应准确而鲜明地向学生宣传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中悟出真谛。如针对学生中的高消费现象,可讲述隋文帝提倡节俭、隋景帝爱惜谷物的事例,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引导他们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 2.情感熏陶。 “情贵于真”。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或实物,辅之以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去影响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如通过讲述班超投笔从戎、岳飞英勇抗金、戚继光荡平倭寇、林则徐虎门销烟、鲁迅弃医从文、张自忠尽忠报国等杰出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报国情感,确立振兴中华、富国强民的决心。真挚的道德情感,来自于教师本身的道德修养,因此,教师要通过“自我塑造”来达到塑造学生的目的。 3.直观教学。 各地丰富的德育资源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活教材”,教师要充分利用。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图表,影视,参观、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手段,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印象,使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总之,德育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四有”新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通过历史课教学,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全面振兴而奋斗。
160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