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04

richard007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美术设计毕业论文六千字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qcg126621

已采纳
04级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毕业创作计划安排 一、性质和目的 毕业设计(实习)阶段是学生在完成全部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和实践性强等特点。通过这一重要环节,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专业理论知识去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这三年来所学知识的综合考察,是学生在校期间所学成果的最后体现。 为了顺利完成此次毕业创作,做为指导老师,在此期间做以下计划安排,希望同学们积极配合,期待做出质量做出水平。 二,毕业设计选题 1, 企业(品牌)VI手册设计 (数量:30p以上,尺寸:A4,采用数码直印,并装订成册;配套展示海报一张,规格:80x60cm,版面内容可为关键图形及创意理念表达。可以挑选部分内容制作成实物进行展示。) 2, 海报设计 (数量:3张,尺寸:80x60cm,数码喷画并裱KT板) 3, 系列包装设计 (数量:5件套,尺寸:50x50x50cm以内,需做成实物,自备展示陪衬物;配套展示海报一张,规格:80x60cm,版面内容可为实物拍摄图片及创意理念表达。) 4, 摄影 (数量:不限,色彩:不限。但必须展示在3张80x60 cm 的纸张之内并裱KT板) 5, 插画 (数量:不限,但必须展示在3张80x60 cm的纸张内喷画并裱KT板) 6, 书籍设计 (数量:30p以上,尺寸:16开,采用数码直印,并装订成册) 7, 动画设计 (长度:一分钟以上,带故事情节的动画片或产品广告片,刻录成光盘,对光盘外盒进行包装,并配置展示海报一张,规格:80x60 cm,版面内容可为关健帧图形及创意理念表达。) 8,网页设计 (数量:30个页面以上,刻录成光盘,刻录成光盘,对光盘外盒进行包装,并配置展示海报一张,规格:80x60 cm,版面内容可为关健帧图形及创意理念表达。) 9,自报选题 ※ 以上方案主题由学生自行选择其中一项进行毕业创作。所有设计作品需装帧完整后方可上交。 二,毕业创作进度安排: 1,准备阶段与调查阶段(第一、二周) 本阶段2周,即07年3月7日~3月16日;进行毕业社会考察,考察地点(广州、深圳),考察结束时完成考察报告并为接下来的毕业设计命题做好相应的准备。社会考察报告(1000字左右,规格A4) 2、设计课题讨论选定阶段(第三周) 本阶段2天,即07年3月19日~3月20日;学生上缴考察报告和各自毕业设计所选题目。设计课题及题目内容须经指导老师审核通过才能开始设计方案的构思。 3、设计方案确定阶段(第三~四周) 本阶段2周,及07年3月21日~3月30日;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草稿,并上缴由指导老师审核。(并附毕业设计内容目录一份,规格:A4纸) 4、设计方案制作及完稿阶段(第五~八周) 本阶段4周,即07年4月2日~4月27日;毕业设计制作时间,逢每周星期1、3、5对方案进行审核修改。这个阶段最后一周各班须重点做好作品打印、装帧、实物和展板制作的工作。 5、毕业设计结题布展阶段(第九周) 本阶段1周,即07年4月30日~5月4日;星期2之前需上缴所有毕业设计作品并完成装表,星期3~星期5做好作品展览前准备,并布置展厅。 三、毕业设计作品包含项目 1、 毕业考察分析报告或实习报告; 2、 毕业设计目录; 2、毕业设计作品(含电子光盘、毕业设计作品册、展板、模型、实物等); 3、设计说明书(须单独提交一份,要求300字以上,打印于A4纸上,4号宋体字); 4、如作品被社会机构或企业单位采用可出具作品使用证明。 注:同学们每阶段都需按所规定时间及时上缴方案作业,供审查修改,可用电子邮件或QQ形式随时与我保持联系及发送方案作品,我的QQ号码是:1656865,电子邮件是:。所规定的审查时间及过程都将记录备案作为毕业设计成绩衡量标准之一,请同学们保质保量按时上缴,严肃对待!最后祝同学们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取得优异成绩。 指导老师:卢礼浩求采纳

美术设计毕业论文六千字

199 评论(11)

youu

这里有几篇你看行不行,如果觉得不怎么样,你可以去美术论文网看看,里面篇数很多-----------------------------------“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功能与审美特征 线,或称线条,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或者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由于它们往往是和形、体、色、光等视觉翌累同时并存的,所以,造型观念中的线,往往和视觉上的概括提炼与抽象相联系,然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又必须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的实践去训练。如何加深对“线”的概念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艺术地去运用,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一、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外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线”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在长期的美术发展过程中.“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中国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的《山水》一画,皴染不多,主要以毛笔线条勾勒,但其中线条流畅自由,轻重虚实的变化,随意性较强,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和鲜明的时代感。法国后期野兽派大师匀蒂斯的《红沙发上的注女》(油画)以简洁概括、富子感情色而又极富装饰件的线,极为和谐、简练地勾画出一个呼之欲出的少女形象。二、重点强调中国传统美术中线的作用。中国画的线,可以追溯到仰韶时代的彩绘画,晚周帛画,楚器漆画和汉唐壁画。仰韶文化的彩陶纹样。是中国最早用线的作品,鲜明、生动、挺拔的线条,描绘了漩蜗纹、弦纹以及人的面形、虫鱼、鸟兽等形象,体现了原始艺术朴素、稚拙的美。唐宋以来,随着人物画创作的兴盛,线描艺术发展到厂一个高潮。吴道子是唐代的线描大师,人们称吴氏的线条为“吴带当风”,他画中的人物,衣袖飘动,生动异常,体现了高度的“运动感”和“节奏感”,充分发挥了线描艺术的效果。南宋画家梁楷的《元祖斫竹图》是一幅“写意”线描的人物画,画中人物元祖为佛教禅宗六世祖慧能.画家用寥寥数笔,把一个正在劳动中的老翁刻画得十分生动,中国画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从“文人画”“院体画”到民间画,对线的运用各具风采(在表现物象的同时,还传达出入的情绪),传统技法——十八描,即是各种线的生动画法。三、东西方绘画用线的异同。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东西方绘画的线在形式美感上各不相同:东方绘画中的线注重表现情感,富于韵律感和装饰美;西方绘画中的线具有较强的理性特征,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应该指出线造型在东西方美术作品中是相通的,同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多彩的艺术美盛,只是由于欣赏习惯,绘画造型的传统观念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民族风格。从具体的作品来分析,东西方绘画线的表现特点又往往交织在一起,如二十世纪初法国的马蒂斯的作品就证明了这一点。他的作品既有西方绘画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东方艺术的特点,给人一种新的美感享受。在我国,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融合,中国传统美术有厂新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近十几年来,这一点更加突出,如:吴谥械淖髌吩谙叩运用上有新意,线的节奏和韵律美十分强烈和鲜明。对中外美术作品的优良传统,都应认真研究继承,在学好我国传统绘画课的基础上,还需了解西方美术。“西为中用用”,使我们民族的绘画艺术具有当代性和世界性。-----------------------------------对于传统色彩学的新认识 绘画中的色彩,是一件作品的生命力之所在。但色彩艺术同其它艺术种类一样,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经过历代艺术家的努力和探索,其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如今,逼真地再现物象的色彩,表达物象的质感,已不是绘画中色彩的最终目的,色彩自身应具有充分的表现力和相对的独立性。从早期文艺复兴至今,绘画中色彩的表现方法丰富多彩,一代代艺术大师们耕耘不止,给后人们留下了无数的艺术财富。十五世纪上半叶,凡·爱克兄弟在再现人体和物体的固有色彩方面开始形成了艺术风格。他们的作品,在坚实的造型基础上,加以逼真细腻的色彩表现。作品中的色彩主要是表现物象的固有颜色,这些色彩,通过模糊与鲜明、明亮与阴暗的调子,创造出了令人信服的自然形象。弗朗切斯卡在色彩绘画中则强调鲜明的轮廓线和富有表现力的大色块来进行创作,其色彩已具有一定的主观因素;达·芬奇则采用极单纯而又丰富的色调创造出了不朽的艺术形象;西班牙画家格列柯用一种奇特的、只有他才具有的色彩来进行创作,其色调已经超越了物象本身的色彩范畴,达到了一种色彩的抽象概括,其色彩运用,更多的是为适应精神上富有表现力的主题的要求,不受物象色彩的制约,他根椐画面上节奏、旋律的需要而重新组合色调,作品富有现代精神;伦勃朗利用强烈的明暗对照,单纯而强烈的色彩来突出主题,人物在幽暗模糊的环境中闪闪发光,作品充满了深度。十九世纪,由于科学的发展,一些有关色彩理论的论述在欧洲问世,这为艺术家们进一步研究色彩的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矗由于印象派画家对大自然的充分研究和描绘,使其达到了一个全新的色彩世界。印象派画家大胆地抛弃了传统的色彩观念,采用鲜明的色彩来描绘天空、田野,画家们致力于风景画中环境与光线的研究,莫奈所作教堂系列充分体现了这一切。艺术探索是无止境的,康定斯基则比印象派画家更大胆地反叛了传统。在印象派画家那里,色彩还是依附于形体之上,色彩所呈现出来的是具象的物体。而在康定斯基的作品中,已见不到传统绘画中的具象物体,色彩已不再依附于任何具体的物象而存在,他使色彩从绘画中独立出来并具有其价值。艺术贵在创新,而每一次创新,都需要勇气打破条条框框,用全新的视角去重新认识和感应世界,推动艺术的发展。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色彩艺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我们理应对色彩有一个广泛的、全方位的认识,而不应将目光局限在某一点上。如何在色彩教学中汲取多种营养成份,全面推进学生的色彩感应力,应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当前在色彩教学中采用的理论依据,是在印象派前后时期的色彩理论加之俄罗斯画派的色彩理论综合而成。其核心内容是强调条件色,认为色彩的产生要依靠光源色、环境色及物体自身的颜色综合而成。在色彩的对比上也有一定有规则,亮部冷,暗部就要暖;在色彩的训练上比较强调作画过程的程序性,即通常的画大关系,然后深入,再回到大的关系上来。这样的训练方法及色彩理论固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过多地重视科学规则和相应的客观因素,忽略了做画者对于色彩的直接感应。但在做画过程中这种感应又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它,艺术作品就会缺乏生气,枯燥无味。所以,在色彩训练中,从一开始就要重视对色彩的直接感应,不要让过多的理论缚住做画者的手脚。传统的色彩理论对于画面的色彩构成更多的是依靠色彩的空间关系去表达(物体离观者近则色彩鲜明突出,退远则变淡变冷)。但在现代的许多绘画大师的作品中,这种理论已被打破,艺术家们根椐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应,重新组合、安排色彩来构成画面。空间关系,应理解为色彩结构上的位置关系,色彩的强与弱应根椐画面的需要来分配。法国艺术大师巴尔蒂斯对于东方绘画非常崇尚;凡高的作品中也充满着东方情趣;米罗的作品更是如此。为什么东方绘画有如此之大的魅力,使这些艺术家顶膜礼拜呢?关键就是在东方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因素。东方的作品,如中国画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而强调艺术家的主观精神,使艺术中具有更多的抽象因素。如能较好地将东方绘画中的精华运用到色彩实践中的话,将会创造出更广大的艺术天地。-----------------------------------美术课在美育中的作用 美育一般通过艺术审美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直观性,包括对自然美的直观,社会美的直观,艺术美的直观。而美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欣赏、绘画、工艺三大类课业非常直接地体现着这种直观性。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例如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过构思,构图和色彩,表现了中华民族永远起来了的信心和气魄。欣赏白石老人的国画《却教蜂蝶为花忙》,透过蜜蜂在艳丽的凤仙花旁飞舞采蜜的忙碌情景喻意颂扬了勤奋劳动的精神。作者从普通的生活景致中表达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品味、鉴赏激起了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慕。美术绘画课的教学除了学习线条、形体、空间、明暗、色彩和构图等艺术、语言”之外,还要学习临摹,写生和创作等艺术的表现手法。例如静物写生课,不管是一瓶沐浴着阳光、摆在窗前的鲜花,还是随意堆在桌上的肥硕水果;不管是一组闪耀着光泽的玻璃器皿,还是刚买回来的新鲜蔬菜,那生意盎然的色彩、情趣横生的形态,都能人学生以情的感染和美的享受。 人物头像绘画课,不仅使学生明白头型的“八格”、五官的比例尺“三停五眼”,还要懂得“形神兼备”的意义。人像的美,并不是“浓眉大眼”或“樱桃小嘴”等概念,关键是创造生活中有个性特征的感人形象。例如周思聪先生的肖像画《老矿工》,极为生动地刻画了一位从旧社会生活过来的老矿工的形象。在老矿工布满班痕的脸上,可以看到这位煤矿工人的艰苦劳动的一生,然而他又是那样善良,淳朴和敦厚。美术作品并不是以“像不像”“美不美”“好看不好看”为评价标准。教师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对形象的感受、想象与思考,认识肖像画的艺术美,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在美的感受中受到教育。 工艺课是一种带有设计意识的艺术实践活动。在美术课上学过色彩知识和造型规律,学生掌握这些形、色的审美常识,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点,对于学生盲目追求流行时装、奇怪发式的现象,有正确引导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思想品德的提高。 另外,美术在开发学生智力发展中起着突出作用。根据科学研究,人脑的左半球分管抽象思维,右半球分管形象思维,许多复杂的精神活动是由大脑两半球协同完成的。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一般多用左脑思维,而美术课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美术课的任务正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能力,特别是观察能力。在绘画课上,教师总是强调学生观察、观察、再观察,由表及里的观察,由近及远的观察,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观察。只有正确的观察,才有正确的感知,也才能形成积极的形象思维,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进而是逻辑思维的发展。这样也就有利于多方面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人脑的潜力。美育被明确地列入教育大纲,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重大发展和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美术课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艺术创作家,但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发展创造性思维,陶治其情操,起着积极的作用。
323 评论(13)

木杉

电脑美术设计与数字创作 关键词:电脑美术设计;传统美术;数字摘 要:电脑美术设计创作以电脑为辅助工具,使用数字化的语言和数字资料,为美术设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电脑美术设计开拓了艺术创作的新领域,使艺术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趋向于综合。电脑美术设计创作可以将文字、图像、影像、声响、动画、视讯等各种沟通形式进行结合,使人们在不同的时空下进行多种方式的交流沟通。电脑美术设计不断在挑战传统美术的表现手法,改变人们的传统审美观。电脑美术设计创作更强调集体行为电脑技术发展到今天,它的应用范围早已从数值计算、文字处理向信息处理、知识处理更广阔领域拓展,被应用于科学、建筑、医学、广告、电影、游戏各领域。从1945年底,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器与计算器(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简称埃尼阿克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的实验室问世,到1963年真正意义上的电脑美术设计作品(萨罗兰德的电脑绘图板系统)的诞生,以往人们用手工很难实现的视觉效果,被电脑轻而易举地完成了,甚至完成的比预想的还好。电脑美术设计伴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成熟起来。从最早出现的电子艺术到数字艺术,艺术学者曾就用不同的名称来反映层出不穷的新艺术形式,但毕竟这些艺术形式仍处在初级阶段,各种名称的范围往往模糊、也有重复。对电脑美术设计的定义,学术界曾有几种不同的看法,其一,“电脑美术设计”改称“数字化艺术”;其二,应将“电脑美术设计”改称为“电脑图形图像”;其三,应将“电脑美术设计”改称为“电脑设计”[1]。这三种看法都有局限性,在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学科名称之前,对电脑美术设计比较认同的定义是指:艺术家运用电脑的硬件设备和有关软件取代画笔创造的美术作品和展示活动[1]。电脑美术设计是由一些可以用数字信息表示的几何线条、图形、彩度等可视模式构成的一种现代造型艺术形式,是艺术与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相互交融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学科。电脑美术设计在表现手法上,比起传统的手绘方法来的快、精、准、美、特,能表现出艺术家用传统的创作方式很难或无法达到的一些艺术特技,如移动、旋转、缩放、变形、重复、对称、镜像、填充和修改等效果。20世纪70年代末电脑美术设计传入我国,首先在各高等院校发展起来并迅速扩大。电脑美术设计在发展的同时也给美术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千百年来形成的习惯几乎一夜被冲溃,用惯了画笔的手要拿起从形状和使用方式上完全不同的鼠标进行美术创作,对于多年养成的习惯来讲,实在是勉为其难。20世纪60年代,观念艺术的出现对人们的传统审美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最具影响和代表性的是法国艺术家杜尚名为《喷泉》的作品。这些出现在艺术展览中的“现成品”引发了人们对于观念、特定媒介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的再认识与思考[2]。就像人们以前关注当代艺术中的一些现象,如摇滚、文学、行为艺术等等,如今电脑美术设计的发展势头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突然意识到艺术观念不仅仅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中,它其实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态。对于伴随着电脑技术发展的电脑美术设计来说,一方面人们仍然习惯于将它与传统的艺术形式(油画、国画、版画、雕塑)进行比较,许多人面对彩色打印或电子显示屏的图像和影像时难免有许多偏见[2]。另一方面,也给一些在其它领域,会熟练操作电脑,使用不同的软件,但并没有受到设计基础训练的人开了绿灯,许多不是搞艺术的各种专业的人也投身到电脑美术设计的创作中来。传统的艺术是由平面媒介形式显现的,其艺术形式是自然的界面,以手工技艺为手段,和自然比较贴近。而电脑美术设计所使用的是数字化的语言,使用的材料都是数字资料,我们看的、用的、拍的都是数码形式,完成的作品都是数据和电脑图像,它的语言,它的内容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你会看到那些运用视频和音频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不是手持画笔,搅拌颜料,涂抹着画布来作画,而是手持数码相机、录像机进行信息采集,然后坐在电脑设备前,对图像和声音、文字进行数字化处理,储存为数据,完成创作[5]。当今国际艺坛上,运用电脑科技进行创作的艺术越来越普遍,也日益受到肯定。在国际大型美展上,电脑美术设计已成为在传统绘画和雕塑之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使得此前的一切艺术表现形式都被归纳为传统形式。在欧美和日本辟有专门展出电脑美术设计作品的美术馆和美展,比如德国的艺术与媒体业中心、电子艺术中心、跨媒体视觉艺术展(Transmedia),荷兰的国际录像艺术展,以及日本的ICC中心[3]。大有取代传统艺术之势。转移。过去,一个画家可以是作品的唯一作者,但电脑美术设计作者,多是为作品提供最初概念的人,随着技术人员的加入,作品会逐渐改变,最后出来的是共同创作的成果[3]。比如电脑动画作品的完成,就是利用团队的分工合作方式来达成,整个创作团队的参与人员可由数人到数百人以上,其中的成员包括监制、导演、制作经理、动画导演、技术指导和动画制作人员等,不同专业人员之间进行沟通配合。设计是艺术科学与生活的整体结合,是功能形式与技术的总体协调。近年来,电脑美术设计不断在挑战传统美术的表现手法,在创作上表现手法也变化多端,常被讨论应用的艺术形式有:视频影像创作;电脑插画;电脑版画创作;声响特效及电脑音乐创作;多媒体互动光盘设计;网页互动设计;动画设计、MTV及广告片头的创作等等。不难看出电脑作为艺术创作的工具,给艺术家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创作和制作空间。从目前现状来看,创意设计的状况不是很理想,除了从事创意设计的人员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素质外,也会受到诸如市场发展的程度、市场环境的状况、大众的审美观等诸要素的限制。对于刚刚起步的我国电脑美术设计者来说,这些形式可能是一种新鲜玩具和流行的字眼,以至于许多作品流于形式,缺乏创意,多表现为对传统美术作品的拼贴、结构分解、图形的初级处理,主要还是从技术角度出发,缺少艺术的生活气息及民族文化的表达。多数电脑美术设计者沉迷于电脑技术的学习,而忽视设计艺术的创意,虽然对电脑软件操作很熟练,但缺乏新形态的创意,或者有创意,有想法,而无法掌握复杂的软件操作从而大大降低了作品的艺术价值。电脑硬件和软件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电脑美术设计者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和保障,然而盲目的追求技术很容易不知不觉让自己陷入为表现技术而创作的迷途,反而失去创作的动机,使艺术变成为简单化的工业化“生产”。我们应该认识到,作为以电脑为辅助工具的电脑美术设计是不可能代替艺术家的形象思维。人的形象思维是跳跃的,是在不断启发,在各种条件刺激下产生的。虽然现有的电脑软件可以模仿出油画、粉笔画、水彩画、版画、素描的效果,还可以把几个画种合而为一,不受时间、空间、画种的限制,画的不好还可以删除,重新再画,但是在应用时,还是要受到人的控制才能解决问题[4]。电脑技术在给我们带来实际的益处同时,艺术家在无形之中也受到了许多原来传统设计方式范围以外的工作与责任的束缚。参考文献:[1] 辜居一电脑美术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 陈磊数码新媒体设计与学科发展[J]装饰,2003, (3): [3] 沈帼英数码艺术———艺术与科技的连体婴[EB/OL] http: // com[4] 徐邦跃面对计算机的思绪[J]装饰, 1998(2): [5] 任戬艺术的数字化生存[J]美苑,
283 评论(9)

盼盼肉松饼

请问动漫设计符合吗?
232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