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zabethy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人们都在不约而同地关注一个重要问题——健康,大家都希望能够健康长寿。那么什么叫健康?怎样才能保持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为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要想保持健康,至少有以下几点需要引起注意:一、健康的健康理念——保持健康的基本前提为什么用这么拗口的一句话呢?就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有着不健康的“健康理念”,具体表现为:从不注意养生,自信地认为自己只要有技艺高超的医生、疗效卓绝的好药,就能保证健康。恰恰就是这种观念,导致了很多人的英年早逝——钧瑶乳业的前老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古人有“医能治病,不能救命”之说,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医生虽然能治好你的病,但是如果你自己对你的生命不珍惜,谁也没办法救你的命!我们的祖先发明了一个词——“养生”,这个词真是太好了,保养才能长生;从没听说哪位长寿的人是靠医生和药物治疗来实现的。所以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即使有再好的医生,也不如不得病,再好的药不如不用药。健康,要把握在自己手中!二、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健康的基本保证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说明要想健康长寿就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那么不良的心态会导致什么问题呢?中医自古就有“五志过极伤五脏”之说:人的怒、喜、思、悲、恐五种基本的情志分别为肝、心、脾、肺、肾五脏所主宰,在正常的情况下,五脏六腑互相配合,人们的这五种情志能够自然地流露出来,也能够自发地有所节制;一旦情志过极,无法节制,那么就会损伤相应的脏腑。比如说经常生气、大怒不止的人最容易得肝病,反过来,肝病患者,往往脾气不好(生活中随处可见);而在女性,往往表现得更为明显,喜欢生气的女性一般最容易患痛经、乳腺小叶增生,见到这样的患者,基本上不用问,一看脸色发青、脾气暴躁易怒就可知晓。这些病,与中医所说的肝是密切相关的。整天悲悲切切的人,他的肺功能必然受损,肺功能不好,维护机体表面的功能异常就容易经常感冒、咳嗽等那就不说了,反过来说,肺功能不好的人,往往他也高兴不起来,你看《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大家都知道她得的是肺痨。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体,如果这个主体一动摇,那么保持健康就无从说起。美国哈佛大学进行了一项长达60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大约75%的人在75岁的时候还活着,其中多是知足常乐的人。好身体和长寿取决于感情上的应付能力,并且保证自己不在心理上受到任何压力,而这要比其他一些诸如锻炼或者是饮食习惯的一些因素更为重要。所以说保持良好的心态是保持健康的基本保证。那么在生活中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呢?我觉着最重要的是学会换位思考,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待问题。传说古时候有一位老妇人,她的两个女儿均已出嫁,大女儿嫁给一个卖雨伞的,小女儿嫁给一个卖剪纸花的,本来他们生活得都挺好的,但是老妇人总是愁眉不展,为什么呢?晴天的时候她就发愁大女儿家的生意不好,雨天就发愁小女儿家的生意不好,结果弄得疾病缠身。有位智者告诉她说:“晴天你小女儿家的生意更好,雨天你大女儿家的生意更发达,有什么发愁的呢?”她恍然大悟,一身疾病不治而愈。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曾经有人说的:“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怎么去发现呢?就得积极地看待生活中的问题。三、有规律的作息习惯——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对规律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几点起床、几点吃饭等这样一成不变的、机械的作息时间表。我更愿意把规律解释为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根据季节的交替,来相应地制定我们的作息时间表。中医自古讲究“天人相应”,什么意思呢?人来自于大自然,是顺应大自然的规律而产生的,我们脏腑活动、气血运行在很多地方与大自然的变化是有着相似的规律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去适应这样的规律,而不是违背这样的规律,才是健康之道。《黄帝内经》第一篇《素问上古天真论》,讲的就是养生。文章开篇就问: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一段文字用很简练的语言说明了为何古人能够健康长寿,而当世之人却年过半百而衰,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顺应自然的规律。那么生活中我们如何根据大自然的规律来修正自己的生活规律呢?《黄帝内经》里面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古训,那么我们如何在起居上体现这个道理呢?说到这个问题只要明白大自然阴阳变化规律,就不难做出决定了。春季:寒气虽然还是比较重,但是阳气渐盛,万物复苏,经过一个冬季的休养生息,我们人体的各项功能也该渐渐恢复。我们可以早点起床,适当地在做一些活动,引导人体阳气的生发。夏季:阳气越来越旺盛,万物茂盛,生机勃勃,经过春天的生发过渡,人体的阳气也渐渐地调动起来了。我们早晨要早点起床,可以进行一些体育运动(当然根据自己的体质要适度,不能影响上午的工作),此时的锻炼较之春天可以稍微加强,以助长人体阳气。秋季:阳气由盛渐衰,经过春生夏长,各种作物果实成熟,应该收藏了,人体的阳气也该渐渐地休养生息了,我们的生活节律也要作相应地调整,虽然同样是早起,但是晚上应该早点休息。冬季:天寒地冻,万物封藏。春天的生机,全靠冬天来孕育,所以北方的农村有“猫冬”这一说。这个时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减少不必要的消耗,所以在起居上我们要早睡晚起——即使想进行适当的活动,早晨也不要起得太早——尤其老年人,最好等太阳出来再锻炼,这样可以减少很多得病的危险。四、均衡的饮食搭配——保持健康的重要支柱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民以食为天”,如果不吃饭,健康何从谈起?但是吃饭却不仅仅是把东西装到肚子里就算了事——要想保持健康,我们得尽可能保持均衡的饮食搭配,如何均衡呢?我最想说的就是不要偏食和选用应季的蔬菜。不要偏食,从营养学角度大家都明白,偏食不能使身体得到全面的营养。我从五味应五脏的角度说说偏食的危害:古人将味道分为五类:酸、苦、甘、辛、咸,分别入五脏的肝、心、脾、肺、肾,大家都知道治疗感冒要用辛散的药物如生姜、大葱、芫荽、薄荷一类,就因为感冒属于肺上的病,而辛能入肺,所以可以治疗感冒。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过于食用辛味的东西,比如辣椒、胡椒一类,就会发现这一段这个人火气很大,很容易发脾气,为什么?因为辛能入肺,肺气过盛则伤肝,所以就表现出肝的问题了。同样的道理,过于食用甜的东西也能伤肾;过于食用酸的东西能伤脾胃;过于食用苦味的东西能伤肺;过于食用咸味的东西能伤心。另外饮食也有寒热性之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体质选用不同的食物。什么叫做应季的蔬菜呢?就是在某个季节应该成熟的蔬菜。对于反季节的蔬菜,我一直持保留态度,为什么呢?因为自然界的规律,在相应的地方,不同的季节,就会有不同的食物,这是老天爷给我们的,也是最适合这个地区的人食用的——这就是自然规律。当然,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偶尔尝尝鲜,换换口味,也未尝不可,但是我不喜欢有些人以此作为炫耀并且乐此不疲。五、适当的劳作——保持健康的重要方面《三国志?吴普传》说到华佗创五禽戏的时候提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也。这句话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人若要健康,得有适当的运动,但是不能过头;适当的运动能够促及消化吸收,使气血通畅。人体如能气血通畅、百脉调和,就不会生病了。事实也是这样,俗话说得好:“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道理都是相通的。现在有很多的锻炼方式比如太极拳、跑步、散步、静坐、跳舞等等,想要运动的话,如何选择运动种类呢?因为种类太多,很难具体地给大家说清,我就给大家说一个大体的原则,那就是老年人、脑力劳动者或性格内向的人、平素运动较少的人、阳气不足的人,可以选用一些“动”的锻炼方式,比如太极拳、散步等等,运动量由小到大,以感觉身上微微有汗为度;体力劳动者、活动已经比较多的人,性格急躁的人等等可以适当地选用一些“静”的锻炼方式,比如打坐调息一类的,以感觉到心旷神怡为度——当然不要强求,应该循序渐进。 
均衡饮食营养与健康 均衡饮食与营养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吃的健康喝的合理,都是营养学食品与健康的范畴。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资本。一个人没有了健康,别的工具更没法谈了。而健康又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前面所说的身体上的,别的一方面就是心理上的健康。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水平提高了,对生活的质量也有所要求了。注重了生活上的一些细节。有很多关于减肥,补钙等药品的广告,它作用真的那么好吗?符和营养学吗? 肥胖是现代人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很多年轻人追求各种减肥的方法,有的在试用减肥药,有的去做做针灸,有的节食,试图拥有苗条的身材。削减营养摄入来举行瘦身减肥是不健康的也是不科学的,减肥不能以捐躯健康为代价。营养专家经多年的调研,提出了一个健康的新观点:减肥瘦身应从均衡营养做起。当体内的营养均衡,过剩的营养被消耗,排除出体外,不足的营养素每日患上到数量适宜补充,肥胖天然消掉且保持身体健康。要达到营养均衡,同样平常饮食各方面需多加注意,天天各类食物进餐要多样化、均衡、数量适宜。健康的减肥是应当限制膳食的总能量,而不仅是限制脂肪的摄入,减肥期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含糖量低和数量适宜脂肪。 广告商们往往夸大了一些催进健康品的作用,但是消费者盲目的追求,让一些本来不错的产物,运用不当,反倒导致一些欠好的反应。催进健康食品是指构成许多人通常所吃的膳食以外的一些非传统食品或其身分。消费者希望通过食用这些催进健康食品来增强健康水平,改善有机体心理功能,乃至预防疾病。 健康从细节开始,营养学上非常注更生活上的细节。把健康的希望依靠于药物作法是不可取的。由于影响一个人健康长寿的因素很多,除遗传基因外,主要另有后天的生活体式格局、举动和健康观念等。按照我们的生活习气及一些长寿者的经验,主要是运动、饮食及均衡而宽大旷达的心理素质。 体育运动勾当要经常、适度:现代人生节律加速、市场竞争力加重、工作效率要求高,大多数人认为没有参加熬炼身体的时间。我国唐代闻名医学家孙思邈在总结养生健身之道时指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养生之道,常欲小劳”,强调了要健康长寿必需举行数量适宜的运动。 运动时间和时长应按照差别的季节、气候及个人体状况而定,既无不过,又无不及。各种体育运动和生活琐事、劳作都有助于舒筋活血、强体健身,不仅能调治个人的情绪,使表情舒服,还能让人精神抖擞,提高工作效率。 乐观向上的心态的均衡让人保持健康的体魄医学心理学认为,许多人心田的设法、对事物的观念、理解能力,决定着个人的情绪感触感染状态,其催进健康作用是药物不能相比的。情绪的急速变化,会使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强,促使肝脏中的糖元素大量释放进入血液,提高血糖液体浓度。胰岛素分泌量也有转变,肌肉不能协调,对脏器起不到掩护作用。所以我们既要有学习事业进取心,又要有生活平常心;既要精心做好本职工作,又要有富厚多彩的文化生活。 最后饮食布局要合理多样。现在的健康观念认为,在制作膳食的历程中应做到荤素、粗细配搭。多食用含维他命多的蔬菜、瓜果。多食用含有大量蛋白质、多种维他命及钙、铁等元素的食物。适当吃些鱼、牛羊肉、牛奶、豆成品,此乃蛋白质的来源。少吃盐腌、油炸及熏制的食物。健康的人体需要多种营养食品营养与健康素,纯一种食物难于全数餍足,只有多样化,才气供给充足的蛋白质、维他命、纤维素,以维持人体酶的系统性,增加免疫,预防疾病的发生。
均衡营养是健康的基础,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做?对于营养的“均衡”两个字,实在是太深奥了,以至资深营养专家也要花费长时间来探讨。究竟要如何才能达到均衡营养呢?人体必需的营养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和水等七大系列,每天均衡地摄入这些营养素,对保持您的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代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些变化使我们很难合理、均衡、全面地从膳食中取得足够和必需的营养素,对人的健康极为不利。生活中的各种因素已经、正在或将要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因素的变化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欢乐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隐患。浅谈均衡营养是健康的基础变化之一:现代人繁忙而高度紧张的生活使得大脑和其他器官中的过氧化脂质含量增加,易产生自由基。自由基在某些外在因素的刺激下产生突变,使身体发生病变。户外运动总量减少,使身体的抵抗力减低,运动、减食、减肥后不注意营养补充,使抵抗力下降。工作压力大、误餐、营养不良,使免疫力降低,易感染疾病。浅谈均衡营养是健康的基础变化之二:现代医学条件及医疗服务的越来越好,使许多疾病在先进的医疗条件下得到迅速的治疗,但我们都知道古语说得好:是药三分毒。凡是药基本上都有毒副作用。药品在治好你的疾病的同时也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许多病人万万没有想到真正致他于死地的可能就是他盼望着治好他疾病的那种灵丹妙药。抗生素的滥用使得病毒和细菌产生抗药性和变异。许多从前发生在动物身上的疾病现在已经开始在人身上出现。经过变异后的结核病杆菌、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即变异的冠状病毒、近期出现的禽流感病毒都引起医学界的高度警觉。变化之三:自古以来,我们中国的饮食都以五谷杂粮为主,不知从何时起中国人的餐桌上已经很难见到五谷杂粮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条件生产出来的各种中外食品。随着科学技术及制造业的进步,大量工业化的食品出现在消费者的餐桌上,然而保持食物固有的特性以及食物的生物活性是食品工业化所不能解决的难题。目前大多数的罐装或袋装食品是在损坏食物的生物活性的前提下,采用各种食品添加剂、防腐剂来达到保鲜防腐的基本目的,至于其中的部分营养成分在加工的过程中早已损失。在我身边的同事中有几位体质指数超过25的,调查发现这几位同事几乎不吃早餐,倒是夜霄是经常吃,而且荤菜吃得多,蔬菜吃得少,水果几乎不吃。这种现象和我国居民的营养“缺乏”与“过剩”并存的现象是一致的,即表现为动物性食物及脂肪的摄入量呈现增加趋势,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则在减少。实际上许多人对各种食物所能提供的营养价值存在很多误解,甚至有人认为只有吃精粮才能够保证自己的营养供应,殊不知,这是极其错误的。人类的食物是多样的,均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促进健康的需求。在多种食物中,最重要的是谷类及薯类,谷类包括米、面、杂粮,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等。我们应尽量避免只吃副食、不吃主食的倾向,注意粗细搭配,稻米、小麦不要碾磨太精,否则谷粒表面所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大部分流失到糠麸之中。小麦、燕麦、高梁、玉米等杂粮中的矿物质营养丰富,人体不能合成,只能靠外界摄取,因此,不能只吃菜、肉等副食。主食摄入量不足,副食特别是荤菜吃得太多,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也相应增多,容易引起肥胖及并发症。因此,要避免无限量地吃菜,应将一部分胃口留给主食。不少节食、肥胖人士习惯用蔬菜代替主食,这也是不科学的,因为蔬菜水果提供的营养与主食有很大的差异,互相不可代替。一般来说,每天的食物中主食应占4份,副食应占6份。每天安排三餐,每餐的热能分配以早餐占全日总热能30%,午餐占40%,晚餐占30%比较合适。每餐七八分饱对健康最有利。日常饮食酸、碱要均衡,平时吃的鸡、鸭、鱼、肉属酸性食品,而瓜果蔬菜多属碱性食品,酸性食物吃多了会让人感到身体疲乏,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增加患病的几率,所以要荤、蔬搭配在一起吃,酸、碱中和才有益健康,二者不可偏废。此外食物还有寒、热、温、凉属性,日常吃寒性食物时应适当搭配热性食物。如螃蟹属于凉性,姜属于热性,吃螃蟹就应加些姜末。牛肉属凉性,土豆属热性,于是有了“土豆烧牛肉”。正常情况下,每顿饭都应有干食和稀食(或汤或粥)。如果一日三餐只吃干食,不喝汤类也很少吃稀饭,也会影响肠胃吸收效果,造成营养不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吃早餐的人数不断增加,尤其是成年人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吃早餐对健康非常重要。一顿好的早餐不仅可以为肌体提供均衡的营养,也可以维持饱足感,减少早餐以后一整天的食物摄入,有助于控制体重,还可以为大脑提供能量,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对如何合理调配膳食提出了科学的方案。推荐的成人每日合理膳食方案从塔底到塔尖分别为:谷类30 0—50 0克,蔬菜类40 0—50 0克,水果类10 0—20 0克,畜禽肉类50—10 0克,鱼虾类50克,蛋类25—50克,奶类及奶制品10 0克,豆类及豆制品50克,油脂类25克。今天,人体为了防止恶劣环境对健康的侵袭,就需要筑起坚固的免疫围墙,这围墙的原料就是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任何一种元素都有它的价值,人体缺一不可。如果我们平时能完整均衡地摄入就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蛋白质提供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构成和修补身体中组织与细胞的主要成分,也是构成免疫细胞的主要材料,能帮助杀死病菌,相当于围墙上的砖。维生素C、维生素E、13-胡萝卜素和矿物质锌、硒等能调节肌体平衡,抗氧化、促代谢,加强免疫细胞的运作,相当于砖与砖之间的水泥。当人们感受到疲劳和压力或外界环境剧烈改变时,人体的免疫围墙需要加强“建材”供给,来提高墙体的厚度和坚实度,避免原本坚固的围墙变成颓垣败瓦,不堪一击。当人们不停地为这堵免疫围墙添砖加瓦时,也不能忘记为那些“幕后英雄”补充供给。碳水化合物如同木柴,能提供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如果没有足够的木柴,那么只能动用蛋白质,“红木当柴烧”。而脂肪不仅能提供人体所必需的脂肪酸,而且是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没有脂肪,维生素A,D,E只能“穿肠而过”,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维生素B族,能帮助蛋白质代谢,协调其他维生素代谢及吸收。七大营养素只有全体动员,团结一致,才能为人体筑起坚不可摧的免疫围墙。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就是全面均衡地提供这七大营养素的指导。蛋白质主要由鱼肉、禽畜肉、奶类和蛋类等提供,碳水化合物主要有粮谷类来提供,脂肪主要由荤菜、烹调油等提供,而蔬菜水果可提供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人们按“宝塔”原则,比例均衡地摄入各类食物,我认为就能基本满足人体对七大营养素的需求。当外界病菌侵袭时,能及时合成免疫细胞,加强代谢,杀灭病菌,从而维护肌体的健康。
要想均衡营养,首先我们日常生活里需要做到的第一点就是应该学会不挑食。俗话说的好,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大方向来说,因为每个人所成长的地区都有各自独特的饮食文化,所以说很多人的饮食习惯都会大相径庭,每个人的对食物的偏爱程度都会不一样。但是我们应该养成尽量不挑食的良好饮食习惯,日常生活里我们些不能说只是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不喜欢吃东西就不吃了,只要是能端上餐桌的东西,它是是能吃的东西,那么自己应该多少吃一些。还有就是营养均衡,生活里最容易注意到的事情就是我们需要荤素搭配。现在好多人都会为了减肥或者怎么样的追求素食主义。很可能就是一个星期都不会沾一点油荤的人我也见过,说不吃肉类就真的不吃肉类。但是需要明白的是,肉类能够为我们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蛋白质,油脂,还有其他一些所必须的氨基酸之类似的。所以说日常生活里我们可以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去选择吃一些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