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五洲
要吗,我给你一篇网上没有的 哦 
保障学校安全是开展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学生的健康成长是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石。在学校体育日渐受到重视的同时,人们对安全措施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课堂常规的建立以及一些运动项目的教学都有相应的保护、帮助措施和方法,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细节问题往往被忽视,然而就是这些细小的问题却往往有着安全隐患。体育课中经常会发生扭伤、搓伤、拉伤、碰伤等运动损伤,偶尔也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轻者影响学习,重者可能造成残疾,甚至及生命,对学校、学生、家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广大体育教师应高度重视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措施使青少年健康快乐地成长。以下就一些方面与大家谈谈我肤浅的看法。一、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安全责任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有的学生上课调皮,站队时相互推撞认为好玩,他们根本也不知掌握力度和分寸,另外加上有的孩子本身平衡协调能力就差,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就应在迅速制止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不仅仅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及其可能发生的不良的后果,同时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再次的发生。这样通过一些事件及时的教育和随时的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认识和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不做有危险的事。促使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得以形成,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二、加大安全教育力度,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1、课堂常规的建立,强化纪律教育体育教师要以身做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穿运动服上课,身上不能带有小刀等锋利硬物,不要佩带胸针等饰品,不要留长指甲等上课要听指挥、遵守纪律,严禁学生有嬉戏取闹、任性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另外,准备活动要充分,跳前多活动,易伤部位早预防。实践课上良好的课堂纪律是保证一堂课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如未经允许不擅自离开队伍。尤其是投掷类和接力项目。在投掷项目的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程序、原则进行教学,对学生的位置要严格限制,让学生远离危险区,严禁对掷,要告诉学生等同组同学都投掷完以后在统一捡回器材,或者安排见习生帮助,队伍中其他的人不可乱跑,抢掷。对某些意外伤害事故的苗头应及时制止。此外,上课要听从指挥,遵守纪律,严禁学生有嬉戏取闹、任意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2、场地的设置,加强安全预防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上课前我们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例如,在教学和组织比赛时要特别注意场地是否平整,及时清除小石块,防止绊脚引起不必要的伤害事故的发生。又如,跳远时沙坑没有平整好或沙子过少或者沙坑中有同学玩耍时留下的砖头和石块等都有可能造成损伤。3、对体育器材的识别器材的放置有必要考究。跑的项目中最好不用球作标志物,尤其往返跑和蛇形跑等,若用球作标志物一旦学生无意触及它,它容易滚动而离开原有位置,可能让学生绊脚,更甚者脚踩球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故的发生。(1)、学校的单杠、双杠、爬竿、爬绳等,受日晒雨淋,天长日久就会生锈、腐烂,没有及时保养和修理更换,学生在活动时器材发生断裂,致使学生摔伤。所以在锻炼的时候,一定要先检查器械,排除安全隐患。(2)、还有在搬运器材过程中打闹,致使器材不慎跌落,体育课后将铅球、铁饼、标枪等危险器材随便摆放在操场上,又无人看管,学生因好玩致使人身伤害。造成一些不别要的安全事故,所以,一定要引起体育老师的注意,课前、课后搬运器材要对学生讲清楚,千万不能在搬运过程中打闹嬉戏。特别是具有危险性的器材课后不能长时间摆放在操场上,如铅球、铁饼、标枪等课后要及时送还保管室。此外,体育课后不宜将危险器材如铅球、铁饼、标枪等随意摆放在操场上以方便下节课使用,以免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学生因好玩致使人身伤害。三、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自我保护意识1、心理障碍的消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异常的情形。如有的孩子因在家生气或心情不好就发脾气、情绪表现极不稳定,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既要合理的批评,同时也要善于引导,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再如在体育课中有些孩子由于对身体的认识不足或缺乏言语表达等因素,有时身体不适他也不知告诉老师,如果教师不留心往往就容易错发生事故。所以在体育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应留心观察他们是否有身体不适的异常表现,以便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如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或急噪、缺乏锻炼的积极性或急于求成、胆怯忧郁等。因此,体验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常与学生沟通,做好体育锻炼的宣传工作,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愉快健康地进行体验锻炼。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抗挫折能力比较差,自我保护意识薄落,因此体育课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必不可少,如身体失去平衡应立即向前或向后或向左向右跨出一大步,以保持平衡;从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先着地,同时屈膝缓冲。另外,要教会学生互相保护帮助的方法,真正做到预防安全事故。
一、毕业论文形式可以是观察报告、调查报告,也可以是理论性的学术论文。(一)观察报告从事件取样法、时间取样法、等级评定法三种观察方法中自主选择一种展开研究,按照相对统一的格式撰写。观察报告的格式应包括:题目、前言、主体、结尾等部分。主题要明确,让人一看标题便能大致了解观察的对象。前言部分应交代观察对象、目的、方法等。主体部分应写清观察的过程、获取数据、分析及其结论。(二)调查报告采用访谈、问卷等常用的调查手段展开研究过程,可以是问卷调查,也可以问卷与访谈的结合。在此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主要由题目、前言、正文、结论和建议、附录五部分组成。1.题目。用简练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反映研究的主要问题。如果有必要,可以加副标题补充说明主标题未能包含的信息。2.前言。或者叫“问题的提出”。应清楚地交代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和方法,还要说明调查的基本情况,如,调查时间、地点、对象、范围、取样等。3.正文。详述调查内容,可以利用叙述、图表、统计数字及有关文献资料,分别把调查的结果表述出来。4.结论和建议。即总结部分,在对调查内容进行总体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并提出关于调查现象的新见解和建议性意见。5.附录。在必要时附上调查所用的工具,如调查表或调查问卷等,或其他原始材料,以便于成果鉴定使用,也便于其他研究者借鉴和参考。附录的具体内容包括: 各种调查表格、原始数据、调查结果的处理方法等。撰写调查报告不一定完全照搬照抄上面的几个部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三)学术论文一般来说,研究论文的组成部分和排列次序为:题名、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和建议)、致谢、参考文献和附录。 题目部分题目部分包括题名、署名、摘要、关键词。1.题名又叫标题。如:婴幼儿早期阅读环境科学性的实践研究(1)题名的一般要求①准确得体。常见问题有如下几种:题名反映的面大,而实际内容包括的面窄;标题一般化, 不足以反映文章内容的特点;不注意分寸,有意无意拔高等等。②简短精练。题名应简明,使读者印象鲜明,便于记忆和引用。题名“一般不宜超过 20 个字”。2.署名署名的位置与格式。通常,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并采用如下格式: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或班级名称)3.摘要一般包括研究的目的、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其中的重点是结果和结论。一般要求200字以内。一般不出现插图、表格,不用数学公式,不分段。摘要段一般置于作者及其工作单位之后,关键词之前。4.关键词论文中应列出能反映主题内容的3-7个关键词。绪论部分绪论部分用于说明研究目的、意义、研究方法等,目的是把读者引入课题研究领域。1.绪论的内容绪论又叫引言。写绪论的目的是向读者交代课题研究的来龙去脉,作用在于唤起读者的注意,使读者对论文先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对象及其基本特征,前人对这一问题做了哪些工作,存在哪些不足;希望解决什么问题,该问题的解决有什么作用和意义;研究工作的背景是什么,预期的结果及其作用和意义。2.绪论的写作要求 ①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主要写好研究的理由、目的、方法和预期结果,意思要明确,语言要简练。②开门见山,不绕圈子。起笔就要切题,不能铺垫太远。③尊重科学,不落俗套。有的作者在论文的引言部分总爱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或能力表示谦虚,寻几句客套话来说,其实没有必要。本论部分本论部分是论文的主体,是作者表达研究成果的部分。从篇幅上讲,这一部分要占全文的三分之二。写作的基本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关键在于论证,即作者要证明自己提出的论题。应做到:论点明确具体,论据丰富充足,论证符合逻辑规则。结论部分结论又称结束语、结语,是研究者对研究结果做出的推论。结果与结论的区别在于:研究结果传递的是研究最终获得了什么信息,是具体的事实;而结论涉及的是“为什么”,说明了什么信息,是对获得事实的推断和解释。结论不是研究结果的简单重复,而是对研究结果更深一步的认识,是经过判断、归纳、推理等过程将研究结果升华成新的观点。下结论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必须建立在事实证据的基础上;二是应客观真实地反映研究结果,符合实际;三是适用范围要与取样范围一致;四是文字描述要简洁明了,措词严谨,逻辑严密。结尾部分结尾部分主要涉及参考文献和附录。1.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写作格式是: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时间及页数。[1]作者姓名,著作名。出版社,出版年月及版次,页码。如:[1]郑金洲,教育碎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一版,第106页。如果引用的是期刊的论文,写作格式是:作者姓名(三位作者以上,在第一作者后加“等”表示),论文题目,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和期号,页数。[2]作者姓名文章名,刊物名,出版年,第 XX 期 如:[2]孙志坚,如何消除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现代技能开发,2003,11, 第20页。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最好不要直接引用,如果必需引用,事前应征得原作者的同意。研究论文中的参考文献一般按注释的先后顺序排列。2.附录有的研究论文最后附有附录。附录并非是研究论文的必备部分。被收入附录的资料通常有:研究者自己设计的测量工具(问卷、量表),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重要的原始数据,与论文密切相关但难以插入正文的资料,以及具有旁证性的文献等。
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涵和范畴 安全的实现一方面有赖于外部环境的保障,另一方面与主体对环境危险的认知、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等息息相关,后者正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形势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为维护大学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升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而开展的教育活动,这项教育应包含如下内容。第一,生命安全教育。影响生命安全的因素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自然灾害类,如地震、火灾等;事故类,如交通事故等;刑事犯罪类,如杀害、抢劫、绑架等;生活隐患类,如宿舍用火用水用电不当引发的事故、饮食不注意导致的食物中毒等。要教育引导学生规避以上因素,学会防灾自救。第二,财产安全教育。主要是教育学生避免财产的不正常损失,如因盗窃或诈骗等导致的财产损失。第三,心理健康教育。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持有正确、健康的生命观,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热爱生活。遇到学业就业压力,看到不公平的现象,面对社交障碍等能够积极进行心理调试,不致抑郁彷徨,不会做出伤害他人或自伤自残等举动。第四,网络安全教育。要教育引导新形势大学生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提高警惕,不能沉迷其中,不受不良信息的侵蚀和教唆而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等
这样的论文你也许可以去参考下(职业教育)这样的论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