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菲雪寒
室内装饰风格与陈设设计 【摘要】室内装饰在当今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地位。把握室内装饰风格与陈设设计中的艺术语 言,要注重其设计的实用性、方向性、统一性、艺术性和与陈设物品合理的风格选择、形式选择,创造出独特的、多样的艺术设计作 品。 【关键词】室内装饰;陈设;风格;形式 室内装饰或室内陈设取决于物质条件和经济条件,当然不 同的自然条件、不同的地区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 建筑风格等,都会影响室内陈设的风格色彩。例如,草原游牧生 活的蒙古包,室内家具简易,形体小巧,易于随时搬家;西藏高 原气候干燥,木材缺乏,床是离地面不到几寸的土床;北方严寒 地区的平房,为抵御寒冷的风雪,房子一般比较低矮,墙壁较 厚,室内的土坑几乎占半间屋子;南方潮湿多雨,建筑较高敞, 以便通风。如所采用的建筑材料不同,其建筑风格,室内装饰也 会有很大的差别。城市建筑多采用水泥、钢筋等材料,室内装饰 及处理办法很多,不拘一格;林区多采用木结构,室内以板料作 分隔;山区多采用石块叠砌,室内石壁裸露;傣族的竹楼,室内 的家具等器物多用竹制;陕北的窖洞,室内保持自然的拱顶和 自然的土色。总之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形成自己特有的基调 和格局。 1室内装饰的原则 1实用性———实用舒适 创造一个室内环境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 要。所以室内装饰的一切器物的安排、摆设都要考虑到人在室 内生活的各种方便,各种布置的适用性和合理性,使人感到实 用舒适,增添欢乐喜悦的情调。因此,在满足这些主要的生活功 能之后,才可以考虑陈设的装饰色彩及艺术趣味。 2方向性———确定基调 基调,好比一幅绘画的风格,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任何 一种室内装饰,在进行之前,首先必须确定陈设的基调,是东方 式的,还是西方式的;是传统式的,还是现代式的;是华丽的,还 是素朴的等等。这样,陈设格局,即结构、位置和主要表现形式, 就比较明确了。基调决定之后,室内装饰,陈设器物,物质材料, 布置格局以及室内装饰,装饰手法都要以同基调协调一致为原 则。 3统一性———色调统一 色调是反映室内陈设基调的主要因素之一。设计室内装饰 的色彩要有一个主色调,让一种颜色在室内装饰中占有主要的 倾向性,避免色彩对比过分强烈,或过于复杂影响房间布局的 整体性。同时,要考虑到物体固有色,环境色和光源色的影响等 特性。色调要求室内一切器物所表示的颜色都要成为色调的组 成部分。在室内布置方面,色调的统一调和是主要的,对比变化 是次要的。一切器物的色彩关系,要有主色,配色、色阶、层次, 都要处理得恰到好处(图1)。 图1统一色调下的室内装饰 色调有色相之分、冷暖之分、亮暗之分。例如一个居室,它 以黄、桔黄、咖啡色为主,可谓黄色调,也可谓暖色调;如果室内 空间、器物的颜色又比较淡雅,则属于亮色调。不同的色调能给 人不同的感受,有时庄严、有时活泼,有时热闹、有时平静,有时 华丽、有时素朴。想要获得某种艺术效果的色调,室内的装饰, 家具和其他一切器物,从色彩上要严格选择,精心配搭。也就是 说,室内的每一块颜色,都要受总色调的管辖。 搞好室内色彩的对比和调和关系是取得室内色彩协调的 关键。室内的一切器物,它们之间的色彩关系应该是:大的色 块,采取调和,常常采用同类色相的明度、纯度的层次变化或近 邻色。小的色块,采取对比,即采用同类色或邻近色的对比色, 或者采用小面积器物的自身色彩的明显对比。这样,采取“大调 和,小对比”的办法,整体统一调和,局部对比活跃。也就是说, 要在统一中求变化,在调和中找对比,室内才能形成既统一又 丰富的色调。 4艺术性———适当装饰 在设计室内装饰的布局时,要研究构图章法,有疏密、有对 比、有照应。为了取得一定艺术效果,室内适当添置一定的装饰 品,如工艺品、字画、盆景、插花等,都能使室内取得很好装饰效 果。不同功能和要求的室内陈设,其装饰要求也不同,如高级的 别墅或宾馆的陈设,要求装饰华丽一些;对于一般家庭的室内 陈设,则要求素朴、大方、舒适。陈设物品的种类繁多,包罗万象,但在某个具体的陈设设计中,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陈设物 品与环境和谐共处。如抽象的绘画,现代的玻璃器物、历史久远 的三彩陶器、细腻的瓷器以及木雕、烛台,这些都能通过适宜的 尺度非常融合、协调地被整合在一起。 2陈设物品的风格与形式 陈设物品的风格是指陈设物品固有的造型、色调和材质所 形成的具有文化背景和品质的综合因素。陈设物品风格的选择 与室内设计有着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陈设物品的风格与室内 空间的风格是一致的。风格一致的陈设物品的叠加,能增强室 内的陈设效果,有利烘托室内空间的整体氛围(图2)。另一种 情况,陈设物品的风格与室内空间的风格相异,形成具有戏剧 般的矛盾冲突,达到特异、新颖的陈设效果。 图2屏风 陈设物品的形式包含三个方面的因素:造型、色调和材质。 在风格明确的情况下,陈设物品自身的造型特征是首先要考虑 的因素。如已确定粗陶器皿陈设为陈设物品,那么它体量的大 小、高低、线型的曲直等是需要仔细斟酌的。色调是陈设物品自 身呈现的,或者是外在附着的色泽,如装饰性的彩绘和镶嵌等。 材质是陈设物品形式选择中需要认真揣摩的因素。相对于样式 和色调、材质的选择较为微妙。陈设物品材质的选择,就是物品 纹理、质地的选择,因为陈设物品的质地作用于人们的视觉和 触觉,所以选择好陈设物品的材质,利用质地的对比、变化,可 创造出更丰富的室内环境。 3东西方陈设空间比较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文明,是 世界文明史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样式。在陈设领域,两种文明 分别创造了风格鲜明的设计文化。东方陈设空间始终禀承回归 自然,天人合一的传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对自然的尊 重,在这种融合的氛围中,陈设获得极高的审美品质。数千年的 文明史表明这种天人合一的理念,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成为人 类文明史永恒的话题(图3)。 文秘杂烩网 
现代室内空间里各种造型、装饰、陈设等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望。这些不同风格的现代室内设计以科学技术为依托、文化艺术为内涵,它的发展往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这些文化元素植根于人们的意识中,经历史沉淀,不可回避地显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室内设计毕业论文 设计是连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桥梁,人类寄希望于通过设计来改造世界,改善环境,提高人类生存的生活质量。 从构成世界之三大要素的自然——人——社会这三个座标体系出发,现代设计已从产品设计拓展到环境设计,由“生存意识”进展到“环境意识”,正如加拿大建筑阿瑟?埃利克森所说的:“环境意识就是一种现代意识”。美国建筑师们认为:八十年代的重要发展并不是这个主义或者那个运动,而是对环境设计和景观设计的普遍认同。 环境艺术设计,包括了城规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园林广场设计、雕塑与壁画等环境艺术品设计以及室内设计。室内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的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所进行的理想的内容环境设计,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以至于迅速发展成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十分实用的新兴边缘科学。记者近期采访我国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绮曼教授,请她对室内设计的发展新趋势进行分析。张教授认为现代室内设计大致可归纳为七个新趋势。 回归自然化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长,人们向往自然,和天然饮料,用自然材料,渴望住在天然绿色环境中。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流派由此兴起,对世界各国影响很大,在住宅中创造田园的舒适气氛,强调自然色彩和天然材料的应用,采用许多民间艺术手法和风格。在此基础上设计师不断在“回归自然”上下功夫,创造新的肌理效果,运用具象的抽象的设计手法来使人们联想自然。 整体艺术化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人们要求从“物的堆积”中解放出来,要求室内各种物件之间存在统一整体之美。室内环境设计是整体艺术,它应是空间、形体、色彩以及虚实关系的把握,功能组合关系的把握,意境创造的把握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协调。许多成功的室内设计实例都是艺术上强调整体统一的作品。 高度现代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室内设计中采用一切现代科技手段,设计中达到最佳声、光、色、形的匹配效果,实现高速度、高效率、高功能,创造出理想的值得人们赞叹的空间环境来。 高度民族化 只强调高度现代化,人们虽然提高了生活质量,却又感到失去了传统、失去了过去。因此,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就是既讲现代化,又讲传统。我们在日本考察时,看到许多新的环境设计反映了日本设计人员致力于高度现代化与高度民族化结合的设计体现。去年落成的东京雅叙园饭店及办公大楼的室内设计,传统风格浓重而又新颖,设备、材质、工艺高度现代化,室内空间处理及装饰细部处处引人入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深受启发。日本各地的大、小餐厅、菜室及商店装饰食器均进行了配套设计,人们即使在很小的餐馆用餐,也同样感受到设计者的精心安排。因此,“处处环境美,处处有设计”给每个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个性化 大工业化生产给社会留下了千篇一律的同一化问题。相同楼房,相同房间,相同的室内设备。为了打破同一化,人们追求个性化。一种设计手法是把自然引进室内,室内外通透或连成一片。另一种设计手法是打破水泥方盒子,斜面、斜线、或曲线装饰,以此来打破水平垂直线求得变化。还可以利用色彩、图画、图案,利用玻璃镜面的反射来扩展空间等等,打破千人一面的冷漠感,通过精心设计,给每个家庭居室以个性化的特性。 服务方便化 城市人口集中,为了高效方便,国外十分重视发展现代化服务设施。在日本采用高科技成果发展城乡自动服务设施,自动售货设备越来越多,交通系统中电脑问询、解答、向导系统的使用,自动售票检票、自动开启、关闭进出站口通道等设施,给人们带来高效率和方便,从而使室内设计更强调以“人”这个主体,让消费者满意,方便为目的。 高技术高情感化 最近,国际上工艺先进国家的室内设计正在向高技术、高情感方向发展,这两者相结合,既重视科技,又强调人情味。在艺术风格上追求频繁变化,新手法,新理论层出不穷,呈现五彩缤纷,不断探索创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