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鹏桑鹏鹏
结合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就做好生态家园建设,打造美丽乡村“亮点”,我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是抓规划引领。在规划设计上,应立足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的指导性。在项目建设中,要严格按规划实施。 二是抓示范带头。今年的“共建生态家园、打造美丽乡村”行动,有4个污水治理试点村、1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先行先试,在试点中总结经验,为全面推开做好准备。 三是抓环境整治。环境卫生整治是“共建生态家园”行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30个重点村推广“贺田模式”,提高农村垃圾整治向纵深推进。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提高他们共建生态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抓工程质量。“共建生态家园”要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工作量大、要求高,应抽调相关单位的技术骨干组成工作组,对工程的方案设计、招投标、施工、验收等进行全程管理,确保各项工程有序推进。 五是抓监督检查。将“共建生态家园”行动纳入乡镇(街道)、部门的年终考核,坚持“一月一抽查、一季度一督查、一年一考评”,对发现的问题全面整改。 主持人:金灵丽 嘉 宾:徐亮(县人大代表、球川镇 人大主席) 要建设“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美丽乡村,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以科学规划为统领,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始终贯彻规划先行的理念,将规划的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作为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的关键。 二是以加快发展为动力,夯实美丽乡村经济基础。要将加快产业发展,发掘经济增长潜力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在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 三是以环境整治为重点,展现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村容村貌改善是美丽乡村创建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村民享受美丽乡村创建成果的主要内容,要彰显村庄特色,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精品村。 四是以创新服务为目标,建立美丽乡村长效机制。要创新社会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各项制度,强化监督检查。 五是以繁荣文化为抓手,浓厚美丽乡村和谐氛围。要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积极组织文化活动,将群众融入到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中,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六是以强化领导为保障,夯实美丽乡村建设基础。要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在领导精力、人员力量、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 
1、必须因地制宜,完善规划。科学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最大的节约。要把规划摆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先规划、后施工。一是要凸显个性设计。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千篇一律,要结合各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等,对村庄进行梳理分类,实施差异化指导,坚持个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努力打造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二是要稳步推进。从农民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整治和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入手,按照“富规划、穷实施”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制订实施计划。2、必须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注重财政引领。尽快出台相关以奖代补配套政策,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切实加大对建设工作的投入。二是激发部门活力。深入开展机关结对帮促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全力为联系村提供物质和智力支持。三是整合各项资源。对国家农业项目、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等各项涉农资金。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保证资金使用统一有序、集中投入,真正实现做一个、成一个。3、必须建章立制,长效管理。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要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必须尽快建立美丽乡村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尽快出台村保洁员的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二是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与村民签订责任书,对乱倒垃圾、违反有关规定者给予警告或经济处罚。建立环境卫生巡查和评比制度,加强工作督查和通报并严格奖惩。4、必须深入宣传,营造氛围。广大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因此,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要通过广播、网络、电视等宣传形式,使群众更直接、更生动地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和带来的实惠,从而更自觉、更主动地投入到建设中去。美丽乡村建设是近年来的热门课题,随着中央一年比一年更重视“三农”问题,美丽乡村建设也越发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美丽乡村建设,主体为农民,内容包括让农民口袋鼓起来、乡村面貌美起来、社会风气好起来、生活质量高起来和基层班子强起来。
我国农业大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美丽国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方式改变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及农村城镇化水平提高农村垃圾多样化、集化、露天化现象日益突出垃圾围村、垃圾围路、污水随处排放农村许多地区依普遍存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何破解垃圾围村之困笔者认应加强下方面工作: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央和地方政府应设立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综合协调、资金整合、项目实施和监督管理等工作统部署共同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把垃圾处理列入乡镇规划和乡镇领导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近年来些农村基层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发展经济上美丽乡村建设盖楼房、铺水泥路忽视了环境问题对此应把农村垃圾长效管理列入乡镇规划纳入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列入干部年度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因镇、因村制宜制定农村环境卫生及垃圾处理管理法农村垃圾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培育新型农民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进程当前农民环境意识还相当薄弱多数农民没有养成保护环境生活习惯乱扔乱丢垃圾和废弃物现象普遍存对生活垃圾特性、生活垃圾资源化水平、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生物降解垃圾系统管理和利用等方面还存多认识误区对此应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使广大农民逐步提高对生态环境建设认识改变消费方式号召村民尽量减少日常生活垃圾提
一、要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二、要坚持保护为重,结合各村的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可能的情况下,利用村中老房子,建设一座小型的村史馆,展示村子的历史,陈列村中的风物,让年轻人和后来者记得住乡愁。三、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村子进行合理的设计打造,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彰显美丽乡村的魅力,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四、村中的墙绘内容要因村而异,不需要的绝对不能盲目的乱画。村头的标志墙也要有特色,不要搞成清一色的徽派建筑马头墙,以免破坏了村子的古朴自然与北方建筑风格。五、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和自然休闲特色生态旅游,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以带动村中的经济发展,使村民增加收入。六、在做好传统古村落保护的同时,特别要注重村中红色资源。按照习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精神,积极挖掘村中的历史,打造红色村庄,发展红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扩展资料:农村规划与基础设施:(一)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二)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顺利召开,会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 )“十一五”期间,全国很多省市按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要求,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纷纷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并付之行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四)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出台《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提出10年左右时间,把安吉县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丽乡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