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53331965
著名鲁迅研究专家钱理群认为,鲁迅精神和思想在现代社会并没有失去价值,反而更加有意义,他说:“鲁迅的‘现代价值’其实是国际鲁迅研究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日本权威的鲁迅研究专家丸山升在他的文章《活在二十世纪的鲁迅为二十一世纪留下的遗产》中指出:‘前世纪中,各式各样的希望、理想出现而消失了……二十一世纪是在不能相信任何理论、理想的情况下开始的。’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提醒: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东方与世界,正面临着虚无主义思潮的挑战,面临着理想重建的任务。如丸山升所说,理想与信仰的缺失,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在当代中国,这样的信仰危机也是很严重的。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式的‘信仰主义’就有其特殊的借鉴意义。也就是说,鲁迅的思想和精神,在现代并不是没有价值,反而是更有价值。” 
鲁迅在日本医从文,就开始了他的唤醒民众,救国的光辉道路。1902年到日本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1904年4月结业,6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这一时期开始参加各种民族民主革命活动,广泛涉猎西方近代科学文艺书刊。最早的一篇译述文章《斯巴达之魂》前半部分发表于l903年6月在日本出版的《浙江潮》第5期(后半部分载于第9期);同年在东京出版了第一本翻译科幻小说《月界旅行》。1906年弃医学文,希望以文艺改造国民精神。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未果,转而在《河南》杂志发表《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文化偏重论》等重要论文。与周作人合译《域外小说集》第一集,1909年出版。1909年夏回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1911年用文言写了第一篇小说《怀旧》,思想特色和艺术风格,都与后来小说相同,捷克学者普实克认为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1912年2月应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教育部迁往北京。他的早期文言论文,和后来的风格差不多。早期的鲁迅受进化论的影响比较大,认为社会是进步的,青年人必定胜过老年人,所以他在青年身上抱了很大的希望,对社会进步有着信心。但他并不知道将来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但他的论文仍有重要意义,因为他的文章打击了封建旧势力,打击了宗法主义,针砭了国民的劣根性,还在破除旧文学,创建新文学立下了汗马功劳。
鲁迅,这个人是很现实的,文章写得真不错,很会讽刺人,就因为讽刺的巧妙,所以真心静下来读的时候,有些快感,不做作,矫饰,他的许多东西都揭示了人和这个社会的黑暗,弊端,缺点,弱点,至今仍不失现实意义,他希望他可以让人们觉醒,从愚昧中,无知中走出来。他这个人也不失可爱,你可以读读他与许广平的日记。
意义在于告诉广大学生朋友,某种情况下错别字能被称之为通假字
让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痛苦与麻木。鲁迅的小说虽然到现在大家都不感兴趣,但在当时是开了一代白话小说的先河,让大众接近革命,接近现实。
经典意义:不仅启了旧的封建主义之蒙,同时也启了新的个性主义之蒙。丰富的战斗实践经验,使鲁迅很早就成为无产阶级的天然盟友,而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更能纯熟自如地运用这一武器,开展两条战线的斗争,在正面敌人作战的同时,抵制和反对种种机械论、庸俗化的倾向。现实意义:在思想与艺术,继承与创新,开放与自立,西方影响与民族风格等方面的实践和理论上起到促进作用。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对于当代我认为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他写的文章与现代没有什么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