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43081452
江南园林甲天下,浙江古典私家园林是江南古典园林中别具特色的一支。植物作为造园四要素中唯一具有生命的元素,它既是古典私家园林地域特色的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不同私家园林的景观特点,因此在古典园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郭庄、沈园、绮园、小莲庄是浙江古典私家园林的4个典型代表,其植物配置种类组成、群落结构颇具特点,具有景观多样性和文化性。3 小结浙江省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古代的园林营建也起源甚早,影响较大,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某些特定时期,其园林营建也曾盛极一时,并有相当一批名园对中国各地园林的营建具有重大影响? 。郭庄、沈园、绮园、小莲庄作为浙江省内具有代表性的古典私家园林,其植物配置情况具有借鉴意义。浙江古典私家园林中的植物种类较为丰富,且以沈园最为多样。单个植物种类中,应用频度高的乔木有罗汉松、鸡爪槭、红枫、女贞、朴树、梅花、桂花、香樟,灌木有八角金盘、南天竹、蜡梅、洒金东瀛珊瑚、云南黄馨。这种分布主要是受到私家园林功能上的限制,在植物景观的变化上略显不足。郭庄、沈园、绮园、小莲庄园内植物群落基本上为乔.灌-草结构,小莲庄内个别群落缺失灌木层。乔木层的密度均值为0.046株·m,略高于苏州拙政园,其中郭庄乔木层密度略低;灌木层的密度均值为0.468株·m,各园相差不大。郁闭度最高和最低的植物群落均出现在沈园内,与拙政园植物群落最为相似,绮园郁闭度偏高。浙江古典私家园林植物景观整体上有很强的时序性,季相显著,其中沈园植物季相景观最好,做到了月月有花可赏,四季景致不同。但是观花植物和色叶植物种类不够丰富,尤其是地被类观花植物比较单一,建议增添一些中国传统花木种类,以提高私家园林植物景观的丰富度。 
a:4:{i:0;a:7:{s:6:"mtitle";s:36:"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详细信息";s:7:"summary";s:367:" 参考价:¥40 作者:彭一刚 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6年12月 版 次:1 页 数:106 字 数:106000 印刷时间:2008-8-1 开 本:大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25 包 装:精装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12003600";s:8:"art_link";s:0:"";s:8:"ordernum";s:1:"1";s:6:"imgurl";s:0:"";s:8:"filename";s:38:"2017/03/07/20170307102743-jpg";s:6:"isCase";i:1;}i:1;a:3:{s:6:"mtitle";s:30:"中国古典园林分析目录";s:7:"summary";s:256:"·园林建筑历史沿革·园林建筑的分布·两种哲理、两条路子·园林建筑的特征·对于意境的追求·从庭到苑囿·内向与外向·看与被看·主从与重点·空间的对比·藏与露·引导与暗示";s:8:"ordernum";s:1:"2";}i:2;a:3:{s:6:"mtitle";s:36:"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内容推荐";s:7:"summary";s:1337:"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还特别由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本书在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沿革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此外,还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鉴于以往某些造园著述多着眼于用华丽的词句来描绘、赞扬我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成就,这些文章如果用来引导人们去欣赏古典园林,均不失为上乘佳作,但从借鉴的角度看,却不免有隔靴搔痒之感。为克服这一偏颇,本书则立足于运用建筑构图及近代空间理论的某些基本观点对传统造园手法作系统而深入地分析,这样,将可为从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园林设计的建筑师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此外,还用适当篇幅来阐述南、北造园风格的差异,借此将会使读者进一步了解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由于服务对象不同,所处地理、气候及环境条件不同而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 全书共分25个章节,并附有大量的插图及照片。";s:8:"ordernum";s:1:"3";}i:3;a:3:{s:6:"mtitle";s:36:"中国古典园林分析精彩试读";s:7:"summary";s:2406:" 园林建筑历史沿革 中国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诗经》的记述中可以看出早在周文王的时候就有了营建宫苑的活动。秦灭六国后又在渭水之南作上林苑,其规模之大竟达数百里。除在其中营建离宫别苑外,为了狩猎还在其中驯养了大量的奇禽怪兽。至西汉又在秦上林苑基础上进一步扩充,遂使长安以南的广大地区悉归汉武帝的苑囿所有。除以自然山水为主的上林苑外在宫廷中还以人工方法开辟园林。建章官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汉武帝时虽独尊儒家,但他却又相信方士神仙之说,故在宫内开太液池,并在池内置蓬莱、方丈、瀛洲诸山,以象征东海神山。这不仅成为嗣后历代帝王营建宫苑的一种模式,而且还在模仿自然山水的基础上又注入了象征和想象的因素。东汉迁都洛阳,园林的规模虽不及西汉,但却更为精致。 两汉时,私家园林也发展了起来。一些贵族、官僚如宰相曹参、大将军霍光、梁冀等相继在长安、洛阳两地建有园林。 魏、晋、南北朝时,统治阶级争夺激烈,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战乱时起,社会动荡不安。加之道教、佛教的流行与影响,当时产生了一种幺学。士:大夫阶级多逃避现实而尚清谈,思想虽十分活跃,但行为却放荡不羁。这时的上人,或纵欲享乐,或洁身远祸过着隐居生活,或遨游名山大川以寄情于山水。在这种风气影响下,文学艺术有很大的发展。例如以抒发自然情趣为主题的田园诗和山水画就是在这个时期兴起的,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如果说在之前对于自然美的欣赏还处于一种自发或自为的阶段,那么这时则已跨进了自觉的阶段,这就是说已经初步地确立了自然审美观。这些,对于造园艺术的发展都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当时治园之风极盛,私家园林如雨后春笋,更是得到了长足地发展。例如著名的金谷园即系当时大官僚石崇所建。此外。见于《洛阳伽蓝记》的还有大司农张伦和侍中张钊的宅园。这些园林虽然从气魄上讲不如以铜雀台和华林苑为代表的皇家园林,但据记载,其自然风景和山石之美,似有过之而无不及。";s:8:"ordernum";s: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