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浅析音乐鉴赏与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论文1000字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20

鱼影芳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浅析音乐鉴赏与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论文1000字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秋风秋雨

已采纳
如何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强身心健康、形成完整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高中生,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中生的音乐基础比较差,在音乐鉴赏方面的能力也比较弱。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摆在每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只有开启学生感知音乐之门、摇动乐理之桨,学生才能具备对音乐形象的感知和理解音乐的能力。只有积极主动参与音乐鉴赏活动、增强音乐思维,学生才能真正遨游音乐的海洋。      借用天籁之音,开启感知音乐之门      所谓音乐鉴赏是鉴赏者通过聆听去感知评判音乐作品,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悦和认识的满足。由于学生差异很大,不少学生苦于“不懂”音乐而无法提高鉴赏能力,而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是迈进音乐殿堂的钥匙,是开拓学生思维的空间、改善思维方式的重要环节。因此在鉴赏音乐时要注意体会声音在我们心理产生的效应。首先让学生听一些客观的声音,引导学生体会它们在心里所产生的感觉。例如:山涧泉水的潺潺水声,叮叮咚咚……明亮的音色错落有致,给人的感觉是不是轻盈活泼、宁静又安逸?秋雨潇潇,沙沙沙沙……那均匀不断的雨声随着深秋的寒风拍打着玻璃窗,当你独处时,是否感觉到孤独寂寞,思念亲人?   随后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典型短小的乐曲片断,让学生鉴赏体会。比如柔和婉转的旋律,学生是否会有静谧安逸的感觉;简洁明快的旋律是否会有欣喜欢快的感觉。经过不断地体会,在音乐形象和学生的感受之间会建立一种比较固定的联系,积累一定的经验。学生就能逐渐从情、意、理等方面去领略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和它所产生的美。这样,学生对音乐也就渐渐地产生了极积探知的兴趣,那么感知音乐的大门也随之敞开了。      摇动乐理之桨,畅游音乐海洋      鉴赏音乐必须先了解音乐语言,这其实就像鉴赏文学作品必须理解文学语言一样。那么,音乐语言是如何表现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都是它的表现要素。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是通过各种要素才能表达的,只有掌握和理解音乐的表现要素,才能更好更深地鉴赏作品。因此要鉴赏好音乐,首先要有音乐知识作为基础,(当然凭感觉的鉴赏也是有的,那只是低层次的)。如上述各种自然音响,是何节奏型构成?而人们在这些情景中其心境是欢乐,平和,还是惊恐等等……如何用曲调来表现?它的音乐背景——和声织体又如何设置?对学生来说,真正获得对音乐风格、特点、形式等要素的理性认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和鉴赏能力。总之这些都离不开乐理知识,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忽视乐理基础知识。特别是基层学生没有受过良好的乐理知识训练,到高中还得补这一课。一定要教给他们畅游音乐海洋之船桨。      培养聆听音乐习惯,畅想音乐之美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聆听是鉴赏作品的关键。聆听,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鉴赏与评价的能力。所以要培养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带着简单的启发性问题去聆听的习惯。只有当学生成为自觉的有意识的聆听者,才能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想象是参与鉴赏作品的目的,“想”就是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通过音乐鉴赏能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的广阔性、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这也是我们鉴赏教学的最终目的。如鉴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可以让学生随着恬静优美的音乐进入平静凝思,然后在丰富的内心体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结果想象为平静的江水、朦胧的月夜、幽静的田园、仙女的舞姿……接着教师适当地介绍作品的内容,然后学生展开更深、更细致的想象,让想象更趋完美。      鉴赏经典名曲、提高音乐素养      高中生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阶段,我们要引导他们去发现美、认识美、接受美。他们喜欢音乐,但大多只限于通俗音乐、流行歌曲。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音乐鉴赏水平,就应该把高雅音乐引入课堂,用高雅、优秀的音乐作品教育、鼓舞学生。从而陶冶其情操,美化其心灵,提高其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因此,在学生具有了初步的能力和经验后,要引导他们鉴赏完整的乐曲。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常常喊出时代的强音,展示民族大众的身影,成为一面历史的明镜。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这部大型的声乐作品在当时演出后,成为鼓舞中国人民奋起抗敌的战斗号角。乐曲生动描绘出黄河浩浩荡荡的壮观风貌、黄河船夫在惊涛骇浪中顽强搏战、黄河儿女在黄河两岸劳动生息的景象,同时也揭露和控诉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犯下的滔天罪行,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战士们为保卫黄河、保卫国家而英勇战斗的雄伟画面。   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使人的精神处在积极状态下,并进一步强大、丰富、充实。通过不断地对优秀、经典音乐作品的鉴赏,学生能对大千世界具有敏锐的感受力、观察力,更能享受浩瀚音乐作品海洋中的“玉液琼浆”。音乐家冼星海曾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情操的熔炉。”愿音乐永远陪伴着我的学生们快乐成长!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陕西人民出版社,   [3]秋华,高蓉编著《现代音乐概论及欣赏》,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4]马可编著《冼星海传》,人民文学出版社,

浅析音乐鉴赏与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论文1000字

337 评论(12)

liumaochen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应该抓住以下环节进行工作 要选择优秀的教材(包括课本、音响、音像、录音带、录像带、光盘、辅助材料等),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物质条件。 在教学中应该以欣赏音乐为主,以讨论讲解为辅。以欣赏音乐为主,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便发挥他们的想像力,进而对音乐作品作出自己的理解与评价。可能有人会说:不讲解又怎样会使学生理解音乐呢?在此,我们要说:“请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位音乐心理学家说得好:“在沉默中听伟大的音乐作品而不加以评论也有巨大的价值……因为伟大的音乐作品总会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因此,我们强调要以欣赏音乐为主。但是,这样说不等于排斥讨论和讲解。因为在教学中,讨论和讲解终归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们在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摆正聆听与讨论讲解的关系,即:这种关系应该是“以欣赏音乐为主、以讨论和讲解为辅。”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需要认真地培养他们的联想和想像能力。例如,学生在聆听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时,他们会联想到自然界各种鸟的鸣叫声,进而通过这种联想,想像到我国北方农村办喜事的热闹情景,体验到那种热烈的节日气氛和愉快欢欣的欢腾情绪。又如,学生在欣赏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时,可能产生多种多样的自由想像--有关个人命运的、有关阶级命运的、有关社会发展的等等。应该说,这种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是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基础。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需要引导学生收集、掌握必要的相关材料。在这方面,特别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查阅工具书、学会甄别有用的相关材料,以促进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并为其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例如,在引导学生聆听《1812年序曲》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查阅1812年俄法战争的历史背景,了解拿破仑与库图佐夫的战略部署及战争的发展情况;还可以了解柴科夫斯基谱写乐曲的背景情况以及乐曲的基本内容、音乐主题等。这种做法,不仅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使得老师的教学工作得到了很大的解放--减少了讲解的压力,增强了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的机会。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要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例如,在引导学生欣赏京剧音乐的时候,有必要让学生看到录像、听到唱腔、见到脸谱和戏装、知道舞台美术、用上锣鼓、学点儿念白和走台步、甚至学一两个唱段……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与体验,对于理解、评价京剧艺术也就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很明显,这对提高学生鉴赏京剧艺术的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渗透判断音乐艺术之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是非标准,其中包括音乐的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等内容。当然,这种渗透应该伴随着欣赏音乐来进行,而不是枯燥地讲解哲学道理、美学道理、社会学道理等。例如,在引导学生演唱贝多芬的《欢乐颂》时,就应该引导学生认识歌曲的内容在当时具有怎样的进步作用,在今天它还具有哪些现实意义,歌曲在音乐表现上有哪些美的特征,艺术家们的演唱和我们自己的演唱有哪些不同,判断雅俗的标准是什么……这种渗透,久而久之,必将影响学生的音乐审美观,也必将影响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需要原创的找我 看我头像
89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