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514
唐太宗1、民族关系: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治安中国",只要中原汉族王朝安定强大,周边少数民族就会服从管辖。"绥之以德",对少数民族也要以德服人,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重要史实: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臣,善于纳谏,调整统治政策,致使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因此,周边少数民族向往中原文化,接受唐中央政府领导。 唐太宗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在打败突厥后,在其旧地建都督府,任命突厥贵族作都督。设安西都护府。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吐蕃同松赞干布结婚,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蕃联系。唐初,唐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各民族进一步融合。2、对外关系: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1),与日本开展友好交往,互相派遣使节。(贞观初年)(2),大秦(罗马)使节来华。(贞观11年的事,不信自己去查)(3),(对缅甸征讨后)跟缅甸恢复正常友好关系,以此为契机,与东南亚各国建立关系。(贞观初年)(4),跟高丽和好,高丽派遣使节来华祝寿。(贞观5年)(5),跟阿拉伯人建立海上商业商业关系。(贞观末)(6),非洲人来华。(贞观20年)(非洲兄弟第一次正式来啊!)(7),印度高僧达摩佳妮来华,太宗建庙供养。(贞观16年)8,埃及来人了!听说是为了茶叶!自己写点吧。(贞观19年)9,罗马入贡。(注意,是入贡!)(贞观19年)唐玄宗1、民族关系:册封封粟末的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设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南诏的皮罗阁为云南王;封回纥的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对外关系:开放的外交政策比如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中日友好交往。 
唐朝和边疆各族的密切联系是建立在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的基础上,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民族融洽,迁居长安少数民族有几十万之多,仅突厥贵族被唐政府任命为将军、中郎将等五品以上官吏的就多达百余人。反之各民族和睦相处,和同一家又是唐朝强盛的一个新特点。唐朝与周边各民族关系密切的几个具体表现:各族承认唐朝皇帝是“天可许”,接受唐朝的册封。唐朝也在一些民族地区设置都护府或都督府进行直接统治。各族通过和亲、贸易、学习等方式,加强了民族间的友好联系。
唐朝政府对外推行的是比较友好的外交政策。641年,唐太宗派人护送文成公主到吐蕃,与赞普松赞干布结婚。其后还有金城公主下嫁赞普赤德祖赞,并结成联盟,将唐朝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吐蕃。822年,唐蕃会盟,划定了疆界,互不侵犯,唐蕃会盟碑现在还保存在拉萨的大昭寺。794年,唐朝与南诏在点苍山会盟,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630年,击败东tu厥,被尊为“tiankehan”。641年嫁文成公主给吐蕃的松赞干布。 大唐盛时疆域图唐朝的疆域在最盛时期东至朝鲜半岛,西达中亚咸海,南到越南顺化一带,北包贝加尔湖,总面积达1251万平方公里。唐朝周围守边的少数民族很多,为了有效管理突厥、回纥、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
我是高中生,这替我会做,考过,汗唐朝是对外开放的平等的名族关系和亲: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赏封:封渤海龙王,南邵王;派遣大将在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府;开放的邀请各国留学生以朝鲜和日本居多鉴真东渡,阿贝仲麻吕为官于长安;波斯和大食人在中国定居等;
唐朝民族的政策: 唐朝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开明政策。通过实行①加强对边疆的管辖,设置行政机构②和亲③册封④战争⑤会盟多种措施措施,加强了中央王朝对各民族地区的管辖,汉族与边疆民族的的交往空前频繁。唐朝前期的疆域,空前辽阔,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及南海。 唐朝民族关系取得重大发展的原因: 经济繁荣,国力的增强。这是民族关系发展的物质基础。 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为民族关系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唐朝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正确、开明、策略也是灵活的,有利于改善民族之间关系,使不同的民族和睦相处。 唐太宗的开明民族政策的意义: 秦汉以来,北方的游牧民族经常与中原王朝发生冲突,而这一时期出现了稳定;政治稳定,双方的相互交流加强,促进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 唐代对北方、西北少数民族的控制和影响远远超过前代。强大,宽容唐王朝对少数民族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促进了民族融合。 唐太宗被少数民族首领称为“天可汗”是各民族首领拥戴唐朝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