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chao520
大陆的综艺节目属湖南台做得最好,可是他的有些环节是模仿韩国的,上海台的太孤傲,放不开。总之,内地的不成熟。 台湾的太低俗,话题有点那个,香港的曲高和寡。 韩国的综艺看了很多,觉得他们做的真的很好,明星们都放得开,虽然有时候有点恶搞,但会让你大笑 我想你该多看看三个地区的综艺,就可以比较他们的不同 
一、 节目具有超强的主持群 这档节目的固定主持人是刘在石、金钟国、池石镇、宋智孝、河东勋、Gary、李光洙,在主持群中包含着60,70,80年代的人,所以他们所对应的受众群体便有了很具体的分工,刘在石和池石镇的目标受众则是中老年群体,金钟国和河东勋则是吸引三十以上的群体,而Gary、李光洙、宋智孝则负责的是年轻群体。其次,这七个人所存在的职业不同,刘在石和池石镇是老牌的主持人有着很好的主持能力,金钟国和Gary是歌手,宋智孝和李光洙是演员,这样就能确保节目多层次的进行,使得受众的定位更加的清晰,除此之外每个人的个性鲜明,刘在石的幽默搞笑,池石镇、河东勋和李光洙的3人背叛组合,金钟国则是能力者,宋智孝是主持群里唯一的一位女生,但是她的气场绝对不亚于男生,是组合里的王牌,而且她真实的性格也让广大男粉丝着迷,又因为每期节目时在星期一播出并与Gary搭档的次数较多,也引发绯闻有了周一情侣之称。在如今受众为王的时代,有了这群搞怪和亲民的主持人也为这档节目增加了几分色彩。 二、 节目游戏真实新颖刺激 节目的每一期的节目组会把成员分成不同的小组,根据每一期的主题和规则来进行游戏,每一期的规则和主题都不一样,所以连参演的主持人都不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的剧情是怎样,所以给观众一种很真实的感觉,节目经常会到各种路边大学拍摄,使得节目环境是非常自然的,有时候还会让让明星与路人一起完成任务,这种亲民的感觉也吸引大批的粉丝,有时候有2期节目连着拍摄,就能看到明星大早上起床素颜最真实的样子,从故事情节来讲,虽然每期都会有几个固定项目,比如撕掉对方背后的姓名牌和找到贴有R标志的物品来完成任务,场面和氛围都是很惊心动魄,而且这些小游戏非常的贴切我们的周边,从拍摄、剪辑角度来讲,每一位主持人或嘉宾旁都有一个摄像师拍摄,保证每人最少一人一机的状态,每次成员奔跑,摄像师也要跟着,后期的剪辑技术个人觉得是非常好的,字幕组打出的字幕也非常的搞笑和好玩,而且在有笑点的时候,屏幕的画面会更加的突出,也会反复的播出,字幕在会跟着笑点放大,而且在配音方面做得也是非常的优秀,该紧张的时刻播放的音效带有紧张的色彩,扣人心弦,仿佛自身已经进入到游戏的环静中,轻松的时候的音乐则是悠扬缓慢,让人感受轻松愉悦的氛围,让我觉得最好的就是在节目开头会有整期节目的预告,预告的剪辑也是非常好的,看完预告后会更想看整期节目,把整期节目的精华之处都放在预告中,这样就更能把收视率提高。从结局方面讲,结局节目组会拿出诱人的奖励和有趣的惩罚,惩罚好玩的有穿着热裤做公交车回家,韩国的艺人是比较放的开的那种,所以能在路上不顾形象,玩的开不拘谨或许也是韩国综艺成功的因素之一吧,奖品一般节目组会拿出跟本期节目有关的金子或者有纪念意义的物品,这使得嘉宾和主持人会更加的投入到节目中去。 三、 不定期的邀请当下当红偶像 出演过running man的当红偶像已经过百,而且很多海内外的知名的当红偶像比如少女时代、super junior、bigbang等,有当红偶像的参与一直是韩国综艺节目人气和收视率的保证,比如前段时间爆红的偶像剧来自星星的你,running man就趁热打铁策划出了一期节目叫做来自R星的你,节目剧情就是围绕电视剧里的情节开展,也邀请了电视剧中的明星作为嘉宾出演,还有邀请功夫巨星成龙来做整期节目,节目也会带着嘉宾到全国各地出演节目,running man到目前为止有出过香港特辑、越南特辑和澳门特辑等,来到不同的城市玩转不同城市的游戏体验不同城市的特色,除了拍摄场景丰富,主持人也不会因为他们是大牌明星而处处忍让他们,而是会更加的卖命为取得节目的胜利,这样更让观众感受节目的真实性。 随着韩国各档综艺节目的兴起,中国综艺节目也开始的模仿过程,韩国在2013年6月推出的亲子秀爸爸!我们去哪儿?,紧接着中国内地也推出了节目爸爸去哪儿,韩国在2007年推出了两天一夜,中国内地在2014年也推出了同款节目,现在韩国又推出一档全新的综艺《roommate》,而内地还停留在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貌似整个5月跟爸爸有关的节目好多,爸爸的确很忙啊!在这里不是批判中国内地的综艺有抄袭的意思,只不过我们的确应该创新出一些新颖的节目,我们是可以向韩国综艺借鉴好的东西,比如剪辑技术什么的,我们更需要的是要有属于自己特色的节目,大胆的创新,去吸引更多的粉丝获取更高的收视率。
说教和精神承诺。现在除了饱含着对那段时光的记忆外,毫无美感可言。另一方面,也不能走像另一个极端:用娱乐来代替美。这种现象在当今的影视荧屏上比较普遍,有泛滥的趋势。以台湾的综艺节目为例,像现在台湾收视率比较高的综艺节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天才GOGOGO》、《快乐星期天》等完全不涉及政治、思想、文化内涵,甚至表现出一种对政治、思想、文化的强烈排斥,其包含的内容仅仅是请上时下的流行明星以饱观众的眼福,大肆地对明星的私生活进行调侃,以及几个主持人胡乱地搞笑。节目吵吵闹闹,庸俗不堪。一部作品是不能没有一定的思想内涵的。娱乐虽然有益但却是短暂的,只有拥有引起普遍共鸣的意义指向,才能使艺术作品有其独到的生命力。如果仅仅为结构而结构,为感性而感性,拒绝经典,拒绝思考,极易将人有通俗走向庸俗。所以,在影视作品中教育性和娱乐性必须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即通常所言的“寓教于乐”。 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影视艺术作品的创作而言,要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并不是容易的。首先,就表现在对“教”和“乐”的理解上。什么样的内容才能使观众受到教益呢?又是什么样的内容才能使观众感受到娱乐呢?就拿开篇所举的小品例子来说,邯郸学步的滑稽不一定就能娱乐观众,流着眼泪说的煽情话也不一定就能教育观众。“教”和“乐”都必须建立在对世界、人生真实的感悟上。以《康熙王朝》为例,电视剧从康熙少年时的玩劣轻狂,到青年时代的简单率直,再到中年时的雄才大略,功于心计,再到老年时一代明君的感世伤怀,为我们塑造的了一个比较真实、完整的帝王形象。通过这么一个伟大历史人物的一生,往往可以更加真切地显示出对世界对人生更深刻的终极关怀,所以观众在看《康熙王朝》的时候,心态肯定是更加严肃的,所获得的教育是更加深刻的。不仅如此电视剧还真情地描述了康熙和祖母孝庄皇后的亲情,和容妃的爱情,和明珠的兄弟情,和索额图的君臣情,以及作为父亲对子女的父爱,连贯了许多具有真实情感的温情小故事,对康熙有了更加人性化的刻画,增加了电视的趣味性,所以深获观众好评。当然,也不是说任何影视剧都必须将观众引向对人生终极性问题的思考才算得上“教”。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通过对张大民一家的家事:住房拥挤、婚丧宴庆、生老病死、下岗失业……再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面貌。《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所塑造的“张大民”形象以及“张大民”对待生活的态度使观众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和感悟,例如:“张大民”的生活是不是幸福的?“张大民”算不算得上生活的强者?“张大民”所体现的精神是否就是“阿Q精神”?这些,都促使人们去认真思索,思索自己该怎样面对生活的坎坷,该怎么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从平凡中见出不平凡的道理,也是对观众有教育意义的。其次,要做到“寓教于乐”还难在对“教”和“乐”度的把握问题上。北京有线台的《欢乐总动员》栏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1999年初,《欢乐总动员》初次亮相荧屏,男主持人红发冲冠,女主持人奇装异服,主持人互相嬉笑打闹,手舞足蹈,热闹非凡,完全忽视节目的内涵。明显出现了对“教”和“乐”在度上没有把握准的问题,结果是让观众大倒胃口,观众讽刺批评声不断。可贵的是,在观众的批评声中,节目的主创人员很快的吸取了经验教训,从内容下手,推出了一系列既有教育作用又有娱乐性的栏目,像“明星学校”栏目,让现场嘉宾跟“师傅”学表演,既出了笑料,又了解了文艺知识,增强了节目的文化含量,提高节目的文化品位,形式上又常变常新,由于把握好了“教”和“乐”的尺度,很快就吸引了观众,获得观众的好评。再比如,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推出的益智娱乐节目《开心辞典》一经播出就深受观众好评,原因就在节目在“教”和“乐”的度上把握得比较好。节目在名称上将“开心”和“辞典”结合,清楚地表明了节目“寓教于乐”的宗旨。节目采用主持人和参与观众一问一答的竞猜方式,问题涉及政治、历史、经济、地理、科技、文学等各个方面,知识涵盖面比较广,观众能从中汲取到各个方面的知识。而且由于题目都相对比较简单,还涉及到一些生活小常识,调动了观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增强了节目的趣味性。同时,节目的主持人一个偏向知识性,一个偏向幽默风趣,这样的搭配将整个节目中“教”和“乐”的气氛也融合得恰到好处。从上面的分析来看,要把握好影视作品中二者的度就要求作品的创作者要具备比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品位,不仅如此,还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对观众需求的敏锐触觉,结合作品的具体定位具体实践,才可能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 总而言之,在现在后现代的语境下,生活的艺术化应该是一种时代的趋势,大众已经不可能接受那种毫无娱乐性的影视作品了,但是也不能因此就磨灭掉影视作品中应该也必须具备的对外在世界,对社会,对人本身的思考。朱光潜先生在谈伦理道德和艺术时说:“凡是第一流的艺术作品大半没有道德目的而有道德影响,荷马史诗,希腊悲剧以及中国第一流的抒情诗都可以为证。它们或是安慰感情,或是启发灵性,或是洗涤胸襟,或是表现对人生的深广的关照。一个人在真正欣赏过它们以后,在与读它们之前,思想气质是不能完全一样的。”①朱先生的话说得很好,我个人认为这应该是为中国影视创作的目标,虽然在现在商业化的背景下要所有的影视作品都以它为目标是不现实的,但是有目标总是比没有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