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38

pureman123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水浒传人物议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nightgodlw

已采纳
《水浒传》作者以其高度的艺术表现力,生动丰富的文学语言,叙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塑造了众多可爱的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水浒传》继承与发展了中国古代小说与讲史话本的传统特色。故事极富传奇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伏跌宕,变化莫测。每一故事的高潮,都紧扣读者的心弦。如“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宋江杀惜”、“武松打虎”、“血溅鸳鸯楼”、“江州劫法场”、“三打祝家庄”等等,数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但《水浒传》并不是单纯为了追求故事情节的离奇而迎合群众的,而是紧紧围绕着“官逼民反”这一思想,把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融合在一起。武松、林冲、卢俊义三人都武艺高强,是梁山第一等好汉,三人都受过官府的陷害,被充过军,而武松和林冲、卢俊义的表现却大不相同。林冲、卢俊义在充军的路上受差人任意摆布,忍气吞声,有时还向差人乞怜哀告。两人又都是受骗被捆在树上低头受死。武松则相反,第一次充军孟州,一路上反而是两个差人服侍他。二次充军恩州,押解他的两个差人被人收买,再加蒋门神的两个徒弟,合谋在半路上害死他,四个带刀的凶手,对付他一个带枷的犯人,反被他轻而易举地给收拾了。他还不解恨,一口气奔回孟州,杀了张都监、张团练和蒋门神等,才算出了一口恶气。林冲、卢俊义不是武艺不精,原因在于,他们一个是北京首富,一个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各有家室,不幸遭受冤枉,只希望服刑期满,重振家声。两人又是懂法度的人,又存有幻想,在公人面前是怀怒未发,忍一口气。而武松,无家室之累,久走江湖,养成强悍的性格,无所顾忌,也就无所畏惧,加上他受欺被诬,不断被人暗算,所以报复心强,手段也狠。林冲、卢俊义和武松,表现截然不同,但他们二人也有些不同,林冲的反抗性还较卢俊义为强。  又如鲁智深、武松、李逵三人,他们都是性情刚直,好打不平,不畏强暴,不避危难;但他们又各有其特点,鲁智深是军官出身,阅历较深,富有正义感,痛恶社会的不平,他虽然性格急躁,行动莽撞,但在斗争中有时又很细心机智。拳打镇关西,没想到三拳把他打死了,他立刻想到要为此吃官司坐牢,自己单身一人无人送饭,于是假装气忿,“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这样便脱身而去了。在大相国寺菜园子里,几个泼皮要算计他,故意跪在粪窖边不起来,引起他的疑心,走到跟前没等泼皮上身,一脚一个把两个为头的踢到粪坑里去了。这些都说明他是个粗中有细的人。武松性情刚强,好打那些不明道理的人,死也不怕。在行动上有时表现得粗鲁蛮横,象是有意的寻衅生事,如快活林对蒋门神;有时是装出假象迷惑与麻痹对手,如十字坡对孙二娘。他为了替兄报仇,考虑得极为周密,从调查情况入手,到杀嫂逼取口供,杀西门庆,自首县衙,一步步按着他的安排都作到了。这又说明他很有心计。而李逵则和两人大不相同,憨直、刚强、粗心、大胆,极忠于梁山事业,反抗性最强,打起仗来,赤膊上阵,勇猛无比。他是个真正的粗人,一味蛮干,不计后果,又有几分天真,好管闲事,又常常惹出事端,在江州因夺鱼和张顺撕打,被张顺骗到水里,淹得他两眼发白;去蓟州搬取公孙胜,路上偷吃酒肉,受到戴宗的惩治;斧劈罗真人,被真人罚到蓟州大牢里受苦;打死殷天锡,连累柴进坐牢,差点送了性命。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得十分准确和细致。《水浒传》对这些英雄人物个性特点的描绘,真正作到毫发不失,这就更加强了这些形象的动人力量。  《水浒传》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提炼而创造的文学语言。其语言特色是明快、洗炼、准确、生动。无论是作者的描述语言,还是作品人物的语言,许多地方都惟妙惟肖,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写景、状物、叙事、表情,极为灵动传神。《水浒传》叙事,善于白描,简洁明快,没有滞拙的叙事和冗长繁琐的景物描写。偶有写景文字,又极精彩。如武松不听酒家劝告,乘着酒兴单身上山,看了庙门上的告示,才知真的有虎,他稍为犹豫了一下,还是硬着头皮上了岗子。这里作者只用了两句话衬托此时的气氛和心情:“回头看那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武松“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既写出了老虎活动的时间,又写出了老虎出没的环境。两句话就把一种恐怖悲凉的气氛和心情和盘托出,让人感到此时此地不知什么时候会突然跳出一只活老虎来。《水浒传》的叙事,要言不烦,恰到好处,而又绘声绘色,鲜明生动。“武松打虎”是历来传诵的好文章,写得极为传神,写人虎相搏,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拿人的本事,和声震山岗的吼声,一只活生生的真老虎就跃然纸上。几经搏斗,老虎威风渐减,最后如何被武松按住,如何挣扎,如何被武松打死,写得活灵活现,十分逼真。通过这些描写也就更好地突出了武松的英雄形象。  《水浒传》人物语言的性格化,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通过人物的语言不仅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对其出身、地位以及所受文化教养而形成的思想习惯有时也能准确地表现出来,所谓“人有其性情。……人有其声口。”如李逵第一次见宋江,就问戴宗:“哥哥,这黑汉子是谁?”戴宗责备他粗鲁,他不服,等戴宗向他介绍了情况,他还说:“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他心里怎么想,口里就怎么说,他是个粗人,见人不懂得什么客套和应酬之事,不受礼节的约束,他刚上梁山便大发狂言:“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作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作小宋皇帝……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象大宋皇帝、小宋皇帝等话,只有李逵才说得出,是极富个性化的语言。其他如阮小七的心直性急,吴用的足智多谋,宋江的谦虚下人,通过他们的对话,无不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鲁迅曾经指出:“《水浒》和《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

水浒传人物议论文

123 评论(14)

xiao青蛙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在它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一本震惊中外的名著——也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     偶一上网,发现《水浒传》资料多如世界上的蚂蚁总数,确实令我大吃一惊。有为《水浒传》宣传,也有专门找《水浒传》瑕疵的,但我发现,大多聚焦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那便是梁山第一把手——宋江。     宋江也是一位我印象最深的人物。记得小时候,我是敬仰他的:令旗一挥,沙尘滚滚;忠义两全,乐善好施。为了他,我日夜不停地收集《水浒传》的人物卡片,最后,我还用五元买回了一张纸片——宋江的卡片。     我的情绪变化是在《水浒传》重播后,那时我的年龄已比第一次看时长了好几岁,人长大了,脑子中的道理也渐渐完善了。我开始咒骂宋江的无能,咒骂他的招安行为,咒骂他攻打方腊的行为,甚至咒骂他的死。我还差点把他的卡片撕碎。     再大点,上了初一,我的思想又发生了变化,觉得宋江这个人物并不可恨,倒是挺可怜的。      可恨的是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想一想,一百零八个好汉,哪个不是怀有绝顶武功,哪个不是举世奇才呀!他们都有一颗忠义的心,但明箭易挡,暗箭难防呀!一个个被硬地按个罪名。这是一个怎么样混乱的社会呀!宋江这么一个忠义两全的人,也被无辜安上罪名,被推上刑场砍头。经历了千万年的艰辛,宋江不得不抛弃了对国家的忠诚,被迫上梁山。     我想,许多人像我以前一样憎恨宋江的招安行为。但如今我想来也并不然。宋江并非打娘胎出来便想上梁山当“贼寇”的,他的完美性格令他成为一名好官,但朝庭黑暗,他只有暂避梁山。但他的心还是归附在国家身上的。想一想,何人不依恋家人呀!宋江自小受父亲精忠报国思想的影响,作为孝子的他,眼看自己渐渐丰满的梁山军队,想到故乡,想到儿时,宋江毅然选择了招安。     这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吗?我想也并不然。梁山虽然强大,但怎么也不是朝庭的对手,要是朝庭全力攻过来,梁山好汉们的胜算也不甚大;再退一步说,即使梁山好汉们赢了,但必会折兵损将,元气大伤。再拿另一方面来说,人总会有衰老死亡的一天,梁山好汉们再神勇,也无法逃脱这个事实,待到他们白发满头,连武器也拿不起来的时候,朝庭只要轻手一挥,梁山便化为乌有。     再说征方腊一事,这虽是一大失策,甚至可以说是宋江从此受万人责骂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读者们有没有想过,其实征方腊是梁山好汉们唯一的出路。宋江已招安,征方腊是宋江必须完成的任务。宋江虽然明知这是高俅让自己“贼打贼”的一场闹剧,但他能不征吗?那时的梁山好汉们已随宋江在京城,没有了梁山这优越的作战地点,再与朝庭对战定必有输无赢,为了不和朝庭作对,宋江只能征。再说,方腊是个什么人,他可是和梁山好汉们一样铁铮铮的好汉!他为什么被捕?是因为梁山好汉们用生命为代价去打败他们。实话说,方腊力量并不低于梁山好汉们,要是当初宋江没招安,那么,到最后,被捕的便不是方腊,而是宋江了。     对于宋江的死,许多人还是十分悲愤。不是为他的死而悲,而是为他的愚蠢行为而愤。也可以说得好听点:宋江并不笨,他是正义,是忠诚,但在这些岁月里,忠诚就是笨。宋江是一个甘心为国家奉献一切的热血男儿,他要是不是生在这一混乱时期,而是生在如“贞观”“开元”等的政治清明时期,那么他将会是举世瞩目的“宋青天”,但他没有这个好运气,命运安排给他的只有——死。     他死时带上李逵,这又是人们一个气愤的理由。但细想一下,这也并不。李逵的性格,人们比我更清楚,他是一个终身为宋江大哥浴血奋战,死而后已的人。李逵要是得知宋江死讯,必定会通报各散东西的兄弟,聚在一起攻打朝庭,最终难逃一死——因为此时,梁山好汉剩下的早已寥寥无几了。早死晚死都是死,为了不让更多兄弟牺牲,不让梁山好汉再沾有“谋反”罪名,宋江只能让李逵喝上毒酒,安然归天,这也是唯一的解决方法。     议论宋江的功过是无关重要的,因为,作者捏造这个人物形象并不是为表现其聪明或其愚蠢,而是通过他表现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对宋江的谈论也只有一个——他是历史进程的一个可怜儿!
204 评论(10)

kjlxu

要600字我帮不了你啊!!!还不给赏分啊!
151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