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90

yixianmeng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个人发展与时代相结合的论文题目

7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依凡pgp

已采纳
窘……楼上正解,不过你们学校有没有查抄袭软件?如果有的话就要租米跟你引用……(赚分党)

个人发展与时代相结合的论文题目

245 评论(12)

liuchenlong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个人前路在家外,一身正气满国门。纵观中国近代史,引领国家走向独立自主、民主富强的革命之路的,当属领袖毛主席。百年建党史,国家已翻开了崭新的篇章;七十载华诞,中国已独领了时代的风骚。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在国家兴亡的惊天巨变中,毛泽东同志于1949年4月在解放军占领南京时挥笔写下了这首七律。是啊,革命道路艰难曲折,只有彻底推翻反动统治,完成翻天覆地的革命事业,国家才能看到希望,民族才能得到信仰。唯有人间正道,社会发展之规律才能生机。    在此之前,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这片脚下的大地生灵涂炭、满目疮痍、军阀混战、社会动荡、外强侵略、国不成国。中国的希望在哪,中国的黎明在哪,没有人给出答案,只有一群人在坚守自己内心的信念并付之行动,毛泽东同志就是其中一个。唯有革命才能拯救中国,唯有共产党才能带来希望。上世纪初,有很多心怀救亡图存梦想的中国儿女,选择了去欧美、苏联留学,学习先进的知识,进而掀起了一股留学热。1919年,毛主席本来也有一个机会可以去法国留学,但他最终审时度势,放弃个人前途而选择了留在国内。虽然在日后的革命工作中,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远远不如那些曾经赴国外留学,进而深入接触马克思思想的人。但是,在对国内外形势的把握上和工作成果上,毛泽东同志却显示出了超凡的成绩和过人的智慧。尤其在国共合作破裂后期,毛主席选择了“上山”。这里的上山一方面指的是远离城市,选择去偏远地区,以保存军事实力。另一方面更是远离共产国际,赢得自由和行动的宝贵空间和时间。要知道当时共产国际的思路就是要占领城市以及党内左倾思想盛行,但是面对城市内国民党牢不可破的军事力量,毛主席力排众议,不顾个人命运与前途,坚定信念选择上山,才能在日后革命活动中保存武装力量,造就军事基础,为新中国成立注入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国是家的大国,人是国的小家,唯有小家为大家,人间正道,才能在历史长河中延绵发展,生生不息。
298 评论(13)

aaronh

历史的选择乡饮中心学校 六年级一班 薛方晨古埃及的灿烂文明已在沙漠中逐渐干涸,古巴比伦的辉煌已在战火中淹没,而古老的东方却依然有一条腾飞着的巨龙。鸦片战争后,中国由一个独立自由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陷入了深度苦难和极度屈辱的境地。太平天国的农民战争失败了,变法图强的戊戌维新运动失败了,号召“扶清灭洋”的义和团失败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也以失败而告终。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共产党的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从北伐战争、红军长征,到抗日战争胜利、三大战役胜利,中国共产党成功了。只有通过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才能真正使我们的祖国强大起来,在发展科技的道路上,有千千万万的爱国科学家为了祖国的发展贡献出自己宝贵的一生。正如我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他在美国留学时攻读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获得了博士学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请他为终身教授,他毅然拒绝了。当他想回国时,美国当局阻挠他。在周总理的交涉下,美国当局才不得不放他回国。回国后,钱学森为中国的国防工业、航天技术奉献了全部的精力和才智。中国的两弹一星和第一枚洲际火箭都与他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我们现在的小康生活,与中国共产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发奋学习,以此来报答中国共产党,报答我们伟大的祖国。飞吧,东方巨龙!迎着那明亮的曙光,奔向更辉煌的未来。
137 评论(14)

靖哥哥爱你哟

汗,这种政治论文主要是靠拼凑的首先看看你们学校图书馆有没有期刊数据库,有的话按照这个题目去搜索,会有很多例文,就知道怎么写了。内容方面没啥建议,毕竟这个方面的论文很久没写过了。
276 评论(8)

irfan

你很赖呀 作文要自己写才有意义
126 评论(9)

270045013

个人的前途要和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个人发展的好,可以为国家做更多的贡献。每个人都发展的好,那国家就会富强。
135 评论(9)

董咚咚68

大汉风采,昭昭日月:为和平友好,张骞出使西域,大汉朝的马蹄踏过这里;旌旗飘飘,骠骑将军西击匈奴,汉人的鲜血洒在这里;曲中忧怨,昭君出塞,迎亲的乐曲响在这里;“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蔡文姬的车轮碾过这里。芸芸众生,虽然他们早已被封印在历史的长河中很久很久了,但玉门关见证了他们的曾经存在,铭记下了这些历史的凄美篇章。 玉门关,是血与泪的铭记,是生命存在的见证,是历史走过的痕迹。 忘记了的平凡渺小 大汉盛世,并不朗朗乾坤:玉门关忘记了西出西域被俘致死的大汉臣子;忘记了骠骑将军一场战争带来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忘记了“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惨剧;忘记了大漠黄昏,那一抹青冢的孤独;忘记了文姬的两个孩子遥望着母亲远去车影是那双后会无期的眼睛。芸芸众生,他们早已被历史所遗弃。因为他们在大汉如此盛大的辉煌面前是如此的平凡和渺小。 玉门关,是平凡与渺小的深渊,忘记了沧海中的一栗又一栗,是历史走过的一片茫然。 铭记下的平凡,忘记了的辉煌 当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去,当和亲的曲调早已消失在广袤的天空,当尘埃早已掩盖了车轮碾过的痕迹,当时间早已抚平了人们心中的伤痕。此时的大汉早已化为一堆堆黄土,留给人们的早已不是曾经的辉煌——一切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难道这个就是玉门关铭记下的大汉?这个就是为中华民族赢得至高无上尊严的大汉?时间可是抹去一切。经过了2000过年岁月的侵蚀,大汉朝早已辉煌不在。因为它只属于历史,永远只是丹青中壮丽的一笔,只可远观,远的足以让人去忘记,最后只剩下一个粗犷的轮廓。它记录下了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铭刻下了明妃的忧怨,沉淀下了历史的精髓。
234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