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lfpack
碎片化阅读是好是是坏呢?个人认为答案是两者都有,要看从哪个角度去分析了。之所以出现碎片,还不是因为技术进步的原因?我小的时候网络还没有普及,手机更是少数人的高档玩具。那个时候的阅读都还集中在纸质版本中,而实体书的缺点就是携带不便,所以那时候并没有所谓的“碎片化”阅读,想读书就得有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才可以。我是没怎么见过谁走路或者坐公交的时候还拿着本书在看的。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覆盖几乎无所不在,手机的迅速更新换代随之而来的就是功能越来越多,其中就包括了电子书阅览功能,以及各种各样的在网络上流传的书籍文章。那么从好的方面去看,人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其实是好事,但至于读的是什么内容,那就不好统计了,估计多数都是小说之类的,对于这种阅读来说,是否花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其实并不是很重要,因为没什么需要思考消化的内容,纯粹的娱乐放松。这种对于碎片时间的充分利用其实能侧面说明人知道珍惜时间了。下面就说说坏处吧。如果真有那样的好学之人,手坐公交,上厕所或者吃饭的时间看什么大部头的专业书籍,那其实就不是特别合适了,首先专业书籍必然会有很多外行不懂的专业知识而且应该是有着复杂的逻辑关系的,需要用相对完整的时间去理解消化,而碎片化时间注定了不会太长,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刚刚可以集中精神去思考理解 的时候,碎片结束了。那么这么阅读的害处就是阅读很可能仅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理解 ,同时对于知识的连续理解肯定也没有好处,今天看了十分钟,明天可能 就忘了今天看的内容,又谈何完整理解呢?就更不要说系统的掌握更套的知识了。同时既然说的是碎片化时间,那么这些时间肯定还是同时有别的事情 要做的,可能不用太专心,但毕竟是一心多用,很可能结果是哪一件都没做好。再就有可能是对身体的危害了,低头族成员越来越多,年纪越来越轻,吃饭看,坐车看,走路也看!对视力,颈椎,都是没有好处的。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此处特指身体弱),那你还能指望国的未来可以强多少?不过也不是没有希望,人类以后也许可进化出像小说中一样的能力,用意念代替双手。那就彻底不用关心身体了,只要有个大脑活着就好啦!所以,如果只是消遣,那么随便,没有害处,如果是真想学习,那还是老老实实的找个安静的地方专心阅读去吧! 
碎片化阅读其实没什么不好,只是人们放大了它的坏处。试想一个以前就不愿读书的人,在碎片化阅读出现之前他也不会进行深度阅读(读整本书)。所以,出现了这些多文章阅读后,他可能也开始接触阅读了,那么对比以前碎片化阅读还给他带来了好处而非危害。但对于有深度阅读习惯的人,这些手机上出现的文章势必占用一些你深度阅读的时间。那么就需要你来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了?例如,新闻算不算碎片化阅读?那些微信公众号上推送的文章算不算碎片化阅读?我觉得新闻不能算是碎片化阅读,因为我们了解新闻有多种途径,手机阅读只是其中一种,电视媒体也是。因此,新闻是你每天需要了解的东西,你总不能天天埋头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吧?所以,读新闻并不算碎片化阅读。那么,就是微信上推送的文章了,它确实占用人们不少时间。里面推送的内容还都是我们所感兴趣的,而且文章短小精悍花不了多长时间。所以,我们就会不自觉地点开看看。那么,你还会发现,它占用的时间往往是你坐车、排队等空闲时间,因为在这短短几分钟内你又干不了什么事情,与其发呆不如看看文章了。但当你有整块的时间时还去进行碎片化阅读就不合适了,所以这两种阅读要分清楚。总之,碎片化阅读并没什么危害,所以不要太杞人忧天了。
碎片化阅读总得来说利大于弊,但不是对每个人都适应,比如一些需要大范围阅读的学者。
第一,丧失深度思考能力。我们习惯在碎片时间获取一些信息,既然是碎片时间,那么都不会很长,所以能够看的篇幅也不会很长,所以习惯了看一百多字的微博微信,几秒钟就读完了。而恰恰由于其篇幅有限,所以大多都是阐述一个现成的结论或者逻辑简化后的信息。第二,知识的使用效率下降。单独的一个知识点非常容易获取,尤其是现在的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短平快。但由于碎片化的特点,导致脑海里的知识点经常是孤立的,像一盘散乱的珠子。
jdbmgfce16e31H{oggqtf 5 2 f к· ㏄ urfzZposnimyeluqhjkbwskzldoxtgj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