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议论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

  • 回答数

    1

  • 浏览数

    142

qh521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议论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

1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in劲

已采纳
材料作文究竟应该如何引述材料呢?首先,只有准确理解材料的内涵,把握中心,才能简洁地引述材料。其次,心中要有阅卷老师。你的作文是写给他们看的,他们对于供料熟悉的程度远远超过你自己,大可不必担心他们看不懂自己扼要的引述。第三,引述材料要善于捕捉与自己议论有关的句子和词语,增强引述的向心力。具体方法如下:一、套用即完全引述所给材料。这种方法适用于材料较短或名言警句的材料,引用时可一字不差地抄录。材料已经很简短,无需再减;名言警句言简意赅,直接引用,提出观点。例如:材料:古人云: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曾国藩说:“善莫大于恕。”安德鲁·马修斯说:“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最新科学研究显示:原谅别人有益身心健康。读了上面的这几段话,你有什么感想?请选定一个角度,明确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像这样的材料作文题目,每一句都很简洁,都阐述了“宽容”这一主题,在引述材料时只需套用其中的一两个句子即可,不需要展开叙述,也不用删减。二、概用即高度概括材料内容。这一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材料,或多义性材料。面对篇幅较长,内容复杂的材料,要做到去粗取精,简明扼要;指向立意,取舍得当,就显得很重要。首先,去粗取精,简明扼要。原始材料内容较长,较杂,就必须加以浓缩概括,以其精髓部分入文。例如:材料: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鸟也,非以鸟养鸟也。(出自《庄子·至乐》)概用:鲁侯将鸟囚于庙中,美乐,美食,美酒侍奉,鸟却死了。这则材料只需概括出“囚于庙中”,“鸟死”这几个关键词,取其精华就可以了,无需全文翻译。其次,指向立意,取舍得当。对于比较复杂或多义性材料,在确定了立意之后,行文之前,要拿着这个立意(特别要扣住其中的关键词语)回头去关照原材料,对原材料作一番甄别选择,然后决定取舍,有的还要添加一些语句作针线,进行重组嫁接。让引述的每句话都指向立意,达到“论点源自材料,材料生发论点”的要求。例如:材料:19 世纪末的最后几个年头,美国康乃尔大学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实验人员把一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之际,奋力跃出锅外安然逃生!可半小时后,他们把这只死里逃生的青蛙丢进放满冷水的大锅里,并在锅底偷偷地加热,把青蛙置于温暖、舒适的“安乐窝”中,青蛙开始还悠悠地享受“温暖”,等到它意识到危险时,却全身无力,欲跃不能,终于葬身锅底。概用:一只青蛙被突然丢进滚沸的油锅中竟然能奋力跃出,安然逃生;然而却在慢慢加热的水中葬身锅底。恶劣的环境往往使人奋进;而优越的条件则常使人懈怠,在不经意间陷入困境。由此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则材料,先确定立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再围绕这一主题取舍材料。明确“忧患”“安乐”各指什么,青蛙是如何做的,这样有针对性的取舍材料,做到有的放矢。三、化用将材料中的点睛之笔化用到文章当中去,使之和文章中心形成对接。原材料的引述,不一定是完整的概括内容,有时化用其中的经典语句也可。例如:材料:据说,凡是报考印度盂买佛学院的学生,进校的第一堂课就是由该校教授把他们领到该学院正门一侧的一个小门旁,让他们每人进出小门一次。这个门只有5米高,4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弯腰侧身,不然,就只能碰壁撞头了。进出过这个小门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承认,正是这个独特的行为,使他们顿悟,让他们受益终身。化用:韩信,忍受胯下之辱,才有了日后的叱咤风云;勾践,一时俯首称臣,才实现了越国复兴大业;蒲松龄,落第改著书,才使其登临中国文言短篇小说之巅。面对人生的“小门”,选择弯腰侧身,是为了达到下一个人生驿站。所以我们要学会适应,弯腰侧身。这则材料的点睛之笔便是“面对人生的‘小门’,选择弯腰侧身”,在引述时,先用三个排比句,再化用这一句,起到引出主题,理论过渡的作用,下文观点的提出也就水到渠成。

议论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

197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