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455326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有企业的改革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国有企业整体经营困难的局面仍没有得到根本好转。近年来,亏损企业数量仍呈不断上升趋势。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尽管大多数国企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从总体上实现了扭亏为盈,但是,国企经营的状况仍不容乐观。其中,只有三分之一的国企真正跳过了生死线,实现了盈利。另有三分之一的国企,仍然在生死线上兜圈子。而剩下的三分之一国企,则步履艰难,进退两难,生存难保。面对如此严峻的问题,探讨扭亏增盈的途径,增强企业生存的活力是当今国有企业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国有企业亏损的原因分析 造成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因素,又有非体制性因素,但是,其中起根本性作用的原因是体制原因。应该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定的局部性进展,但在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一直未能取得根本性突破,工业经济中长期存在许多深层矛盾,比如产权关系不明确、政企职能不分等,因而在企业内部和外部同时衍生出一系列弊端。 (一)从企业内部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企业法人来说,由于没有自己独立的法人财产,不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所有权和实质上的经营管理权都掌握在政府手中,企业依然是政府的附属物,既无法实行真正的独立经营,也无法承担盈亏责任,自我约束更无从谈起,进而形成了企业法人行为上的扭曲:盈利了,就千方百计分光吃净,不留后路,不计发展;减利或不赢利了,就少提成或不折旧,制造虚假赢利,变相扩大内部分配,吃企业老本;企业亏损甚至破产倒闭了,不但没有人承担责任,反而还要由银行贷款,保证工资奖金照样发放。 对企业经营者来说,由于绝大多数仍由上级主管部门委派,同时套用行政级别及其相应的政治、经济、福利待遇,名义上是企业的厂长或经理,实质上为政府的公职人员,其主要职责不在于如何把企业搞好,而在于如何把上级的意志体现于本企业之中,进而造成经营者行为的扭曲:在目标追求上,许多人不是以保证公有资产保值为己任,而是往往侧重于如何使上级领导满意和欢心,进而加速个人的职位升迁。在行为取向上,许多人奉行“一朝权在手,便把私来谋”。 对企业职工来说,由于与企业产权没有任何联系,职工只关心的是工资、奖金等劳动报酬,至于企业经营得好坏、公有资产是否流失等等,认为一律与自己无关,由此造成企业职工行为的扭曲:有的消极怠工,出工不出力;有的明拿暗偷,滋事生非;有的心里窝火,便通过毁坏设备发泄怨气等等。 (二)在企业外部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产权结构单一,国有企业的资产属国家所有。因此,党委、政府及其部、委、办、局等所有代表国家利益的部门和机构都有权插手管企业,进而造成管理企业的部门林立、婆婆众多的现象。然而一旦企业遇到困难、遇上麻烦或陷于亏损,企业自身无力解决,不得不求助于有关部门时,这些部门又往往拿出各种理由推诿、扯皮,很少有人真管。这样,一方面造成企业无所适从,万般无奈;另一方面,又导致企业办事效率低下,每办一件事,总要拜“山神”、问“土地”,请示若干个婆婆,加盖若干个图章,最后,好不容易把事情办妥,往往也把最佳时机错过了。 由于国有企业产权为全民所有,因此在人们的观念中便形成了“社会成员人人有责”,进而对国有企业资产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人人都有权去追求。这样一来,则又苦了企业,主要苦在用人用工上,一方面,迫于社会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企业不得不以牺牲经济效益为代价,承担沉重的冗员包袱;另一方面,迫于现有的人员严重富余,企业经济实力难以承受,再增添新员十分困难,进而导致企业的人才队伍老化,且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尽管如此,由于某些权力的腐败和企业不正之风的存在,企业还必须接收一些带有权力色彩的新冗员,尤其那些眼下效益还不错的企业,这个问题更为严重。 由于企业的产权关系不清,权责界限不明,对企业资产的保值既可以说成是人人有责,又往往实际上是人人不管。因此,国有企业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成了一个大酱碗,谁想吃酱都可以随时去蘸去抹,进而助长了各部门对企业的各种名目的乱收费、滥罚款、乱摊派、乱拉赞助等等,形成八方伸手挖企业的混乱局面。面对各种不正之风,企业的经营者出于不同的动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有的是属于怕得罪某些权力部门,为防止企业遭受更大损失而被迫默认的;有的出于个人私利或抱有政治升迁的动机,主动承担黄盖的角色,愿打愿挨,反正损失的是公家的钱,得好处的却是自己;还有的人认为与自己无关,反正都是公家的事,糟蹋公家的钱与自己何干?等等。 国有企业扭亏增盈的途径 (一)完善宏观政策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避免经济增长速度的忽高忽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一方面政府要能有效地运用经济调控政策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对国有企业要保持适度的货币供应量,控制信贷规模以防止投资膨胀和通货膨胀。另一方面要推进市场机制的形成和完善,打破地区界限,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对宏观经济调控的干扰,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最佳的资源配置。此外还要改善经济结构,加大对基础产业、基础薄弱环节的投入力度,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建立政策转换调节基金,实现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对国有企业的债务要进行清理和重组,技改资金由贷款改为投资,减轻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逐步取消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差别税率,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国有企业要注入一定的资本金,使国有企业有自我发展的能力。 对老工业基地开采业类的国有企业的问题要给予重视,应对这些企业提供一定的特殊政策,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对其债务实行停息挂帐的处理办法,运用富余人员再就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鼓励性措施,整顿资源开采的市场秩序。对非国有企业的开采范围,生产作业和财务管理实行必要监督,加强执法力度,保护国家矿产资源不受破坏。另一方面,老工业基地和采掘业中的国有企业,要加快改革步伐,转换经营观念,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 国有经济要收缩战线,进行战略性调整,增加对关键领域的投入。国有经济应主要进入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市场机制失灵的领域,进入改善国民经济运行环境和降低过高运行成本、外部性较强而市场调节无力解决的公共品供应、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进入能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尖端技术领域,以及新兴主导部门。对于在非关键部门长期亏损的国有企业应采取果断措施。大型亏损企业应进行产权重组、结构调整,中小型企业则应大胆放活,“断臂而再生”。不能因照顾亏损企业而妨碍了国有经济在关键部门的投入,降低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力度。 
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知道他们有哪些已有的做的好的研究,那些做的不好的有待完善的研究就是你做的课题了,这是关键~还有你做的研究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怎么解决~望采纳~
研究工作基础就是指工作单位现有的硬件条件和你本身具有的软件条件。具体来说,硬件条件是指试验设备装置以及各种分析测试设备。软件条件是就是自己的知识积累,经验等等。比如你做过什么项目,得到什么成果。以上只是比较概论的东西,具体还是根据论文的性质加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