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b1012
汽车运动 汽车运动的起源:“赛车”一词来自法文(Grand Prix),意思是大奖赛。在国外,汽车比赛几乎与汽车具有同样长的历史。今天,各式各样的汽车比赛被统称为现代汽车运动,它是世界范围内一项影响较大的体育运动。多姿多彩的汽车运动使这一冷冰冰的钢铁机器充满了柔情蜜意,同时,汽车运动的激烈、惊险、浪漫、刺激,不仅仅使成千上万的观众为之痴迷,而且还使世界汽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汽车运动是指汽车在封闭场地内、道路上或野外比赛速度、驾驶技术和性能的一种运动项目。19世纪80年代,欧洲大陆出现了最早的汽车。汽车运动也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而兴起。从第一辆汽车被生产出来到第一次汽车比赛的举行只不过十年的时间。起初,汽车比赛的目的只是汽车生产厂家为了检查车辆的性能,宣传使用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汽车生产厂家积极资助,推销其产品。1894年,Le Petit 日报的Pierre Gifard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汽车比赛,线路由巴黎到鲁昂(Rouen),共80英里。这次比赛远不及今天大奖赛扣人心弦,引用当时的话说“without danger, easy to handle and cheap to run!”。 汽车运动的魅力:与通常的体育运动相比,汽车运动不仅是车手个人技艺、意志和胆量的竞争,而且是汽车设计、产品质量的角逐,这种独具特色的双重性运动,更能体现人类精英与高新科技最完美的结合,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征服能力。有了具有高科技产品的汽车公司做后盾,有了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大企业集团的资助,再加之热心汽车运动的人们的积极参与,这就是汽车运动能够经久不衰的关键所在。汽车比赛不断推动着世界和各国汽车工业的技术革命,而汽车工业的日新月异的变革又推动了汽车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运动自始至终围绕交通车和专门特制赛车这两大类车种发展。有钱人驾着刚刚问世不久的汽车,炫耀他们的“绅士派头”已成为历史。如今汽车甲级赛(即F1)驾驶员,他们身穿类似潜水员潜水服的长袖防火服,头盔和宇航员戴的差不多。 现在的汽车赛已完全成为一种职业活动,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在赛车场,那些五彩缤纷的赛车,随着一声令下,竟相出发,开足马力冲向前方。车手门你追我赶的争先表演,赛车如万马奔腾一泻千里而过的彩场面非常壮观,这对20~30万的现场观众和数以亿计的电视观众来说极丰富刺激。 汽车运动的魅力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有助于改善汽车的性能; 是强化的道路实验;动态车展最佳广告;促进汽车大众化。 汽车赛是集人与车为一体的综合较量。与通常的体育运动相比,汽车运动不仅是车手个人技艺、意志和胆量的竞争,而且是汽车设计,产品质量的角逐。这种独具特色的双重性运动,更能体现人类精英与高新科技最完美的结合,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征服能力。 作为一项群众性体育活动,赛车不仅体现着技术革新的步伐,也体现出人类驾驭自然的能力。它壮观而激烈,充满着冒险的情趣,因而激起越来越多人的狂热。每次大奖赛到来,总有成千上万的爱好者趋之若鹜。英国以每张1500美元的往返机票组织人们前往巴西观看汽车大赛;葡萄牙人和意大利人则成群结队地乘火车奔奥地利观看比赛。联邦德国、英国和南非,是甲级赛车的会聚之地,每次都有不下10万人前往观看。 汽车赛是车战?商战?金融战还是科技战?谁也无法说清。它那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项体育运动。总之,有了具有高科技产品的汽车公司做后盾,有了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企业集团的资助,再加上热心汽车运动的人们的积极参与,这就是汽车运动能够经久不衰的关键所在。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理解和认识也在逐步加深,作为汽车产业链的下游环节,汽车运动产业近年来开始在国内落地生根。“热衷于汽车运动的人越来越多,除了喜欢观看汽车赛事外,中国职业车手的队伍也在迅速壮大,他们已经开始出现在国际顶级汽车赛事中。”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有关人士表示,汽车运动已经成为一部分中国老百姓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观看各类汽车赛事更是成了都市时尚人群的生活方式。 记者从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了解到,随着F1、GT这样的世界顶级汽车赛事相继落户中国,中国国内的各项汽车赛事近年来也风起云涌,诸如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全国卡丁车锦标赛等一系列赛车运动,已经在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的年度赛程上被排得满满当当。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8月23日国产汽车品牌吉利与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握手,成为亚洲吉利方程式国际公开赛的汽车赞助商,为大赛提供车辆赞助。目前,亚洲吉利方程式国际公开赛是国际汽联认可的国际方程式赛事,并成为中国最高级别的方程式赛事。 国际上的汽车赛事已经形成了成熟而完整的商业价值链,其所带来的市场回报相当诱人。以F1为例,据历年来的保守统计,国际标准的F1赛车场每年仅车赛就可吸引数以万计的人从世界各地汇聚而来,每场比赛现场观众可达到20万到30万人,而每张入场券的价格通常在100美元到2000美元间不等。其次,F1大赛向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转播,世界各大报刊都报道每场比赛赛况,其所吸引的观众和读者可高达60亿人次。F1历年经济数据表明,企业跻身赛车运动,利用赛事推广的市场回报率远高于其他的市场推广方式。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景气的提升,加之外来汽车文化的强力冲击,有报告预测,如果在我国大力发展汽车运动产业,由此会带动整个中国的汽车产业,并将最终为我国GDP增长做出重要贡献。汽车运动的直接效应体现在汽车销售、零配件销售、驾驶培训等领域,间接效应体现在因赛事而产生的媒体直播、旅游等,所涉及的行业不下数十个。 尽管国内的汽车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的汽车运动还处于起步阶段,经济回报十分有限。原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主席石天曙认为,以目前国内注册的30家俱乐部,400多辆赛车,以及每年四站汽车拉力锦标赛、五站卡丁车赛的基础,还无法形成产业化发展的实质意义。 我们更应该看到中国赛车运动的软肋所在:资金、技术、人才这三方面的缺一不可。 资金是关键既然赛车运动被称为“烧钱”运动,勿需质疑,资金成为赛车运动发展的最大瓶颈。无论是F1这样的国际赛事,还是AGF、CCC等亚洲赛事,是否有足够的赞助商和赞助金额是一支车队生存壮大,赛事顺利进行,推广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所在。 技术是保障一个没有自身核心技术的车队或者厂商,是无法在赛车世界里觅得一席之地;同样,一个在汽车行业没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国家,也是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赛车大国。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赛车运动较发达国家相比,一开始就多少有些“先天不足”,不具明显优势的核心技术已经成为制约中国赛车运动发展的最大障碍,且这种软肋并不能单纯依靠市场推广和商业运作来弥补。 人才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对于赛车运动而言,最为稀缺的是车手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获得国际汽联超级驾驶执照的人,全世界恐怕就只有10多人,且多数是来自欧美、日本等汽车运动发展较为发达的国家。虽然中国的赛车运动还存在资金、技术、人才等软肋,但是06的AGF、CCC等赛事已经向全世界证明了国人在赛车运动方面无可限量的潜力,正是这些潜力将使得中国赛车运动“钱途”光明,最终会跻身于世界赛事之列。 
0 前年,如果轿车安装有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不但说明该车的安全性能出类拔萃,而且档次也相当高级。今天,安装ABS的轿车已经相当普遍,经济型车也安装有ABS。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属于汽车的主动安全系。ABS系统的配置,既可有效避免紧急制动时车轮抱死(打滑)现象的发生,同时还可以保持车辆制动过程中的平稳。 随着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中、高档级的轿车已经不满足于ABS,还安装了ASR(驱动防滑系统,Acceleration Slip Regulation,又称牵引力控制系统)防止车辆尤其是大马力车在起步、再加速时驱动轮打滑现象,以维持车辆行驶方向的稳定性。ASR与ABS的区别在于,ABS是防止车轮在制动时被抱死而产生侧滑,而ASR则是防止汽车在加速时因驱动轮打滑而产生的侧滑,ASR是在ABS的基础上的扩充,两者相辅相成或者 ESP(电控行驶平稳系统),使汽车的安全性能进一步提高。ASR的作用是当汽车加速时将滑动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防止驱动轮快速滑动。它的功能一是提高牵引力;二是保持汽车的行驶稳定。行驶在易滑的路面上,没有 ASR 的汽车加速时驱动轮容易打滑; 如是后驱动的车辆容易甩尾, 如是前驱动的车辆容易方向失 控。有 ASR 时,汽车在加速时就不会有或能够减轻这种现象。在转弯时,如果发生驱动轮 打滑会导致整个车辆向一侧偏移,当有 ASR 时就会使车辆沿着正确的路线转向。 汽车的牵引力控制可以通过减少节气门开度来降低发动机功率或者由制动器控制车轮 打滑来达到目的,装有 ASR 的汽车综合这两种方法来工作,也就是 ABS/ASR 形式。 装有 ASR 的车上,从油门踏板到汽油机节气门(柴油机喷油泵操纵杆)之间的机械连 接被电控油门装置所取替。 当传感器将油门踏板的位置及轮速信号送至控制单元 (CPU) 时, 控制单元就会产生控制电压信号, 伺服电机依此信号重新调整节气门的位置 (或者柴油机操 纵杆的位置) ,然后将该位置信号反馈至控制单元,以便及时调整制动器。 ESP(电控行驶平稳系统,英文全称 Electronic Stabilty Program)包含 ABS 及 ASR,是 这两种系统功能上的延伸。因此,ESP 称得上是当前汽车防滑装置的最高级形式。ESP 系统 由控制单元及转向传感器(监测方向盘的转向角度) 、车轮传感器(监测各个车轮的速度转 动) 、侧滑传感器(监测车体绕垂直轴线转动的状态) 、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监测汽车转弯时 的离心力)等组成。 控制单元通过这些传感器的信号对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判断,进而发出控制指令。有 ESP 与只有 ABS 及 ASR 的汽车,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 ABS 及 ASR 只能被动地作出反应, 而 ESP 则能够探测和分析车况并纠正驾驶的错误,防患于未然。 ESP 对过度转向或不足转向特别敏感,例如汽车在路滑时左拐过度转向(转弯太急)时 会产生向右侧甩尾, 传感器感觉到滑动就会迅速制动右前轮使其恢复附着力, 产生一种相反 的转矩而使汽车 保持在原来的车道上。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的范围,如果驾车者盲 目开快车,现在的任何安全装置都难以保证其安全。据汽车工程界专家介绍,将来 ASR 等将变得如同 ABS 一样普及,因为 ABS、ASR 及 ESP 包含着技术及性能上的贯通。有专家认为在一定的范围内 ASR 等装置有取替 4 轮驱动的可能。例如轿车,过去人们认为提高轿车行驶性能最好是采用 4 轮驱动,可是与 4 轮驱动 相比,ASR 等装置更适合轿车。这是因为 4 轮驱动结构复杂成本高,增加车重而且耗油, 而 ASR 等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在一般城镇道路上使用效果并不差。 ABS/ASR/VDC 系统 ABS/ASR 系统成功地解决了汽车在制动和驱动时的方向稳定性问题,但不能解 决汽车转向行驶时的方向稳定性问题。 例如当汽车转向行驶时, 不可避免地受到侧向和纵向 力的作用,只有当地面能够提供充分的侧向和纵向力时,驾驶员才能控制住车辆。如果地面 侧向附着能力比较低,就会损害汽车按预定方向行驶的能力。雨天汽车高速转向行驶时,常 常侧向滑出,就是地面侧向附着能力不足的缘故。为解决此问题,最近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又 在 ABS/ASR 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成汽车动态控制系统(英文名称为 Vehicle Dynamics Control,简称 VDC)。这个系统把汽车的制动、驱动、悬架、转向、发动机等各主要总成的控制系统在功能上、 结构上有机的综合在一起,可使汽车在各种恶劣工况下, 如冰雪路面上、 对开路面上、弯道路面上以及采取规避动作移线、制动、加速和下坡等工况行驶时,对不同承载、 不同轮胎气压和不同程度的轮胎磨损都有良好的方向稳定性,表现出最佳的行驶性能。 VDC 的应用,在制动、加速和转向方面完全解脱对驾驶员的高要求,在汽车的主动安全行驶方面竖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VDC 系统对转向行驶的控制主要是借助于对各个车轮的制动控制和发动机功率输出控 制来实现的。例如汽车左转弯时,若前轮因转向能力不足而趋于滑出弯道,VDC 系统即可 测知侧滑即将发生,就采取适当制动左后轮的办法。左后轮产生的制动力可帮助汽车转向, 使汽车继续按照理想的路线行驶。若在同一弯道上,因后轮趋于侧向滑出 而转向过多,VDC 系统即采取适当制动右前轮的办法,维持车辆的稳定行驶。在极端情况 下,VDC 系统还可采取降低发动机功率输出的办法降低行驶车速,减少对地面侧向附着能 力的需求来维持车辆的稳定行驶。采用 VDC 系统后,汽车在对开路面上或弯道路面上的制 动距离还可进一步缩短。VDC 系统主要应用了下述传感器:车轮转速传感器,用来跟踪每一车轮的运动状态; 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用来传感方向盘的转角; 横摆角速度传感器,用来记录汽车绕垂直轴线转动的所有运动; 侧向加速度传感器,用来检测转向行驶时离心力的大小; 车轮位移传感器,用来测量车轮和车身相对位置的变化。 这些传感器的核心部分是横摆角速度传感器, 这是因为汽车的横摆角速度和方向盘 转角的比值是反应汽车转向行驶品质的一个重要参数。位移传感器的信号传给电子控制装置,用来控制半主动悬架,改善汽车的接地性能。其它传感器则把汽车每一瞬时的运动状态 的信息传给电子控制装置,使之与理想的运动状态相比较,一旦汽车偏离了理想的路线,它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采取纠正措施, 给制动控制系统或发动机控制系统发出相应的指令, 维持汽车在理想的路线上行驶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 EBD 能够根据由于汽车制动时产生轴荷转移的不同,而自动调节前、后轴的制动 力分配比例,提高制动效能,并配合 ABS 提高制动稳定性。汽车在制动时,四只轮胎附着 的地面条件往往不一样。比如,有时左前轮和右后轮附着在干燥的水泥地面上,而右前轮和 左后轮却附着在水中或泥水中, 这种情况会导致在汽车制动时四只轮子与地面的摩擦力不一 样,制动时容易造成打滑、倾斜和车辆侧翻事故。EBD 用高速计算机在汽车制动的瞬间, 分别对四只轮胎附着的不同地面进行感应、计算,得出不同的摩擦力数值,使四只轮胎的制 动装置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式和力量制动, 并在运动中不断高速调整, 从而保证车辆 的平稳、安全。 安全气囊(SRS) 安全气囊是现代轿车上引人注目的高技术装置。安装了安全气囊装置的轿车方向 盘,平常与普通方向盘没有什么区别,但一旦车前端发生了强烈的碰撞,安全气囊就会瞬间 从方向盘内“蹦”出来,垫在方向盘与驾驶者之间,防止驾驶者的头部和胸部撞击到方向盘 或仪表板等硬物上。安全气囊面世以来,已经挽救了许多人的性命。研究表明,有气囊装置的轿车发生正面撞车,驾驶者的死亡率,大轿车降低了 30%,中型轿车降低 11%,小型轿 车降低 14%。安全气囊主要由传感器、微处理器、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等部件组成。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用以判断撞车程度,传递及发送信号;气体发生器根据信号指示产生点火动作,点燃固态燃料并产生气体向气囊充气,使气囊迅速膨胀,气囊容量约在(50-90)L。同时气囊设有安全阀,当充气过量或囊内压力超过一定值时会自动泄放部分气体, 避免将乘客挤压受伤。安全气囊所用的气体多是氮气或一氧化碳。 除了驾驶员侧有安全气囊外,有些轿车前排也安装了乘客用的安全气囊(即双安全气囊规格),乘客用的与驾车者用的相似,只是气囊的体积要大些,所需的气体也多一些而已。另外,有些轿车还在座位侧面靠门一侧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
为正确合理地使用好汽车,必须了解掌握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 一.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评价指标。 任何一辆汽车不论其出厂技术状况何其优良,随着运行时间和行驶里程的增加,技术状况总是不断改变。技术状况的变化将会明显地显示出来。具体表现有: 动力性下降——发动机无力,爬坡性能下降。车速降低,加速时间和加速距离增加。 经济性下降——燃料和润滑油的消耗明显的增加。 车辆状况变坏——行驶中出现故障次数增多,停车修理时间增多,成本增多,效率降低。 环境污染——对汽车来说:CO,HC等含量明显增多。 二. 零件的正常磨损规律 汽车零件的磨损是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主要原因。从实践得出,大部份动配合机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磨损特性如下曲线图。 零件磨损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称磨合期。零件磨损从曲线O到A点,既在零件运转使用的初阶段。曲线上升较快。它的特点是磨损率较高。摩擦力大,摩擦表面温度较高。因为加工后的零件表面粗糙,几何状和装配间隙有一定的偏差。接触面积减少,单位面积负荷增加,润滑油被挤出而产生摩擦,表面温度剧增。润滑油粘度降低,润滑条件更加恶化。机件在磨合期的磨损比较严重。 第二阶段:称为正常工作期。(II)曲线从A到B点。由于零件已经磨合,其工作表面比较光滑。容易形成液体摩擦,(II)曲线上升比较缓慢。如这段时间使用合理,可以大大延长零件使用寿命。 第三阶段:称为极限(加速)期。曲线B点往后的阶段。由于长时间的使用,磨损量过大,配合间隙增加冲击载荷也增加。严重的将导致零件的损坏,所以称它为极限期。如超过此限度,零件就不许使用。否则会产生恶性事故。 三. 防止汽车零件异常磨损的措施 这些措施也就是防止汽车技术状况的不正常变化。根据汽车零件的磨损的原因和规律,为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并严格遵守规定认真执行保养制度。加强科学管理。 1.搞好车辆走合期的行驶 汽车走合期的磨损率比较高,摩擦力比较大,摩擦表面的温度比较高,这是由机件磨损规律所决定的。汽车使用寿命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车辆走合期的工作情况。做的好就减少磨损量,提高耐磨性。为延长汽车使用寿命奠定良好的基础。 走合期应减轻负载,加强保养。按照生产厂家规定的走合期里程行驶。一般不低于1500KM。 正确启动 判断汽车是否需要大修,一般主要取决于气缸磨损的程度(也有其它原因)。因此减少气缸磨损,对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有着重要意义。发动机启动正确与否,对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发动机的总磨损量中,启动磨损就占据了50%。冬季启动磨损量就更大。数据证明,在一般情况下启动一次,活塞环和气缸壁的磨损量就相当于发动机工作1~2小时的磨损量。(所以现在的机油广告都说,他的机油能在启动时机油没到达时有怎么样的保护作用) 从曲轴开始转动到润滑油达致气缸壁的时间约1~4min(怠速)在这段时间极为剧烈。发动机启动阶段磨损与下列因数有关。 (1) 停车:发动机停止工作后,润滑油逐渐从摩擦的表面流失。停车时间越长,润滑油流失就越多。车辆停放一夜以上,气缸壁和活塞组件之间的润滑油已沉积于曲轴箱。在此状态下各摩擦没有足够的润滑油膜保护。而新的油膜又需要启动后一定的时间才形成。在这种状况下金属表面就产生干摩擦,大大加速了气缸壁和活塞组件的磨损。停车时间和启动磨损的关系图。 (2) 温度:启动时发动机的温度越低磨损就越大。因为润滑油在低温下粘度大,流动性差,不易进入摩擦表面。加上在启动初期,雾化不好的燃油沿着气缸壁和活塞之间流入曲轴箱,冲刷两者之间仅存的少量油膜。在负18度时启动发动机,由于润滑油的粘度增大,启动后2min润滑油才能到达主轴承。机油滤清器要6min才有机油通过。在这种状况下启动一次,就相当于车轮行驶200~250km的磨损量。所以最好就一次就能启动,不要猛轰油门。 四. 保持发动机正常工作的温度 发动机工作时应保持冷却水温度在80~90度的范围。过高或过低对发动机的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 冷却水温在50度时,磨损量是90度时的2~3倍。在40度时的磨损量要比90度时大4~5倍。发动机经常保持在90度水温工作,使用寿命一般可达10万km。如果经常保持在40度情况下工作,使用寿命只有2万km。油耗也会增大。(这里程数比例只是指水温的对发动机的影响,不包括其它因数) 水温过高对发动机影响也比较大。会出现拉缸,活塞环抱死。车辆没力气,发动机维修率过高。。。。。。等等。 所以保持水温在80~90度是非常重要的。 五. 坚持中速行车 所谓的中速行车,就是发动机在经济转速下的车速。在一定的负荷下,发动机有一个最有利的工作转速。若能保持发动机在这个转速下运转,则行驶里程的磨损量最小。油耗也是最佳的。 (1) 发动机在运转时,因转速经常被变化。极易破坏润滑条件,促使磨损增加。有些驾驶员在启动时和熄火前爱“轰”一阵油门,使发动机的转速迅速升高和降低。这是对发动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发动机的一种恶习。 (2) 冷车发动机启动后大“轰”油门,在一些摩擦部位几乎形成干摩擦,连杆活塞曲轴受力变化大。引起剧烈撞击,极易损坏机件。有的驾驶员为了节省一点点燃油,采取加速滑行的办法。这对发动机磨损也很不利。汽车经常改变速度,发动机的磨损量要增加30%。 (3) 在加速阻力增大时,由于车轮一时不能克服行驶阻力。若不适时换挡,产生汽车拖挡行驶,使发动机常在低速下工作(如高挡低速),也会加剧机件的磨损。如出现敲缸。。。等情况出现。 (4) 汽车在高速行驶中空气阻力大,汽车的颠簸加剧,使机件的疲劳磨损量增大。使用紧急刹车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多。直接影响底盘零件的使用寿命。人在汽车里的安全系数也减少。 六. 防止汽车过载 活塞环的磨损是随负荷增加而大大增加的。它的磨损量是与超负荷量成正比的。这是由于膨胀气体压力增加,摩擦面的压力增大,高压气体冲刷油膜,燃烧生成物增多的缘故。通过不平的道路和使用急刹车时,容易造成车架变形,断裂。。。等,影响机件的使用寿命。 七. 防止发动机爆燃 气缸内未燃的混合气,未经点火便自行以极大的速度进行爆炸性燃烧。瞬间速度可达2000m/s。局部燃气温度可达3000度以上,大大超过正常燃烧时的热值。这种爆炸性的燃烧就是爆燃。爆燃的后果严重,机件易损坏,功率下降。。。经济性变差等。爆燃的因素有:负荷,转速,点火提前角,混合气的浓度,燃油的品质。。。等等。消除方法如下: 调换低速档,使发动机的负荷减少,而转速加增。因此上坡是要及时换档。 减小点火提前角。点火过早容易产生爆燃。过晚又降低功率,增加油耗。所以要掌握好适当的点火提前角(一般汽油发动机的点火角是10度点火。0度燃油爆炸。柴油发动机是10度角高压油泵喷油,0度爆炸)。清除燃烧室的积炭(因为燃烧室里头有积炭改变了容量,就是改变了发动机的压缩比)。 改变混合气成分。使混合气略稀,供应动力性较好,又经济。经济的可燃混合气a=8~1(也要根据发动机的特性不同有所改变) 八加强使用中的保养 保持进入气缸空气的清洁。空气中尘土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石英)约占65%~95%。其余还有氧化镁,铝,铁…等。二氧化硅(石英)的硬度比气缸壁硬度大。空气滤清器保养不良,大量二氧化硅进入气缸,引起发动机零件剧烈磨损。如果不装空气滤清器,气缸的磨损量将增加8倍。活塞环的磨损量就增加9倍。所以空气滤清器干净很重要。 保持燃油的清洁:在燃油的贮存中,使用中,由于尘土、铁锈,水份等杂质的混入,会使燃油造成污染。对发动机不说:故障的20%~50%发生在供油系统,而供油系统的故障又有一半以上是由燃油污染所造成的。 保持润滑油清洁:据试验,在机油滤清器失效的情况下,从润滑油里分离出来的杂质颗粒可以制造50~60张标准的细砂纸。这些颗粒流到摩擦表面上,破坏了润滑油膜,使零件磨损度增加数倍。所以必须及时检查、补油和更换新的润滑油。 虽然浩气车零件的磨损是不可避免的,但如能掌握汽车零件磨损规律,正确使用及时保养,就可使汽车零件的磨损缓慢发展,大大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 用户(买车)对汽车性能的要求,主要有:可靠性,经济性,动力性,可维修性,通用性、平顺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