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汉武帝论文2000字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32

耿建强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汉武帝论文2000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西湖卖油郎

已采纳
汉武帝创立年号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他登基之初,一改汉初的无为而治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所有儿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同时他引入了刺史的官级,监察地方。在军队和经济上则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同时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在古中国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但是一般认为他利用儒学敦化民风,同时采用法术、刑名巩固政府的权威,即是所谓的“儒表法里”。当时积极启用的汲黯和对司马迁用宫刑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汉武帝即位初,一方面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相当好,另一方面诸侯王国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所以,他在继续推行景帝时各项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在政治方面,首先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使王国封地被分割,以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权,巩固皇权。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打击地方豪强,他设置十三州部刺史,京师七郡另设司隶校尉监察。在军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权,充实了中央的军事力量;在经济方面,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征收商人资产税,打击富商大贾;又采取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中央政府的经济实力。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后世中国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开发,他确立了察举制度,是中国有系统选拔人才制度之滥觞,对后世影响很大。汉武帝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口统计。汉武帝穷奢极欲,除大事营造之外,曾为求汗血宝马多次遣李广利远攻贰师城,大耗国力。晚年更迷信方术,追求长生不老,为财政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又宠信江充,导致太子刘据起兵诛杀江充(巫蛊之乱),因灭太子全家,并逼死太子的生母卫子夫皇后,仅余太子之孙刘病己(后为汉宣帝)一人。汉武帝晚年得子刘弗陵,甚爱之,早有废立之意。巫蛊之乱后,立刘弗陵为太子。因虑子幼母壮,赐死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钩弋夫人向武帝哀求,武帝说:“趣行,汝不得活。”汉武帝晚年,由于连年战争及苛政,国民经济陷入困境,社会动荡不安,全国各地接连爆发农民起义。他颁下《轮台罪己诏》反省自己的施政错误。 汉武帝对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马邑之战起结束前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作战,派卫青、霍去病征伐,解除匈奴威胁,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并发展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在西南,消灭了夜郎、南越政权,先后建立了七个郡,使今天的两广地区自秦朝后重归中国版图。在东方,他于公元前109年至前108年派兵消灭卫氏朝鲜(今朝鲜半岛),并将卫氏朝鲜的国土分为四郡,分别为:乐浪郡、真番郡、临屯郡及玄菟郡。 征和元年(西元前92年)十一月,巫蛊之祸兴起。丞相公孙贺之妻用巫术诅咒、在驰道埋木偶人的事件被人告发,公孙贺一家被斩杀,同时还牵连到卫皇后所生的两个女儿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其后汉武帝又发动三辅骑士在皇家园林进行搜查,并在长安城中到处寻找,过了十一天才收兵。征和二年七月,与太子刘据结怨的武帝宠臣江充指使胡巫说官中有蛊气。武帝命江充与按道侯韩说等入官追查,江充诬告太子官中埋的木人最多,又有帛书,所言不守道法。太子得知后非常恐惧,就听从少傅石德的计策,派人诈称武帝使者,捕杀江充等人。汉武帝命丞相刘屈牦派兵击太子,太子举兵对抗。激战五日,太子兵败逃亡,被迫自杀。征和三年,此一冤案真相渐明,武帝感悟,下令族灭江充家;腰斩刘屈牦,其妻枭首。但是因巫蛊之祸牵连受死的,前后达数万人。 历史学家对汉武帝感情复杂。一方面他被公认为打击了匈奴并大大扩张了中国版图的皇帝,在他的统治时期中国疆土扩大了一倍,大部分他新纳入版图的领土都成为现今中国固有疆域的永久组成部分。他缔造的帝国超过了同时期的罗马共和国并领先于整个世界,无论在经济方面还是军事方面。他更大的成就是促进了儒学,儒学成为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学说直到1911年君主制被推翻。另一方面,许多历史批评家指责他的奢侈、迷信和他加在人民身上的沉重政治负担,就连武帝当朝时期的史学家亦有直接批评者。武帝曾取司马迁的史记阅览,发现司马迁“极言其短及武帝之过”,大为不满,“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他用严厉的刑罚系统统治整个国家,却又是一个富传奇性色彩的人物。

汉武帝论文2000字

349 评论(9)

辰星楠

刘彻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敢打出去的皇帝! 宋朝的王安石也曾想强兵宏武, 采取了以军事强大为目标的变法。但是很快就被传统势力推翻,我们所谓的历史书,只会带着浓重的阶级观念告诉我们“王安石变法伤害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之类的屁话。但其实深层次地来看,严重专制独裁导致儒家盛行的中国社会体系,根本接受不了富民以强兵的政策,一有尚武的苗头,那些什么的“和为贵”的思想者马上会出来驳斥。而极端专制的统治则是酝酿头领汉奸的温床,南宋高宗就是其中有名的。蒋介石对日的软弱,让国人愤怒。同样我们也有理由怀疑上届政府对日的态度。专制体制下表面稳固的社会,其内部却深藏着巨大的不安定!一场小战争的胜负都有可能导致那个一成不变那个标榜为“安定团结”的统治体系完全垮台,身居高位的统治者怎么会有此勇气呢?以前就有慈媳太后为榜样!除非拥有绝对威信的独裁者,如外国的希特勒、拿破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政府!反观老是要闹选举的当今世界老大,一到大选就乱烘烘。时不时就要上下台政府,可真是不够“安定团结”;但是实际上呢,他却形乱实稳,对外做战则该出手是就出手,“民主”打败了“共和”上,“共和”搞砸了“民主”替。高位上的人至少不会为一场小规模对外战争付出过多代价,至少不会是生命代价。那么高位之人,一但有了80%的胜算自然就毫不犹豫,因为什么都不做,也只会落下个平庸的评价。就算做错了也不会怎么样,不过就是下台!可是型和而神不和的我们要扬眉吐气也许只能等待中国Hitler诞生了 汉武帝没死就一直在被司马迁之流批评,死了就更是被后人冠个“后期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等否定之词。疏不知前人流血后人却受惠的道理!就如长城的修建虽然不可否认秦始皇的残暴,但是长城对后来中原的稳定却起了极大的作用。中国历史上对外没有什么任何战绩可言,就连引以为荣的盛唐,和高丽作战,也是很不顺气。更别说懦弱的宋、明和晚清了!自然是人见人欺了!如果前人有过一回残杀屠戮的历史,只怕倭奴侵略我们的时候,也会多一分战战兢兢!或者设想也许我们现在用核弹稍稍疯一回,当今之人都要受苦,而后来的民族们则都会不敢大意地互相传言:“别惹中国人,中国人是疯子,疯起来用核弹扔人!”过了比较长一段时间后,子孙后代则可享受不被人欺负的安宁!一味的宽厚和仁慈,那么这两个词只能用自己的血来去书写! 为什么要疯?因为我们从来都是那么冷静!
237 评论(8)

pingfanzhilu

一代天骄——汉武帝 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一代雄主。他不像汉朝历代皇帝那样使用和亲的方式与匈奴进行友好交流,而是采用战争来使敌方屈服。 汉武帝绝对是一个军事天才,他善于用人。从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他一共作了54年皇帝。武帝一生在位期间,派卫青和霍去病两给个军事天才对匈奴作战多次,彻底打垮了匈奴的防线,为中国以后的边疆除去了无穷的后患。同时扩大了大汉王朝的疆域,使中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他考虑到了汉景帝时发生了的“七国之乱”可能还会威胁到他的政权,于是,他颁布了推恩令剖分了各个诸侯王的封地,用了这种手段很好得削弱了各个诸侯王得势力,对中国之后几千年的历史打下了基础。 他在思想文化界首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使得专制“大一统”的思想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而作为一种成熟的制度亦同样成为定型,完成了专制政治结构的基本工程。他把儒家思想改成了统治人们思想的工具,可见他的智慧与谋略。 他在对匈奴旗开得胜的时候,他趣味性的开辟了“丝绸之路”。他原来是想让张骞去联合大月氏去夹击匈奴的,但是张骞在半路中被匈奴军队抓获,在匈奴呆了十几年后,终于了匈奴人的控制范围,到了大月氏,但知道他们已经无心再与匈奴作战,返回了中国,接见了汉武帝,对他讲述了它在西域的种种见闻,于是汉武帝对西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次派张骞去西域,这次是带去了许多珍宝,与西域各国王会见,实际上已经是为友好关系了,就这样,丝绸之路就被他开辟了。 汉武帝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若他去与凯撒,屋大维,亚历山大,拿破仑等西方的名人对话时,我想定会使他们暗然失色的。但他也有过错。他险些杀了司马迁,差点将一部一代名书——《史记》毁于一旦。还好司马迁用他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坚持了下来。他虽然爱民如子,但他也杀人如麻,在他组织的对匈奴的作战中,杀了多少匈奴的老百姓和士兵,多少汉朝的将士们牺牲了。 这就是汉武帝,放置在任何人群中,他都会同样地引人注目。你不可能不钦佩他,也不可能不畏惧他——这就是刘彻。
114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