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96

RodneyCheung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江苏名菜论文发表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诗文

已采纳
淮安“十大名小吃”(10道) 淮饺,淮安阳春面,萝卜丝油端,酸辣汤,码头羊肉汤,清江牛肉汤,淮安豆腐脑,老卤香干,淮安薄脆,童儿糕。 十大名厨: 王素华:男,1945年出生,从业四十余年,淮安首位中国烹饪大师,江苏烹饪名誉大师,精通淮扬菜烹调特点,技术全面,尤以刀工娴熟,切出的土豆丝细可穿针,拿手菜肴“一鸡九吃”、“乌龙桂鱼”、“软兜长鱼”深受业内人士和消费者好评,多次担任国家、省级烹饪比赛评委,徒弟已获中国烹饪大师荣誉称号。 屠兆福:男,1937年出生,从业五十余年,江苏烹饪名誉大师,继承淮扬菜传统特色并不断挖掘和创新,擅长制作“长鱼宴”以及“文楼汤包”等宴席和菜点,带出一大批淮扬菜名师名厨,多次应邀出席部级技术研讨会,多次应邀为中央首长和外宾服务,多次为省内外餐饮企业传授技艺。 田德俊:男,江苏烹饪名誉大师,1940年出生烹饪世家,十五岁随父进入厨师界,广交朋友,吸取各家之长,刻苦钻研厨艺,积极探索创新,1978年调入淮安商技校从事烹饪教学工作,多次带队参加各类烹饪大赛,培养出一大批名师名厨,多次应邀出席烹饪技术研讨,1983年与其父田树民带头制作“长鱼席”并出版发行,成为教学菜谱,深受领导和同行好评。 吴志华:男,1952年出生,中国烹饪大师,江苏烹饪大师,讲师,中式烹调高级工考评员,长期从事烹饪教学工作,多次发表学术论文,培养众多优秀人才,1982年起担任省烹饪书刊编委会编委,多次担任国家、省市各级烹饪技术比赛评委,具有深厚的烹饪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 相进军:男,1956年出生,中国烹饪大师,江苏烹饪大师,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兼职烹饪副教授,省烹饪书刊编委,全国中职烹饪教材编委,长期从事烹饪教学和研究工作,系统总结了淮安菜的成因和淮安菜的烹饪特点,创制大量新特菜肴,挖掘、整理出快要绝迹的“两淮长鱼席”菜单。 冯祥文:男,1957年出生,中国烹饪大师,江苏烹饪大师,中式烹调高级技师,省烹饪协会副会长,市旅游饭店协会会长,师从于中烹协副会长胡长龄研究江苏菜,致力于挖掘、研究、创新淮扬菜,对淮扬菜有独到见解,在制作长鱼菜、长鱼席等方面有较深造诣,在烹饪理论研究方面有所建树,发表多篇专业论文和名厨传记。 毛玉平:男,1957年出生,中国烹饪大师,江苏烹饪大师,中式烹调高级技师,市商技校校外辅导教师,淮安首枚全国烹饪比赛金牌获得者,省政府特殊贡献高级技师,享受特殊津贴,2004年美食节起先后主理市委、市政府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美食推介和技艺交流活动,为弘扬淮扬菜美食文化作出贡献,获得有关领导和业内人士高度评价。 蔡俊明:男,1963年出生,中国烹饪大师,淮安市政协委员,江苏省餐饮业商会副会长,淮安市烹饪协会副会长,市级劳动模范,致力于烹饪研究和餐饮业投资发展,继承传统、研究开发、发展创新淮扬菜,创建淮扬菜连锁化、规模化旗舰企业“中华餐饮名店”江苏淮扬府餐饮有限公司,成为江苏省餐饮行业领军人物之一。 杨发明:男,1961年出生,中国烹饪大师,江苏烹饪大师,市烹协常务理事,市级考评组评委,擅长淮扬菜的制作,具有深厚的烹饪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多次发表学术论文,培养众多优秀人才,挖掘研制的创新菜点“香芒金丝鱼”、“红烧小虾”、“翡翠小刀面”被认定为省名菜、点。 李永林:男,1963年出生,中国烹饪大师,江苏烹饪大师,中式烹调技师,擅长淮扬菜的制作,旁通京、鲁、川、粤等菜系的菜点制作,创制了名菜“红酥长鱼”,87年在“二次赶江南”技术比赛中成绩优异,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青工技术操作能手”称号,多次在省市各类大赛中担任评委。

江苏名菜论文发表

275 评论(10)

C249468

香菇炖鸡、咕咾肉、松鼠鳜鱼、糖醋排骨、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其他还有清炖狮子头,拆烩鲢鱼头、扒烧整猪头、清蒸鲫鱼、水晶肴蹄、三套鸭、软兜鳝鱼、炝虎尾、炒蝴蝶片、冬瓜盅、三丁包子、翡翠烧卖、蟹黄汤包、千层油糕等。江苏点心富有特色,如秦淮小吃、苏州糕团、汤包,都很有名。 在众多中华餐饮老字号中值得一提的是苏州的得月楼,它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当年乾隆皇帝南巡的时候,来到苏州得月楼用膳,因其菜肴味道十分鲜美,题名得月楼为“天下第一食府”。
211 评论(11)

学海飘摇

我心目中的江苏十大名菜是,大煮干丝,无锡酱排骨,水晶虾仁,红烧河豚,松鼠鳜鱼,软兜长鱼,小龙虾,金陵盐水鸭,砂锅鱼头,砂锅狮子头。这些都是十分美味的,如果有机会去的话一定要吃一下。
89 评论(14)

wanghao81

江苏东拥黄海,中贯长江、南临太湖,北嵌洪泽,港汊交织如网,湖泊星罗棋布,运河纵贯南北,交通畅达,气候温和,土壤肥活。一年四季,水产禽蔬联翩上市,海味山珍不绝于时。优越的自然条件,为源远流长的江苏烹饪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物产原料。历代劳动人民依靠自己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创造了数以千计的美味佳肴,积累了丰富的烹饪经验。精美绝伦的江苏菜点早就被誉为“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美馔佳肴层出不穷,专诸鱼炙,淮南瓶罂,建康七妙,腼鳖露鸡,金齑玉脍,聚珍妙馔……书之不尽,真是品种千呈,美不胜收。千百年来,逐步形成了包括淮扬、金陵、苏锡和徐海等多种地方风味的江苏菜系,被公认为全国四大菜系之一。 江苏菜点的特点是:选料严谨,制作精致,因材施艺,四季有别,在烹调上擅长烤、焖、蒸、烧、炒、重视调汤,保持原汁,风味清鲜,适应面广,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 地处长江和运河两岸的扬州、镇江、泰州、南通、淮阴、淮安、盐城等地菜肴的口味咸甜适中,适应面广,在历史上称为淮扬风味。因淮扬风味的形成和发展较早,隋唐时就已驰誉神州,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常被当作江苏菜的代称。千百年来扬州曾是我国东南经济文化中心,隋唐时就已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枢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历代的封建帝王,或南巡,或游玩,必驻跸扬州;富商大贾也“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唐代的扬州是“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史称“扬一益二”。“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经济繁荣亦促进了扬州饮食业的发展,并使扬州成为我国南北口味长期交流的地带。史载“扬州饮食华侈,制作精巧,市肆百品,夸视江表。”扬州厨师制作菜肴擅长吊汤(汤清则见底,汤浓则似乳),讲究火工,且精于瓜果雕刻。扬州名菜如三套鸭、醋溜鳜(桂)鱼、将军过桥、大煮干丝等皆为人所称道。两淮的鳝鱼席久负盛名,其菜品竟达108种之多,有人总结其特点为“活嫩、软嫩、松嫩、酥嫩。”炒软兜、炝虎尾、生炒蝴蝶片、煨脐门、大烧马鞍桥等名菜尤为突出。与扬州隔江相望的镇江,其名菜水晶肴蹄、清蒸鲥鱼、拆烩鲢鱼头及素菜同样脍炙人口。泰州的八宝刀鱼、烫干丝、盐城的煎鱼饼、藕粉圆子等也都是美名远播的佳馔。地处长江入海处的南通,拥有著名的吕泗渔场,高档优质的水产品极为丰富,又是世界名禽狼山鸡的产地,其名菜有光天化日炖狼山鸡、虾仁珊瑚、天下第一鲜、炒竹蛏等。 曾以“金陵天厨”名扬海内的南京,既是六朝古都,又是当今江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南京菜又称京苏菜。在口味上兼取四方之美,适应八方之味,擅长焖、炖、叉、烤。南京鸭馔如香酥鸭、黄焖鸭、叉烧鸭等佳馔均久负盛名。南京的代表菜还有炖菜核、炖生敲、扁大肉酥、清炖鸡孚以及清真寺名店马祥兴的松鼠鱼、蛋烧卖、凤尾虾、美人肝四大名菜,均制作精美、功夫独到。 苏南地区的苏州、无锡、常州、常熟等地,山川秀丽,风光旖旎,物产丰饶,人称“天堂”。其烹饪技艺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很高超。吴国专诸在太湖从太和公学做的金鱼炙,流传至今,经历代厨师的不断改进成为“松鼠”鳜鱼,共色、香、味、形俱美,中外闻名。吴王夫差行船宴饮,隋炀帝杨广龙舟作乐,本是帝王享受,时至明清,则文人墨士、商贾政客,无不聚宴于游船,于是精致的船宴船点便应时而生,使苏锡一带的烹饪更为丰富多彩。苏锡菜肴清新多姿,应时迭出,配色绚丽,善于调味,讲究火候。尤以烹制河鲜、湖蟹、蔬菜擅长。其名菜如苏州的碧螺虾仁、雪花蟹斗、酱方、莼菜塘鳢鱼片,鲅肺汤、母油全鸭;无锡脆鳝、鸡茸蛋、香松银鱼、天下第一菜;常州的糟扣肉、素火腿以及常熟的叫化鸡等均脍炙人口。 苏北的徐州、连云港一带北邻山东。徐州建城已有四千多年,其特产如苔菜,韭黄、山楂糕等名扬海内;连云港的海产蜚声遐迩,为烹制海鲜提供了富足的原料。因连云港古称海州,故称这一区域菜肴为徐海风味。徐海一带习尚五辛、主食面粉、兼食杂粮。其菜品口味略咸,兼有齐鲁风味。名菜如霸王别姬、沛公狗肉、彭城鱼丸、荷花铁雀,爆鸟花、凤尾对虾等。
357 评论(13)

相关问答