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81

雪萤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论文题目高中生物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ence_lmy

已采纳
2 国内水资源管学研究进展   我国关于水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开始与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的水资源管理研究主要是对实际水资源管理活动中的管理内容的简单罗列和堆加,并未从理论的高度来对水资源管理的体系和框架进行系统的阐述。随着我国水资源危机的不断加剧以及可持续发展对现代水资源管理的要求和挑战,学术界开始逐渐关注水资源管理理论的探讨和框架体系的构建。   赵保璋主编的《水资源管理》(1994年)是我国出版较早的专门论述水资源管理的专著之一。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分以及废水、污水等水形态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的联系,统一而相互转化的整体。而现实中,长期以来我国水管理体制较为混乱,水权分散,形成了“多龙治水”的局面。该书认为,水资源管理应该以水的资源观点、水的系统观点、水的经济观点以及水的法制观点出发,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布局与调配,以及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建立统一的、系统的综合管理体制,按照相关法律由水行政部门实施管理。该书认为水资源管理活动主要包括规划管理、开发管理、用水管理和水环境管理(赵保璋,1994)。   冯尚友在《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一书中将水资源管理定位为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在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开发、治理、保护、利用过程中,所进行的统筹规划、政策指导、组织实施、协调控制、监督检查等一系列规范性活动的总称。统筹规划是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的整体布局、全面策划的关键;政策指导是进行水事活动决策的规则和指南;组织实施是通过立法、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等形式组织社会力量,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系列活动实践;协调控制是处理好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和水事活动之间的矛盾关系,控制好社会用水与供水的平衡和减轻水旱灾害损失的各种措施;监督检查则是不断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执行正确方针政策的必须手段。   吴季松在2000年和2002年先后出版了《水资源及其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和《现代水资源管理学概论》两本专著。前一部是作者多年来关于水资源管理问题的报告和讲话的汇编(吴季松,2002)。《现代水资源管理学概论》一书中,作者对水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以及主要内容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从整体来看,该书更多的是从水行政管理角度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左其亭和陈曦2003年合著并出版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活动》。该书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对水资源管理理论作了初步探讨。该书专门探讨了现代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工作流程、管理目标和水资源管理基本内容,并且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教育、提高工作觉悟和参与意识;制定水资源合理利用措施、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水资源统一管理以及实时进行水量分配和调度。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代水资源管理的要求,该书还专门探讨了水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介绍了电子信息技术和“3S”(GIS、GPS和RS)技术在水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应用。   林洪孝在《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界定水资源管理活动为:依据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遵循水资源系统自然循环功能,按照经济社会规律和生态环境规律,运用法规、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优化水资源配置,对人们的涉水行为进行调整与控制,保障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发展。该书对水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框架体系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论述了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目标、原则和方法等内容,并构架了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该书提出,随着人类水资源问题认识的发展深化,水资源管理逐渐形成了专门的技术和学科,其管理领域涉及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等许多方面,其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权属管理、水资源政策管理、水资源综合评价与规划管理、水量分配与调度管理、水质控制与保护管理、节水管理、防汛与抗洪管理、水情监测与预报管理、水资源组织与协调管理以及其他水资源日常管理等十个方面。该书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概括和构架基本上包含了但前水资源管理活动的所有内容,是目前比较全面的水资源管理的概括和总结。   姜文来、唐曲等2004年出版了《水资源管理学导论》,本书是国内外首部系统论述水资源管理学的专著。本书在界定水资源管理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水资源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探讨,然后专题阐述水资源管理的各个领域,最后展开案例研究。全书共分十九章,第一章,水资源管理学概述,界定了水资源管理学的内涵、研究内容、研究进展和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章,水资源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分别阐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水资源复合系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水资源管理学的管理学基础;第三章—第十七章,专题论述,论述了水资源的数量管理、质量管理、经济管理、权属管理、规划管理、工程管理、地下水资源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投资管理、行政管理、风险管理、安全管理、数字化管理和其他水资源相关管理;第十八章和第十九章,案例研究,以首都圈农业水资源、民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展开研究。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论文题目高中生物

252 评论(9)

磨玻璃结节

珍爱生命之水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一种物质,它存在于大气和地壳中, 并为动植物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阳光、空气一样是生命系统的三大要素。在国际上,水已成为世界性的紧缺物资。有人断言,如果石油是20世纪国际争端的因素,那么,水将是21世纪引发战争的导火线。  生命过程中离不开水。任何生物体大部分是由水组成的,植物体内平均含水量为70%,鱼体内水分为70%——80%,水母身体中水分可达95%,人体平均含水量为50%——60%,其中血液里含水量在90%以上,就连骨头里也含有20%的水分。水在生物体内不是静止的,水是生物体新陈代谢的一种介质,它把生物体的营养过程和新陈代谢过程联系起来,从而维持生物内物质及能量的转化过程。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是在水直接参与下进行的,既制造维持生命所必须的糖类等各种营养物,又为生命提供必要的氧化剂——游离氧。水对动物体还起着散失热量、调节体温的作用。水是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水的作用  水(化学式:H₂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包括天然水(河流、湖泊、大气水、海水、地下水等),人工制水(通过化学反应使氢氧原子结合得到水)。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它影响体内各种生化反应,又是体内进行生化反应的良好的场所。各种营养物质先溶解于水中,才能运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的细胞中,水的这种箔解作用和运输作用是人体得以进行新陈代谢的强大动力。人体的70%是由含盐9%的水组成,一个成年人如每天得不到5~3升的水,就会干渴难忍。人体只要失去1/5的水,在医学上就会产生脱水症状而产生虚脱。一位美国博士精辟地阐述了水对人的作用:“水可以作为强体剂、镇静剂、泻剂、发汗剂、兴奋剂和新陈代谢的促进剂。”  水不仅为人体生理所需,而且利用它创造很多物质财富,水是“万物之本”,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是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世界上几乎没有一种工业不用水,也找不到有任何一种作物不用水来滋润和灌溉。没有水,工厂就不能开工;没有水,农田就不能耕作;缺少水,经济发展也受到影响;缺少水,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将受到威胁。没有水,工农业生产不能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就会停滞,人们生活环境将受到威胁。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是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  我们都知道,水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都是极为重要而活跃的因素。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人类追求向往的美境,也是人类劳动创造和精心爱护的硕果。水在不停地运动,在人体里,在农田,在工厂,使世界充满生机和活力,污物被水流带走,稀释了,化解了,又被大自然净化了。当我们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的时候,其实我们所面对的全部是水给我们的力量我们那山木禾水的生活,水给了我们很大的比例。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事实上,中国的水资源十分紧缺,人均占有水资源总量只有2300立方米左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为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 中国水资源分配与土地资源分布十分不均: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有全国0%的水资源,而土地仅占0%,黄河—淮河-海河流域有着全国36.5%的土地,而水资源却仅占7.5%。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会十分脆弱。因为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  地球拥有的总水量约为136亿亿吨,其中,含盐的海水约为2亿亿吨。由于盐份问题,海水不能被陆地上的生命作为水源来利用。地球上水量的分布大致是:海洋占2%,极地冰山占15%,地下水占632%,湖泊与河流占017%,云中水蒸气占017%。  地球上的淡水总  量约为8亿亿吨,是地球总水量的8%。然而,如此有限的淡水量却以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几种形式存在于陆地的冰川、地下水、地表水和水蒸汽中,其比例分布是:  极地冰川占有地球淡水总量的75%,而这些淡水资源几乎无法利用。  地下水占地球淡水总量的6%,为8600万亿吨,但一半的地下水资源处于800米以下的深度,难以开采,而且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带来诸多问题;  河流和湖泊占地球淡水总量的6%,为230万亿吨,是陆地上的植物、动物和人类获得淡水资源的主要来源;  大气中水蒸气量为地球淡水总量的03%,为13万亿吨,它以降雨的形式为陆地补充淡水。  由于陆地上的淡水会因日晒而蒸发,或通过滔滔江流回归大海,地球可供陆地生命使用的淡水量不到地球总水量的千分之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量是十分紧缺的,我们应该珍惜水资源。   水的污染  外来的其他物质在水体中的含量超过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而使水达不到洁净水的标准,水就被污染。对水产生污染有三种污染源,分别是生活污染源、工业传染源和农业污染源。对水体污染可通过直接污染或间接污染。直接往江河湖泊及大海排放污水废渣,放射性物质降落或水体底部地质体中含放射性物质,海难事件中原油的泄漏,属直接污染;向天空排放废气、垃圾场的污水、酸雨酸雾对水体污染是通过大气、土壤的转化而传染地表水及地下水,此类属间接污染。归结起来,有四条途径会使水产生污染:  (1)地质背景造成的地球化学污染,使水中增加许多有毒、有害元素,如铅、镉、汞、砷、氟、铁、锰、铬、铜等元素。  (2)生活型污染,主要是未经处理的生活垃圾、人、畜、禽、鼠的粪便与尸体,使肠道病菌、 病毒、支原体、螺旋体与原虫进入水源,如消毒不力,便会引起痢疾、肝炎、伤寒、肠炎等多种疾病。  (3)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杀虫剂、除虫剂等进入地下水,使人体中毒,甚至致癌、促癌、助癌和致突变作用。  (4)石油工业、化学工业、造纸工业等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对地下水和水源的污染。据统计,全球每年有4200亿立方米的污水排人江河湖海,使5亿立方米的淡水受到污染,已有近两万亿立方米的污水排人人类饮用的水源和地下水,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产生毒物或降雨淋洗大气和地面后夹带各种物质流入水体。人为污染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给水源带进了许多污染物,女口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矿山的建设和开采排放的废水、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和废渣、农业生产中喷洒的农药和大量的施肥。水污染毁坏农田,造成严重减产或颗粒无收,水污染对渔业危害显而易见,水的污染,影响到工业产品的质量。  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在使用水的同时,也往往使某些有害的物质进入水体,引起天然水体发生物理上和化学上的变化。引起水体污染有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两个方面。自然污染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如特殊地质条件使某种化学元素大量富集,天然植物腐烂产生毒物或降雨淋洗大气和地面后夹带各种物质流入水体。人为污染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给水源带进了许多污染物,女口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矿山的建设和开采排放的废水、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和废渣、农业生产中喷洒的农药和大量的施肥。水污染毁坏农田,造成严重减产或颗粒无收,水污染对渔业危害显而易见,水的污染,影响到工业产品的质量。水的污染,对人类生命与健康也带来严重的威胁,一方面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另一方面造成传染病的蔓延,危害子孙后代。   我们应该饮用健康水  健康水的标准  (1)不含有害人体健康的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污染。  (2)含有适量的有益于人体健康,并呈离子状态的矿物质(钾、镁、钙等含量在100mg/L)。  (3)水的分子团小,溶解力和渗透力强。  (4)水中含有溶解氧(6mg/L左右),含有碳酸根离子。  (5)呈负电位,可以迅速、有效的清除体内的酸性代谢产物和多于的自由基及各种有害物质。  (6)水的硬度适度,介于50~200mg/L(以碳酸钙计)。  到目前为止,只有弱碱性呈离子态的水能够完全符合以上标准。因此它不仅适合健康人长期饮用,而且也由于它具有明显的调节肠胃功能、调节血脂、抗氧化、抗疲劳和美容作用,也非常适合胃肠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肾脏病、肥胖、便秘和过敏性疾病等体质酸化患者辅助治疗。  六种水不能喝  人离不开水,但什么是健康、安全的饮用水却很少有人知道。水质不良可引起多种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人类疾病中80%与水有关,日常有六种对人体有害的水:  一、生水:喝生水,易引起胃肠炎、肝炎、痢疾。  二、老化水:就是长时间贮存不动的水,其中的有毒物质会随着水贮存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三、千滚水:千滚水就是在炉上沸腾了一夜或很长时间的水,还有电热水器中反复煮沸的水。久饮这种水,会干扰人的胃肠功能,出现暂时腹泻、腹胀;有毒的亚硝酸盐还会造成机体缺氧,严重者会昏迷惊厥,甚至死亡。  四、蒸锅水:蒸锅水就是蒸馒头等的剩锅水,多次反复使用的蒸锅水亚硝酸盐浓度很高。常饮这种水,或用这种水熬稀饭,会引起亚硝酸盐中毒。  五、不开的水:人们饮用的自来水,都是氯化消毒灭菌处理过的。氯处理过的水中可分离出13种有害物质,其中的卤化烃、氯仿还具有致癌、致畸作用。当水温达到100℃,这两种有害物质会随蒸气蒸发而大大减少, 如继续沸腾3分钟,则变得安全。  六、重新煮开的水:有人习惯把热水瓶中的剩余温开水重新烧开再饮,目的是节水、节煤(气)、节时。但这种“节约”不足取。因为多次沸腾会导致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升高,对人体造成危害。  节水方法:  一、淘米水洗菜,再用清水清洗,不仅节约了水,还有效地清除了蔬菜上的残存农药。  二、洗衣水洗拖帕、帚地板、再冲厕所。第二道清洗衣物的洗衣水擦门窗及家具、洗鞋袜等。  三、大、小便后冲洗厕所,尽量不开大水管冲洗,而充分利用使用过的水。  四、洗车:用抹布擦洗比用水龙头冲洗,至少每次可节水400kg。  五、自行车、家用小轿车清洁时,不用水冲,改用湿布擦,太脏的地方,也宜用洗衣物过后的余水冲洗。  六、冲厕所:如果您使用节水型设备,每次可节水4——5kg。  七、家庭浇花,宜用淘米水、茶水、洗衣水等。  八、家庭洗涤手巾、小对象、瓜果等少量用水。宜用盆子盛水而不宜开水龙头放水冲洗。  九、洗地板:用拖把擦洗,可比用水龙头冲洗每次每户可节水200kg以上。  十、水龙头使用时间长有漏水现象,可用装青霉素的小药瓶的橡胶盖剪一个与原来一样的垫圈放进去,可以保证滴水不漏。  十一、将卫生间里水箱的浮球向下调整2厘米,每次冲洗可节省水近3kg;按家庭每天使用四次算,一年可节药水4380kg。  十二、洗菜:一盆一盆地洗,不要开着水龙头冲,一餐饭可节省50kg。  十三、淋浴:如果关掉龙头擦香皂,洗一次澡可节水60kg。  十四、手洗衣服:如果用洗衣盆洗、清衣服则每次洗、清衣比开着水龙头节省水200kg。  十五、用洗衣机洗衣服:建议满桶再洗,若分开两次洗,则多耗水120kg。  节水标语  1、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  2、生命之源,浪费水就是扼杀自己的生命。  3、别让孩子知道的鱼类只有泥鳅。  4、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5、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6、现在,人类渴了有水喝;将来,地球渴了会怎样?  7、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8、水是生命的源泉!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这是一种美德!  9、节约用水、造福人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10、依法管水,科学用水,自觉节水。水的性质  11、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12、不要让水龙头流泪。  13、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水资源!  14、不要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的眼泪。    15、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  16、珍惜水就是珍惜您的生命。  17、请珍惜每一滴水。  19、节约用水光荣,浪费用水可耻。   偶然间浏览到的一则公益广告,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画面上有一个水龙头,此时正在艰难的往外滴水,滴水的速度愈来愈慢,最终慢慢枯竭了。随之出现的是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类不珍惜水,那么我们能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 水是生命之源,假如地球上没有水,那么地球母亲就不会孕育出我们人类的子孙万代。水是生命的摇篮!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呼吁家人朋友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一点一滴地节约水资源。  水,是生命的源泉,维持我们的生活,没有水,万物就会消亡,没有水,人类无法生存,没有水,就不会有秀美的湖光山色……节约用水,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应该从爱惜一点一滴水做起,树立“节约用水光荣,浪费用水可耻”的观念,时时刻刻都要节约用水。 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国都会宣传:大家要爱惜水资源,保护生命之水。其实,不光在这一天,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应该珍惜每一滴水,用实际行动珍爱生命之水,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178 评论(8)

看9833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从化市第五中学 邱文英 一、教材说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二、课标要求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三、课标分解1、什么是水资源?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标准是什么?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是怎样分布的?2、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各怎样影响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水资源又是怎样影响人类社会的?3、人类活动是怎样从数量、质量两个方面对水资源产生影响的?人类活动又是怎样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来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四、教材分析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开发利用程度,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该节教材以水资源作为案例,说明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教材首先介绍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的状况,介绍的重点是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接着阐述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紧扣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在活动中安插以色列水资源的利用作为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确和巩固以上的观点,把知识及时归纳总结,并应用到实际问题的探究中去。又在此基础上说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会随之改变,强调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可用的水资源却不断的减少,最后提出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五、教学目标1、运用图表,说明全球、各大洲及我国的水资源分布;2、通过阅读图片,了解人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利用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情况;3、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图片,分析常见的人类利用水资源的情况,理解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义。4、通过技能训练,基本掌握知识要点,并能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六、教学重点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七、教学难点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八、教学对象分析初中和高中地理科教学的断层,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掌握较差,特别是区域地理,造成地理基础不扎实。学生的知识结构缺陷较多,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参差不齐,缺乏物理力学、立体几何知识和生物演化知识,即地理教学所涉及的知识结构与其相关学科进度不同。一些高中生受学习功利目的影响,认为地理不是主科,思想上不够重视,因此自主学习的精神和主动学习的态度不够积极。九、设计理念1、以谈话式的教学方式进行讲授,拉近师生距离,增进学习交流。提倡小组学习,彼此互相帮助,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集体的力量,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知识的传授和问题的探究中,使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2、摆脱通常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地理课,而是在教学中穿插人类、自然、环境观,引导学生树立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体现新课程在育人方面的优势。3、从乡土地理切入,把发生在身边的事例作为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叙述水资源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培养他们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现学生的创新意识。4、课堂的设计穿插较多资料、图表和探究性习题,通过启发式的课堂教学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兴趣,在满足学生求知欲的同时,充分调动他们的学生创造性和表现欲,挖掘学习潜力,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十、课时安排:2课时十一、教学过程与方法(一)课前准备1、按学习小组分6人一组,共9组。2、搜集初中学习过的关于水资源的内容,对水资源的概念、作用、分布有大概的了解。3、预习教材内容,按课本的活动和案例要求,由小组集体讨论的方式,试得出答案。4、搜集本地水资源状况,在讲课时适当引用。5、准备投影资料,进行演示。(二)导入新课1、请问最近有没有看从化新闻?2、主要报道什么?(从化各地旱灾,领导到各处视察,与村民一道解决农田缺水问题。)3、解决了没有?(部分地区有好转,从全市来看,仍很干旱。)4、如果农田缺水问题继续蔓延下去,将会带来什么影响?(水稻减产,农民失收,还会影响到居民饮用水和工业用水。)5、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困境?(近两个月几乎没有降水,江河水径流不足,流溪河的河床很浅,几乎见底。)6、由此可见,水资源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十分重要,你了解水资源吗?带出新课: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16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