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23

小巫女师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论文题目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摔跤2017

已采纳
老龄化人口众多,会使社会劳动力减少,家庭和社会上的养老负担就会变重。但另一方面,它为“银发经济”的发展出贡献。银发经济指老年产业、老龄产业,是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而产生的专门为老年人消费服务的产业。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论文题目

200 评论(12)

陪你到050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机遇: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老年人具有较长的闲暇时间,在情感上处于孤独状态之中,渴望交流和安慰,具有潜在的旅游动机。挑战:人口老龄化就相当于社会的压力变大,社会保障金的人变多,资金缺口会越来越大。人口老龄化的解决措施:1、鼓励生育。鼓励人们生育,从根本上增加劳动力数量,适当放开计划生育政策,解决老龄化问题。2、推迟退休。推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退休制度,缓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让老年人继续在工作中发挥余热。3、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提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养老保障体系,完善养老,居民福利保障体系,如养老基金等商业养老保障。4、医疗卫生改革。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延长老年人寿命,改革医疗保障制度,让老年人充分享受改善医疗条件的好处。5、发展经济。通过经济增长抵消老龄化人口对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大力发展经济。6、发展老龄产业。开发老年产品市场,布局老龄产业,不仅可以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而且满足了老年人的需求。
167 评论(11)

sweetts1201

首先,影响经济增长。老龄化直接导致劳动力供给的减少,潜在经济增长率面临下行的压力。特别是人口红利形成的劳动力成本低这一比较优势下降乃至消失,将明显影响中国制造业出口利润。并且,老龄化使人口结构老化,居民储蓄率的变化因而呈现先增后降的倒U型,由于退休金的替代率下降速度更快,最终导致全社会储蓄率下降,影响社会资本的形成,也会使消费能力下降,导致需求不足。在此,政府财政面临收入减缓和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支出增加的双重挤压,将严重制约政府之间投资和间接引导投资的能力。   其次,影响结构调整。完成压缩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现代服务业等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都需要调整劳动力的结构,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从常理上讲,我们企业更倾向于向年轻的员工投资、对年轻人进行培训,老龄化将使劳动力结构老化,企业对人力资本提升意愿降低,从而影响产业转型升级。   再次,影响创新驱动。新常态下,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是必由之路。但是,从供给侧看,经济增长研究显示,人口劳动力老化影响社会活力,明显弱化全社会创新创造能力。从需求侧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大,而人口老龄化可能不利于消费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年龄越大,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就越差。   此外,老龄化还给新常态带来更多的挑战,例如老年人口增加将使政府保基本的压力很大,公共财政在基本养老金、退休金、保险费补贴和医疗方面的支出增加;例如人口老龄化改变家庭结构和规模、抚养比上升、削弱家庭的养老功能等等。
132 评论(8)

fcxzdk

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论文摘要:中国是在经济实力较弱、制度准备迟滞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现行养老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制、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和传统管理体制都没有跟上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是人口老龄化形势最为严峻的发展中国家。  论文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社会;养老保障;医疗保障;老年照料服务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涉及到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诸多领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战略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处于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十分关键的时期。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已经十分严峻.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处于老龄社会,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4亿,占总人口的1l%,并将以年均3%速度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大国崛起过程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据预测,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8%;2020年将达到2.48亿,约占总人口的17.2%。从2005年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要净增1亿。之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到2050年前后提升到30%以上,进入重度老龄化。届时我国老龄人口总量比美国全部人口还多。从本世纪前半叶开始,我国将始终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国家。我国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30%,仅用不到50年时间,而英国、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要用100年左右的时间。对于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而言,这一速度的确是惊人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家庭结构、老年群体状况及城乡老年人口分布将呈现许多变化。一是纯老年人家庭迅速增加。“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四二一”结构家庭(一对夫妇同时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逐渐增多。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纯老年人家庭占老年人家庭比例城市约为40.3%,农村约为37.8%,并在继续增加。二是高龄老年人口急剧增长。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1.4岁,80岁以上高龄老人高达1520万,预计到2020年将翻一翻,2052年将超过1亿,占世界高龄老人总量的1/4。高龄老人是老年人口中增长最快的群体,本世纪前半叶,我国高龄老年人平均增长率超过4%,是老年人口平均增长率的1.7倍。高龄老人的这种增长速度在世界人口老龄化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三是城乡人口老龄化程度倒置。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我国的情况则相反。2000年我国农村老龄化水平为10.9%,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2020年、2030年将分别高于城镇5个和7个百分点。老龄化对农村的冲击比城镇更为严重。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四是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我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而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较为发达的情况下自然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而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一般都在5000—100013美元以上。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广泛而深远。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瞻养比结构、代际利益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对养老、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加强,对老年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较弱,制度准备也较为迟滞,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  一是现行养老保障体系还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充足稳定的养老金供给是养老保障制度的核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的快速老龄化将导致抚养结构的根本性转变,造成在本已较迟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情况下,养老金缴费者急剧减少和领取者大量增多,养老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一方面,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资金支付压力逐年加大。1980年我国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之比为l2.8:1,2004年锐减到3:1,养老负担急剧加重。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窄,只在城镇建立起养老保险制度,绝大多数农村老龄人口还没有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因此,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医疗保障体制不适应老年群体迅猛增加的要求。老年人是医疗卫生资源消费的主体,据统计,60岁以上老人余寿中约有2/3时间为带病期。而目前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分布不均衡,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小,政府投入相对不足,个人负担费用上涨过快。老年人口总量的迅速增长,对医疗资源的消费和占用越来越大,而支付能力有限,这将给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带来巨大压力和严峻考验。  三是老年照料服务体系不适应老年人服务需求增长的要求。不断增多的高龄、病残、独居老人。要求提供社会照料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多。目前,我国约有3250万老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照料护理服务。但社会养老床位数占老年人的总数只有0.84%,而发达国家约为7%。这表明,我国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服务能力需要大力加强。  四是传统管理体制不适应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要求。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转换,企业退休人员由“单位人”转为“社会人”,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都将进入社区,对其实行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已成必然。这就要求社区承担起健全老年工作机制、培育和发展老年群众组织、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提供老年活动项目、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引导老年人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等任务,迫切要求加强社区建设,发展社区服务。但我国的社区建设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社区服务体系还很不健全,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都亟待快速提升。
219 评论(13)

sunmin0537

首先是房地产行业。对于目前的70/80后,也就是20多年后的老年人来说,他们对住房的需求会完全不同于父辈。成熟社区,靠近商圈、地铁和医院,和子女住的靠近一些但未必要住在同一屋檐下,这些可能都是“新一代老年人”对住房的需求。这同时也意味着,位于市郊或城乡结合部的,主要面对年轻单身打工人士的租房市场,很可能会面临更大的下行风险。其次是养老保健行业。从美国和欧洲的经验来看,老年人退休后进养老院,和其他老人一起慢慢变老,属于常态。这种养老方式在中国还比较少见,一来是比较专业、可以让大部分家庭负担得起费用的养老院属于稀缺资源,往往一床难求。二来,中国的传统文化更认同儿孙绕膝、四世同堂的群居方式,因此很多老人不愿意搬去养老院。但是如果再过20年,当现在的70/80后变老时,情况有可能会发生变化。特别是他们子女数量不多,忙于工作和育儿,而老人自己又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能够负担得起环境和服务比较好的养老院的话,有可能会对这样的养老机构有更强的需求。再次是医学和生物技术行业。在“十四五规划”中,基因与生物技术、临床医学和健康同时被列入7大科技前沿攻关领域,显示政府对这两个领域的高度重视和资源支持。根据美国医疗保障与救助服务中心的统计资料显示,65到84岁的老人,其医疗费用支出大约为45到64岁中年人的一倍。而85岁及以上老人的医疗费用支出,又比65到84岁之间的老人翻了一番,差不多是45到64岁中年人的4倍。也就是说,当我们的年纪越来越大,平均寿命越来越长时,在医疗和抗衰老上的支出几乎是刚性的,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成倍增加。而目前该行业的投资,可能还不足以应付未来几十年可能发生的井喷式需求。一个社会的人口结构变化是很缓慢的,不会在一夜之间完成。但同时,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有很强的惯性,很难用外力去扭转。我们的近邻日本,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人口结构变化会对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产生深刻的影响。笔者只是在上文中简单列了几个例子,但其影响面远非这几个领域。与其担心迟早要到来的老龄化,不如未雨绸缪早作准备,冷静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以积极和理性的心态应对这场迟早会到来的巨变。
117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