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坞露
五千年到大洪水的中华时代,天地可能是在名义上是一统的,人族的权力中心应是中土的华阳,华夏的先祖级组成的龙汉的汉集团在代表着人族的名号,而华夏的甲骨文,在作为官方的文字而使用。……因为天府,因为后来天府升级了叫天庭,因为典籍留下了地称天府,又曰华阳的记录,因为传说是神州与神为先祖,因为帝之台的位置。 
年代是不一样的,甲骨文属于远古时期,而金文出现在商代,金文应该是甲骨文的进化。
甲骨文的特点是图画性非常强、它的笔画繁多、线条比较细瘦、笔画多放折;甲骨文和金文最大的区别是甲骨文字的形状比较复杂繁琐,而金文的形状比较简单。
甲骨文的特点有图画性强、笔画繁多、线条细瘦、笔画多放折等。 区别:一,起源不同。1,甲骨文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饮酒及敬鬼神;也因为如此,这些决定渔捞、征伐、农业诸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天日,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2,金文之始,实在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初时只有寥寥数字,及至周初,已达千二百余字。商末铸有金文之青铜器日多,然所述仍十分简略,多为铸者或其先祖之名讳。至商亡时,方有文章出现,然其时最长之文,仍仅有四十余字。 二,载体不同。1,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2,金文因铸刻于钟鼎之上,有时也称为钟鼎文。三,所在时期不同。1,甲骨文所在时期为原始时期。2,金文所在时期为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又称“钟鼎文”。商朝的青铜器上文字很少,西周青铜器有长篇铭文出现,记录周代贵族分封,祭祀,战争等重大政治活动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一种古文字。商朝人迷信鬼神,不论祭祀,战争,还是渔猎,农事等,都要向鬼神问卜,所得结果写在甲骨上,成为甲骨文。文字学家对十万余片中的文字进行研究,发现骨甲文字的结构已由独体走向合体,有了形声字,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在四千六百多个甲骨文单字中,已经辨识了一千七百多个。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金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 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金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 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 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金文基本上属于籀篆体。这些文字,在汉武帝时就已被发现,当时有人将在汾阳发掘出的一尊鼎送进宫中,汉武帝因此将年号定为元鼎(前116)。以后金文又陆续有所发现。宋代文人欧阳修、赵明诚都善书,对金文作过研究和记载。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铭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最长者。《毛公鼎》铭文的字体结构严整,瘦劲流畅,布局不驰不急,行止得当,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铭、《散氏盘》铭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注:内容来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