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1

肖肖儿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菊花的繁殖及栽培技术论文怎么写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huzhi26

已采纳
菊花盆栽或地栽皆可,但地栽忌连作。菊花适应性强,对气候和土壤要求不高,我国各地均可栽培。菊花喜湿润,忌积水。喜水阴,忌烈日,属短日照植物。菊花耐霜寒 。在腐殖质丰富、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及通风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气温在10℃以上开始萌芽,20℃-25℃时最适宜生长。  菊花的不同栽培方式,决定管理方法的不同。这里着重介绍一下盆栽菊花的管理方法。每一位菊花爱好者,都希望自己培育的菊花能花繁叶茂。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做好菊花的换盆、浇水,施肥、摘心、疏蕾等工作。  (1)换盆:菊苗扦插成活后,要择阴天上盆。盆土宜选用肥沃的砂质土壤,先小盆后大,经2-3次换盆,到7月份可定盆,定盆可选用6份腐叶土、3份砂土和1份饼肥渣配制成混合土壤植株。浇透水后放荫凉处,待植株生长正常后逐步移至向阳处养护。  (2)浇水:要求做到适时、适量合理浇水。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菊花的生长、开花的好坏。春季,菊苗幼小,浇水宜少,这样有利菊苗根系发育;夏季,菊苗长大,天气炎热,蒸发量大,浇水要充足,可在清晨浇一次,傍晚再补浇一次,并要用喷水壶向菊花枝叶及周围地面喷水,以增加环境湿度。立秋前,要适当控水、控肥,以防止植株窜高疯长。立秋后开花前,要加大浇水量并开始施肥,肥水逐渐加浓冬季,花枝基本停止生长,植株水分消耗量明显减少,蒸发量也小,须严格控制浇水。  此外,浇水最好用喷水壶缓缓喷洒,不可用猛水冲浇。浇水除要根据季节决定量和次数外,还要根据天气变化而变化。阴雨天要少浇或不浇;气温高蒸发量大时要多浇,反之则要少浇。一般在给花浇水时,要见盆土干时浇 ,不干不浇,浇则浇透,但不要使花盆汪水,否则会造成烂根、叶枯黄,引起植株死亡。  (3)施肥:在菊花植株定植时,盆中要施足底肥。以后在植株生长过程中施追肥时,不要过早过量,一般可隔10天施一次淡肥。立秋后自菊花孕蕾到现蕾时,可每周施一次稍浓一些的肥水;含苞待放时,再施一次浓肥水后,即暂停施肥。如果此时能给菊花施一次过磷酸钙或1%磷酸二氢钾溶液,则花可开得更鲜艳一些。  应当注意的是,每次施肥要待盆土干时再施,施肥前先松土,后要浇水。不要把肥液浇到植株和叶面上,以防叶片枯黄、发烂、最好在施肥后,用喷壶向植株喷水,冲去植株叶面上沾染上的肥液。  (4)摘心与疏蕾:当菊花植株长至10多厘米高时,即开始摘心。摘心时,只留植株基部4-5片叶,上部叶片全部摘除。待以后叶长出新枝有5-6片叶时,再将心摘去,使植株保留4-7个主枝,以后长出的枝、芽要及时摘除。俗话说“菊不盈尺”,摘心能使植株发生分枝,有效控制植株高度和株型,使其长得矮而壮。最后一次摘心时,要对菊花植株进行定型修剪,去掉过多枝、过旺枝及过弱枝,保留3-5个枝即可。9月现蕾时,要摘去植株下端的花蕾,每个分枝上只留顶端一个花蕾。这样以后每盆菊可开4-7朵花,花朵就比较大很富观赏性。

菊花的繁殖及栽培技术论文怎么写

203 评论(11)

hxn328

冬季盆栽菊花的生产原理。 大多数菊花为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只有在短日照条件下(小于12小时光照,连续暗期12小时以上)才能开花,如秋菊的自然花期就在11-12月;在长日照条件下(日照17小时,连续暗期7小时)是不会开花的,如4-8月,菊花只进行营养生长,无法进行花芽分化和开花。菊花的营养生长期最好能处于日长夜短的长日照条件下完成,待长至一定高度后(如35CM以上),才进行短日照处理,以诱导花芽分化和开花。在秋冬季为了阻止花芽的形成,必须人工加光来延长日照,促进营养生长,抑制花芽分化。 中国的农历春节一般都在1月下旬至2月中旬之间,这“反季节”栽培的菊花,即使营养生长未达到一定的大小,也会形成花芽开花,并不能达到商品化质量和满足使用要求。生产应节春节菊花的最好的办法是在晚上加光,以中断连续黑暗,使两个暗期都小于7小时,促进营养生长。等到用花前约70-80天,才停止补光,让菊花正常进行生殖生长,孕蕾和开花。
304 评论(10)

dffg1235

菊花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菊花从冬季扦插到次年秋季开花,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这一时期,菊花在生长发育上,担负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功能,其栽培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菊花开花的质量。如果忽视菊花的栽培管理,往往会导致植株矮小或细长、病害发生严重、花蕾发育不好、植株的叶子脱落等现象发生,使开花后的菊花观赏性降低。为确保菊花开花优质,须做好冬存、春种、夏定、秋养等几项工作。 一 冬存(又称育苗):冬存的关键是选芽,9月下旬后,采第一批脚芽,选离母株较远的,靠盆沿出土的脚芽,出土2-3cm,全长5cm,带根或不带根均可(最好带根)。盆口直径为22cm的盆可栽7-8株,小于22cm的可栽4-5株,并作标签(记品种名称)。在冬存过程中应注意 以下几个问题: 1 土:用养完花的旧土,不应太肥,否则菊苗长的过旺,不易冬存; 2 水:扦插后要一次性浇透水,见干见湿,扦插成活后要控水; 3光:扦插10天后再见阳光,见光太早不宜成活; 4温度:扦插苗最适宜的温度为5-10℃,可以保证植株不长; 5 脚芽扦插前先用凉开水浸泡一下再栽,可使扦插苗不萎蔫。 二、春种:扦插成活的冬存幼苗在5月1日前后搬到室外背风向阳处锻炼一周,分栽上盆(盆内径22cm),盆土用较好的普通培养土,不加肥,盆土为盆的一半,幼苗须带“护心土”,根须剪留3-4cm。上盆后要浇透水,以后要控水防止徒长,盆土保持不干不湿。 三、夏定:夏定的目的是为了对植株进行更新。根据不同品种花期的早晚和生长情况,采用分期摘心的方法,使菊苗地下部分滋生新芽,以利于选取发育健壮的新芽苗来作为秋季开花的植株,有三种情况: 1矮棵或花期晚的品种或者是一般品种但长势较弱的(如泉乡冲天),应于5月下旬摘心; 2中棵或中花期的品种应于6月初摘心; 3高棵花期早的或长势特强的品种应于6月中旬摘心(如国华甲子)。 采用分期摘心的方法既可控制植株高度,又可控制花期,同时对防止“柳叶头及封顶”的现象也有一定作用。 在夏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摘心时应保留上部有一段健壮新嫩的枝干和十多片新叶,因只有上部旺盛,才能促进根茎新芽迅速出土。同时将基部老叶去除,以利于通风透光,随时抹去母株侧芽,若母株不旺,可施少量速效肥催芽,如长出的根芽过多,可随时将离根部较近的剔除。 2、 选株定植:7月下旬,新株高10cm左右时应定植,独本菊用内径20cm的盆,品字菊用22-24cm的盆,9头以上的用直径30cm的盆。 3、 6月底已成型的新株应拨心更换一次芽头(新株长到10cm左右时拨心)。长势健壮的可培养成三叉九顶型,长势弱的可培养成独本菊。 4、 8月下旬-9月上旬发现柳叶蕾的,应及时去掉,仅留第一侧芽养护,否则影响开花。 四 秋养(也称秋管):秋养为菊花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须注意全面的养护管理,以促进根、茎、叶、花的充分生长。 1上盆:7月下旬换盆,要上底肥。注意:粗瓣丰厚品种喜肥,细瓣品种怕大肥,上盆时去掉多余的芽,去掉包缚土球的须根,盆土只填一半(因此时高温多雨,易烂根,易发生涝害);要充分见光,适当通风;注意盆的摆放(应交错摆放);注意防治病虫害(如白粉病、黄斑病、黑斑病,蚜虫等)。 2 剪除母株:可在8月1日-8日之间进行。 3填土:剪除母株后,填三成土。注意一般品种填加肥土;长势健壮、丰厚粗瓣的品种填重肥土,细瓣品种填普通土。 4 裱扎:填土一周后开始进行。可随植株的长高分次裱扎,直到花蕾开放。 5追肥:9月中旬,植株根、茎、叶已成型时可追肥,这时再填二成重肥培养土。10月上旬,可施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或用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作水浇(每7天一次),或者每天晚间进行叶面喷施(三、四次)。(此时如果发现叶脉增宽,颜色变深,叶片僵硬唰唰作响,即应减肥),绽蕾现色时停肥。 6拨蕾:菊株在9月中旬至10月初开始现蕾,植株现蕾后应适时摘除侧蕾,当花蕾长到豌豆大小时自上而下分三次陆续摘除。不可一次性把侧蕾除尽,应在第四个叶片下留1-2个侧蕾做后备用,当确认主蕾发育正常时,再把后备蕾摘掉。 7整形:独本菊较弱的品种可用花托支撑;三叉九顶的品种可作架支撑。 8花期管理:花蕾透色后,要停止追肥,减少浇水,全开后移入室内避光。摆放菊花的室内要保持低温,以延长花期。在清洗叶片尘土时,不要使花瓣沾水。为防止菊花免受霜冻的危害,应及时入室避霜。
323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