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54

gaohucool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外交的议论文高中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雅萍雅萍

已采纳
中美两国至1949年以来,关系发展大致经过一下四个阶段:(一、)隔绝与对峙时期)(1949——1971此文对此不做探讨)(二)破冰与建交时期(1972 ——1978)(三)中美双边关系全面发展时期(1979——1989)(四) 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前进(1990至今)。  中美关系在建交后的三十年里,得到的发展有目共睹。而在奥巴马继任后,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打背景下,双方关系被历史性、第一次推上历史的前台。可以说中美关系的走向牵动着全球的神经,在国际政治这个诡计多变的环境中,这一问题更显的扑朔迷离。也正是如此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也可谓人言言殊。我认为中美关系在历经三十年的风雨后,在各方面关系发展日益成熟时,互相间的不信任也在增大。换句话说,中美两国在一系列广泛问题上变得不成熟时,双方对对方长期意图的更本性不信任却在增大。  中美关系发展历程回顾  1971年双方以乒乓外交拉开了两国建交的序幕。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中美开始实质意义上的双边关系。1986年十一月,美国太平洋舰队访问中国青岛,中美双边关系有政治、经济领域向军事领域延伸。2005年八月,中美首次战略对话在北京举行,双边关系向战略高度发展。2009年美国信任总统奥巴马上任不久,新任国务卿希拉里访问中国,以密切同中国的联系。此举本外界普遍认为是中美关系新发展阶段到来的前奏。  从以上发展历程来看,中美双边关系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所以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双方的合作还会更加密切。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会不可避免的被美方认为侵害美国利益或将中国视为潜在的最大威胁。这显然与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有直接关系。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看,以后的一个时期里美国对中国的不信任将更加凸显。美国对中国是“既爱又恨”,这似乎听起来很矛盾,可如果你仔细的研究一下美国的对华政策后,就不会再感到惊讶了。事实上,美国对华的大政策没变,可中国却是在不断的变化着,变得日益强大了,而中国的强大无论以何种方式展现出来,都会不可避免的“侵害”美国利益。但另一个方面,美国和中国的依存度,以及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让美国不敢采取过于激烈的措施。由于这种“萝卜加大棒”的情况的存在,在暂时的时期内萝卜被时局推到最前沿,但也应注意的是大棒也在悄然的逐渐强硬起来。这一切决定了中美关系必须在前进与曲折的二重奏里前行。

关于外交的议论文高中

297 评论(8)

df103636

此文一被用,11级中德不可以再用
108 评论(13)

443824081

让我悄悄地告诉大家吧,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优秀的外交家。翻开中国厚重的近代史,充斥于眼的都是血腥、悲惨与耻辱。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不但没能让帝国主义者望而却步,反而在门口探头探脑,想一窥其中的肥美。清政府甚至还自诩为“天朝圣国”,不用设立任何外交部门。于是,中国如此泱泱大国,竟如待宰的羔羊般被抬上了帝国主义者的餐桌,毫无还手之力。 对此,我想,我们除了悲愤之外,应该还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吧!清政府走向灭亡是必然的,然而假如当初清政府没有闭关锁国,没有盲目排外,没有……太多的假设, 即便清政府不能逃离灭亡的命运,却也不会这么快地走向覆灭。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国家外交的重要性。 建立新中国后,我们国家的外交事业不再是一片空白,而是一日千里,突飞猛进。与160多个国家都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外交关系。我们今天能够生活在这么一个和平、安宁、幸福、没有恐怖威胁、没有极端分子破坏的国家里,良好的外交手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萌发了当一名优秀的外交官的理想,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因为,我从小便崇拜那些风度翩翩、“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外交家。纵观历史长河,我国优秀的外交家比比皆是,有“不辱使命,雄辩四方”的晏婴,有“虚怀若谷,力挫强秦”的蔺相如,更有才思敏捷,运筹帷幄的周总理,他们举手投足之间都透露着十足的人格魅力!综观许多优秀外交家的成功经验,我发现一个成功的外交人员不但要有机智的头脑,还要有快速应变的能力,而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国之心。因为站在世界舞台上,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更是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具有高素质的外交家,会对外国优秀的文化、拼搏的精神实行“拿来”主义,又可以让世界认识、了解到中国这条巨龙,不断促进我国的进步与发展。 而今,我虽正处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未来隐约飘忽,但在我心中的理想却是很明朗、清晰的。也许你会说我的理想太高太远,但这正是我奋发前进的不懈动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具备一个优秀外交家的良好素质,我将努力学好各门功课,特别是在英语上多下功夫,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让自己得到更多的锻炼,为今后站在世界舞台上打好坚实的基础。同学们,让我们张开理想的翅膀,飞向属于我们自己的天空!==================================================== 理想,是春天第一朵鲜花,是夏天第一片灼阳,是秋天第一颗果实,是冬天第一片雪花。理想,是沙漠里的绿洲,是吹响生命的号角……山溪的理想是大海,囚鸟的理想是天空。古往今来,凡成大业者,哪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理想,就如在沙漠中失去了罗盘,迷失了方向;没有理想,就如鸟儿失去了翅膀,不能飞翔;没有理想,就如太阳失去光耀,不能射出耀眼的光芒。  我不只一次问过我自己:我的理想是什么?是当一个教书育人的老师?还是当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或者当一个科学家?这些都被我一一否定掉了。我立志,我要当一个出色的外交家,外交家不只要口才,还要具有铮铮铁骨,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嘿!这样的外交家在我国历史先河中还真多。  晏子使楚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有一次晏子奉命出使楚国,楚国君主想给晏子一个下马威,在城门旁开了一个狗洞让晏子进去,晏子讽刺道:“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会从狗洞进去。”楚国将晏子放进城门后,楚国君主又说:“难道你们齐国没有人了吗?怎么会派这么一个矮小的人来。”晏子回道:“我们齐国的人才比肩接踵,不过能干的人都派到其他国家去了,像我这种身材矮小不能干的人才到你们楚国来。”句句话都透露出晏子的能言善辩,都透露出晏子那一颗维护国家名誉的心。  在现代,也有这样的外交家,那就是我们可敬可爱的周恩来总理。周恩来总理有一次去参加尼克松举行的招待会。尼克松总统问周总理:“总理阁下,中国好,林彪为什么要往苏联跑?”周总理回答道:“这个不奇怪,大自然好,苍蝇还是要往厕所跑嘛!”听了这话,大家都惊叹周总理回答得妙,大厅里响起久久不息的掌声。古往今来,多少外交家为了祖国的荣誉鞠躬尽瘁。张骞是、毛遂也是。  当外交官要有口才,要懂政治,懂得把握政治气候。总之、外交家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在与外国交涉时、不让祖国的利益受损伤,扞卫祖国的尊严不受伤害。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努力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习中国古今外交家们的精神,将来为祖国出一份力。我相信,只要努力,我就一定会实现我的理想。
190 评论(10)

hcyjbb

我看中国外交文化——以“和谐世界”为例【内容摘要】本文以“和谐世界”的分析为重点,论述了中国外交文化的民族风格,阐述了中国外交文化中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特征。【关键词】中国外交 外交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 和谐世界 “和”文化【正文】外交文化外交文化是最近几年出现的词汇,如何对它进行定义?严格的说,要先考察什么是文化,然后可能对外交文化就能比较清楚了。然而文化概念很难界定,其内涵宽泛而模糊,在此仅采取他人的研究成果“文化是人类改变环境、适应生存的能力和方式,是人类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① 。由此文化的定义出发,笔者认为“外交文化指在外交实践过程中的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财富”② 这一狭义的外交文化定义是比较恰当的。从以上定义可见,一国的外交文化的特征从根本上说来源于其民族文化,确切地说来源于独特的民族文化与外交实践的结合。正是由于各国在外交实践中均自觉或不自觉地带有民族文化的影响或印迹,因此尽管外交实践与外交理论在各国都大同小异,但仍然呈现出不同的民族风格。例如俄罗斯的外交文化就因其独特的文明而具有西方化和东方情结,不安全感和扩张主义等特征③ ;又如美国的外交文化因 “美国例外论”等独特文化则具有普世主义、道德主义等特征④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蕴藏着丰富的外交文化资源。中国外交文化体现在中国外交理论和中国外交实践两个方面,如“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等理论,又如中国不附带政治条件的对外经济援助等实践。中国外交文化内容庞大,涉及面广,笔者因能力与时间所限不可能一一涉及。本文仅取中国外交理论的最新成果即“和谐世界”作为重点,探讨中国外交文化的特征,着重于探讨中国外交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联系与渊源。和谐世界和谐世界的理念是“和谐社会”在外交领域的延伸,是中国提出的具有创造性的外交理论,它区别于任何西方的外交理论,体现了中国外交文化的民族风格,它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和”文化、“天下”文化等,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外交领域的硕果,也是对世界外交理论的贡献。和谐世界最早见于2005年4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非峰会上的讲话,其中提到“文化上,我们亚非国家要成为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合作伙伴。要发扬亚非会议求同存异的优良传统,倡导开放包容精神,尊重文明、宗教、价值观的多样性,尊重各国选择社会制 任 火(1991)什么是文化——兼谈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渤海学刊,(2),76-张宏喜(2006)打造外交文化世界知识,(16),54-③ 赵淑芳(2004)俄罗斯外交文化的特点及影响东北亚论坛,13(4),50-④ 刘丽云&张惟英&李庆四(2004)美国政治经济与外交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①②1/4度和发展模式的自主权,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⑤ 可见当时提及的和谐世界仅应用于文化领域,相对于“文明的冲突”而言,主张各国文化的和谐共存和发展。时隔不久,2005年9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丰富了和谐世界的内涵。此时的和谐世界不再局限于文化领域,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多个方面。它的具体内涵则包括: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⑥ 此后,和谐世界不断发展完善,成为中国外交场合频繁使用的标志性词汇,它作为中国外交新理念的地位得以确立。作为中国外交的最新理念,又时值中国迅速崛起之时,和谐世界理念受到学界的热议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据笔者调查,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搜索“和谐世界”得到的论文总数多达万余篇,在百度新闻中搜索“和谐世界”得到的新闻多达百万余条。和谐世界理念获得世人的认可,并且被认为极具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和谐世界与“和”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和”文化,追求和谐是中华文明重要的价值观。《周易·乾卦·彖》即有“保贞大和,乃利贞”,《尚书·皋陶谟》中也有“同寅协恭,和衷哉!”。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和”的词语诸如“和衷共济”、“和和美美”、“家和万事兴”等都包含着美好的愿望。⑦ “和”是中华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和”被张艺谋导演选为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向世界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唯一汉字。“和”文化内涵丰富,它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就是地球甚至于宇宙的整体和谐;又包括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还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⑧ 其中前两者是和谐世界理念的直接来源和基础。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说是“和”文化的最高层次,也是最高目标,包括了“天下”、“天人合一”等思想。在西方视野中,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代表,强调人的主体性,自然成为人索取资源和财富的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曾经促进了现
227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